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快乐[农版活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紫雾幻影 发表于 08-2-20 22:3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2] 大熊授权我出个元宵节的帖子~嘿嘿,大熊特地观照了, 要给大家问好~ 回头他来发红包,[s:9] 大家不要客气啊!!(*^__^*) 嘻嘻……

哎呀,本来要早点发的,没想到踏雪版主手更快~[s:8] 先发了一个

所以呢,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等等我就不多说了

大家来看这个帖子
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234666-1-1.html[s:7]

这里呢,我就来补充一些其它方面的

偷偷的说:踏雪版主太懒了点~嘿嘿 帖子直接扒下来,也不说好好编辑一下

为了帖子的完整性~我还是要啰嗦几句


元宵节的传说
 见踏雪版主的帖子,谢谢~ 

元宵节的起源
这个和踏雪版主的帖子有点类似,不喜欢的直接跳过~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五八一─ ~ 六一九)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一般认为元宵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开其端。不过祭拜太一不一定在正月而且并非年年举行。所以元宵的起源恐怕不能说在汉武帝之时。其他以元宵源自道教的上元节或佛教的燃灯法会的说法也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如下文「习 俗」一节所述,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元宵节的食俗(嘿嘿,这个他没有)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于后代的炸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只是应节食品较唐朝更为丰富。
  及至南宋,就有所谓“乳糖圆子”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到了明朝,人们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清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闻名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高粱面、黄米面和包谷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的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全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这个他绝对没有哦~还有哦,紫雾在这里要说的是有些地方是紫雾特意问的当地人哦!)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
。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河南省洛阳偃师)十五早上奶奶庙,去抢“娃娃”。黏土捏成的娃娃,分男孩儿和女孩儿。一大早, 那些希望生男孩儿和女孩儿的人,便到奶奶庙里烧香企求;其他人抢娃娃,把抢来的娃娃,用红丝带缠住放在新婚夫妇的床垫下,希望他们早生贵子。送给别人也是一种祝愿。到了晚上,还有跑火马。用高粱杆儿扎成马的形状,外糊一层纸。然后马的全身挂满鞭炮、烟火。人钻到里面然后驮着马,顺街跑。一般一匹马跑个七八百米总共十几匹,人群都在街的两边看,有很多人都拽马身上的鞭炮
  〔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四川省自贡市)既然说到四川,就顺便说说紫雾学校所在地--自贡,这里堪称百年灯城,这里的灯世界闻名,有机会来得一定要看看哦!的别是十五晚上的花灯,别具特色!!!!
  〔福建省〕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海南省海口市)这里每年在万绿园举行换花活动,相识的不相识的聚在一起,互相赠送手中的鲜花,互相赠送祝福

    (甘肃省兰州市)最具特色的就跨火堆,晚上在院子里、小区里、马路边(现在少了)生起一堆堆篝火。火越大越难跳,越体现勇气,越预示着这一年摆脱一切不好的东西。  ---本条信息由“狮子”提供




嘿嘿~紫雾在这里就先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广开言路,说说自己那里最具特色的习俗吧!

[ 本帖最后由 紫雾幻影 于 2008-2-20 22:59 编辑 ]
沙发
leonhl 发表于 08-2-20 22:38:3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我们这里吃元宵,跨火堆,看灯会
板凳
phoenixnew66 发表于 08-2-20 22:39:24 | 只看该作者
[s:9]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 本帖最后由 phoenixnew66 于 2008-2-20 22:54 编辑 ]
地板
phoenixnew66 发表于 08-2-20 22:55:25 | 只看该作者
 灯笼(lantern;a portable light)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徵「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时,更於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永乐朝在午门大立虌山灯柱,又在华门外设「灯市」,使得北平尚有「灯市口」街道。民国后,花灯之举虽仍在,但平淡了许多,幸亏如今因著中国热,灯笼又逐渐在居家装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灯笼的材料,有的由原来的纸、竹子,变成布、塑胶、铁线,而且灯笼的形状和颜色与传统也大不相同。

  传统中寺庙是以黄色为主,灯笼的大小、颜色全以个人喜好变化,无所谓一定的象徵意义。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

  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於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5#
phoenixnew66 发表于 08-2-20 22:59:08 | 只看该作者
我老家是吃元宵、看放烟花。
过去,小孩子都会打着灯笼去看焰火,现在也有打灯笼的,但是现在的灯笼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纸糊的,里面放支点燃的小蜡烛。现在都是塑料的,电动的了。比过去的安全多了,但是没有过去的那种感觉了。
6#
gubenguo 发表于 08-2-21 18:26:31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是吃元宵,看灯会,猜谜语了。
以前好像还有舞龙游街,现在大家也懒了。
大家元宵节快乐!
7#
youzaiyunlideyu 发表于 08-2-22 07:58:2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元宵节,吃元宵  看灯会  看烟花~
8#
youzaiyunlideyu 发表于 08-2-22 08:02:03 | 只看该作者
紫雾这个主题的名字很有 看灯会猜灯谜 的意境[s: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8 00:18 , Processed in 0.13113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