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晋南北朝史参考书及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盖棺尸论 发表于 07-11-24 13:2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魏晋南北朝史参考书及文章
三国
参考图书
《魏晋思想论》,刘大杰,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
《三国之鼎峙》,王锺麒,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
《魏晋南北朝史略》,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中国史稿》(第三册),郭沫若主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64年。
《中国史纲要》(上册),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卷》,朱大渭、梁满仓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三国经济史》,陈啸江,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1936年。
《三国经济史》,余鹏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唐长孺,上海人民出版,1957年。
《三国军事史》,余大吉,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
《武侯春秋》,朱大渭、梁满仓,团结出版社,1998年。
《诸葛亮躬耕地望论文集》,高士楚等编,东方出版社,1991年。
《三国史讲话》,徐德嶙,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年。
《曹操论集》,三联书店编辑部编,三联书店,1960年。
《曹操》,项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诸葛亮》,马植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参考文章
〈说蜀汉的兴起〉,赵俪生,《历史教学》1951年第1卷第1期。
〈诸葛亮并非「重益轻荆」〉,张大可,《江汉论坛》1981年第2期。
〈东吴政权的性质及其经济基础〉,蔡振华等,《史学月刊》1957年第11期。
〈东吴政权灭亡的基本原因〉,蔡振华,《史学月刊》1957年第3期。
〈三国东吴经营台湾考〉,张崇根,《安徽大学学报》(哲社)1981年第1期。
〈汉魏故城〉,周到,《河南日报》1961年9月。
〈汉魏洛阳城初步勘察〉,考古所洛阳工作队,《考古》1973年第4期。
〈三国时代疆域考〉,郑璜,《史地丛刊》(大夏大学)1933年第1辑。
〈关于《三国志•孙权传》上的「 州」〉,袁臻,《华南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
〈赤壁考〉,丁立,《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
〈荆州学派对三国学术之关系〉,王韶生,《崇基学报》1964年4卷1期。
〈建安时代之人生观〉,刘国钧,《斯文》1卷22期。
〈三国六朝三玄之学考〉,高克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学会丛刊》1922年1卷1期。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贺昌群、朱自清评,《清华学报》1947年14卷1期。
〈三国史记佛教钞存〉,李载昌,《佛教学报》1964年第2期。
〈三国佛典录〉,刘国钧,《金陵学报》1932年2卷2期。
〈三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王仲荦,《历史教学》1956年第10期。
〈曹魏屯田制和西晋占田制〉,苑士兴,《教学与研究集刊》1955年第1期。
〈论曹魏屯田制的历史渊源〉,高敏,《东岳论丛》1980年第2期。
〈曹魏屯田制度的意义〉,郑佩鑫,《史学月刊》1957年第11期。
〈三国时代的政治〉,萨孟武,《政治季刊》1939年1卷1期。
〈从荆州争夺战看三国前期的外交斗争〉,尹韵公,《文史哲》1981年第5期。
〈三国时期公孙氏政权对辽东的统治〉,邸富生,《辽宁师院学报》1979年第5期。
〈诸葛亮与蜀国外交〉,王之客,《人物杂志》1946年1卷7期。
〈孙权的用人与创业〉,施守全、施建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
〈三国郡守考〉,贝琪,《史学年报》(燕京大学历史学会)1936年第2卷第3期。
〈三国时山越分布之区域〉,叶国庆,《贡禹》1934年2卷8期。
〈试谈三国时三大战役异同〉,李恩善,《历史教学》1980年第11期。
〈论官渡之战〉,梁养吾,《史学月刊》1957年第7期。
〈谈曹操和建安文学〉,今果,《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3期。
〈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袁行霈,《解放军文艺》1962年第三期。 


西晋
参考图书
《晋书》,(唐)房玄龄等。
《通典》,(唐)杜佑。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等。
《南方草木状》,(晋)嵇含。
《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
《人物志》,(魏)刘邵。
《抱朴子》,(晋)葛洪。
《博物志》,(晋)张华。
《两晋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劳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李剑农,三联书店,1959年。
《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朱大渭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万绳楠,黄山书社,1989年。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63年。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陈寅恪撰,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8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陈戍国,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毛汉光,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委员会,1966年。
《汉唐间的封建土地国有制与均田制》,贺昌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高敏,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朱绍侯,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汤用彤、任继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竹林七贤研究》,何启民,中国学术奖助委员会,1966年。
《魏晋南朝政治社会》、《魏晋南朝贵族制》,越智重明。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
《魏晋南北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中华书局,1961年。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科学出版社,1956年。
《魏晋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
《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
《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
《门阀士族成立史》,矢野主兑。
《读史存稿》,缪钺,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章
〈西晋的分封与藩王出镇〉,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西晋占田制试释〉,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
〈西晋户调式的意义〉,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
〈魏晋封建论〉,王仲荦,《华山馆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汉魏之际封建说〉,何兹全,《历史研究》,1979年第1期。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田余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田余庆,《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东晋及十六国
参考图书
《通典》,(唐)杜佑。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等。
《晋书》,(唐)房玄龄等。
《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
《建康实录》,(唐)许嵩,20卷。
《六朝事迹类编》,(宋)张敦颐。
《佛国记》,(晋)法显。
《抱朴子》,(晋)葛洪。
《搜神记》,(晋)干宝。
《搜神后记》,(晋)陶潜。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科学出版社,1956年。
《魏晋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
《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宝辑。
《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6年。
《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劳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年。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
《魏晋南北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中华书局,1961年。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李剑农,三联书店,1959年。
《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朱大渭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万绳楠,黄山书社,1989年。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8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
《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陈戍国,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永嘉之乱后北方的豪族》,金发根,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4年。
《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毛汉光,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委员会,1966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李剑农,三联书店,1959年。
《汉唐间的封建土地国有制与均田制》,贺昌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高敏,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朱绍侯,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北狄与匈奴》,马长寿,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
《鲜卑与乌桓》,马长寿,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氐与羌》,马长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前秦史》,蒋福亚,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
《敕勒与柔然》,周伟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南凉与西秦》,周伟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匈奴史》,林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
《北亚史研究─匈奴篇》、《北亚史研究─鲜卑柔然篇》,内田吟风。
《六朝史研究─政治社会篇》、《六朝史研究─宗教篇》、《六朝宗教史》,宫川尚志。
《六朝门阀研究之一─太原王氏系谱考》,守屋美都雄,日本出版协同,1951年。
《早期中华帝国贵族家族─博陵崔氏个案研究》,依佩霞,剑桥大学出版社。
《读史存稿》,缪钺,人民出版社。
《门阀士族成立史》,矢野主兑。
《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唐长孺。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中国中世研究》,川胜义雄。
《魏晋南朝政治社会》、《魏晋南朝贵族制》,越智重明。
参考文章
〈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南朝寒人的兴起〉,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三联书店,1950年。
〈乞活考─西晋东晋间流民史这一页〉,周一良,《燕京学报》1943年37卷。
〈魏晋封建论〉,王仲荦,《华山馆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鲜卑姓氏考〉,王仲荦,《文史》,三十一、二辑。
〈代北姓氏考〉,王仲荦,《文史》,三十一、二辑。
〈汉魏之际封建说〉,何兹全,《历史研究》,1979年第1期。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田余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成都,1986年。
〈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田余庆,《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论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士族、庶族解〉,祝总斌,《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论魏晋南北朝的坞壁〉,赵克尧,《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
〈坞主考〉,那波利贞,《东亚人文学报》,1943年2卷4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内地的关系〉,黄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论集》第一册。
南北朝
参考图书
《宋书》,(梁)沈约。
《南齐书》,(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察、姚思廉。
《陈书》,(唐)姚察、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等。
《北齐书》,(唐)李德林、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 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通典》,(唐)杜佑。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等。
《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 之。
《人物志》,(魏)刘邵。
《金楼子》,(梁)萧绎。
《高僧传》,(梁)慧皎。
《出三藏记集》,(梁)僧 。
《弘明集》,(梁)僧 。
《真诰》,(梁)陶弘景。
《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
《玉台新咏》,(陈)徐陵。
《文馆词林》,(唐)许敬宗等。
《文苑英华》,(宋)李 等。
《古文苑》,(宋)章樵注。
《诗品》,(梁)锺嵘。
《齐民要术》,(北齐)贾思勰。
《本草集注》,(梁)陶弘景。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科学出版社,1956年。
《魏晋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
《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宝辑。
《南朝宋会要》,朱铭盘,中华书局,1984年。
《南朝齐会要》,朱铭盘,中华书局,1984年。
《南朝梁会要》,朱铭盘,中华书局,1985年。
《南朝陈会要》,朱铭盘,中华书局,1986年。
《北周地理志》,王仲荦,中华书局。
《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6年。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1册),文物出版社,1981年。
《两晋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劳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年。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63年。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8年。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
《魏晋南北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中华书局,1961年。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读史存稿》,缪钺,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北魏南朝政治史稿》,陈长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北魏前期政治制度》,严耀中,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朱大渭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万绳楠,黄山书社,1989年。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商务印书馆,1932年。
《北周六典》,王仲荦,中华书局,1979年。
《府兵制度考释》,谷霁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九朝律考》,程树德,中华书局,1963年。
《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陈戍国,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毛汉光,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委员会,1966年。
《南朝经济试探



隋唐五代史参考书及文章
隋朝
参考图书
《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年。
《资治通鉴•隋纪》,(宋)司马光撰。
《隋唐历史文献集释》,吴枫集释,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
《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范文澜,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9)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隋唐五代史》,吕思勉,上海中华书局,1959年。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
《隋唐史》上册,岑仲勉,中华书局,1980年。
《隋唐五代史纲》(修订本),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79年。
《隋唐五代史论集》,韩国磐,三联书店,1979年。
《隋唐史论稿》,汪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隋唐五代史》上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参考文章
〈隋史总记〉,金宝祥,《西北师院学报》(社科),1988年2期。
〈隋平陈战争浅析〉,李燕捷,《中国史研究》,1985年2期。
〈从陈、齐、周三方关系的演变看隋的统一〉,万绳楠,《安徽师大学报》(哲社),1985年4期。
〈隋统一原因再探──兼论隋文帝平陈方略〉,施建中,《北京师大学报》(社科),1988年2期。
〈「开皇之治」述略〉,张占斌,《松辽学刊》(社科),1984年1期。
〈略论「开皇之治」〉,董维慎,《宁夏大学学报》(社科),1989年1期。
〈隋代的「开皇律」与「开皇之治」〉吕希华,《辽宁大学学报》(哲社),1995年4期。
〈隋「开皇律」及其立与毁〉,王光照,《学术月刊》(沪),1995年9期。
〈隋文帝施政方针的得与失〉,李笑梅,《辽宁大学学报》(哲社),1993年3期。
〈隋文帝罢天下诸郡一事质疑〉,杨希义,《中国史研究》,1982年4期。
〈隋唐之际地主阶级的局部更新〉,汪征鲁,《历史研究》,1983年1期。
〈隋代的币制改革〉,赵云旗,《社会科学》(上海),1984年2期。
〈论隋王朝的殷富与财政改革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97年3期。
〈关于隋的国富民贫政策〉,王士立,《唐山师专学报》(社科),1986年2期。
〈略论隋文帝打击士族〉,李克玉,《河南师大学报》(哲社),1987年4期。
〈论隋代社会阶级矛盾的积蓄与激化〉,李季平,《齐鲁学刊》,1988年6期。
〈隋初江南地区反叛的原因初探〉,高敏,《中国史研究》,1988年4期。
〈关于隋朝改革地方机构问题的几点辨析〉,陆庆夫,《兰州大学学报》(社科),1989年3期。
〈隋代户口增长情况分析〉,李燕捷,《河北师院学报》(哲社),1989年3期。
〈周隋之际「三方之乱」及其平定〉,胡如雷,《河北学刊》,1989年6期。
〈论隋代土地制度的改革与财政的关系〉,赵云旗,《学术界》,1998年1期。
〈北周、隋、唐初的士族政策与政治秩序的变迁〉,史睿,《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8年3期。
〈论隋唐时期的奴婢及其变化〉,赵云旗,《学术月刊》,1986年5期。
〈隋唐五代史的阶级划分〉,胡如雷,《河北师院学报》(哲社),1986年3期。
〈略论隋朝统治与道教〉,段培丽,《晋阳学刊》,1998年2期。
〈隋代禁纬和焚纬〉,李勤德,《郑州大学学报》(哲社),1986年2期。
〈试论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几个特点〉,张广达,《北京大学学报》(哲社) ,1985年4期。
〈隋文帝民族政策研究〉,赵云旗,《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1期。
〈从隋文帝的民族政策看隋初经济繁荣〉,高凯军,《北方论丛》,1983年1期。
〈隋对西北地区的经营〉,李清凌,《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1988年1期。
〈隋朝与西域〉,薛宗正,《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3期。
〈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周伟洲,《西北大学学报》(哲社),1990年3期。
〈论隋唐和亲的特点〉,崔明德《天府新论》,1995年2期。
〈裴矩在开拓西域中的作用〉,蓝淇《贵州大学学报》(社科),1998年2期。
〈论隋与突厥关系发展进程〉,赵云旗,《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3期。
〈试论隋与突厥的和亲〉,冉守祖,《河南大学学报》(社科),1991年4期。
〈燕乐与隋唐兼容并蓄的统治政策〉,贺坚真,《兰州学刊》,1992年5期。
〈隋炀帝民族政策新论〉,王三北、赵宏勃,《西北师大学报》(社科),1996年5期。
〈论隋炀帝经通西域〉,赵云旗,《新疆大学学报》(哲社),1986年2期。
〈也谈隋唐与吐谷浑的关系〉,《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3期。
〈记隋炀帝对吐谷浑的用兵〉,赵云旗,《青海师大学报》(哲社),1987年1期。
〈隋代台湾移民五千户质疑〉,龚融,《文史知识》,1990年5期。
〈陈棱台湾「开山」事迹考〉,葛坤英、周文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1998年1期。
〈《隋书•流求传》辨析〉,米庆余,《历史研究》,1995年6期。
〈试论杨坚家庭关系与隋朝灭亡〉,张承京、陈学贵,《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96年4期。
〈隋炀帝的历史功绩论略〉,杨秋梅,《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5年4期。
〈略论隋炀帝之暴政〉,黄惠贤,《武汉大学学报》(社科),1983年4期。
〈隋炀帝营建东都与山东士族〉,《历史教学》,1986年3期。
〈漫谈隋炀帝下扬州时的「龙舟」船队〉,方亚光,《文史知识》,1987年4期。
〈隋炀帝为何营建东都洛阳〉,伯岳,《西北大学学报》(哲社),1987年2期。
〈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陈寅恪,《岭南学报》,12卷1期,1952年6月。
〈论李密〉,李伯禄、赵俊,《人文杂志》1993年6期。
〈李密洛口政权兴衰述评〉,黄惠贤,《江汉论坛》,1985年6期。
〈瓦岗军失败的原因〉,曹作之,《北京师院学报》(社科),1986年3期。
五代十国
参考图书
《旧唐书》,(后晋)刘 等,中华书局点校本。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中华书局点校本。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中华书局点校本。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中华书局点校本。
《南唐书》,(宋)马令,《丛书集成》本。
《南唐书》,(宋)陆游,《丛书集成》本。
《吴越备史》,(宋)范垌,《丛书集成》本。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编,中华书局影印本。
《五代会要》,(宋)王溥,《万有文库》本。
《十国春秋》,(清)吴任臣,中华书局点校本。
《花间集》,(后蜀)赵崇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本。
《钓矶立谈》,(南唐)史虚白撰,《丛书集成》本。
《南唐近事》,(宋)郑文宝,《丛书集成》本。
《江南余载》,(宋)郑文宝,《丛书集成》本。
《南部新书》,(宋)钱易,《丛书集成》本。
《北梦琐言》,(宋)孙光宪,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蜀中名胜记》,(明)曹学全,重庆出版社。
《宣和画谱》,(宋)佚名,《丛书集成》本。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 等,中华书局影印本。
《隋唐五代史》,唐长儒主编,载《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三联书店,1961年。
《五代时期华北的权力结构》,王赓武,马来亚大学出版社,1963年。
《五代史略》,陶懋炳,人民出版社。
《五代十国研究》,郑学檬,上海人民出版社。
《凡将斋金石丛稿》,马衡,中华书局。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中华书局。
《中国古代文献浅谈》,崔文印,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书画篆刻品鉴》,陈振濂,中华书局。
《五代诗选》,陈顺烈等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五代词三百首》,吴熊和等选注,岳麓书社。
参考文章
〈唐末五代的变革〉,栗原益男,《历史教育》,12-5-1964。
〈五代削藩制置初探〉,李昌宪,《中国史研究》,3-1982。
〈五代十国的阶级斗争〉,卞孝萱,《文史哲》,12-1957。
〈五代宋初禁军的发展〉,堀田一,《东洋文化研究所记要》,4-1953年。
〈五代王朝的宗教政策〉,牧田,《五代宗教史研究》,平乐寺书店,1971年。
辽国
参考图书
《辽史》,脱脱等,中华书局,1974年。
《契丹国志》,叶隆礼,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编撰,光绪四年本。
《辽史拾遗》,厉鹗辑,乾隆八年刻本。
《全辽文》,陈述辑,中华书局,1982年。
《辽史丛考》,傅乐焕,中华书局,1984年。
《冯家升论著辑粹》,冯家升,中华书局,1987年。
《契丹史论稿》,陈述,北平研究院,1948年。
《契丹政治史稿》,陈述,人民出版社,1986年。
《契丹史略》,张正明,中华书局,1979年。
《中国通史》(第六册),蔡美彪等,人民出版社,1979年。
《中国史稿》,郭沫若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
《西辽史纲》,魏良 ,人民出版社,1991年。
《契丹社会经济史稿》,陈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
《辽史语解》,江苏书局,1878年编印。
《辽史简编》,杨树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辽史稿》,舒焚,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杨若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辽金简史》,李桂芝,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华文明史》第六册(辽宋夏金),宋德金、韩志远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年。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译本),傅海波、崔瑞德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二十五史导读辞典•辽史》,韩志远,华龄出版社,1991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参考文章
〈辽代制度的二重体系〉,(日)津田左右吉,《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5,1918。
〈契丹二元政制与元魏之关系〉,赵振绩,《史学汇刊》9,1978。
〈论辽的枢密院〉,(日)若城久治郎,《满蒙史论丛》2,1939。
〈辽朝科举考〉,李家祺,《现代学苑》5,8,1944。
〈契丹国军队编制及战术〉,(日)有松井等,《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4,1918。
〈辽代兵制〉,林瑞翰,《大陆杂志》17,7,1958。
〈辽金之马政〉,陈剑新,《宋辽金元史论集》1944;另崇文书店,1971。
〈对辽代汉人与刑法关系的考察〉,(日)若城久治郎,《满蒙史论丛》,1938。
〈辽代所谓礼和礼书的完成〉,(日)岛田正郎,《法制论丛》25,1,1951。
〈辽法对契丹人以外成员的处置〉,(日)岛田正郎,《法律论丛》26,2,1953。
〈对辽代经济官署的考察〉,(日)松田光次,《东洋史苑》10,1976。
〈辽金时代的赋税〉,爱宕松男,(日)《历史教育》17,6,1969。
〈辽代契丹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岑家梧,《历史研究》1981,1。
〈契丹部落组织和国家的产生〉,蔡美彪,《历史研究》1964,5、6。
〈论契丹社会统治权力的产生──对亚洲文化研究会提出的问题〉,(日)加藤修弘,《亚洲文化研究》2,1969。
〈有关辽代强制徙民政策的几个问题〉,(韩)金在满《史学

秦汉史参考书及文章
秦朝
参考图书
《秦汉史》, 吕思勉,开明书店,1947年。
《秦汉史略》,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秦汉史论丛》(第一至四辑),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1989 年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秦汉史》(上、下) 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秦史稿》,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秦集史》,马非百,中华书局,1982年。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1985年。
《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柳春藩,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秦律通论》,栗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秦汉仕进制度》,黄留珠,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
《秦汉法制史论考》,[日]崛毅,法律出版社,1988年。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顾颉刚,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
《秦汉社会文明》,林剑鸣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
《秦汉风俗》,韩养民、张来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秦汉农民战争史》,漆侠,三联书店,1972年。
《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安作璋编,中华书局,1982年。
《秦代初平南越考》,[法]鄂卢梭,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34年。
《越史丛考》,蒙文通遗,人民出版社,1983年。
《秦皇长城考初稿》,黄麟书,香港珠海书院,1959年。
《中国长城建置考》,张维华,中华书局,1979年。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无戈,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秦都咸阳》,王学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秦始皇陵之谜》,刘云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
《杰出的军事家韩信》,方诗铭、方小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秦始皇》,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秦始皇》,[日]吉川忠夫,纪太平、韩升译,三秦出版社,1989年。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高敏,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秦玺考》,曹树铭,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66年。
《秦俑研究文集》,袁仲一、张占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秦始皇帝传》,马非百,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参考文章
〈秦始皇与封建专制主义〉,丘陶常,《中学历史教学》,1982年第6期。
〈秦帝称谓的演变过程〉,李月虹,《学术论坛》,1982年第6期。
〈关于评价秦始皇「焚书」问题的两点质疑〉,杜绍顺,华南师大历史系论文集,1984年。
〈焚书坑儒原因再议〉,晁福林,《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对秦朝灭亡的再认识〉,何凡,《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
〈「焚书•坑儒」与秦代经学〉,李景明,《齐鲁学刊》,1989年第4期
〈秦统治者绝对排斥儒家思想吗?〉,李裕民,《山西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秦人的价值观和中国的统一〉,林剑鸣,《人文杂志》,1988年第2期。
西汉
参考图书

《汉史论集》,韩复智,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汉史论集》张维华,齐鲁书社,1981年。
《西汉盛世》,李兆成、李家发,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两汉太守刺史表》,严耕望,商务印书馆1948年。
《两汉御史制度》,芮和蒸,台北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1964年。
《两汉监察制度研究》,陈世材,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
《汉唐宰相制度》,周道济,台北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1964年。
《西汉财政官制史稿》,罗庆康,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西汉经济史》,陶希圣,商务印书馆,1935年。
《西汉社会经济研究》,陈啸江,上海新生命书局,1936年。
《汉代财政史》,马大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
《汉代土地制度》,王恒,重庆正中书局,1945年。
《论两汉土地占有形态的发展》,贺昌群,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西汉货币初稿》,宋叙五,台北县文海出版社,1978年。
《汉代国内陆路交通考》,谭宗义,香港新亚研究所,1967年。
《汉代对匈奴的防御战争》,纪雍,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
《北狄与匈奴》,马长寿,三联书店,1962年。
《匈奴史》,林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
《中国经营西域史》,曾问吾,商务印书馆,1936年。
《西域史族新考》,张西曼,南京中国边疆学术研究会,1947年。
《两汉和西域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陈竺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西汉与西域关系史》,安作璋,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
《丝绸之路─汉唐织物》,文物出版社,1973年。
《张骞传》,龚骏,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
《西汉人口地理》,葛剑雄,人民出版社,1986年。
《西汉长安》,刘运勇,中华书局,1982年。
《汉代边疆史论集》,张春树,台北市食货出版社,1977。
《西汉十一陵》,刘长柱、李毓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汉代西北屯田研究》,刘光华,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
《汉唐烽堠制度研究》,程喜霖,三秦出版社,1990年。
《董学探微》,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汉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汉代哲学》,周绍贤,台北中华书局,1983年。
《汉赋研究》,陶菊英,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汉诗研究》,古层冰,上海启智书局,1934年。
《刘邦》,项立岭、罗义俊,人民出版社,1976年。
《刘邦评传》安作璋、孟祥才,齐鲁书社,1988年。
《汉武帝评传》,罗义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司马迁》季镇淮,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参考文章
〈「汉承秦制」说质疑〉,朱永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儒道法制国方略与汉初政治〉,史建群,《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汉高帝分封同姓王辨析〉,岳庆平,《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6期。
〈吴楚七国之乱与西汉诸侯王国〉,唐赞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 期。
〈从吴楚七国之乱看国家安危之所系〉,霍印章,《军事历史》,1990年第1期。
〈汉武帝「后元」称号疑义〉,戚光,《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1期。
〈论轮台诏〉,田余庆,《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
〈主父偃献策推恩与汉武帝下推恩令应为元朔二年辨〉,岳庆平,《北京大学学报》,1985 年第2期。
〈略论西汉「贵治狱之吏」的原因及其后果〉,刘汉东,《郑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论巫蛊之祸〉,陈志,《福建论坛》,1988年第3期。


新朝
参考图书
《新莽改革政治》,张匡,上海民众书店,1942年。
《王莽变法》,任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从崩溃到中兴两汉的历史转折》,刘修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吕母与赤眉军》,高昭一,山东人民出版社,1955年。


参考文章
〈论王莽改制及其失败〉,翦伯赞,《中华论坛》,1945年第1卷第1期。
〈王莽币制改革初探〉,富康、李赓,《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81年第12期。
〈试论王莽改币〉,陈绍棣,《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
〈试论新莽时期的工商业政策〉,赵梦涵,《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2年第2期。
〈王莽改制失败原因浅析〉,赵国华、邹贤俊,《华中师范学院研究生学报》,1984年第3期。
〈王莽改制依经初考〉,周作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王莽经济改制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竺培升、吴建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王莽改制若干问题商榷〉陈绍棣,《晋阳学刊》,1985年第5期。
〈儒家复古主义的历史大悲剧:论王莽改制〉,沈重,《江西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王莽「篡窃」别论〉,孟聚,《许昌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
〈重探王莽改制产生的条件〉,徐志祥,《齐鲁学刊》,1987年第1期。
〈浅说王莽改制及新朝灭亡之原因〉,许静群,《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第1期。
〈王莽变法前后知识群体的历史变迁〉,阎步克,《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第2期。
〈宗法礼制与王莽代汉〉,苏诚鉴,《学术界》,1987年第5期。
〈王莽代汉的权变术〉,舒绍昌、高晓莉,《中州学刊》,1987年第5期。
〈论中国公元一世纪初的改革〉,周全华,《上饶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论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徐志祥,《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王莽土地奴婢政策新评〉,刘迪瑞,《江西大学研究生学报》,1988年第1期。
〈对王莽的再认识〉,董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东汉
参考图书
《东汉党锢》,周振甫,开明书店,1935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兼评自然经济论》,谢天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秦汉经济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中华书局1985年。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林甘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朱绍侯,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6 14:02 , Processed in 0.85410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