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大学世界史讲义5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水倾城 发表于 07-10-27 20:5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节 战后日本
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日本投降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美国占领日本后,当然不愿日本再成为美国的敌人,再构成对美国的威胁。由于以往的敌对和战争煽起的仇恨(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美国首先必须对日本实行严厉的惩罚。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结构进行民主化改造。
1 政治民主化改革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解散日本的武装,首先实行的是非军事化改革。
又进行了逮捕战犯的工作。1945911 盟军总司令部下令逮捕东条英机等首披战犯39人,以后又分批逮捕了一些。19461 “盟总”宣布建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战犯进行审判。根据罪行,战犯被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战犯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审判官由中、苏、美、英、法等11国派代表组成,由澳大利亚的威廉·韦布爵士任总审判官。
194653 远东军事法庭正式开庭,被押送法庭受审的共有28名前日本军政要人。
1948416 历时两年的远东军事审判宣告结束,共7人被判处绞刑。
乙丙级战犯共5416名,由各国法庭自行审判。
盟国除了解散日本武装、审判战犯外,还对特务、警察和军国主义团体的骨干分子进行政治“整肃”。19461 麦克阿瑟颁布了“整肃令”,规定:解散一切好战的军国主义团体;一切积极参加与推进军国主义活动和军国主义团体的成员必须受到“整肃”,不得担任公职。但是整肃工作进行得很不彻底。
通过这些非军事化措施,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作为有影响的整体毕竟被清除出去,为日本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政治民主化的第二个方面是“五大改革”。
“五大改革”:(1)妇女解放和参政;(2)奖励组织工会;(3)教育民主化;(4)废除秘密审讯司法制度;(5)经济制度民主化。
政治民主化的第三个方面是制定新宪法。
新宪法的重要内容有:(1)主权属于国民,废除天皇的绝对统治权,只将其作为国家的象征性元首;(2)首相掌握实权,由国会选举;(3)规定日本为议会制国家,内阁对国会负责,行政权由内阁执行;(4)保障人民享有的基本公民自由;(5)永远不以战争为国策,不得保持陆海空军和其它武装力量。
这部宪法和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原则的不同,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从形式上看,这种议会制度是英国式的,但吸收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这部宪法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化,保证了战后日本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 经济民主化改革
在实行政治改革的同时,占领当局还进行了经济领域的改革,目的在于铲除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同时,使日本经济适应美国的需要。
经济民主化改革的第一个内容是解散财阀。
1945112 盟军总部发出了冻结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大财阀资产的指令,接着成立了“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负责解散财阀。
经济民主化的第二个内容是禁止垄断。19474月公布了“禁止垄断法”,并且成立了公正交易委员会,后来又颁布了一些法律,目的是分割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一些企业,共有325家公司被指定适用这项法律。实际上,禁止垄断法不可能排除生产的集中和垄断,受到打击的只是与美国企业进行竞争,对美国造成威胁的垄断集团。
解散财阀和禁止垄断的工作进行了一年多,其间被解散的主要财阀已经解体,财阀家族成员被开除公职。通过解散财阀总公司,排除了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使过去那种封建的“金字塔型”的经营体制瓦解,财阀的封建性与封闭性也随之消除。财阀总公司被解散后,很多公司摆脱了财阀家族总公司的控制,它们在企业经营上取得了相当大的灵活性与独立性,能迅速适应战后技术革新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而且一大批出身平民,有实践经验,有事业心和富有创造力的中青年企业家代替财阀家族成员走上企业的领导岗位,他们成为日本经济飞跃的带头人。
总之,通过这次对日本垄断资本的改组,有力地促进了战后日本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经营的现代化,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准备了条件。当然,美国解散财阀和禁止垄断是为了使日本经济服从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经济民主化改革的第三个内容是农地改革。
194610月通过了日本农地改革法案:规定在村的不耕作地主保有土地的面积以1町步为限(1町步约1公顷),北海道为4町步;在村的耕作地主保有土地的面积以3町步为限,北海道为12町步;其余超过部分和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土地强制收买,有代价地分配给农民。农地改革法案还规定实行地额货币地租,出租地的出租率,水田不超过25%,旱地不超过15%
农地改革1949年底基本结束。实行农地改革后,农村中90%的耕地变成自耕地,近90%的农户成为自耕农或半自耕农,租佃关系基本瓦解,寄生地主地主制被废除,形成了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通过农地改革,改变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寄生地主制)并存的畸形状态,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变革了封建因素浓厚的日本资本主义。农地改革后,广大农民摆脱了寄生地主制的束缚,提高了生产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经济繁荣。这样,不仅为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复兴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农地改革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条件。
意义:战后在日本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它打击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铲除了明治维新以后残存于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封建因素,它完成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民主改革使日本从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国家,这为日本在50年代末期特别是60年代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经济的全面起飞,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旧金山体制的确立
1 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1)减少和取消日本的赔偿
美国要求日本赔偿的态度不断发生变化,由严厉到缓和,19495 停止赔偿。
(2)放宽和取消对财阀的限制
(3)加速扶植经济复兴
1948年,麦克阿瑟根据杜鲁门的指令,向日本政府发出指示,要求实行美国提出的“经济稳定计划”。与此同时,杜鲁门还任命底特律银行总裁、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道奇,作为麦克阿瑟的财政经济顾问,协助稳定日本经济。道奇有“经济沙皇”之称,到日本后,提出了一套恢复经济的计划,对当时日本经济走上正常轨道起了很大作用。
另一方面,美国增加了对日援助。
财政年度
194546
194647
194748
194849
194950
援助数额(百万美元)
108
294
357
530
438
(4)整肃对象从右派转向左派
1948年之后,美国对日本的整肃工作明显放宽,许多被列入整肃对象的都被解除了整肃。195011月,有3000名前陆海军军官被解除整肃,到1952年,只剩下8710名整肃对象(一开始是30多万)。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开始了“赤色整肃”。19506月,麦克阿瑟指示日本政府解除日共中央委员在政府中的公职,并且逮捕了一批日共成员,到19519月,有2万多名日共党员和其他左翼人士失去了在政府机关、新闻媒介和私人企业中的职务。另外,劳工运动也受到限制。
(5)重新武装日本
19506月,杜勒斯访问日本,要求日本重新武装,这样可以减轻美国的军备负担。最终,日本同意建立75000人的“警察预备队”,后来又改称“保安队”、“自卫队”,其人数不断增加,职能也不断扩大,这样,日本就走上了重新武装的道路。
2 旧金山和会的召开
二战结束后,美国排斥其它盟国,单独占领了日本,但这中状态不可能无限期延迟下去,因此,美国考虑到必须缔结对日和约,结束这种状态。
195194 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和平会议,参加的共有52个国家。
98,举行了和约的签字仪式,内容:结束日本与缔约国的战争状态,结束对日本的占领。外国武装部队根据已经与日本缔结的协定,可以在日本领土上驻军。最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三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对日和约签字后5小时,美日两国代表又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条约规定:美军有权在日本领土及其周围驻留;驻日美军可用以“维持”远东的“和平与安全”,可应日本政府的要求出兵镇压日本的“内乱”;条约的废除必须得到美国的同意。为了保障《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的实施,日美之间还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行政协定规定:美国可以在日本国内任何地方无限制地设置陆、海、空军基地,日本分担其费用;日本政府对美国驻军优先提供航空管理、铁道、通讯、气象及其它设施;在基地内外,美国军人、军队文职人员及其家属享有治外法权。
《旧金山和约》与《美日安全保障条约》是互为表里的,它们同时与《日美行政协定》一起,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旧金山体制”。这一体制具有片面性和不平等性。日本在旧金山与美国不仅缔结了和约,而且同时结成了同盟,因此严格来说,日本并不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而是作为美国一个并不平等的同盟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因此,日本只是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它仍然必须追随美国的战略,服从美国的利益。
三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发展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战后第一个10年,即从1945—1955年是经济的改组和恢复时期,从1956年开始进入发展和现代化时期,日本经济出现高速持续增长的局面,70年代初,日本实现了现代化,跃升为超级经济大国。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来说,在50年代,美国是3.9%,西德是6.9%,日本是7.2%;60年代,美国为4.1%,西德为5%,日本是11%。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不仅低于美国、英国、法国和西德,甚至低于加拿大和印度,占资本主义世界第七位。1954年超过了印度,1960年超过加拿大,1967年超过英、法,1968年又超过西德,跃升为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收入1950年为100多美元,1975年增加到4000多美元,25年增长了40倍。
日本的工业增长速度更快,1970年比1950年增加15倍,在2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5.2%,60年代最后4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5%,若把同一时期日本的工业生产增长与西德、法国、美国、英国相比,其情况是:1960—1964年,西德:6.7%;法国:7.2%;美国:4.6%;英国:4.1%;日本:16.3%。1965—1970年,西德:5.8%;法国:5.8%;美国:4.2%;英国:3.4%;日本:16.5%。
出口贸易也是大幅度增加。日本的出口贸易,1947年占世界总量的0.4%,1971年达到7.5%,占世界第三位。日本从1959年开始,外贸从逆差转向顺差,1971年一年的顺差达到43.07亿美元。这样,日本的黄金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日本的黄金外汇储备,1949年只占世界总量的0.5%,1971年占11.8%,超过美国,仅次于联邦德国,居第二位。
从总的经济实力来看,到1968年,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到70年代,日本已大体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主要表现在:(1)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达到欧美国家的先进水平,工业生产在部门结构、生产流程、企业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3)对外贸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日本的出口产品中,轻工业产品所占比重下降,重化工业产品的比重上升。(4)日本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5)农业实现了机械化。1967年,日本水稻的机耕面积比重达到96%,机械收割面积达到80%,机械脱粒比重达到98%,其他农业技术,如栽培技术、农田水利、品种改良等也都达到先进水平。(6)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日本能够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从一个战败国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其发展速度在世界历史上空前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扶植和军需定货
(2)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给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3)日本政府对经济实行有效的支持、调节和指导,制订了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5)大力发展科研和教育事业。
(6)从国外获得廉价的资源和有利的市场。
(7)日本人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日本经济振兴和奇迹出现的重要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30 02:57 , Processed in 0.09242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