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历史学大纲之中国史详解z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kuhistory 发表于 07-10-26 07:5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考研历史学大纲详解之中国古代史
  一、2008年中国古代史的比例及重要地位
  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试卷满分是300分,考试时间是180分钟。在整个历史专业综合考试中,中国通史占50%,其中中国古代史占30%,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史的分值占了中国通史的60%,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比起来,它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而且中国古代史在大纲中只有八章的内容,而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是十五章。由此我们更加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史是内容少而分量重,必须好好把握,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
  二、对2008年中国古代史大纲调整的宏观分析
  新大纲出现以后,经过仔细分析及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在总体略有缩减,但是总体上的变化不是很大,大纲上增加了从第四章到第八章的共五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每章增加了一个知识点,删掉了从第四章到第八章的十一个知识点,调整了第四到第六章的四个方面的知识点。2008年中国古代史大纲较之去年不在出现府兵制,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唐朝部分内容有所缩减,删掉了两方面的内容。宋朝删去一些内容,但新增一些考点,如宋金夏等割据政权的政治状况,明清部分略缩减。在中国古代史中,对一些知识点的表述进行了微调,除力求正常的语言精当和表述更加准确的变化之外,还有一些词句上的变化,反映出命题中心在考察思路上的调整。如将“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改为“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改为“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当于略微扩大了考察的范围,对考生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改为“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改为“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等,则适当缩减了考察要点,将考察方向更加明确集中,减低了部分难度。
  总得来说,中国古代史有所缩减,但基本变化不大,保持与去年的稳定性!特别是先秦的内容没一点变化,和去年的万全一样。其它主要内容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一些重点知识仍然是考察的对象!需要好好把握!
  三、对2008年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点解析及考点分析预测
  (一)对2007年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及考题的分析
  今年是历史学实行专业综合考试的第二年,从去年的考题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去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考查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就中国古代史来说,大纲里总结出了八个点:分别为,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前期)。在春秋战国这一点里,只有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国格局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科技这些大的方面,别的一律都没有,这要比任何一本中国古代史的教材指示点都简略。 而从2007年的考试真题来看,考试题和大纲的联系比较紧密,出现的考题一般都在大纲的范围内,没有很难很偏的题出现。考的内容也都是大面上的,不会像统考之前各个学校自主命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很细节的题,让人无法把握。
  从出题来看,2007年选择题方面,选择题一共是20个,而中国古代史占了5个,占了总选择题的四分之一,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唐朝时期的一个,宋朝时期的一个,明清时期的一个,还有一个是和现代考古紧密联系的关于秦汉时期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出现选择题的内容。
  名词解释出现三个,第一个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第二个是唐末五代时的圩田,第三个是清政府时期的金瓶擘签。可见先秦时期的内容在名词解释方面没有出现。而几个重要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制度往往会被考察。
  史料分析题一个,史料分析题的综合性比较强。
  简答题一个,是隋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这是大纲上的要求。所以比较简单,很好把握。不会出现一点内容都答不上的问题,只是在答题的时候在全面方面可能考生的成绩会出现差距,拉开距离。
  (二)对中国古代史2008年重要知识点分析及考点预测
  1、:考试方向的总预测
  上面我们分析了2007年的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和考试真题,并对两者的联系做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出现后,新的考题更加注重大面上的东西,不会死抠很偏很难把握的名词解释或者选择题。所以2008年,因为仍然是综合考试,所以太难太偏太无法下手的考题一般不会出现。大家只要对大纲范围内规定的基础知识点好好把握,选择和名次解释题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中国古代史在综合考试中占的比重仍然为30%,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所以今年在选择题,名次解释题,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方面,应该在出题量和具体哪种类型占多大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具体请参照上面分析的关于2007年真题里各个类型的题占多大比重。应该指出的是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都是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政治制度要好好把握。
  从去年的出题来看,像科举制度,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是很重要的制度,在往年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时就经常考到。所以在综合考试真题只有一年(2007年)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可以参看一下往年一些重要学校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考试真题。对于把握大方面和重要方面的知识来说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像 南开大学等学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都可以拿来看一下。
  2、重要知识点的分析及考题预测
  1)对增加的考点进行分析并对出题类型作出预测及指导
  (1)在第四节增加了“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显然这是一个新的应该注意的考察点,应该注意刘秀做过的重要事情及其对这些事情的评价。像2007年在名词解释中就出现了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所以刘秀时期的重要制度,重要政策要好好整理,可能会出现名词解释,也有可能作为简答题来考查。东汉初期的政治具体表现有很多方面,应该好好复习。在考试的时候答题要全面要深刻。有可能会出简答题或者史料分析题。出简答题的时候,因为分值比较大就要分析一下出现的背景并做简单的评价。
  (2)第五节增加了“东晋南北朝寒人的兴起”;寒人的兴起有可能以选择和材料分析的形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往往是最复杂最不好把握的时期,比较乱比较散,出题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像去年就没有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察,但是并不代表今年的考题中不会出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尤其是增加了新的考试点一定要注意。寒人的兴起不是偶然的现象,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要好好把握。
  (3)在第六节增加了“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唐朝总是会作为一个重要的朝代来考察,这是因为唐朝时期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盛世现象,对于贞观之治和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要好好把握同时要与清朝时期的盛世现象进行比较。但是并不能因此忽略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唐朝后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具体表现有哪些要认真掌握。农民起义有哪几支力量,具体的领导人是谁都是要好好把握的问题,因为极有可能出选择题,同时也避免不了会有出史料分析题的可能。
  (4)第七节增加了“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前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时往往关注政治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但是今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对经济文化的重视逐步上升,这是新增的知识点,要注意,经济文化交流往往涉及的东西比较多比较细,简答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答题的时候应该全面,不能丢三拉四。
  (5)第八节增加了“明初专治集权统治的加强”;明太祖登上皇位后对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了很大方面的调整,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专制集权统治加强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对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要仔细把握,熟记于心。
  2)对调整的考点进行分析并对出题类型作出预测及指导
  (1)第四节把07年“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改为“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虽然只改了两个字,但是所涵盖的内容却比原先要增加很多,需要在掌握腐败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来把握危机。
  (2)第五节把07年的“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改为“十六国与南北对峙”;这也在原先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要掌握的知识点更多,因为新大纲只是笼统的表述了一下,涵盖的具体各方面的知识比去年的大纲要求要多,要仔细地抓好每一个知识点,不能遗漏。
  (3)第六节把07年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改为“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这样知识点也增多了,要注意藩镇割据的背景、影响等。安史之乱是非常重要得内容,往年很多学校在自主命题的时候都出过安史之乱的影响。一定要好好把握。关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可以参考一下《历史学科专题讲座》这本书,上面有很完整的答案。
  (4)把07年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改为隋唐的民族关系。这就不仅要求掌握各个少数民族的概况还要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和亲,战争等。隋唐时期是民族关系复杂的时期,这个要想思路清晰,答题得高分需要自己好好整理。最好是安民族整理。
  3)对于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1)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这是秦朝时期很重要的内容,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汉朝有很多政策和制度是继承了秦朝的,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的创新,要注意比较。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时期,和贞观之治同等重要。对于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措施及历史意义要好好掌握,最好把贞观之治和文景之治作个比较,可以从背景,具体政策,措施,意义方面来比较。
  (3)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在位时的政策和措施要掌握,并且要掌握对汉武的的评价。评价的时候要客观,公正,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去评价。
  西汉的强盛要注意和唐朝和康乾盛世做比较。这是一个很大面的题,出现简答的机会比较大。而且这是一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需要在综合复习的时候进行整理,尤其是在初步复习完整本书后要从宏观上把握一下一些大的方面的总的相通性和相异处。
  (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历史上一次很重要的改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到什么程度,具体有哪些表现要记住,最后为什么会失败,主要是因为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是还有很多很细节的原因,需要在结合具体措施具体来分析。
  王莽改制的内容也很重要,要熟记!很多学校往年考过王莽改制的内容,失败原因和背景!
  (5)魏晋南北朝
  这时期的内容可以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时间大家自己掌握。但是并不代表这部分的内容不出题。出一些细节上的题还是很有可能的!
  (6)隋唐五代
  这是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多重要历史制度。采取了很多重要的政治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也发生了安史之乱。需要仔细复习,重点复习。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是重点内容,要和文景之治进行比较,上面已经说过,不再罗嗦!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也要好好掌握!
  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两税法是历史上一次很有名的税法改革。对于背景,内容,意义一定要完全记住!
  (7)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要熟记!最有可能出简答题,关于统一及影响,往年很多学校出过!
  (8)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
  这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最有可能出名次解释题。
  (9)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户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还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在大纲里面都有,在此不做仔细分析,有机会会和大家继续讨论,给大家提供更多参考性意见。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好好把握。
  四、参考书目解读
  1、《中国古代史》,朱邵侯,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古代史方面比较权威的书,一般往年中国古代史考研中很多学校的参考书里都会出现这本书的名字!以往有桔黄色皮的是三本,分上中下三册,小本的!但是现在书店里一般是只分两册的大卷本。
  大卷本的价格比较贵,但是看起来舒服!有条件的还是建议大家看大卷本的。
  2、《国史大纲 修订本(上、下册)》,钱穆,1999年9月 商务印书馆
  著于1939年,逢国之将亡,此书意为国人振奋精神,"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生机",为中国找一条出路。先生学问也日臻完熟,故此书在主旨和学术上为同辈学人著作之冠。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影响很大。
  卷首近两万字之引论,是一篇必读之"大文章"(陈寅恪语)。著名的读史"四大信念",强调要国人了解、尊重国史,只有知史、懂史的国民渐增,国家才能有希望。
  《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全书(修订二版)八编46章,共53万字。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明嘹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3、《中国古代史纲要》上下册,剪伯赞,人民出版社出版
  它“是建国后较早编定的通史教材,出于名家之手,结构严谨,内容连贯,叙事完备,语言凝练,学术价值很高,在北大和其他许多高校历史系长期使用”。 它提供的主要是完备和连贯的基本知识。它大体按照编年加记事本末的体例,适当照顾专题,注重前后贯通,史实的考辩很严谨,观点性不特别突出,这是它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前提。一些深度的内容和学术争鸣、学术动态,则有赖于参考资料选和参考论文选来提供。
  《国史大纲》将中国历史从唐、虞之际到清末民初,以朝代更替为经,学术兴衰为纬娓娓道来,颇多创建。但是这本书往往是竖体,繁体,看起来不会太省心。
  4、《中国古代简史》,张帆,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该书是为大学公共选修课“中国通史(古代部分)”编写的教材,在1997年获得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立项,由多年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公共选修课的张帆独立撰著。
  5、《中国古代史纲》1991年修订(上、下)张传玺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比较简单明了,看起来会很舒服,上面有很多名词解释都是可以作为答案的!比如卫所制度,八旗制度等。有时间的话可以先翻一下这本书。因为它很好读,就是大面上的内容,不会抠的很细致化,语言也通俗易懂!
  还有很多关于古代史方面的参考书,就不一一列举了!
  上面列的一些都是比较权威的书目,很多学校在以往考研中的参考数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把哪本作为重点,哪本作为辅助。
  
08年考研历史学大纲详解之中国近现代史
  一、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在综合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及重要地位
  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试卷满分是300分,考试时间是180分钟。在整个历史专业综合考试中,中国通史占50%,世界史占50%。其中中国近现代史占20%,也就是说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占了中国通史的40%,和中国古代史的分值比起来,它的重要地位略逊一筹。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是十五章,比中国古代史多七章。虽然内容多但是分值占的比重小,也就是说出题量上会相对小些,对于这么多的内容,出题少就意味着会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能会着重于大面上的东西。从新大纲的考查范围,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近现代史虽然时间跨度不如中国古代史的时间长,但是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特别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内容很多,而且很重要,必须好好把握,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则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在复习的时候可以不必细致的去抠。对于中国近现代代史的内容具体的时间分配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决定。晚清民国基础好的就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花点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好的就在晚清民国史上多花点时间,但是重点仍然要放在晚清民国上。对于晚清民国几次的重要运动,像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要好好掌握。
  二、对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大纲调整的宏观分析
  新大纲出现以后,经过仔细分析及研究发现: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总体上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来说,变化挺大,大纲上增加了从第八个方面的知识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 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延安整风”;“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 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可以看出来的是增加的知识点都是关于晚清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没有增加新的知识点。删掉了从第一章到第十章的十四个知识点,删掉的内容很多,也全部都是晚清民国的内容。调整 内容也很多。2008年中国古代史大纲较但是主要也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没有任何变化,和去年的考查范围完全一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对一些知识点的表述进行了微调,除力求正常的语言精当和表述更加准确的变化之外,还有一些词句上的变化,反映出命题中心在考察思路上的调整。将戊戌维新运动改为戊戌变法;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改为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改为抗日救亡运动。将考察方向更加明确集中,减低了部分难度。
  总得来说,中国近现代史变化较大,但是主要集中在晚清民国时期。一些重点知识仍然是考察的对象,需要好好把握!
三、对08年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的详析及对考点的预测分析
  (一)对2007年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及考题的分析
  今年是历史学实行专业综合考试的第二年,从去年的考题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去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考查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从2007年的考试真题来看,考试题和大纲的联系比较紧密,出现的考题一般都在大纲的范围内,没有很难很偏的题出现。考的内容也都是大面上的,不会像统考之前各个学校自主命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很细节的题,让人无法把握。
  从出题来看,在选择题方面,共20个题,而中国近现代史占了5个,占了总选择题的四分之一,其中晚清民国时期出了四个选择题,占中国近现代史的80%,分值很重。其中出了两个排序题,对时间方面和事件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名词解释只出现一个,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这是新四军的全称。由此可以发现,我们在记忆一些名词的简称时还必须了解它的全称。如果不知道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就是新四军的全称,答题肯定会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答非所问。
  史料分析题只占一个中的一小问,问的是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是很简单的基础知识。只要掌握了大纲范围内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这个题目就会很容易的答出来。所以基础知识一定要牢牢掌握,因为不仅有可能在选择和名词解释题中出现,在史料分析方面也会涉及。
  简答题一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这是大纲上的考察范围。而且是大面上的很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所以比较简单,很好把握。就是答题的时候可能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来分析,做到全面。不会出现一点内容都答不上的问题,只是在答题的时候在全面方面可能考生的成绩会出现差距,拉开距离。重要的知识点,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意义一定要熟记,因为这是出简答题的一个很重要方面的依据来源。
  (二)对中国近现代史2008年大纲知识点的分析及考点预测
  1. 关于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考试方向的总预测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 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上面我们分析了2007年的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和考试真题,并对两者的联系做了解析。
  08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在综合考试中占的比重仍然为20%,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所以今年在选择题,名次解释题,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方面,应该在出题量和具体哪种类型占多大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具体请参照上面分析的关于2007年真题里各个类型的题占多大比重。
  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出现后,新的考题更加注重大面上的东西,不会死抠很偏很难把握的名词解释或者选择题。所以2008年,因为仍然是综合考试,所以太难太偏太无法下手的考题一般不会出现。大家只要对大纲范围内规定的基础知识点好好把握,选择和名次解释题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的题目都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很容易把握。
  从去年的出题来看,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往年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时就经常考到。所以在综合考试真题只有一年(2007年)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可以参看一下往年一些重要学校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考试真题。对于把握大方面和重要方面的知识来说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都可以拿来看一下。
  2. 2008年大纲重要知识点分析及考点预测
  从大纲列出的考试点来看,也主要是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北洋政局和社会改革这种大的变化,这点来说,改革对咱们考察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2007年的考试题中,也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占据了主要分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容虽多,但是考察的内容不会占太多的分值。
  1)对增加的考点进行分析并对出题类型作出预测及指导
  (1)第二节增加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战争的过程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几次具有转折性质的战役要记住。这可能会出现选择题或者名次解释题。
  (2)第五节增加了“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当时建立了哪些团体,像兴中会,光复会等等,对于建立的时间,领导人,地点要好好掌握,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发展的原因,表现等要好好把握。原因要注意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条重要线索,最好按照发展的过程做一个系统的整理。
  (4)第八节增加了“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日本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对于南京大屠杀时日军的暴行应该好好掌握,这是对日本行为的最好反驳。应该结合现实情况去理解。
  (5)“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表现有哪些?要好好掌握,可能出现史料分析题。
  (6)“延安整风”;
  整风运动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运动,对于它开展的原因,内容,意义都要认真把握。出现简单题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它的意义的重要性更突出。
  (7)第九节增加了“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它的具体的表现要知道,同时揭露了国民党的本质要了解。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实行一党专政。人民的反抗斗争要知道,像国统区的第二条反蒋战线。
  (8)第十节增加了“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要了解各种思潮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思潮的出现是有内外两方面的大原因的,要仔细分析。
  2)对调整的考点进行分析并对出题类型作出预测及指导
  (1)第一节把07年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增加为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增加了影响要注意。对一些重要的条约的内容要熟记。要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列出来,然后整理出内容和影响。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各个方面,这在答题的时候要全面。有可能出现简答题。
  (2)把07年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改为义和团运动。这看似是缩小了内容,其实是陷阱,内容仍没变化,只是说法变得笼统了,但是这不代表考察的范围变了,越是笼统,模糊的问题越是要仔细推敲。
  (3)第四节把07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特点改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删掉了发生、特点。上面已经分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性,在此不赘述。
  (4)第五节把07年的戊戌维新运动改为戊戌变法。换汤不换药的表现。对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要记住,不仅要知道对当时的影响,还要注意它的长远影响。可以查一下关于戊戌变法的专著性文章或者书籍,做一个全面性的总结。可能出现简答题。答的全面就是你的制胜点。
  (6)第六节把07年北洋军阀的统治改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增加了袁世凯的统治。要对袁世凯的统治进行系统的把握。
  (7)第七节把07年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改为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对于政治制度要有整体上的认识与掌握并要了解对它的评价。有可能会出现史料分析题。
  (8)第八节把0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改为抗日救亡运动;对于其背景,过程要了解。
  3)对于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很细节的选择题,名词解释题。
  (2)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简答题。
  (3)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他的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和史料分析题。
  (4)清末新政
  这是清政府的一次重要的自救运动。对于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史料分析和简答题的可能性很大。
  (5)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的教育改革
  一些具体措施可能会作为选择题来出现。
  (6)维新变法思潮及戊戌变法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陈礼垣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
  (7)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都要熟记。可能出现选择,简答题。
  (8)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双方论战的内容,焦点集中在哪方面要知道。可能会以简答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9)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
  这是统治上的黑暗时期。对于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二十一条,可能作为名词解释出题。像张勋复辟也可能出名词解释。
  (10)新文化运动
  这是很重点的内容。往年各个学校的自主命题中经常考察,有时作为名词解释考察,有时作为简答题考察。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考,都要把握住背景,内容,意义。要注意它的长远影响。
  (11)五四运动
  对于这次运动中的口号一定要知道什么时间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比如“还我青岛”等。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也要熟悉。最重要的是它的意义。一定要记住,非常有可能出现简答题。以往很多学校考过。
  (12)第一次国共合作
  这次合作是怎样形成的?这是需要自己动手整理的东西。有可能作为简单题出现。
  (13)西安事变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事变,尤其对于事变的影响要熟记。当时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反应要熟记。国际上像苏联,美国,英法等国家,国内像冯玉祥等军阀的态度要注意。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14)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对于三大战役的起止时间,每次战役的领导人和作战地区以及作后消灭敌人的总数要记住,因为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15)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这方面的知识点要掌握,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巩固的。像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内容都要知道并好好把握。经济建设的成就也要知道。像2007年的选择题就出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16)经济建设的曲折
  要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的重要意义。对于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掌握。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
  对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要了解。
  (18)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特区设立的时间,先后顺序要知道,有哪些特区要知道。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四、参考书目解读
  1.《中国近代史》,李侃,中华书局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在以往的考研中,这本书是很多学校的参考书目,是考研中必须看的一本书。
  中国近代,是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阔。作为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根据历史事实,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和读者通过这部教材,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2.《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的这两本书,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是到1949年,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容。大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版本。
  这两本书读起来都比较费劲,一方面是内容比较繁多,另一方面是语言方面比较讲究。
  但是这两本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被很多学校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来用。所以参考性价值比较大一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由何沁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二版)应运而生,满足人们的要求。该书是目前出版的诸多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中较好的一部,是一部比较完整,忠实可靠,可供广大
  群众学习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上乘之作。
  首先,它详尽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
  史,覆盖面极大。该书共用十章的篇幅和55万字,按历史顺序分别记
  录和叙述了1949年开天辟地的建国、1949年到1952年的三年艰苦的国
  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到1957年轰轰烈烈的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
  造,1956年到1966年十年曲折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1966年到1976年令人刻骨铭心的十年动乱,以及1978年伟大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和改革开放在全国各个领域的蓬勃展开,一直写到建
  国50周年。全书涉及50年来共和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
  等各个方面。国家的重大决策,各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国家领导人
  的重要活动,以及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工作,书中都有详细的反映。该
  书含盖面之大,内容之丰富,记录之翔实,是诸多共和国史中少见的。
  这就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0年历史,了解历史上一些重
  大事件的真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其次,该书不仅对共和国50年的历史做了详尽而忠实的记录,而
  且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
  50年来国家的重大决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的历史人
  物,都有较为深刻和实事求是的评析,帮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
  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
  再次,该书并不满足于对历史的一般追述和客观的反映,而是在
  弄清历史事实和提供必要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经验的挖掘、总
  结和吸取,对5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取得,挫折和失败的发生,
  以及为后人留下的经验教训,都作了比较正确和全面深入的总结。这
  就使该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深度,不仅使读者了解了共
  和国的历史,而且从中受到启发,牢记经验教训,这对大多数读者尤
  其是青年读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是很重要的。该书在第二版中增补
  了十四大以后到建国50周年的历史,进一步突出和加强了对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这对读者历史地了
  解和学习邓小平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积极投向于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都是有所帮助的。
  还有一些很多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书,大家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我上面推荐的都是几本比较重要的。
  此外,大家也可以看一些关于历史方面的杂志或者比较权威性的刊物。比如各个学校的院报,还有
  《历史研究》
  《人大复印资料》
  《史学理论》等等很多方面的关于历史专业的。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丰富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眼界。
沙发
xiaorenzi123 发表于 07-10-26 21:32:47 | 只看该作者
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30 02:42 , Processed in 0.09222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