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各大院校揭密
武大
该校争义很大我现在是法硕研一的,武大原先可能对法硕不太重视,不过现在有所改观,新设立了以院长曾令良为首,主抓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莫洪宪等为副的法律硕士培养中心,其中有一位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律师的教授指导实习,有一个律师事务所和弱势群体救助中心可供实习,任课老师都是至少在武大小有名气的中青年教授博导,师资力量还可以,不过由于法律硕士还属于新兴事物,甚至在一些任课老师中仍存在误解,,比如教我们法理的汪习根教授就曾戏称泡末越来越大,不过他讲课确实挺有一手的,有趣的是,教理论法学的老师大都对法硕薄有微词,而教行政法,刑法等课的老师则较重视法硕,课程设计我觉得还不太合理没有突出法硕着重应用的特色,主要是十四门法学核心教程,只是内容深了一些,关于逻辑学心理学辩护技巧等与法律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没有独立开课,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不过还好可以依靠武大强大的文科实力以及与导师的交流以及实习自己摸索
中山大学
我是今年考上中山大学的法硕,也是第一次在这里发帖子,当然,曾经我也作为这里的一个读者是不太相信这里的帖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多元化的社会才是正常的.这里有太多的有关法硕好坏的评价,以及哪个大学的法学院有怎么样,记得胡适之先生说过,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如果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讨论,本身就说明他的价值性,就象现在的北大改革讨论一样. 新生进中山大学,首先学校给我们介绍中大历史,校训和中山先生的精神,尽管这个社会有太多的高论,都麻木了,但这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氛围,给我感染力挺大的,老师讲话挺有学术素养的,并不是外界所说的,广州除了钱就什么都没有,林子大了当然什么鸟都有,我从一所较好的本科院校进如中大,但其中的管理方式, 治校理念和老师学生的素质,差距还是很大的,当然中国的高校都是最后一个没有改革的国有企业,都存在必须改革的问题, 法学院在中大历史不是很久,在中国不算前几名,但肯定不算差的法学院,我感觉他的管理理念和发展让人鼓舞,法学院在中大今年本科,研究生招生都是全校最热门的的之一,法硕是12:1.学法律最重要的是培养理性客观的思维,至于法学还是法硕好,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这里很多争论感觉幼稚而又有主观想象的色彩, 考研的人每年真的很多,但浮躁的人也很多,高手其实不多,不要在乎一个学校的招生比例是多少,祝实在的学习.苏州大学公费37人.
南大
我是南大03届法硕,开学已有两周,有一点亲身感受,想与即将参加04年法硕入学考试的学弟,学妹分享一下。03南大法硕的情况可以概括为:
1, 招生名额一直控制在80左右,很多学校招生泛滥,质量令人担忧。
2, 有十个公费名额,不用交培养费和住宿费,均为应届生,每月享受研究生补助。
3, 对自费生和委培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
4, 复试公平,让一开始惴惴不安的我最终还是吃了颗定心丸,不愧为百年名校。
5, 外地生提供住宿,五人一间,每人600/年。
6, 授课老师都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与法学硕士的配置完全相同。
7, 第一学年末分配导师,每个导师大约带5名左右。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跟帖,或发邮件至:kevinplenski@sina.com
清华大学
开学一周了,我简单的谈谈这里的情况,希望对大家选择学校有所帮助。我们这届有一百人,女生分在新公寓里。三人一间,男生住在老的宿舍,两人一间,一般是一个法硕和一个法学研究生住一个寝室。宿舍虽然老点,但我们几个同学一致认为地理位置是学校最好之一。在这里法学和法硕生的关系很好,根本没有相互轻视和诋毁的情况。清华大学对法学院的建设颇为重视,即使不看那宏伟壮丽的明理楼(吾窃以为其比北大的法学院大楼气派多了),单就看今年全校研究生入学典礼是由咱法学院新生作为代表发言就可窥见一二。而在法学院的开学典礼上,一位教授明确讲从这届开始,学院里开始加大力度重视法硕的培养,这个教授并不是行政领导,所以他讲的很朴实也很中肯。之后我们又拜访了几个上届的师哥,发现他们特别用功(也许是临近司考的缘故吧)。不过清华的学风也是有目共睹的。听一个师哥说上一届的毕业生就业不错。北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些大的企业事业单位都有人去了。他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只要你好好用功学习真本事,到毕业时一点多不比法学硕士逊色甚至更强,用人单位才不管你是法学还是发硕呢”。总的感觉是清华对我们相当不错,虽然学费贵点,但起码至今还感受不到中政法和人大学友所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且清华的法学硕士也要一万一年三年三万,并且他们也没有普通奖学金(感到平衡很多)。这只是这一个星期来我的感受,以后若有新的见闻我会告诉大家的
政法大学
昌平进城需要两个小时走高速公路,你愿意来吗>?老师很一般,没有知名学者,法学院自己管理,从别的学院借老师,谁也不愿意给好老师.好老师不愿意给上课,宪法老师课间接电话时候说自己在开会,都不说自己在给法律硕士上课!!!!!!!!!!!!!!!!!!!!!!!!!!!!!!!
9月7日至今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我们的人在昌平区安顿下来了,但我们的心并没有安顿下来,尤其是我,甚至完全后悔选择了这个学校,甚至后悔选择了法律硕士这个专业。我们今年法硕新生188人(好象有一个同学要求退学了),分成四个班级,188人只有两个辅导员,没有导师。我们现在住在校外,与双学士、自考生住在一起(学校承诺一个月后让我们搬入新楼),这足以看得出学校安排的仓促。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也上了几节课,大概介绍一下:必修课三门:英语(星期五上午1至4节课)、宪法学(星期四上午1至4节课)、民法(星期三下午到晚上1至6节课),只有一门选修课《WTO与中国》(星期一下午)。课程安排地很少,选修课少之又少。民法由尹志强副教授授课,宪法由田瑶副教授和另外一位副教授授课。我上课后感觉课程安排十分不合理,比如民法 188人一起上课,连民法老师自己都说不合理,说研究生不应该这么上课,另外,民法一下子上6节课,我们学生都受不了,更何况是老师,那一天老师从下午2 点上到6点就宣布下课了。宪法分成两个班上,不同的老师,也是大课,一上午上四节课,大家昏昏欲睡,也很难受。这几个老师都不住在昌平,来昌平上课也难为他们了。前几天昌平校区开了一个关于刘涌案的讲座,我们每个班40几人也只发了四张票,能去听讲座的同学只有十分之一,不知道以后的讲座是否都是这样,那大家只能轮流了,真是可怜
北大
开学两个星期了。尽管法硕的地位问题这里也有,但是我们的声音很大。忽视法硕是不可能的,不是说谁想忽视就可以做到的!而且教务安排令人满意,老师都是最好的。周旺生,陈兴良。最让男孩子激动的是美女实在太多了!!!!!!!!!
1。没有住宿:找房是一件令人十分痛苦的事情,本人至今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真是不胜其烦
2。没有补贴:学费很高,没有生活补贴,物质生活匮乏
3。没有公费:我有时抱怨自己为什么要考那么高的分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要背那么多书呢?努力的价值体现在那里呢?
4。派生的困难:由于不住在一起,同学之间很难充分交流,至今班级仍然是一盘散沙,相互之间连名字都叫不出。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无法有效的沟通,丧失了法硕应该具有的优势。
5。在重视法学理论的中国,举办培养实践性综合性法律人才谈何容易,老师上课更多的还是偏重于理论,陈兴良教授讲地本体刑法学规范刑法学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但是这真的是法律硕士应该受到的教育吗?诚然,没有理论做基础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但是我们的实践又在哪里?
6。学习一个月了,感觉真的很郁闷,也许我还要进一步适应法律硕士的生活,也许我应该降低对法律硕士的期望值,毕竟一切刚刚开始
一个03法硕的自白 开学已经两周了,我们曾经梦想中的北大生活终于开始了。每个同学,都开始细细的体会这扑面而来的北大生活,看见其他同学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我也谈谈我的感受,把
这些天内心深处的反思写出来。或许与很多同学还没有很正式的握手相识,甚至曾经叫错
你的姓名(请原谅我的愚笨,呵呵),希望能通过我这里谈的感受,让大家了解我心中的
苦闷与反思,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些我们共同的困惑。
当我们中午在农园吃完饭,去未名湖寻觅一张板凳或者在图书馆寻找一个座位作为午睡
的场所的时候;当我们四处找房,一次又一次的和狡猾的房东谈判的时候;当我们因为去
听陈兴良的演讲而被狠狠的扣掉5分马列必修课分数的时候;当我们听到周旺生的“空间
很大”而哄笑的时候;当我们惊诧于某些同学下一代已经三岁或者已经工作十年的时候;
当我们独处一隅,没有本科的时候可以串门的同学,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时候;当我们欣
赏了班上的一个个MM或GG,心里有点痒痒的时候:)...我们问自己: 这,就是我们曾经梦想中的北大生活吗?请原谅我东施效颦一样的模仿贺卫方老师的排比,而且对仗也很不工整,即使是这样 ,我也不知道能否将自己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让我也来谈谈开学后大家谈论较多的几个问题吧,一是住房问题、班级凝聚力问题, 当然还有学习问题。前两个问题其实是直接相关的。首先,作为法硕,目前我们面对的待遇,公平与否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能讨论“无法住在一起”这个事实,对我们这个群体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更重要的是进行合理的应对。在中秋晚上联谊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我们法硕天然的优势就是完全差异化的学术和工作的背景,大家能够在相互沟通、彼此学习中,极大的拓宽视野,将自己熏陶成一个具有宽广眼界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一点上我们比其他专业拥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我们发现由于我们没有大规模的住在一起,这个优势被很大的削弱了,目前我们无法象在本科的时候通过一个很简单的“串门”的方法与同学相识、相知。我们能够拥有的集体的沟通时间,仅仅是可怜的上课前和课间的几分钟时间而已,而这可怜的几分钟又被许多庞杂的事项所占据,后者本来是可以通过每个集体寝室“统一批处理”的方式高效率的解决的。由于时间的推移,许多现在还相互不认识的同学以后很可能没有太多的激情象刚开学一样热情的相互招呼,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重担让我们的热情在消退,甚至我们
被告知,我们很可能会在毕业的时候也与某些同学没有一次正式的沟通!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如何应对?我们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吗?我们能够通过个体的努力 make a diffence吗?也许有人并不在意,或者等待天上的馅饼,等待别人的努力给全体带来福利,自己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搭便车”,其实,扪心自问,我也不是没有这种心理,但是我想说,法硕的尊严需要我们每个个体的努力所汇成的强大力量来赢得,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就是法硕这个专业的前途,这里我套用一句很老的话“everybody"s businessis nobody"s business,我们作为北大这所中国最好的大学里面的全国最好的法学院中的 ,全国最优秀的法律硕士,我们也许应该对自己说everbody"s business is my own bus iness。我们也许可以象刚刚开学的时候那样,向每一位自己还不是很熟的同学敞开胸怀,张开笑脸,即使那个人你并不一定看得很顺眼;我们也许可以建立一些比较制度化的沟通方式 ,比如在这个校友录上发表自己对班级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每周举行一些班级活动,开一开不是很严肃的班会,开展组内的活动,组与组之间的联谊,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资源共享”,:),进行一些唱歌比赛,拔河比赛,扳手腕比赛,吹牛比赛...just kidding 哈哈。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象刚开学的时候那样的对同学的热情,那么即使我们三年都无法解决住宿问题,沟通的桥梁还是会很稳固的存在,更何况具消息灵通人士的“线报” ,明年我们能够住在一起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其次,在学习方面,在与一些老生的沟通中,不少人表示修课不用太心急,最好能够在民法和刑法的领域多下工夫,为将来选修专业课打下稳固的基础,而许多同学想在一年内修完所有课程,根据他们的意见表示,这是不可能的。学校为了保证有课上,hehe,要把2-3门必修课放在研二的第一学期上。不可能让你在一年级的时候全部修完的。当然,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大家大可不必对我的观点耿耿与怀,呵呵。两个星期的学习体会,让我对法律这个学科的专业性和难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的每一门课程都还可以分的很细,一个部门法律中的一个很细小的问题都值得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用毕生的经历来进行研究,作为一个法律硕士,要在几乎少的可怜的法律基础上,通过几乎是一年的课堂学习和后续的实习来理解法律的精髓,即使是对我们这些以所谓“ 法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对象的人来讲,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个人认为,放弃以前报考的时候的与法学的纷争,虚心的向老师、法学硕士、甚至是法学本科生们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不但要向本班的同学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向我们法学院中其 他专业的同学学习,调整心态,这样也许能够作的更好。另外,正如我们曾经后悔过本科不懂事太会玩耍,我们同样可能在法硕三年毕业后后悔在北大的时候本来可以更加努力;正如我们曾经怀念过去的生活的时候感叹当年自己的幼稚,我们也可能在几年后回忆研一的生活,感叹那时的我们其实也很幼稚,something naive;正如我们曾经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一样,我们也有可能在读完这个号称全国第一的法学院以后发现当初作出报考法硕的决定,并不比当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要理性很多。我这里最后想说的是:让我们把握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珍惜在燕园每分每秒的感悟,欣然的接受我们能够得到的,努力的争取我们应该得到的,在痛苦中反思,在若有若无的歧视中静心,在我们可以真切的体会的到的竞争中不断成长,最后能在三年后回过头的时候 ,告诉自己:“三年前,那时的我确实很幼稚 教师名录:
吴志攀 刘剑文 陈兴良 闫丽萍(女)
乔聪启 佟强 郭自力 刘东进
杨敦先 刘燕(女) 梁根林 李鸣
邵景春 马忆南(女) 李黎明(女) 肖蔚云
甘超英 李贵连 孙晓宁 张平(女)
孙东东 李宝珍(女) 陈端洪 叶静漪(女)
汪劲 陈瑞华 张建武 张玉镶
盛杰民 王世洲 张建国 贺卫方
韦之 郝晓峰 葛云松 王新
张守文 安春莲(女) 徐爱国 王磊
徐燕(女) 湛中乐 钱明星 王小能(女)
潘剑锋 张潇剑 张骐 宋英(女)
王慧(女) 甘培忠 赵国玲(女) 白建军
郭瑜(女) 朱苏力 白桂梅(女) 龚韧刃
张美英(女) 周旺生 李红云(女) 姜明安
饶戈平 罗玉中 刘守芬(女) 赵昆坡
巩献田 刘瑞复 郑胜利 张文
朱启超 贾俊玲(女) 王守渝(女) 罗豪才
杨紫煊 储槐植 魏振瀛 杨殿升
王哲 杨锡娟(女) 金瑞林 由嵘
赵震江 杨春洗 张国福 王存厚
刘升平 邵津 蒲坚 康树华
周密 饶鑫贤 沈宗灵 王铁崖
芮沐 程道德 楼建波 赵晓海
刘凯湘 强世功 赵晓力 汪建成
王锡锌 尹田 王轶 武树臣
张谷 王国枢 张智勇 丁利
曲三强 刘家兴 沈岿 傅郁林(女)
张云秀(女) 张雅利 彭兵
北大 深圳
因为深圳政府给我们补助所以实际上我们的学费比本部的少,但说到自己找房子他们确实辛苦些尤其是原来不在北京的,但本部的优势很明显啊,大家都知道一塔湖图啊,三角地,百年讲堂等,还有具体到法硕的老师也是北部的强些,这正常的,象陈兴良还有行政职务在,来这不可能呆好几个月,只能过来看看,做讲座什么的, 异地办学就是有不少不便,我想如果这次尝试成功的话说大的话,对中国异地办学有指导意义,相信北大和清华,哈工大的实力和我们硕士和博士以及在职的同学的努力,大学城或许有一个很美好的明天,初衷是美好的,和香港,澳门多联系交流,发挥深圳本地的优势,向世界一流大学前进,但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刚开始时,到2005年才所有的建筑完工呢,图书馆和体育馆什么的,相信再过几年就可以有一点的知名度了,和深圳大学的一个大3的聊,她说他们觉得这么多钱应该给深圳大学加强建设或是再办一个大学,我说北大和清华的实力不用说了,我们来这的硕士和博士肯定留下一部分的,比他们去北京招聘肯定会多的,而且可以给深圳所谓的文化沙漠以改观或许,当然这些不是只说的,需要多方面努力,我们学生这方面肯定会比在假如我们留在本部更刻苦我想,当然肯定没有北大本部和北京那么好的各方面的环境优势,但有深圳这个更商业化更速度快的城市可以给我们至少是我在北京读了四年的学生带给北京不能带给我的相信现在华侨城的一个网吧里, 昨天晚上到的,注意:坐t107的一般会晚点点,正点是20:47到,但我昨天是21:37到的,到了华侨城就已经是22:20了,估计到大学城要更晚, 不过有时会正点,多是能在21点左右到听说.或许是我坐火车空调大吧,刚下车就感觉特别的热啊,出汗啊,同学一起拿行李还好,不然真是不知,唉,这小公共都是真正的招手停,忽悠忽悠地,我晕了,还吐了点,在福田吧,难受,上了深南大道还好,我们没选好车,做473快,走摈海大道,不过我们昨天下车附近没有,所以就做了423, 只要是4打头的都可以到的,现在总感觉晕着还,灭睡够的似的,可能要适应一会吧,深圳还不错,乱是有点同学说,但白天没问题,晚上注意点,到了之后咱们再研究吧,呵呵,下午去学校看看先-----深圳还不错,乱是有点同学说,但白天没问题,晚上注意点,到了之后咱们再研究吧
--作者:园丁
--发布时间:2004-9-29 21:01:06
--
中国政法大
我今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原先心里真的感觉很幸运很满足。9月7日报到后,我的心情发生急剧的转变。9月7日前,我们先后收到两个关于报到的通知,第一个通知明确告诉我们于8月27日到学院路的研究生院报到,后来学校单方面临时通知我们于9月7日到昌平校区与本科生同时报到。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这意味着什么?是歧视?是无奈?一些同学当时就在论坛上表示抗议,但也有一些同学表示能够接受。我当时的心情也很复杂,但并没有激烈抗议。
9月7日至今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我们的人在昌平区安顿下来了,但我们的心并没有安顿下来,尤其是我,甚至完全后悔选择了这个学校,甚至后悔选择了法律硕士这个专业。我们今年法硕新生188人(好象有一个同学要求退学了),分成四个班级,188人只有两个辅导员,没有导师。我们现在住在校外,与双学士、自考生住在一起(学校承诺一个月后让我们搬入新楼),这足以看得出学校安排的仓促。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也上了几节课,大概介绍一下:必修课三门:英语(星期五上午1至4节课)、宪法学(星期四上午1至4节课)、民法(星期三下午到晚上1至6节课),只有一门选修课《WTO与中国》(星期一下午)。课程安排地很少,选修课少之又少。民法由尹志强副教授授课,宪法由田瑶副教授和另外一位副教授授课。我上课后感觉课程安排十分不合理,比如民法188人一起上课,连民法老师自己都说不合理,说研究生不应该这么上课,另外,民法一下子上6节课,我们学生都受不了,更何况是老师,那一天老师从下午2点上到6点就宣布下课了。宪法分成两个班上,不同的老师,也是大课,一上午上四节课,大家昏昏欲睡,也很难受。这几个老师都不住在昌平,来昌平上课也难为他们了。前几天昌平校区开了一个关于刘涌案的讲座,我们每个班40几人也只发了四张票,能去听讲座的同学只有十分之一,不知道以后的讲座是否都是这样,那大家只能轮流了,真是可怜。
其实中国政法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比我们更清楚,2003级法硕入住昌平将意味着什么,我们失去与师兄师姐、法学硕士交流的机会,我们失去了聆听知名教授授课的机会,我们失去了到北京城区找兼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失去很多可供选择的选修课,我们被贬到治安不好的昌平区,连晚上都不敢出门(主要指女生),我们象关在笼子的金丝雀。这并不是我所想象的研究生生活。一个老师也偷偷地承认,确实在昌平我们将失去这所有研究生应该享有的资源,他让我们争取回学院路校区,他说,至少第三年我们应该回学院路去,否则我们还将失去许多就业机会。在其他老师讲话中,我们也能强烈感觉到我们的“不幸遭遇”。但老师们只能安慰我们,请我们谅解学校住宿安排的困难,告诉我们学习还是靠自己。说真的,我们奋斗了一年,花了钱上了研究生,难道就是为了锻炼我们这样“靠自己学习”的毅力吗?很多同学报考时目标很明确,就象我一样,是冲着学院路的研究生院去的。校方在我们报到前夕临时改变主意,让我们措手不及,他们将扩招带来的所有的困难推给我们自己去解决去适应,这合理吗?现在我们全体法硕生已经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能回学院路校区学习,我们表示体谅学校的难处,只要能回去,住宿条件差也没有关系,或者可以到校外租房子住。可是申请交上去以后,一些领导已经表示“绝对不可能了”。我们这样一忍再忍,学校还是置之不理,我们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吉大
我是吉大一名平常的03法硕,来了有十几天了,现在正在吉大逸夫图书馆和你们这些象我当年一样迷茫的小毛头们唠嗑{新学的},我是法理方向的,导师已经召开了两次会议.我们法理的可以充分利用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但是导师说了,研三写论文时不一定非要写法理方向的,每个老师都特别强调读经典法学著作的重要性,前两天,刚获得国家什么什么名师的姚建宗老师---此人很幽默,给我们法理方向的法硕和法学开会时,每人发了一份研究生必读书目,建议一星期读一本,还半真半假地说要从法理的角度写一本关于金庸著作中各大门派斗争与合作的著作,可惜没有时间,著名的法理名师张文显也给我们开了一次会.对了,以后再说我们今年法硕住在友谊楼中(也有人叫红楼:))我今天才开通了网络,从9月4号一直到现在我一直处于忙碌之中,报名,收行李,昨天法学院为我们587位博士硕士开了一个开学典礼,场面隆重壮观。到现在我才停下来,坐在电脑前,好累。吉林大学太大了,出去校门一趟要累得半死。我分了专业了--刑法,这也是我兴趣所在,导师这两天就要确定了,不过我同学的导师是博导--徐卫东,票据法专家,他的方向是民商。
说到方向,吉大的方向分的很细,民商里还分婚姻法呢。也有环境法,行政法,等等,不一一列举了。研2的同学说他是环境法的,4个法学,4个法硕共8人听导师授课。导师也是以后论文的方向所在,所以是很重要的。总之,我对于我的方向还是满意的。
我们的课表也下来了,英语,政治,民商法(徐卫东,博导),刑法(李洁,博导),法理(黄文艺,硕导),由于吉林大学寒假很早就放,所以这学期课就这么多,法理方向的同学已经开会见过导师了,我们也就最近要见了,要好好准备准备,好紧张。学费我还没交,在等贷款下来,学校也很理解,今年有很多同学还没交,大家都一样的想法。
刚安定下来,话乱七八糟,哦,对了,中秋快乐!
西南政法大学
我们是西南政法大学02及硕士研究生,虽然是自费可是国家也是规定了我们应该享受硕士的普通奖学金的呀,可是西南政法大学偏偏就是不给我门一定点的生活补贴,从网络上得知道武汉大学的硕士也为此事情向武汉大学提出了申请终于争取到了每月/300远的生活补贴,可是西南政法大学就是偏不给我们生活补贴。
我们已经真真取生活补贴了,没用,龙校长居然说他当年读硕士的时候都没有生活补贴?!须知道他当年可是没有自费一说呀!如此的狡辩,可知西南政法的黑!穷了学校,富了老师,君不见我校图书馆人员也开小车来上班吗?每月收入2000多,而且还是我们学校最穷的单位,由此可见一斑了 ,对把?
另外,我们自费生就把希望寄托在国家助学贷款上,辛苦准备好贷款的一切手续,可是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只有学校的一句话,:由于工商银行大幅度削减我学校的助学贷款额度,让我们做好下学期开学交学费的准备,鬼才知道银行为何要削减你学校的贷款额度),西南政法真是让我伤透了心!
我门究竟该如何办?向晚报反映了也没有用,谁可以给我门一定的建议?每年7-8月大家在关心大学新生的时候能否关心一下我们这些贫困的研究生?
我们寝室老二去年考的西南政法法硕,376,377是公费线,和他一样376的几个上了公费,他去找院长,院长说,“这就是社会,懂了么”。呵呵,够牛比的吧,我们老二也是特困,哎,这就是社会
我们学校的自费研究生,简直就是二等公民
没有生活补助
没有奖学金
没有公费医疗
(这三项福利,公费研究生和本科生都享有的)
我们02的已经真区过生活补贴了,没用,龙校长居然说他当年读硕士的时候都没有生活补贴?!须知道他当年可是没有自费一说呀!如此的狡辩,可知西南政法的黑!穷了学校,富了老师,君不见我校图书馆人员也开小车来上班吗?每月收入2000多,而且还是我们学校最穷的单位,由此可见一斑了 ,对把?
另外,我们自费生就把希望寄托在国家助学贷款上,辛苦准备好贷款的一切手续,可是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只有学校的一句话,:由于工商银行大幅度削减我学校的助学贷款额度,让我们做好下学期开学交学费的准备,鬼才知道银行为何要削减你学校的贷款额度),西南政法真是让我伤透了心!
9 月8,9日报到,第一周注册,体检,开学典礼,见面会。03总人数259人,按生源地分5个班,住宿为新装修宿舍,约30平米,带卫生间,水房,201电话,宽带接口(还未开通),空调(明年5月安装,已走好布线),家具与床一体(上面睡,下面是书桌,书柜,衣柜),费用1200/年。
15日正式上课,第一学期5门课,英语(精读,听说,法律英语共三门课),政治(邓论),民法,商法,法理。周三,周四下午没课,其余皆满。上课一般为100多人左右,所以法硕的课有时候分两个大班上(如民法),有时候是三个大班。本周搞50年校庆,活动不少。除庆典和文艺晚会外,还有众多名家讲座。有梁彗星(社科院法学所,西政校友,民法专家),贺卫方(北大教授,校友),周叶中(武大教授,宪法专家),朱苏力(北大教授)等等,共有10几场,老曾(曾宪义)也来了。
感受:法学教育传统不错,学术特点体现务实。既要学理论,还要过司考。三年不好混,压力不算小。
西政的网站却是一件很让痛苦的事情,我今年5-8月上了n次都没有连上,现在虽然上了速度奇慢,注:我这里是宽带...听说是西政财政困难的缘故,
普天同庆:西南政法大学周年校庆!
今天我们西南政法50周年校庆!
身为西政的一员新兵,
能亲身见证学校50校庆的大典深表荣幸!
今天也有幸见到法学泰斗曾宪义和贺卫方以及中政大的校长,
还有许多西政出去的政要们都露了相,
真是难得!
同庆!
我们02的已经真区过生活补贴了,没用,龙校长居然说他当年读硕士的时候都没有生活补贴?!须知道他当年可是没有自费一说呀!如此的狡辩,可知西南政法的黑!穷了学校,富了老师,君不见我校图书馆人员也开小车来上班吗?每月收入2000多,而且还是我们学校最穷的单位,由此可见一斑了 ,对把?
另外,我们自费生就把希望寄托在国家助学贷款上,辛苦准备好贷款的一切手续,可是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只有学校的一句话,:由于工商银行大幅度削减我学校的助学贷款额度,让我们做好下学期开学交学费的准备,鬼才知道银行为何要削减你学校的贷款额度),西南政法真是让我伤透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