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

[复制链接]
ooo 发表于 17-8-14 21: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466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201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2011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2008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及详解
 2007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及详解
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详解(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全书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历年真题及详解,精选了2007~2016年的10套真题,按照最新考试大纲、参考教材和技术导则与标准对全部真题的答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第二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三套模拟试题,其试题数量、难易程度、出题风格与考试真题完全一样,方便考生检测学习效果,评估应试能力。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A.区域环境制约因素
B.区域环境保护目标
C.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D.区域环境功能要求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的因素包括:①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②区域环境功能要求;③环境保护目标;④环境制约因素。其中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属于经济方面的因素,不属于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的因素。
2.某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在国际通用、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均有限值规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选择()。
A.国际通用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
C.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工程分析时,应分析工程的()。
A.先进性
B.时效性
C.代表性
D.相同性或相似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①类比分析法;②实测法;③实验法;④物料平衡计算法;⑤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其中,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有可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类比分析法。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工程时,应先分析与现有工程的相同性或相似性。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况中,属于非正常工况的是()。
A.开车、停车、事故
B.停车、检修
C.开车、停车、检修
D.开车、检修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非正常工况分析是指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等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找出非正常排放的来源,给出非正常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成分、数量与强度,产生环节、原因、发生频率及控制措施等。由上可知,开车、停车、检修属于非正常工况。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是()。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物料平衡法
D.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三种:①收集资料法,其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②现场调查法,其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其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但调查精度较低,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C项中“物料平衡法”属于工程分析的方法。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电厂山谷形灰场大气环境影响,其污染源类型可视为()。
A.点源
B.面源
C.线源
D.体源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①点源。点源是指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②面源。面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③线源。线源是指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④体源。体源是指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由上可知。该污染源类型可视为面源。
7.某建设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各污染物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为6.8%,评价范围包含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
B.评价工作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C.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
D.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值Pmax和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进行划分。Pmax≥80%,且D10%≥5km时,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他时,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Pmax10%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③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他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④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关于污染源简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排入河流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B.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C.只有排放污染物种类较少的项目才能对排放口进行简化
D.评价工作等级较高时(如一级评价),不得对排放口进行简化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排放方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对于点源排放口位置的处理,包括:①排入河流的两个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②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③排入大湖(库)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成一个排放口。一、二级评价且排入海湾的两个排放口间距小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三级评价时,海湾污染源的简化与大湖(库)相同。
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水质数学模式的选用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一维模式预测河流断面水温平均值
B.可采用一维模式预测充分混合段断面平均水质
C.可采用零维模式预测充分混合段断面平均水质
D.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均应采用二维模式预测平均水质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在混合过程段需采用二维或三维模式进行预测。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用水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及三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其他情况可根据工程特性、水环境特征、评价工作等级及当地环保要求,决定是否采用二维及三维模式。
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预测地面水水质时,湖泊移流模式适用于()。
A.无风时的大湖、非持久性污染物
B.无风时的大湖、持久性污染物
C.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非持久性污染物
D.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持久性污染物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湖泊移流模式的适用条件包括:①大湖、无风条件;②非持久性污染物;③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环境影响预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专业判断法只能做定性预测
B.调查数据不满足数学模式要求时,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C.影响不大且预测又费时费力的三级评价项目,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D.目前尚无定量预测方法,且不具备类比调查条件,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其中专业判断法只能做定性预测。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以及某些过程(如pH值的沿程恢复过程)等,目前尚无使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评价等级为三级且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不大而预测又费时费力时也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预测。
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因素中,属于地下水污染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中等级划分依据的是()。
A.污水排放量
B.地下水水位
C.地下水埋藏条件
D.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的是()。
A.线性工程项目
B.地下水环境影响行业分类为Ⅰ类的项目
C.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项目
D.位于热水、矿泉水、温泉水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项目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利用废弃盐岩矿井洞穴或人工专制盐岩洞穴、废弃矿井巷道加水幕系统、人工硬岩洞库加水幕系统、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枯竭的油气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进行一级评价。
29.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调查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比例尺。
A.1∶10000
B.1∶50000
C.1∶100000
D.1∶200000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要求场地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予1∶10000比例尺,调查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1∶50000比例尺。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性工程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
B.穿越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时,调查评价范围应至少包含水源保护区
C.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重要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D.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不小于50km2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第8.2.2.1和8.2.2.2条,当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且所掌握的资料能够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采用该方法时应包含重要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见题30表。
题30表

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不小于20km2;线性工程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穿越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时,调查评价范围应至少包含水源保护区。
31.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原则上不得少于()。
A.7个
B.5个
C.3个
D.2个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且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3~5。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
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A.污染物类型
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C.地下水埋深
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应根据预测结果和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性能,提出防渗技术要求,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②污染控制难易程度;③污染物类型。
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噪声源类别可分为()。
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
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量的是()。
A.昼间等效声级
B.夜间等效声级
C.昼夜等效声级
D.最大A声级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分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
35.某公路扩建项目通过1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量在5dB(A)以上,噪声级增量为3dB(A)~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三级从简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①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②二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③三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
36.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40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范围内。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要求包括: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③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标准限值为50dB(A),由此可知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即可满足标准值,所以该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内。
37.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噪声预测应覆盖评价范围内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个敏感目标处的预测值
B.在缺少声源源强资料时,通过类比测量取得源强数据,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C.评价范围内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实测,不能利用已有监测资料
D.应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包括:①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并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②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③预测点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等声级线根据评价需要绘制;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④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⑤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
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B.应选取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各楼层布设测点
C.评价范围内没有显著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D.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且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包括:①布点范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②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③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
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不同类别噪声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B.农贸市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C.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D.铁路项目施工场地边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同类别噪声执行标准包括:①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③《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④农贸市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⑤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A.评价范围内规划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B.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
C.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和数量
D.评价范围内现状噪声超标区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进行声环境现状调查时,只需要调查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无须调查评价范围内规划敏感目标。声环境现状调查基本内容包括:①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②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情况,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等)。③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调查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④现状声源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需对区域内主要声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4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户外声源传播过程中,与声屏障引起的衰减值无关的因素是()。
A.声源源强大小
B.声屏障的长度
C.声源几何尺寸
D.入射声波波长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点声源声场中,影响声屏障衰减的因素包括:声程差、声波波长、声波频率、菲涅耳数、声源几何尺寸的大小、声屏障高度、长度。
42.已知某声源最大几何尺寸为D,A声功率级为LAw,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A(r)=LAw-20lg(r)-8计算距声源中心r处的A声级LA(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处于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2D
B.处于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D
C.处于半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2D
D.处于半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D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公式LA(r)=LAw-20lg(r)-8适用于半自由声场点声源的预测,只有r>2D时,才能把声源简化为点声源。
43.某地铁风亭夜间运行2h,运行时对附近一居民住宅的噪声贡献值为56dB(A),则该居民住宅处受风亭噪声影响的夜间(8h)等效声级为()。
A.56dB(A)
B.53dB(A)
C.50dB(A)
D.47dB(A)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第3.2条,等效声级公式为:

,式中,Leq为t时刻的瞬时A省级;T为规定的测量时间段。根据等效声级公式可得,Ln=10lg[(2×100.1×56+6×100.1×0)÷8]=50dB(A)]。
4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要求中,不符合噪声防治措施制定原则的是()。
A.工业建设项目应针对投产后噪声影响最大预测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B.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根据铁路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C.公路项目应针对运营近、中、远期对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D.应从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和敏感目标自身防护等角度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①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以满足厂界(或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②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项目等)的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订,以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及敏感目标功能要求。其中,铁路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还应同时满足铁路边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③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
45.某河建设的拦河闸堤明显改变了该河道的水文情势,严重影响了下游20km处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影响面积小于2.O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拦河闸堤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结果是()。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可仅做生态影响分析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见题45表。
题45表

根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水域范围,可将该拦河闸堤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三级,拦河闸堤明显改变了该河道的水文情势,故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即该拦河闸堤的工作评价等级为二级。
4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中应重点调查的是()。
A.勘察期和施工期
B.勘察期和退役期
C.施工期和运营期
D.运营期和退役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4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B.特殊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现状调查应做专题调查
C.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范围
D.一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要求包括:①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②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③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④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⑤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4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评价内容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评价内容的是()。
A.分析和评价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
B.分析和评价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
C.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
D.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生态系统面临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的评价内容包括:①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导生态功能)、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②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4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兼具定性和半定量特点的评价方法是()。
A.列表清单法
B.类比分析法
C.景观生态学法
D.单因子指数法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生物多样性评价法等。其中,类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价方法。
5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涉及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
B.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
C.所采取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于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
D.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包括:①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②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③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5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替代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终选定的替代方案应是生态影响最小的方案
B.应对项目的组成和内容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
C.应对项目选线、选址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
D.应对项目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术替代方案,施工和运营方案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替代方案。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
5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规划工作的()介入。
A.规划启动阶段
B.规划研究阶段
C.规划编制阶段
D.规划报批阶段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程互动原则提到,评价应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程互动。
5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规划不确定性分析内容的是()。
A.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
B.规划区域环境政策分析
C.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D.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①规划方案本身在某些内容上不全面、不具体或不明确;②规划编制时设定的某些资源环境基础条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能够预期的变化。其内容主要包括:①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②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③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
5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资源、环境要素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规划,其环境影响识别可不考虑()。
A.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
B.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主体功能区功能变化
C.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严重冲突
D.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响,可从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资源与环境利用严重冲突、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判断。
5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内容的是()。
A.评价的时段
B.主要评价内容
C.规划方案比选
D.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包括评价的时段、主要评价内容、资金来源、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等。
56.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可不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是()。
A.跟踪评价的要求
B.环境监理的要求
C.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
D.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包括:①评价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敏感性、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资源利用现状,明确对规划实施具有重大制约的资源、环境要素。②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风险评价结论;对水、土地、生物资源和能源等的需求情况。③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结论,主要包括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论证结论,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评价结论,规划要素的优化调整建议等。④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环境准入条件、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的构建方案、生态建设和补偿方案、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要求等。⑤跟踪评价方案,跟踪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⑥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处理情况,不采纳意见的理由说明。
57.下列建设项目中,其环境风险评价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核电站项目
B.煤化工项目
C.铜冶炼项目
D.铁矿开采项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按规定都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5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范围确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2.5km的区域
B.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3km的区域
C.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5km的区域
D.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25km的区域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阈和敏感区域位置。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59.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不属于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内容的是()。
A.土壤盐渍化区域与工程的位置关系
B.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内容
C.有特殊价值的生物物种资源分布区域的位置、规模
D.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敏感目标的变化情况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环境敏感目标包括需特殊保护地区(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有特殊价值的生物物种资源分布区域)、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以及社会关注区。对环境敏感目标进行调查,应调查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等,附图、列表予以说明,并注明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
60.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降低或减缓公路项目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是()。
A.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B.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C.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D.占地恢复措施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环境保护措施是指为预防、降低、减缓建设项目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和管理制度。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指针对水、气、声、固体废物、电磁、振动等各类污染源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无占地恢复措施。
6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控制指标的是()
A.CO
B.NOx
C.TSP
D.Pb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的控制指标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BCD三项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浓度限值的控制指标。
6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PM2.5年平均浓度值数据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年至少有60个日平均浓度值
B.每年至少有144个日平均浓度值
C.每年至少有251个日平均浓度值
D.每年至少有324个日平均浓度值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每年至少有324个日平均浓度值。
63.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超标的地表水体,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B.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期进行水质评价
C.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项目应包括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及特定项目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64.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关于地下水质量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Ⅱ类地下水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B.Ⅱ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C.Ⅱ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D.Ⅱ类地下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分类见题64表。
题64表

Ⅱ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Ⅴ类地下水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Ⅲ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地下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65.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水质监测频率至少为()。
A.每年1次
B.每年2次
C.每年3次
D.每年4次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2次(丰、枯水期)。
66.下列区域中,其声环境评价与管理不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A.受公路噪声影响的村庄
B.受铁路噪声影响的集镇
C.受施工噪声影响的学校
D.受飞机通过噪声影响的机场周围区域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
67.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区域中,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
A.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B.以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C.以商业金融为主要功能,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D.以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0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68.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交通干线道路两侧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为()。
A.昼间70dB,夜间67dB
B.昼间75dB,夜间72dB
C.昼间80dB,夜间75dB
D.昼间80dB,夜间80dB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见题68表。
题68表单位:dB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中,昼间75dB,夜间72dB。
69.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适用于()。
A.林地土壤
B.牧场土壤
C.蔬菜地土壤
D.一般农田土壤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Ⅱ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Ⅲ类土壤环境质量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70.下列污染物中,其排放适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A.水泥窑排放的氮氧化物
B.电镀工艺排放的铬酸雾
C.垃圾填埋场排放的氨气
D.火电厂输煤系统排放的粉尘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A项,水泥窑排放的氮氧化物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B项,电镀工艺排放的铬酸雾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C项,垃圾填埋场排放的氨气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
71.某新建化工项目氯化氢废气排气筒高35m,距该排气筒100m处有50m高建筑物。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污染源30m和40m高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分别为1.4kg/h、2.6kg/h,则该项目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A.0.7kg/h
B.1.0kg/h
C.1.3kg/h
D.2.0kg/h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利用内插法计算35m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按外推计算结果50%执行。由于排气筒没有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最高建筑5m以上,所以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要严格按50%执行。因此,该项目排气筒氯化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0kg/h。
72.关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适用于船舶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B.标准适用于染料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C.标准适用于汽车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D.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造纸工业,船舶,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织染整工业,肉类加工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工业,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执行各自的排放标准。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73.某企业外排含镍、含铜的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水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铜、含镍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
B.含铜、含镍废水均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
C.含铜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含镍废水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
D.含镍废水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监控,含铜废水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监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镍属于第一类污染物,铜属于第二类污染物。
74.在下列场所中,其噪声排放不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A.学校
B.医院
C.商场
D.养老院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C项商场不属于这几类中的任何一类。
75.某工厂南侧厂界处设有8m高声屏障,该侧厂界外15m处有一居民住宅。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工厂南侧厂界噪声测点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
B.从南侧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
C.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内另设测点
D.在声屏障正上方0.5m位置处布设测点,同时在该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当厂界有围墙且周围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当厂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如声源位于高空、厂界设有声屏障等)时,测点应选在企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位置,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
76.某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65dB(A)、55dB(A),昼夜、夜间最大声级分别为85dB(A)、70dB(A)。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间达标,夜间达标
B.昼间达标,夜间超标
C.昼间超标,夜间达标
D.昼间超标,夜间超标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不得的排放限值见题76表。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题76表

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昼间噪声的等效声级为65dB(A),小于昼间噪声排放限值70dB(A),所以昼间达标。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夜间的噪声限值为55dB(A),该工厂厂界夜间最大声级为70dB(A),刚好符合标准。
77.关于《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适用于家庭装修活动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
B.适用于商业经营活动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
C.适用于公共活动场所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
D.适用于非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并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
78.某KTV建成营业后通过建筑结构对楼上酒店客房产生较大的非稳态噪声污染。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测量KTV通过建筑结构传播至客房内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客房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
B.测点须布设在客房内噪声最大位置处
C.测量正常营业时客房内1min等效声级
D.须测量客房内噪声31.5Hz~500Hz各倍频带声压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AB项,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被测声源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的等效声级。C项,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
7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是()。
A.苯
B.三甲胺
C.二硫化碳
D.臭气浓度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了氨(NH3)、三甲胺[(CH3)3N]、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甲硫醚[(CH3)2S]、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等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
80.下列炉窑中,其污染物排放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A.电石炉
B.炼焦炉
C.废物焚烧炉
D.水泥回转窑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炼焦炉、焚烧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81.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燃气锅炉要求控制的污染物项目是()。
A.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烟气黑度
D.汞及其化合物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均未要求控制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只需控制颗粒物、二氧化硫和烟气黑度的排放;燃煤锅炉需控制颗粒物、二氧化硫、烟气黑度、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
82.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最小容量是()。
A.2.8MW
B.7MW
C.14MW
D.28MW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t/h及以上蒸汽锅炉和14MW及以上热水锅炉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与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联网,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83.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避开废弃的采矿坑
B.不应选在农业保护区
C.不应选在矿产资源储备区
D.应避开石灰岩溶洞发育带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避开废弃的采矿坑的活动塌陷区,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应避开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84.掺加生活垃圾的工业窑炉,其污染控制参照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前提条件是()。
A.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10%
B.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20%
C.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30%
D.掺加生活垃圾质量须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的50%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掺加生活垃圾质量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30%的工业窑炉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参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85.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不符合入炉废物要求的是()。
A.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B.由生活垃圾产生单位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
C.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过程中筛分工序产生的筛出物
D.食品加工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不得在生活垃圾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处置的废物:①危险废物。除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生活垃圾产生单位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为城市生活服务的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过程中筛分工序产生的筛上物,以及其他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残余组分,按照HJ/T228、HJ/T229、HJ/T27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外。②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86.下列废物中,()不适用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A.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
B.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
C.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D.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尾矿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以及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87.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场界与居民区的距离应()。
A.大于800m
B.大于1000m
C.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D.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包括:①应选在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②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③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88.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基础防渗层中,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与设计要求的是()。
A.渗透系数≤10-7cm/s、厚度1m的黏土层
B.渗透系数≤10-7cm/s、厚度2m的黏土层
C.渗透系数≤10-10cm/s、厚度1mm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D.渗透系数≤10-10cm/s、厚度2mm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包括:①应选在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②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③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④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⑤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⑥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⑦集中贮存的废物堆选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等要求。
89.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焚烧厂选址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允许建设在居民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B.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C.不允许建设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
D.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地表水质量Ⅱ类功能区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要求包括:①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②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③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90.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Ⅰ类场、Ⅱ类场场址选择共同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址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B.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C.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D.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包括:①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②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③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④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⑤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⑥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A项属于Ⅰ类场选址的其他要求,不属于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9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合理性分析需论证()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A.选址
B.选线
C.资源承载能力
D.环境影响
【答案】AB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合理性分析包括:①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②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92.某钢铁企业拟实施高炉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平衡分析中,属于该项目平衡分析内容的有()。
A.水平衡
B.物料平衡
C.煤气平衡
D.特征污染物平衡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中的工程基本数据包括:①建设项目规模、主要生产设备和公用及贮运装置、平面布置,主要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特征及其消耗量,能源消耗数量、来源及其储运方式,原料及燃料的类别、构成与成分,产品及中间体的性质、数量,物料平衡.燃料平衡,水平衡,特征污染物平衡;②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土石方量,取弃土量;建设周期、运行参数及总投资等。由上可知,该高炉建设项目的平衡分析内容包括:物料平衡、煤气平衡(高炉煤气是高炉炼铁的副产品,应使其产出与使用达到平衡,减少高炉煤气放散)、水平衡和特征污染物平衡。
9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生活垃圾焚烧项目须选择的监测因子有()。
A.氯化氢
B.二氧化氮
C.二噁英
D.二甲苯
【答案】AB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生活垃圾焚烧炉排放烟气中的污染物项目包括: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汞及其化合物,镉、铊及其化合物,锑、砷、铅、铬、钻、铜、锰、镍及其化合物,二噁英类,一氧化碳。
9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气象参数中,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调查内容的有()。
A.风向
B.风速
C.总云量
D.干球温度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参数中,属于点源参数调查清单内容的有()。
A.烟气黑度
B.排气筒高度
C.烟气出口速度
D.烟气出口温度
【答案】B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点源参数调查清单内容包括: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②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③烟气出口速度(m/s);④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等。
9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估算模式适用于()。
A.评价范围的确定
B.评价等级的确定
C.点源日平均浓度的预测
D.线源最大地面浓度的预测
【答案】A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其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对于小于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
9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水质调查范围河流水质的取样断面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有()。
A.桥梁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
B.支流汇入处应布设取样断面
C.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布设取样断面
D.重要鱼类产卵场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水质取样断面设置原则包括:①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④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⑤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98.某拟建项目排污口位于特大河南岸。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在取样断面上布设取样垂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在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有明显水流处)布设
B.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处布设
C.在主流线上布设一条取样垂线;在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两条取样垂线
D.在主流线上布设一条取样垂线;在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答案】B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取样断面上水质取样垂线设置原则:①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②大、中河。河宽小于50m者,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③特大河(如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松花江、海河等)。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④如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时,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
9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水质预测时,关于类比调查及其适用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A.类比调查法可做定性预测
B.类比调查法可做定量预测
C.预测对象与类比调查对象的地面水环境应具有类似的水力、水文条件和水质状况
D.预测对象与类比调查对象的环境影响来源应具有相同的性质,其排放强度比较接近或成比例关系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①类比分析法;②实测法;③实验法;④物料平衡计算法;⑤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其中,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有可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类比分析法。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工程时,应先分析与现有工程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并且类比调查法只能做定性预测或半定量预测。
10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直接判定为一级的有()。
A.煤制油项目
B.加油站项目
C.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
D.利用废弃矿井巷道加水幕系统的地下储油库项目
【答案】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利用废弃盐岩矿井洞穴或人工专制盐岩洞穴、废弃矿井巷道加水幕系统、人工硬岩洞库加水幕系统、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枯竭的油气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进行一级评价。
10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3年内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D.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的要求中,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对于基本水质因子的水质监测频率,特征因子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现状监测;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或监测井较难布置的基岩山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10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道路项目等声级线图绘制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应按贡献值绘制等声级线图
B.应按预测值绘制等声级线图
C.经过城镇建成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
D.经过城镇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敏感目标噪声评价量以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对于改扩建的公路、铁路等建设项目,如预测噪声贡献值时已包括了现有声源的影响,则以预测的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经过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路段的评价应绘制等声级线图。
103.某声源高a、长b,预测点位于声源中心轴线上,与面声源中心的距离为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面声源噪声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有()。
A.rb),在该声源中心轴线上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如rdiv≈0),距离(r)加倍几乎不衰减;当a/π≈10lg(r/r0),距离(r)加倍衰减3dB左右;当r>b/π时,该声源可近似为点声源(Adiv≈20lg(r/r0),距离(r)加倍衰减6dB左右。
10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措施中,属于公路项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
A.设置声屏障
B.调整公路等级
C.改善路面材料
D.邻路建筑物使用功能变更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公路噪声防治措施包括:①通过不同选线方案的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分析敏感目标受影响的程度,提出优化的选线方案建议;②根据工程与环境特征,给出局部线路调整、敏感目标搬迁、邻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变更、改善道路结构和路面材料、设置声屏障和对敏感建筑物进行噪声防护等具体措施方案及其降噪效果,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③给出车辆行驶规定及噪声监测计划等对策建议。
10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属于工程分析内容的有()。
A.施工方式
B.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C.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区规模
D.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对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要重点进行工程分析。
10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生态基本图件中,作为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应提供的图件有()。
A.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
B.土地利用或水体利用现状图
C.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D.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答案】AB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应提供的图件见题106表。
题106表


10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分析内容中,属于规划协调性分析内容的有()。
A.给出规划的层级
B.描述规划的功能属性
C.确定规划的时间属性
D.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中的位置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规划协调性分析中,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如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流域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体系等)中的位置,给出规划的层级(如国家级、省级、市级或县级),规划的功能属性(如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规划的时间属性(如首轮规划、调整规划、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
108.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分析内容中,属于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的有()。
A.规划开发强度分析
B.规划协调性分析
C.规划不确定性分析
D.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答案】A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包括:①规划开发强度分析;②影响预测与评价;③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④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10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下列措施中,属于风险防范措施的有()。
A.污染物自动监控系统
B.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
C.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护措施
D.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护措施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风险防范措施包括:①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②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③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④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⑤电气、电讯安全防护措施;⑥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⑦紧急应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
110.下列建设项目中,其竣工环保验收适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的有()。
A.风力发电
B.海洋开发
C.流域开发
D.高压输变电工程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适用于交通运输(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港口和航运,管道运输等)、水利水电、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山采选、电力生产(风力发电)、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等行业和海洋、海岸带开发、高压输变电线路等主要对生态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以及区域、流域开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其他项目涉及生态影响的可参照执行。
1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O3浓度限值类型有()。
A.1h平均浓度限值
B.24h平均浓度限值
C.日最大8h平均浓度限值
D.年平均浓度限值
【答案】A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见题111表。
题111表

由上可知,O3浓度限值类型有1h平均浓度限值、日最大8h平均浓度限值。
112.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下列水环境功能区中,需执行Ⅱ类水域标准的有()。
A.水产养殖区
B.鱼虾类产卵场
C.国家自然保护区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答案】B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功能区的执行标准见题112表。
题112表


113.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下列使用功能的海域中,需执行海水水质第三类标准的有()。
A.海水浴场
B.一般工业用水区
C.海洋开发作业区
D.滨海风景旅游区
【答案】B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功能区的执行标准见题113表。
题113表


114.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应执行的噪声限值有()。
A.昼间等效声级
B.夜间等效声级
C.昼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
D.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声级
【答案】AB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各监测点位测量结果独立评价,以昼间等效声级和夜间等效声级作为评价各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监测对象夜间存在突发噪声的,应同时监测测量时段内的最大声级。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应执行的噪声限值见题114表。


题114表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1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控制指标包括()。
A.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B.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最高排放速率
C.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D.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设置了三项指标:①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②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③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1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有()。
A.总铅
B.总锰
C.总镉
D.总汞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是指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其最高允许浓度限值见题116表。
题116表第一类污染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17.关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有()。
A.标准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产生噪声的管理
B.标准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家庭装修除外)施工过程产生噪声的管理
C.标准适用于农村地区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D.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答案】BCD查看答案
【解析】《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
118.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有()。
A.厂界臭气浓度
B.厂界恶臭污染物浓度
C.高度在15m以上排气筒排放的臭气浓度
D.高度在15m以上排气筒排放的恶臭污染物浓度
【答案】AB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包括:①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②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③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D项应为高度在15m以上排气筒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而非浓度。
119.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可直接进入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有()。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C.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D.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包括: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120.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固体废物浸出试验结果中,可判断固体废物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有()。
A.浸出液pH=6.5
B.浸出液pH=9.5
C.浸出液中总锌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D.浸出液中总砷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答案】BC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Ⅱ类工业固体废物是指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466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15:04 , Processed in 0.09029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