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璐《广播新闻业务》(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22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认识广播媒介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广播新闻采访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广播新闻文本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广播新闻报道样式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新闻性广播谈话节目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结 语
 复习笔记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广播新闻业务》(第2版)(曹璐、罗哲宇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广播电视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广播与电视”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曹璐、罗哲宇著的《广播新闻业务》(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曹璐、罗哲宇《广播新闻业务》(第2版)的辅导用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广播与电视相关资料对曹璐、罗哲宇《广播新闻业务》(第2版)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精选了典型题,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新闻传播类(www.100xuexi.com)提供新闻传播学等各种考试及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曹璐、罗哲宇《广播新闻业务》(第2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广播与电视的师生参考。

内容预览
第一章 认识广播媒介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社会变革中的广播媒介
1.口语传播
(1)人类早期的口语多属情绪性声音,具有初步传播的意义和效果,起到了分享信息、感染情绪、沟通交流的作用,但传播效果有相当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口语传播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随着口语交流的频繁,人们不断地汇集见闻和经验,由此形成了文化。
(2)就广播而言,口语是广播听觉符号的主体,所以传播学者的评价是广播使人类进入了新的口语传播时代。因此,口语传播对广播媒介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2.文字传播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传播有了代表语言的符号。文字传播在人类的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文字传播的进步性
①使信息交流具有可记录性,从而得以保存,促进了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承;
②使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文字传播的局限
不易普及,特别是受到经济和社会条件限制,有条件学习和掌握文字的人往往局限于社会的中上层。
3.印刷传播
(1)1660年,德国《莱比锡新闻》创刊,成为现代报业先驱。现代报纸的出现,使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
(2)报纸的优势
①读者阅读主动,可携带、可保存;
②读者选择余地大,专业化程度较高;
③报纸运用标题、版面、图片、图表等多种视觉符号、多种报道体裁和样式提升视觉传播冲击力;
④报纸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可适当扩版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入“厚报时代”。
(3)报纸的局限
①印刷传播流程需要一定的印刷出版周期;
②阅读报纸要受文化水平的限制;
③订阅报纸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收入处于中低端的家庭难以承受,从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报纸对全民社会的影响。
4.电子传播
19世纪中后期,电子技术开始应用于人类传播,使人类传播进入了新的电子传播时代。
(1)广播
①定义
广播作为听觉传播,以特有的听觉感染力,为听众提供信息、知识、娱乐、文化、教育等多元功能服务。广播媒介问世,使人类进人了新的口传时代。
②广播相对于印刷传播的优势
a.传播迅速及时,电波以几乎同步的传播速度,使广播成为传播信息最及时的大众传媒,又称“立即性”媒介;
b.伴随性最强;
c.动态收听;
d.服务性强;
e.听众参与互动性强;
f.打破时空限制;
g.经济实惠、低投入等。
(2)电视
20世纪中期,视听兼备的电视媒介诞生,使人类传播进入了现场直播时代。
①电视媒介的优势
a.视听兼备,具有共时空效应;
b.电波传送的即时性、同步性,可以滚动跟踪事件进行报道;
c.视听多元符号的综合性发挥,使电视报道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d.电视节目的多元内容,提供了除新闻以外的娱乐、教育、科技、体育等多种信息服务内容;
e.电视的普及给广告商带来巨大的投入空间。
②电视媒介的局限
a.线性传播使受众处于被动收视状态;
b.电视需要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的自由度受到侵犯;
c.电视画面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表象,镜头的选择有时会与生活的真实、事件的真实相悖;
d.电视的过分商业化运作,会弱化媒介的公共服务意识,引发浮躁、媚俗等不良倾向,特别是暴力、色情镜头等,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5.新媒体传播时代
(1)新媒体时代的内涵
“计算机信息网络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性质和功能,故称之为网络媒体(Net Media,或Online Media)。”网络传播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因此,又称为新媒体时代。
(2)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①开放性—不受时间、地点、频率、国界的限制;
②主动性—改变了受众在广播电视线性传播中的被动局面,受众成为主动选择信息的主体;
③互动性—受众随时实现双向、多向的信息互换、反馈、互动;
④多媒体性—以超链接、多媒体符号实现复合传播形态;
⑤包容性—互联网数据库信息几近海量,易储存、易复制、易检索,大大拓展了大众传媒的服务功能。
(3)网络传播的局限
①网络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②网络通道狭窄;
③网络信息“垃圾”成灾;
④网民比例较低;
⑤网络信息流通失衡,“信息侵略”威胁。
二、广播媒介的传播优势与局限性
1.广播媒介的传播优势
(1)伴随性强的媒介。随着收听工具的微型化、数字化,只要是电波覆盖所及,听众便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广播,在伴随性状态中实现听觉的有效传播。
(2)动态收听的媒介。从发展来看,广播的动态收听适应了当代社会人群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发展。
(3)立即性传播的媒介。广播全新闻频率的滚轮式播出方式,做到了“听新闻不用等”,实现了理想的新闻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在需要新闻时随时打开收音机。
(4)服务性强的媒介。广播应及时提供最新的公共服务信息,实现对听众生活、保健、文化消费的全方位服务。
(5)情感媒介。广播使人类进入了新的口语传播时代,人类的口语交流可以将听觉传播传真、传情、传神的效果开发至极致。
(6)受众参与互动的媒介。现代传播技术和广播直播方式的包容性,使广播的参与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其反馈机制几乎无所不包、无处不在。
(7)相对低投入、高回报的媒介。低投入和相对高回报使广播经营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态势。
(8)高存活性媒介。在突发事件中特别是在重大灾难性事件中,依靠广播能迅速形成危机预警和社会救助机制。
2.广播媒介的局限性
(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听众很难对某些信息留下准确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听觉传播效果。
(2)听觉信息的不确定性。单纯依靠语音、语调、节奏等传达的听觉信息可能会导致误解。
(3)线性传播的制约性。广播的“时间版面”不可逆、不易查询,忙碌的听众很难保证“准时赴约”。
(4)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广告价位相对低廉。
三、广播听觉文本符号
1.话语
广播的话语分类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播报式,非现场、独白式、规范性、单向传播(多是录播),事件发展与播报在多数情况下不同步。
(2)报道式,听、说、提问同步,同时进行现场观察、采访、报道。
(3)点评解读式,重在内容正确、简洁、点评到位,难在深入浅出。
(4)主持式,是集播报式、报道式、点评解读式、交流式多种方式于一体。
(5)倾诉式,体现了广播话语的互动优势。
2.音响
(1)按内容分类
①人物音响,主要是话语音响,也包括动作音响;
②事物的音响,包括自然音响和社会音响。
(2)按时间分类
①现场实况音响,要求具有新闻价值和时效性;
②背景音响,是对主体音响的烘托或延伸。
3.音乐
广播中的音乐形态包括:(1)音乐频率;(2)音乐节目;(3)配乐;(4)听觉标志;(5)填空音乐。
4.静音
(1)静音也称默音,是节目中的空白,是“听觉版面”的留白。
(2)静音虽然无声,但它影响整个节目的节奏。运用得当,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22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3 15:38 , Processed in 0.09023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