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名师讲义、真题、预测三合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5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943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
  第一节 机械行业安全概要
  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
  第三节 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
  第四节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第五节 铸造安全技术
  第六节 锻造安全技术
  第七节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
  第八节 人的特性
  第九节 机械的特性
  第十节 人机作业环境
  第十一节 人机系统
  第十二节 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
  第三节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第四节 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
  第五节 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第六节 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
 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一节 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第二节 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第三节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
  第四节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
  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
  第四节 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第五节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六章 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
  第二节 公路运输安全技术
  第三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第四节 航空运输安全技术
  第五节 水路运输安全技术
 第七章 矿山安全技术
  第一节 矿山安全基础知识
  第二节 地下矿山灾害及防治技术
  第三节 露天矿山灾害及防治技术
  第四节 尾矿库灾害及防治技术
  第五节 油气田事故的主要类型
  第六节 钻井安全技术
  第七节 作业安全技术
  第八节 采油(气)安全技术
  第九节 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
 第八章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第一节 建筑施工安全专业知识
  第二节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第三节 建筑施工安全法规与标准
 第九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第二节 化工事故主要类型
  第三节 化工设计安全技术
  第四节 典型化工过程安全技术
  第五节 检修安全
  第六节 安全检测技术
  第七节 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
第二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及详解
  201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及详解
  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及详解
第三部分 预测试卷及详解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预测试卷及详解(一)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预测试卷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我们根据最新考试大纲、参考教材和相关法律法规编写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的辅导资料(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名师讲义、真题、预测三合一
本书是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的配套辅导书。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核心讲义。由圣才名师根据多年的考试辅导经验,浓缩出最新考试教材的核心讲义,每章的讲义中均有精选的例题。该讲义基本覆盖了考试的所有命题点,并对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纳和拓展。
第二部分为历年真题及详解,精选了2013~2015年的3套真题,按照最新考试大纲、指定教材和法律法规对全部真题的答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第三部分为预测试卷及详解。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2套预测试卷,其试题数量、难易程度、出题风格与考试真题完全一样,方便考生检测学习效果,评估应试能力。
圣才学习网│工程类(gc.100xuexi.com)提供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各种工程类考试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也适用于各大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
【大纲要求】
运用机械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机械安全隐患,解决转动、传动和加工等机械安全技术问题;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技术问题。
【要点详解】
第一节 机械行业安全概要
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以下12类。
(1)农业机械: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械等。
(2)重型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起重机械、装卸机械、工矿车辆、水泥设备等。
(3)工程机械:叉车、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等。
(4)石油化工通用机械:石油钻采机械、练油机械、化工机械、泵、风机、阀门、气体压缩机、制冷空调机械、造纸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机械、制药机械等。
(5)电工机械:发电机械、变压器、电动机、高低压开关、电线电缆、蓄电池、电焊机、家用电器等。
(6)机床: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械等。
(7)汽车:载货汽车、公路客车、轿车、改装汽车、摩托车等。
(8)仪器仪表: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成分分析仪、汽车仪器仪表、电料装备、电教设备、照相机等。
(9)基础机械: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粉末冶金制品、标准紧固件、工业链条、齿轮、模具等。
(10)包装机械:包装机、装箱机、输送机等。
(11)环保机械:水污染防治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等。
(12)其他机械。
非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船舶机械等。
【例1.1】起重机械运动部件移动范围大,有多个运动机构,绝大多数起重机械本身就是移动式机械,容易发生碰撞、脱钩、倾翻等事故。在机械行业的12类主要产品中,起重机械属于( )类的机械产品。[2009年真题]
A.重型矿山
B.汽车
C.石油化工通用
D.其他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机械行业的重型矿山机械主要包括: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起重机械、装卸机械、工矿车辆、水泥设备等。
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
1.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
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其主要危险部位如下: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
(2)旋转的轴;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部件;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
【例1.2】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所以识别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非常重要。下列机械设备部位,不属于危险部位的是(  )。[2009年真题]
A.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
B.金属刨床的工作台
C.机床底座
D.旋转的凸块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主要包括:①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②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和杆等;③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④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混合辊等;⑤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⑥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⑦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⑧单向滑动部件,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⑨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
【例1.3】齿轮、齿条、皮带、联轴器、蜗轮、蜗杆等都是常用的机械传动机构。机械传动机构运行中处在相对运动的状态,会带来机械伤害的危险。下列机械传动机构的部位中,属于危险部位的是(  )。[2012年真题]
A.齿轮、齿条传动的齿轮与齿条分离处
B.皮带传动的两皮带轮的中间部位
C.联轴器的突出件
D.蜗杆的端部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包括:①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②旋转的轴;③旋转的凸块和孔处;④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⑤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⑥接近类型;⑦通过类型;⑧单向滑动部件;⑨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一切突出于轴面而不平滑的物件(键、固定螺钉等)均增加了轴的危险性。联轴器上突出的螺钉、销、键等均可能给人们带来伤害。
2.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
机床上常见的传动机构有齿轮啮合机构、皮带传动机构、联轴器等。
在齿轮传动机构中,两轮开始啮合的地方最危险,如图1-1所示;在皮带传动机构中,皮带开始进入皮带轮的部位最危险,如图1-2所示;联轴器上裸露的突出部分有可能钩住工人衣服等,给工人造成伤害,如图1-3所示。

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直接、间接和指导性三类: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设计机器时,考虑消除机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机械设备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克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指导性安全措施是制定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以提示或指导操作程序,从而保证作业安全。

图1-3联轴器
(1)齿轮传动的安全防护
啮合传动有齿轮(直齿轮、斜齿轮、伞齿轮、齿轮齿条等)啮合传动、蜗轮蜗杆和链条传动等。
①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
②防护装置的材料可用钢板或铸造箱体,必须坚固牢靠,保证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振动。
【例1.4】在齿轮传动机构中,两个齿轮开始啮合的部位是最危险的部位。不管啮合齿轮处于何种位置都应装设安全防护装置。下列关于齿轮安全防护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2011年真题]
A.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有半封闭的防护装置
B.齿轮防护罩的材料可利用有金属骨架的铁丝网制作
C.齿轮防护罩应能方便地打开和关闭
D.在齿轮防护罩开启的情况下不能启动机器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材料可用钢板或铸造箱体,必须坚固牢靠,保证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振动。要求防护罩能方便地打开和关闭。齿轮传动机构没有防护罩不得使用。
(2)皮带传动的安全防护
由于皮带摩擦后易产生静电放电现象,故不适用于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场所。
皮带传动机构的危险部分是皮带接头处、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如图1-4中箭头所指部位应加以防护。
【例1.5】皮带传动机构具有一定的风险,下图为皮带传动机构示意图,图上标示了A、B、C、D、E五个部位,其中属于危险部位的有(  )。[2010年真题]

A.A
B.B
C.C
D.D
E.E
【答案】BE查看答案
【解析】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皮带传动机构中,皮带开始进入皮带轮的部位最危险。
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设计应合理,不应影响机器的运行。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m以下,应设防护罩。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
①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
②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
③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这样,万一皮带断裂,不至于伤人。
皮带的接头必须牢固可靠,安装皮带应松紧适宜。
皮带传动机构的防护可采用将皮带全部遮盖起来的方法,或采用防护栏杆防护。
(3)联轴器等的安全防护

图1-4皮带传动危险部位
对联轴器的安全要求是没有突出的部分,即采用安全联轴器。但这样还没有彻底排除隐患,根本的办法就是加防护罩,最常见的是“Ω”型防护罩。
轴上的键及固定螺钉必须加以防护,为了保证安全,螺钉一般应采用沉头螺钉,使之不突出轴面,而增设防护装置则更加安全。
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
1.机械伤害类型
在机械行业,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
(1)物体打击(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例1.6】在机械行业,主要危险和危害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窒息及其他伤害。下列各种事故中,属于物体打击的伤害是(  )。[2011年真题]
A.建筑构件坍塌砸人
B.车辆对人的撞击
C.起吊重物砸人
D.机床上工件飞出伤人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灼烫(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7)火灾;
(8)高处坠落(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9)坍塌;
(10)火药爆炸;
(11)化学性爆炸;
(12)物理性爆炸;
(13)中毒和窒息;
(14)其他伤害。
【例1.7】某机械厂一次桥式起重机检修中,一名检修工不慎触及带电的起重机滑触线,遭到强烈电击,坠落地面,经抢救无效身亡,从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角度分析,这起死亡事故属于(  )类型的事故。[2010年真题]
A.车辆伤害
B.触电
C.高处坠落
D.其他伤害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机械行业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抗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其中触电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时触电,雷击等。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等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其中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伤害,如摔、扭、挫、擦等伤害。
2.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
预防机械伤害包括两方面的对策:
(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
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
④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
【例1.8】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有多种方法。例如:①减少或消除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险部位的次数;②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③消除产生危险状态的原因;④使人员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按照机械本质安全的原则,上面四种方法优先顺序是(  )。[2011年真题]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方法包括: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④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上述措施是依次序给出的,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
【例1.9】预防机械伤害有两方面的对策,一是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相关人员预防事故的能力。实现本质安全的四种常用方法可以结合应用,应用的优先顺序是(  )。[2012年真题]
A.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危险部位的次数→使人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
B.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使人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危险部位的次数→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
C.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危险部位的次数→使人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D.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使人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危险部位的次数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方法包括: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位的次数;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④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上述措施是依次序给出的,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
(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①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②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志;
③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④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3.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
(1)安全设施设计要素
①设计安全装置时,应把安全人机学的因素考虑在内:
a.合理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
b.正确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
c.提供座椅;
d.出入作业地点应方便。
②设置安全装置,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a.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b.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例如固定的安全装置有可能使机器过热;
c.可视性(从操作及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机器的危险部位有良好的可见性);
d.对其他危险的控制,例如选择特殊的材料来控制噪声的强度。
【例1.10】在无法通过设计达到本质安全时,为了消除危险,应补充设计安全装置。设计安全装置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2011年真题]
A.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B.不能影响机器运行的可靠性
C.不应影响对机器危险部位的可视性
D.一律用绝缘材料制作
E.一律用金属材料制作
【答案】ABC查看答案
【解析】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中,在无法用设计做到本质安全时,为了消除危险,应使用安全装置。设计安全装置,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②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③可视性;④对其他危险的控制。
【例1.11】通过设计无法实现本质安全时,应使用安全装置消除危险。在安全装置设计中不必考虑的是(  )。[2012年真题]
A.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B.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
C.机器危险部位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D.工具的使用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在无法用设计来做到本质安全时,为了消除危险,应使用安全装置。设置安全装置,应考虑4个方面因素:①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②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③可视性(从操作及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机器的危险部位有良好的可见性);④对其他危险的控制,例如选择特殊的材料来控制噪声的强度。
(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①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突缘。
②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
③安全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联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安全防护罩、屏、栏的材料及其至运转部件的距离,应符合《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8)的规定。
④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
⑤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联锁,以保证迅速终止运行;紧急停车开关的形状应区别于一般开关,颜色为红色;紧急停车开关的布置应保证操作人员易于触及,不发生危险;设备由紧急停车开关停止运行后,必须按启动顺序重新启动才能重新运转。
(3)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
①只要操作人员可能触及到的传动部件,在防护罩没闭合前,传动部件就不能运转。
②采用固定防护罩时,操作人员触及不到运转中的活动部件。
③防护罩与活动部件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
④防护罩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
⑤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运动。
⑥使用的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
⑦不影响操作,在正常操作或维护保养时不需拆卸防护罩。
⑧防护罩必须坚固可靠,以避免与活动部件接触造成损坏和工件飞脱造成的伤害。
⑨防护罩一般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做平台或阶梯时,平台或阶梯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4)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的技术要求
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满足《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8)对安全距离(防护罩外缘与危险区域——人体进入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的规定,见表1-1。
表1-1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mm
  防护人体通过部位    网眼开口宽度  (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短轴尺寸)    安全距离  
  手指尖    <6.5    ≥35  
  手指    <12.5    ≥92  
  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    <20    ≥135  
  上肢    <47    ≥460  
  足尖    <76(罩底部与所占面间隙)    150  

【例1.12】机械设备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安全防护网时,应满足网眼开口尺寸和安全距离的需要。某车间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采用椭圆形孔,椭圆孔长轴尺寸为20mm,短轴尺寸为13mm,与机械传动装置的安全距离为30mm。该防护网能有效防护人体的部位是(  )。[2015年真题]
A.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尖
B.上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
C.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
D.手指、手指尖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见表1。由表1可知,当椭圆形孔短轴尺寸大于12.5mm时,可防护人体的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上肢、足尖。
表1 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

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
机械安全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部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到减少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应用零部件间的强制机械作用原理,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等多项措施,通过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险。也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以及采取在危险区之外的调整、维修等措施,避免或减小危险。
1.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方法。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2)限制机械应力;
(3)提交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7)预防电气危害。
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以降低操作人员查找故障和检修设备的频率;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尽量使操作人员远离有危险的场所;应考虑到调整、维修的安全,以减少操作者进入危险区的需要。
2.失效安全
设计者应该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相关装置包括操作限制开关、限制不应该发生的冲击及运动的预设制动装置、设置把手和预防下落的装置、失效安全的紧急开关等。
3.定位安全
把机器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
4.机器布置
车间合理的机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例1.13】在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装中,车间内设备的合理布局可以减少事故发生。车间布局应考虑的因素是(  )。[2012年真题]
A.照明、空间、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B.预防电器危害、空间、维护时的出入安全、管线布置
C.预防电器危害、照明、空间、降低故障率
D.空间、管线布置、照明、降低故障率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车间合理的机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①空间。便于操作、管理、维护、调试和清洁。②照明。包括工作场所的通用照明(自然光及人工照明,但应防止炫目)和为操作机器而特需的照明。③管、线布置。不应妨碍在机器附近的安全出入,避免磕绊,有足够的上部空间。④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5.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2)联锁安全装置;
(3)控制安全装置;
(4)自动安全装置;
(5)隔离安全装置;
(6)可调安全装置;
(7)自动调节安全装置;
(8)跳闸安全装置;
(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五、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1.采光
生产场所应有足够的光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采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为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的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要求: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应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车间通道照明灯应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的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2.通道
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限高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的宽度>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1m。
(3)通道的一般要求:
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坑、沟和凸出路面的管线;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应有红灯警示。
【例1.14】为了保证人员流动、车辆行驶、设备和材料输送以及灭火救灾的需要,机械制造企业的厂区和车间都必须设置完好的通道。车间内通行汽车的通道宽度至少应大于(  )m。[2011年真题]
A.2
B.3
C.4
D.5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通道安全要求包括:①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入,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限高牌、指示牌和警示牌。②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的宽度大于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大于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大于1.5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大于1m。③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坑、沟和凸出路面的管线。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应有红灯警示。
3.设备布局
车间生产设备分为大、中、小型三类。最大外形尺寸长度>12m者为大型设备,6~12m者为中型设备,0.9m,中型设备≥0.8m,小型设备>10.7m,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3)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对低于2m高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防护栏,栏高不低于1.05m。
4.物料堆放
(1)生产场所应划分毛坯区,成品、半成品区,工位器具区,废物垃圾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按操作顺序摆放整齐,有固定措施,平衡可靠。一般摆放方位同墙或机床轴线平行,尽量堆垛成正方形。
(2)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具、模具、夹具应放在指定的部位,安全稳妥,防止坠落和倒塌伤人。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得超过当班定额。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2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超过3.5m。堆垛的支撑稳妥,堆垛间距合理,便于吊装,流动物件应设垫块且楔牢。
5.地面状态
(1)人行道、车行道和宽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2)为生产而设置的深>0.2m、宽>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3)生产场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及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避免人员通行或操作时滑跌造成事故。
(4)生产场所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
【例1.15】机械制造场所的状态安全直接或间接涉及设备和人的安全。下列关于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
A.采光:自然光(白天)与人工照明(夜间及阴天)相结合;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度等
B.通道:厂区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限高牌、指示牌和警示牌等
C.设备布局:设备间距,大型设备不小于2m,中型设备不小于1m,小型设备不小于0.7m等
D.物料堆放:划分毛坯等物料区域;物料摆放超高有一定限制;工器具放在指定部位;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等
E.地面状态:为生产而设置的坑、壕、池必须全封闭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包括:①采光。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采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为补充和代替;生产场所的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②通道。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包括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限高牌、指示牌和警示牌。③设备布局。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要求是大型设备不小于2m,中型设备不小于1m,小型设备不小于0.7m。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④物料堆放。生产场所应划分毛坯区,成品、半成品区,工位器具区,废物垃圾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按操作顺序摆放整齐,有固定措施,平衡可靠。一般摆放方位同墙或机床轴线平行,尽量堆垛成正方形;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具、模具、夹具应放在指定的部位;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⑤地面状态。为生产而设置的深度大于0.2m、宽度大于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943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1 07:54 , Processed in 0.10366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