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下半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教材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313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经济基础知识[视频讲解]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
  第二节 行业经济发展分析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第二章 金融基础知识[视频讲解]
  第一节 货币基础知识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第四节 外汇与汇率
 第三章 金融市场[视频讲解]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第三节 我国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第四章 银行体系[视频讲解]
  第一节 银行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银行业分类与职能
  第三节 银行体系的安全保障
 第五章 负债业务[视频讲解]
  第一节 存款业务
  第二节 非存款业务
 第六章 资产业务[视频讲解]
  第一节 贷款业务
  第二节 债券投资业务
  第三节 其他资产业务
 第七章 中间业务[视频讲解]
  第一节 中间业务概述
  第二节 支付结算业务
  第三节 代理业务
  第四节 托管业务
  第五节 咨询顾问业务
  第六节 银行卡业务
 第八章 理财业务[视频讲解]
  第一节 理财业务概述
  第二节 理财产品分类与销售管理
  第三节 理财投资管理
 第九章 业务创新与发展[视频讲解]
  第一节 业务创新概述
  第二节 创新发展趋势
 第十章 银行管理基础[视频讲解]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
  第二节 银行管理的基本指标
 第十一章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视频讲解]
  第一节 公司治理
  第二节 内部控制
  第三节 合规管理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视频讲解]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与策略
 第十三章 资本管理[视频讲解]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第四节 经济资本
 第十四章 风险管理[视频讲解]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全面风险管理
  第三节 信用风险管理
  第四节 市场风险管理
  第五节 操作风险管理
  第六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十五章 银行基本法律法规[视频讲解]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节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三节 《商业银行法》
  第四节 《反洗钱法》
 第十六章 民事法律制度[视频讲解]
  第一节 民 法
  第二节 物权法和担保法
  第三节 合同法
  第四节 婚姻法和继承法
 第十七章 商事法律制度[视频讲解]
  第一节 公司法律制度
  第二节 证券与保险法律制度
  第三节 信托法律制度
  第四节 票据法律制度
  第五节 破产法律制度
 第十八章 刑事法律制度[视频讲解]
  第一节 刑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金融犯罪及刑事责任
  第三节 刑事诉讼
 第十九章 行政法律制度[视频讲解]
  第一节 行政许可
  第二节 行政处罚
  第三节 行政强制
  第四节 行政复议
  第五节 行政诉讼
 第二十章 银行监管体制[视频讲解]
  第一节 国际银行监管发展历史与主要监管体制
  第二节 我国的银行监管框架
 第二十一章 银行监管目标、方法[视频讲解]
  第一节 银行监管目标
  第二节 银行监管方法
 第二十二章 银行自律与市场约束[视频讲解]
  第一节 银行自律组织
  第二节 职业操守
  第三节 市场约束
第二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5年5月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4年11月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4年6月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经济基础知识[视频讲解]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与银行经营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宏观经济基础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掌握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熟悉经济周期变化及经济全球化与金融的联系,掌握行业经济发展分析及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或整体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衡量指标:这四大目标分别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等指标来衡量。
1.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
(1)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指标
衡量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GDP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例1.1】GDP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  )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A.公允价格
B.市场价格
C.成本价格
D.世界价格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衡量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2.充分就业与失业率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衡量指标是失业率。
(2)失业率的定义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3)我国失业率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
3.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率
(1)物价稳定的作用与衡量
物价稳定是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避免出现高通货膨胀。衡量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指标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
(2)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指标及其定义
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4.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的内容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如运输、旅游等)和单方面转移(如汇款、捐赠等),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的指标。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了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如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的借款及企业信贷等。
(3)国际收支平衡定义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4)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条件。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对本币信心的丧失、资本的大量外流、外汇储备的急剧下降、本币的大幅贬值,甚至导致严重的货币和金融危机。而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既使大量的外汇储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又常常因为购买大量的外汇而增加本国货币投放,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二、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2.经济周期的分类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
3.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
4.金融危机的定义
当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货币贬值时,往往容易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5.金融危机的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分为四大类:
(1)货币危机
当某种货币的汇率受到投机性袭击时,该货币出现持续性贬值,迫使当局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度提高利率。
(2)银行危机
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迫使政府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一家银行的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银行,从而引起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
(3)外债危机
一国国内的支付系统严重混乱,不能按期支付所欠外债,不管是主权债还是私人债等。
(4)系统性金融危机
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会给银行带来重大影响,如2007年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规模倒闭,使银行稳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金融危机一旦引发经济基本面的极端恶化,大量企业倒闭,社会经济陷入极端萧条中,就会发展为经济危机。
【例1.2】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  )。
A.货币危机
B.银行危机
C.金融机构危机
D.系统性金融危机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分为四大类:①货币危机;②银行危机;③外债危机;④系统性金融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三、经济结构
1.经济结构的定义
经济结构是指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国民经济构成。
2.经济结构的构成
经济结构一般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技术结构、消费投资结构等。
3.经济结构对银行的影响
经济结构对商业银行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从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从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通过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来影响商业银行。这里主要介绍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投资结构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4.产业结构
(1)产业层次的划分
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三大产业的范围
2012年12月,国家统计局将三个产业的划分范围调整为: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消费投资结构
(1)支出角度对GDP的划分
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
(2)消费投资的分类
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其中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净出口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形成的差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费之中。
【例1.3】投资是GDP的三大构成部分之一,下列属于投资的有(  )。
A.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
B.政府消费
C.固定资本形成
D.非房地产投资
E.存货增加
【答案】ACDE查看答案
【解析】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其中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B项属于消费。
四、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活动全球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2)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各国的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
(3)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并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支点;
(4)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相互促进,推动了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金融管制逐步放松,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更加紧密,资本在全球各国、各地区的流动更加自由。跨国兼并浪潮风起云涌,跨国集团和跨国金融机构活跃于全球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各项业务,调度和配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金融业务的全球化。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313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3 07:00 , Processed in 0.10450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