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2:1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918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轻工纺织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 化工石化医药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冶金机电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建材火电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 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 采掘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水利水电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二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轻工纺织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试题一 纺织印染厂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1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1。拟定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是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1。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表1-1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表



图1-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2011年真题]
【问题】
1.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的重复利用率。
3.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扩展题】
1.说明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哪一个处理方案更为合理。
2.若要分析评价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否达标,需明确清楚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1.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答:(1)根据题中所给项目信息,各工序废水混合后COD的浓度为:(420×350+650×31
(2)出水水质要求: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限值为500mg/L。
(3)COD去除率为:[(1814.8-500)÷1814.8]×100%=72.45%。
由以上计算可知,方案1的COD去除率至少应达到72.45%。
2.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的重复利用率。
答: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计算过程如下:
(1)废水总量为:420+650+40+200+350+60=1720t/d,根据图1-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1中的废水回用量:1720×40%×60%=412.8t/d。
(2)该项目的重复用水量:165+240+412.8=817.8t/d。
(3)该项目水的重复利用率:[817.8÷(1600+817.8)]×100%=33.8%。
3.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答: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如图1-2所示。

图1-2分质处理方案
(2)分析如下:
①通过废水特点分析,织造废水的COD浓度低(350mg/L)、可生化性好;水洗废水的COD浓度低(250mg/L)、可生化性好、色度低。因此,上述两种废水可经过处理后回用。分质处理方案如图2-2所示。
②织造废水量为420t/d,水洗废水量为350t/d,这两种废水经处理后可回用60%,即废水回用量=(420+350)×60%=462(t/d)。则项目的水重复利用率为:[(165+240+462)/(1600+165+240+462)]×100%=35.1%。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该回用方案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答: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输入的源参数包括:
(1)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的污染物排放速率[面源速率(g/(s·m2))];
(2)面源有效高度(m);
(3)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构成的面源的长度(m)和宽度(m)。
(4)小时评价标准(mg/m3)。
5.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答:(1)南侧厂界噪声达标。
(2)理由:根据《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2009),新建项目的边界噪声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该项目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无论昼间和夜间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值(昼间65dB,夜间55dB)。
【扩展题答案】
1.说明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哪一个处理方案更为合理。
答:(1)方案二更合理。
(2)理由:方案二更符合污水分类分质处理的要求,更容易做到达标排放。方案一将不同类型不同水质的废水混合处理,不符合废水分类分质处理的原则,处理难度加大,不容易做到达标排放。
2.若要分析评价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否达标,需明确清楚哪些内容?
答:若要分析评价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否达标,需明确的内容有: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工艺流程及产生废气的污染源(环节)、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放相应的污染物种类所应该具备的排气筒数量、高度、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排气筒间的距离。
试题二 工业园区屠宰场
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内新建屠宰加工厂,年屠宰牲畜50万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检疫检验中心,待宰棚,屠宰车间,加工车间,冷库,配送交易中心,供水及废水收集和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办公设施等,总建筑面积1.3×104m2,以及在园区外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规划用地内配套建设堆肥处置场。工程生产用汽、用水由园区已建集中供热系统及供水系统供给,年生产300天,每天16小时。
待宰棚,屠宰车间,加工车间等地面需经常进行冲洗,屠宰车间,加工车间产生的生产废水量约为900t/d,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600mg/L,氨氮浓度为7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810mg/L。工程拟采取的防污措施有:生产废水收集到调节池后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牲畜粪尿收集后运至园区外堆肥处置场处置,病死疫牲畜交有关专业部门处理,在屠宰车间设置异味气体的收集排放系统。
工业园区位于A市建成区的西南约3km(主导风向为NE),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回用化学品等。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能力1.0×105t/d,处理后达标排至工业园区外河流,屠宰加工厂位于园区西南角,园区外西侧2km处有一个12户居民的村庄。[2011年真题]
【问题】
1.指出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2.应从哪些方面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
3.指出哪些生产场所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范措施?
4.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主要的环保问题有哪些?
5.给出该工程项目异味气体排放主要来源。
【参考答案】
1.指出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答:根据题中所给屠宰场项目特点,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应包括:
(1)12户居民的村庄;
(2)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
(3)A市建成区。
说明:A市虽然处于主导风向上风向,但毕竟非主导风向的风也是会有的,对其范围内的保护目标也是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因此,A市作为保护目标考虑是应该的,但不是主要的保护目标。
2.应从哪些方面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
答: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应考虑的内容包括:
(1)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
(2)本项目污水类型、水量、水质及预处理效果,能否满足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
(3)本项目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的方式是否满足环保要求。
3.指出哪些生产场所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范措施?
答:根据本项目的项目特点,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的生产场所有:
(1)待宰棚;
(2)屠宰车间;
(3)加工车间;
(4)污水收集系统或收集池、调节池;
(5)堆肥处置场;
(6)病死疫牲畜处置场。
4.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主要的环保问题有哪些?
答: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主要的环保问题有:
(1)恶臭问题,堆肥场产生的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CO2、CH4、NH3、H2S等,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也会产生一定的恶臭。
(2)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问题,特别是猪粪尿以及不可利用的猪内脏等杂物的处置问题。
(3)病源生物污染与传播疾病的问题。
(4)垃圾渗滤液处理问题以及正常排放对周边地表水的影响问题。
(5)垃圾渗滤液非正常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问题,防渗层破裂后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
(6)堆肥产生的甲烷气体的处理、利用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火灾爆炸)。
(7)运输线路的选择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臭味问题。
(8)堆肥处置场选址合理性问题,堆肥处置场属该项目的配套建设内容,虽然园区外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规划用地可能已经进行了论证,但处置场具体位置的布设,还需论证说明其合理性。
(9)生产经营中的噪声污染问题。
(10)景观影响问题。
5.给出该工程项目异味气体排放主要来源。
答:根据该项目的项目特点,该工程异味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
(1)待宰棚;
(2)屠宰车间;
(3)异味气体收集排放系统;
(4)加工车间;
(5)堆肥场;
(6)污水收集池;
(7)调节池。
试题三 轻工糖厂技改
某制糖企业位于规划的工业区,拟通过技改项目使现有日榨甘蔗6000t规划扩建到10000t规模。利用企业现有厂址进行技改、扩建。技改后增加1台75t/h锅炉,废气及烟尘、二氧化硫将有所增加;结合“以新带老”措施,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采用无滤布真空吸滤机消除洗滤布水的产生,废水及水污染物将减少。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现状空气质量达标;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20ma/s。水环境功能执行Ⅲ类水质标准。
现状河流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D0、BOD5、COD。企业废水排放口下游10km有一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由取水口至上游5km河段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上边界距取水口500m)。
项目实施后,全厂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1-2。
表1-2全厂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一)企业现状介绍,包括厂址及周围环境,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现有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厂区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
(二)技改工程分析,包括技改工程组成,技改后全厂平面布置图,技改工程用水量及排水量,用气时,燃料成分及使用量;
(三)技改工程污染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概述,技改后全厂给水排水平衡图及表,技改前、后“三废”排放情况等;
(四)技改后全厂清洁生产水平分析。[2005年真题]
【问题】
1.在“工程分析”中,对企业现状的描述至少还应补充哪几方面的内容?
2.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给出项目实施前、后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照表(简称“三本账”)的列表格式。
3.根据项目实施后的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给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和控制指标的建议值(全年生产天数按150d计)。
4.确定评价范围为排放口上游100m至排放口下游15km,为评价该项目实施前后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在评价范围内至少应在什么位置布设几个监测断面?
5.已知河流充分混合过渡段长度为8km,预测废水排放对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应选择哪种水质模型(不要求写出具体公式)?
6.在水质影响预测时,应给出哪些预测关心点处的水质预测结果?
【扩展题】
1.指出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2.针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固体废物给出处置建议。
3.对本项目涉及的饮用水水源地,应重点调查哪些内容?
4.指出本项目锅炉及锅炉房应满足的环境保护基本条件。
5.若锅炉采用的是静电或袋式除尘器,请确定本项目的大气评价因子。
6.如需进行本项目的噪声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应弄清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在“工程分析”中,对企业现状的描述至少还应补充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在“工程分析”中,对企业现状的描述至少还应补充:
(1)现状生产工艺流程中产污环节的分析,对企业现状的描述至少还应补充污染物排放和源强,明确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2)明确现状企业是否存在的不符合产业政策或应予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等需要“以新带老”的工程。
(3)企业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
(4)现状企业清洁生产情况,以及是否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5)是否遗留环境问题。
2.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给出项目实施前、后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照表(简称“三本账”)的列表格式。
答:根据题意,本项目“三本账”列表形式见表1-3。
表1-3项目实施前、后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照表
  类别    污染物    现有工程排放量    拟建项目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技改工程完成后总排放量    增加量变化  
  废气    废气排放量、SO2、烟尘                     
  废水    废水排放量、COD、NH3-N、SS                     
  固体  废物    一般固废、危险废物                     

3.根据项目实施后的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给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和控制指标的建议值(全年生产天数按150d计)。
答:根据项目实施后的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给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和控制指标的建议值见表1-4。
表1-4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和控制指标的建议值
  废水量(万m3/d)    COD(t/a)    BOD5(t/a)    NH3-N(t/a)    SS(t/a)  
  630    315    100.8    9.45    189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废水量=42000×150=630万m3/d;
(2)COD排放量=42000×50×150×10-6=315t/a;
(3)BOD5排放量=42000×16×150×10-6=100.8t/a;
(4)NH3-N排放量=42000×1.5×150×10-6=9.45t/a;
(5)SS排放量=42000×30×150×10-6=189t/a。
4.确定评价范围为排放口上游100m至排放口下游15km,为评价该项目实施前后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在评价范围内至少应在什么位置布设几个监测断面?
答:地表水水质取样断面一般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在排污口或拟建排污口上游布置对照断面(一般在500m以内);调查范围内不同类型水环境功能区、重点保护水域、敏感用水对象附近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上下游)、水质急剧变化处(排污口上下游)、涉水构筑物(闸坝、桥梁等)附近、调查范围下游边界处、水质例行监测断面处以及其他需要进行水质预测的地点等应布设控制断面。
根据本项目特点,在评价范围内至少应布设如下5个检测断面:
(1)排污口上游100m处;
(2)排污口下游完全混合段;
(3)取水口上游550m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处;
(4)取水口上游5km的二级水源保护区边界处;
(5)排污口下游15km(出境断面)处。
5.已知河流充分混合过渡段长度为8km,预测废水排放对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应选择哪种水质模型(不要求写出具体公式)?
答:本工程所排污水主要污染物为非持久性污染物需考虑其衰减过程、充分混合段处于关心水域——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已知河流充分混合过渡段长度为8km,预测废水排放对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应选择河流二维稳态衰减模型。
6.在水质影响预测时,应给出哪些预测关心点处的水质预测结果?
答:根据水源保护区不同范围的划分情况,各边界处水质应该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7—2002),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应达到二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应达到三类标准,而且《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要求水源水质须达标),取水口水质也应满足水质要求。因此,在水质影响预测时,应给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上边界和取水口的水质预测结果。
【扩展题答案】
1.指出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1)根据技改工程污染物排放性质及环境现状,确定评价因子。
(2)预测、评价技改工程投产后在设计气象条件下,正常、事故排放时锅炉烟气排放的污染物对评价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包括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
(3)比较技改后与技改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4)预测评价对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
2.针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固体废物给出处置建议。
答: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甘蔗渣、滤泥、灰渣。对这些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建议分别为:
(1)蔗渣,可用作锅炉燃料,也可以用作其他工厂生产的原料(如造纸厂)。
(2)滤泥,含有丰富的氮、磷,可用作肥料。
(3)灰渣,可作铺路或供砖厂等原料。
3.对本项目涉及的饮用水水源地,应重点调查哪些内容?
答:针对本项目涉及的饮用水水源地,应重点调查的内容包括:
(1)水源地取水口位置、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范围。
(2)水源地水质、水量。
(3)水源地供水范围及人口、供水量。
(4)水源地周边环境,特别是上游污染源情况。
(5)水源地日常管理情况。
4.指出本项目锅炉及锅炉房应满足的环境保护基本条件。
答: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锅炉及锅炉房应满足的环境保护基本条件有:
(1)锅炉房只能设一根烟囱;
(2)锅炉房烟囱高度不得低于45m,其高度应经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并应高出半径20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3m以上。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O2、NOX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50%执行;
(3)必须安装固定的连续监测烟气中烟尘、SO2的仪器;
(4)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并满足区域总量控制要求。
5.若锅炉采用的是静电或袋式除尘器,请确定本项目的大气评价因子。
答:锅炉采用静电或袋式除尘器后,排放的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更小,所以大气评价因子应为:SO2、NOx(或NO2)、PM10。
6.如需进行本项目的噪声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应弄清哪些问题?
答:如需进行本项目的噪声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应包括:
(1)调查企业噪声污染源数量、名称、布局、运行规律,并估算其源强。
(2)调查企业周边200m范围内噪声敏感点的数量、名称、与本项目的距离、户数、人口、房屋结构、朝向等情况。
(3)调查本项目技改前敏感点受噪声影响的情况。
(4)调查工业区规划及规划环评时要求对噪声敏感点采取的措施。
试题四 林纸一体化项目
某地拟在城郊建一规模化造纸厂,同时建设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200hm2,基地引用黄河水灌溉,需修建引水渠总计约70km,但受流域水资源平衡控制影响,引水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造纸厂及原料林灌溉的需要。工程需修建通往城市的道路20km。项目所在地地下水较为丰富,且埋藏较浅。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但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林基地大部分为未利用的荒草地或沙丘、荒漠区,部分利用退耕还林地。拟建原料林基地东侧有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规划建设的公路需从保护区实验区通过。项目区年降水量约300mm,蒸发量约3980mm,冬长夏短,春季多大风。当地以旱作农业为主,水田比重小且引黄河水灌溉。
【问题】
1.指出造纸项目工程分析要点。
2.该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该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分析要点?
4.指出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
5.简述该工程对所在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措施。
6.对于本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目标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
【参考答案】
1.指出造纸项目工程分析要点。
答:造纸项目工程分析的要点有:
(1)工程地理位置、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仓储运输工程、环保工程和配套工程、临时工程等)、生产工艺、生产原料、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排污节点、工程污染因子、污染物源强,污染防治措施。突出特征污染物AOX和恶臭污染源强的分析与估算,事故状态下的污染源强。
(2)工程占地类型、占地面积、土石方工程量(包括取土场、弃土场、砂石料场,运输线路及调运情况),工程建设工期、建设人数,施工进度等。
(3)给出工程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和平面布置图。
2.该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该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
(1)造纸厂建设占地及施工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与功能及其演变趋势的改变。
(2)原料林基地建设对原生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导致了生物量损失,生态效益损失,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
(3)营造人工原料纯林,可能导致的病虫害暴发和外来物种的侵略。
(4)造纸厂用水及原料林灌溉,可能导致区域水资源平衡失衡,从而导致生态用水量的不足,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3.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分析要点。
答: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分析要点包括:
(1)造纸厂用水、用电、燃料等方面是否采取节约的措施。
(2)从原料及辅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方案等进行全程清洁生产审计工作,采购环保类型原辅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各工艺环节中是否采取了消耗量少、排污量少的工艺技术。
(3)生产过程中的废污水的排放量要最小,白液和黑液做到清污分开,建立污水处理厂,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4)锅炉等排放废气的装置或设施是否安装了环保设施,减少废气排放的措施。
(5)固体废物是否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6)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
(7)有持续不断的环境保护改进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4.指出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
答: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有:
(1)造纸厂的原料及中间产品酸、碱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其剩余废弃物等,在贮存、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泄漏,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威胁人体健康与安全。生产的纸张系易燃物,容易着火,虽然是一个安全消防问题,但着火后也会导致环境空气污染、水环境污染等。
(2)林基地纯林建设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引进物种对当地物种生境的侵夺,导致原土著生物种的退缩或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
5.简述该工程对所在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措施。
答:该工程对所在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措施如下:
(1)造纸厂是用水大户,而原料林基地又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这将导致区域水资源平衡失调的问题,流域管理机构及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需重新考虑调整流域供水与用水平衡问题,协调相关用水单位解决用水不足问题。
(2)造纸厂排放大量的废水,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将造成水污染,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是可行的。造纸废水经处理后作为中水可回用于造纸生产,也可以用于灌溉原料林。必要时可考虑增加或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城市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或灌溉原料林。
(3)在生产中要切实实施节水措施,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对原料林也要定额灌溉,减少漫灌的耗水量,必要时可考虑滴灌。通过节水措施,调剂项目所在区域及流域的生态需水量。
6.对于本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目标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
答:对于本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目标可采取的必要措施有:
(1)绕避方案,即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同时考虑尽可能避开基本农田和防沙治沙区,尽最大可能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特别是公路从保护区实验区通过是不合理的,应尽可能避开保护区实验区。
(2)最小化方案,如果公路建设确实无法避开保护区的实验区,应在取得批准从保护区通过的前提下,在保护区段采取对保护区生态影响最小的建设方案。
(3)减量化方案,在保护区段建设应考虑调整工程量,采取低路基、低土石方量,以桥隧代路基方案、设置生物通道等工程方案。
(4)修补措施,对于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对保护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认真采取修补、恢复措施,以补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使营运期不再产生这类不利的影响。
(5)重建措施,对于造成的难以补偿与恢复的生态影响,应考虑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异地重建。
  试题五 新建70万t/a林纸一体化项目
红星造纸公司拟在位于大洪河流域的A市近郊工业园内新建生产规模为70万t/a的化学制浆工程,在距公司20km、大洪河流域附近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项目组成包括:原料林基地、主体工程(制浆和造纸)、辅助工程(碱回收系统、热电站、化学品制备、空压站、机修、白水回收、堆场及仓库)、公用工程(给水站、污水处理站、配电站、消防站、场内外运输、油库、办公楼及职工生活区)。红星公司年工作时间为340天,三班四运转制,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3所示。

图1-3
厂址东南方向为大洪河,其纳污段水体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大洪河自东向西流经A市市区。该地区内雨水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87.6mm,最大年降雨量为3125.7mm,大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63m3/s,河宽为30~40m,平均水深为7.3m。大洪河在公司排污口下游3km处有一个饮用水源取水口,下游9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下游约18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初步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废水排放量为2230m3/d。
【问题】
1.试分析该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哪一级环保部门审批?
2.该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原料林基地建设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4.该70万t/a化学制浆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因子有哪些?
5.请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并说明理由,同时制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参考答案】
1.试分析该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哪一级环保部门审批?
答:(1)该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如下:
①红星造纸公司新建年生产规模为70万t化学制浆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符合林纸一体化木浆、纸及纸板生产的要求,属于国家允许类项目。
②《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规定了造纸行业的起始规模(即年产50万t及以上),该新建项目为70万t/a,符合造纸发展规划。
(2)审批部门: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A市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该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该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①对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作简介,通过项目组成分析找出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列出项目组成表,对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提出合适的污染防治措施。
②根据工程组成和工艺,给出主要原料与辅料的名称、单位产品消耗量、年总耗量和来源。对于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辅料还应给出组分。
(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①工艺流程应在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的可研或设计文件基础上,根据工艺过程的描述及同类项目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绘制。
②环境影响评价工艺流程图有别于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环境影响评价关心的是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所以绘制污染工艺流程应包括涉及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可以简化,有化学反应发生的工序要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式和副反应式。
(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包括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和水平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等。
(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将国家公布的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与该拟建项目相应的指标进行比较,衡量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包括两个层次,首先对项目可研报告等文件提供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运行可靠性评价,若可研报告等文件所提措施有的不能满足环保要求,则需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完善建议,包括替代方案。
3.原料林基地建设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答:该项目属于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原料林基地建设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在造林过程中,原有植被被破坏、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系统;
(2)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树种,导致生态单一、降低区域生物多样性,灌区及林道的改造与建设可能引起扬尘,造成环境污染;
(3)种植管理过程施加化肥与喷洒农药,可造成有害物面源污染及影响土壤结构;潜在有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变化,退化或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风险;
(4)不恰当的采伐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5)伐木及车辆噪声对动物产生影响,木材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扬尘对环境产生影响;
(6)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变带来的影响;
(7)病虫害的爆发或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
4.该70万t/a化学制浆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因子有哪些?
答:该70万t/a化学制浆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因子包括:
(1)工程排污以有机废水为主。废水主要来自制浆、碱回收、抄浆和造纸车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SS和AOX(可吸收有机卤化物)。
(2)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热电站、碱回收炉、石灰回转窑、化学品制备及制浆过程,主要污染因子为SO2、TRS(还原硫化物)、NOx、烟尘以及污水处理站恶臭等无组织排放。
(3)造纸厂机器运转及汽车运输产生的噪声和固体废物。
5.请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并说明理由,同时制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答:(1)根据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污水排放量不大(223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中等(污染物类型为2,均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参数数目小于7),地面水域规模属中河(流量63m3/s>15m3/s),地表水水质要求Ⅳ类水体(一般工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故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2)判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如下:
①监测水期:枯水期监测一期(三级评价)。监测项目:pH、COD、BOD5、DO、SS。同步观测水文参数。
②监测断面:排污口上游500m处布设1#监测断面,森林公园布设2#监测断面,大洪河排入大河入口处布设3#监测断面,在入口处的大河上、下游各设一个4#、5#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取水口处设6#监测断面,共设6个监测断面。
③水质监测时间为3~4天,大洪河上共设2条取样垂线,水深大于5m,在水面下0.5m深处及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共4个水样。各取样断面中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试题六 造纸项目
某造纸公司新建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主要在对原造纸厂现有厂房、设备进行彻底检修和整改的基础上,利用废纸和商品浆板作为原材料生产打印纸、书写纸和条纹包装纸,年产能力达3000t,总投资300万元,生产原材料70%为商品浆,30%为废纸,采用机械处理工艺,废纸经水力破碎离解后制成废纸浆,通过除渣器除去杂物后即直接送去抄纸,工艺用水量较少,水污染较轻。主要的原辅材料有:木浆板、草浆板、松香、硫酸铝、废纸和原煤。主要工艺设备有:漂洗机、盘磨、推进器、电动打包机、切纸机和锅炉等。在厂区旁有一条河流。
【问题】
1.本项目主要有哪些污染物?其控制措施是什么?
2.对项目所处地理环境进行了解的内容包括哪些?
3.根据表1-5和表1-6所示数据进行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说明如何布点监测、分析方法、结果和建议。
表1-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单位:mg/m2
  二级标准(GB 3095—1996)   
  污染物名称      小时均值      日均值   
  SO2      0.5      0.15   
  TSP          0.30   

表1-6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
  评价因子    SO2    TSP  
  评价标准(标态)/(mg/m3)    小时均值0.50    日均值0.15    F1均值0.30  
  现状监测值(标态)/(mg/m3)    0.017~0.079    0.040    0.321  
  污染物单因子标准指数Pi    <0.158    0.27    1.07  

4.根据表1-7和表1-8所示数据进行地表水质量状况评价分析。说明评价方法,给出结论。
表1-7 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单位:mg/L,pH值除外
  污染物    pH值    SS    BOD5    CODCr    挥发酚    DO    硫化物  
  标准值    6.5~8.5    150    4    20    0.005    5    0.2  

表1-8 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
  项目  监测断面      pH值    SS    BOD5    CODCr    挥发酚    DO    硫化物  
      1      监测值/(mg/L)      7.20      110      12.1      <5      <0.002      8.31      <0.02   
  单因子指数      0.13      0.73      3.03      0.25      0.4      0.19      0.1   
      2      监测值/(mg/L)      7.20      170      40.2      100      <0.002      8.67      <0.02   
  单因子指数      0.13      1.13      10.05      5      0.4      0.10      0.1   
      3      监测值/(mg/L)      7.17      126      12.9      <5      <0.002      8.68      <0.02   
  单因子指数    0.11    0.84    3.23    0.25    0.4    0.10    0.1  
注:监测断面1位于上游100m,2位于下游500m,3位于下游1500m。
5.对于产生的废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处置?
6.公众参与调查主要选择哪些对象?调查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本项目主要有哪些污染物?其控制措施是什么?
答:本项目主要些污染物及其控制措施如下:
(1)废气
工程废气主要来源于燃煤锅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及SO2。
控制措施:对于产生的烟尘可以采用除尘器处理,经处理后的烟气由烟囱排放。另外从燃料的角度考虑,可以选用优质低硫燃煤,确保烟气烟尘浓度满足排放标准。还可以考虑选用湿法除尘工艺,湿法脱硫工艺加强脱硫作用,以确保烟气达标排放。
(2)废水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碎浆洗涤水和造纸白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
控制措施:造纸白水经回收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外排废水主要为碎浆洗涤水和部分剩余白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
(3)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锅炉煤渣和废水处理后的污泥。
控制措施:煤渣可以运至厂外荒山坡或填坑铺路,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经干化后可掺入燃煤中燃烧。
(4)噪声
噪声源主要是生产所用的机械没备,如漂洗机、盘磨、推进器、电动打包机、切纸机和锅炉等。
控制措施:可以加强设备的消声减振措施和强化厂房的隔音效果来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噪声影响。
2.对项目所处地理环境进行了解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对项目所处地理环境进行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
(1)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了解项目所处地区的经度和纬度、地理行政区、周围交通状况(主要指有哪些重要的道路经过本地区),并进行简单分析。
(2)自然环境概况
包括所处地区的地势、地貌,土壤构成、成分、性质和特点,当地的水文状况,主要地表水的组成、流域面积、流量、水体宽度、深度、枯水期、最高洪水位等。
(3)气象条件
地区所处的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主导风向、风速、蒸发量、降雨量、无霜期等一些气象的基本数据。
(4)社会经济概况
地区的面积、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农业人口比例、主要的农作物、主要的经济植物、主要的工业组成等。
3.根据表1-5和表1-6所示数据进行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说明如何布点监测、分析方法、结果和建议。
答:监测布点、分析方法、结果和建议如下:
(1)监测布点
根据拟建项目工程废气的污染特征,可以将布点位置选取在厂区下风向居民点。
(2)分析评价方法
分析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3)评价结果和建议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SO2小时均值与日均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状况,TSP日均值略微超标,可能是锅炉烟气中烟尘的排放浓度超标,因此,本工程可以采取选用优质煤以及改进烟气处理设施,确保烟气达标排放。
4.根据表1-7和表1-8所示数据进行地表水质量状况评价分析。说明评价方法,给出结论。
答:(1)本项目评价办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
(2)结论:从上述的标准和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断面上硫化物、DO、挥发酚、pH值这四项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现象。SS和CODCr,在监测断面1和断面3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而在断面2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超过所执行的标准,BOD5则在三个监测断面均超标。断面2处SS和CODCr超标是因为正好处于造纸厂下游500m,河流未充分稀释污水,对于BOD5,该指标的水体本底值就超标,断面1和3数值相差不多,而断面2浓度较大,是由于断面2处于造纸厂排污口不远处引起的。
5.对于产生的废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处置?
答:本工程产生的废渣主要有煤渣、废纸夹杂的非纸类异物、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烟气除尘产生的灰泥。
可以采取的处置措施有:
(1)煤渣和非纸类杂物可用于填坑铺路;
(2)灰泥可运至附近的砖厂作为制砖原料;
(3)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可掺入煤炭燃烧等。
6.公众参与调查主要选择哪些对象?调查内容是什么?
答:调查本项目应该在所在区域进行公众参与调查。
(1)调查对象主要是厂址周围和河流下游的村庄居民,还应包括当地水文、农业、城建等政府部门的人员。
(2)调查内容应该包括向公众介绍拟建项目的工程概况、排污性质及状况、治理方案等,向公众介绍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政策和环境执行标准等,并且了解公众对项目的建设及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减缓措施的建议、要求等。
试题七 印刷项目
项目地址设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主要经营业务有:黑白印刷、彩色印刷、包装印刷、报纸印刷及其他印刷。厂区面积为25000m2,建筑面积15000m2。设有印刷车间2000m2,装订车间2000m2,轮转车间700m2,库房2000m2,包装装潢车间2000m2,塑料彩印车间1000m2,综合办公楼3000m2。主要原料有:凸版纸30t,胶版纸100t,铜版纸250t,纸版类100t,塑料印刷用料50t,其他纸50t。辅助材料有:油墨5t,舒展剂、溶剂、填充料、附加剂等辅料1t。主要设备有:海德堡五色印刷机、照排机、洗片机、彩色轮转机、激光照排系统、黑白印刷机、辅助装订设备、国产四色印刷机、吹膜机、票据印刷机等。项目投资4000万元,环保投资8万元。
【问题】
1.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2.列出几个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3.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4.写出对于主要环境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和预计效果见表1-9。
表1-9项目主要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及预计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物    印刷机、  覆膜机    甲苯、二甲苯、醇蒸汽         
  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    COD、SS         
  固体废物    印刷车间    油墨、废胶片、废定影液、印刷废品         
  噪声    各类印刷使用的设备             

【参考答案】
1.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答:根据本项目的项目特点以及题中所给相关项目信息,本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1)印刷原料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苯、二甲苯、醇蒸气等;
(2)印刷生产产生的废水及工厂生活区和办公区产生的生活污水;
(3)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废油墨、废胶片、塑料薄膜等物质;
(4)印刷的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
2.列出几个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答: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主要环境保护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周围居民;
(2)大气环境;
(3)地表水环境。
3.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1)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
①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和配合建筑所需的大吨位汽车产生的噪声;
②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及堆放产生的扬尘;
③施工产生的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④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2)营运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有:
①印刷等各工序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
②印刷完成后剩余的废料、废弃印刷品等;
③印刷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
④印刷生产产生的废水和工人平时产生的生活污水。
4.写出对于主要环境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和预计效果见表1-9。
答:填写如表1-10所示。
表1-10项目主要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及预计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物    印刷机、覆膜机      甲苯、二甲苯、醇蒸汽、    抽风收集、吸附、吸收    降低有害气体排放浓度  
  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    COD、SS    化粪池处理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固体废物    印刷车间    油墨、废胶片、废定影液、印刷废品    分类回收,送危险固废处理中心处理    无害化处理  
  噪声    各类印刷使用的设备        使用减振设备,或者设置隔音屏蔽    将噪声污染降到最低  

试题八 制浆造纸技改项目
某纸厂位于长江下游,现有一个制浆车间,4个抄纸车间,一个热电车间,一个碱回收车间和配套的公用、储运、环保工程,生活区等。制浆车间有3万t/a化学麦草浆生产线一条,抄纸车间有长网纸机8台、机制纸产量5万t/a,热电车间有3台35t/h链条炉配9MW抽凝式汽轮机,碱回收车间有150t/d碱回收炉一座。根据地区总量分配指标,该厂2012年排放总量指标为SO21000t/a、NO21200t/a、COD2200t/a、氨氮200t/a。该厂现有总量排放量为SO21989t/a、NO21976t/a、COD2200t/a,氨氮600t/a。
该纸厂拟通过技改淘汰现有麦草浆生产线,新建60万t/a硫酸盐化学浆和配套400万亩林基地。
新建制浆项目依托原厂建设于长江边,该项目主要包括备料、化浆和浆板车间等工艺生产车间,碱回收车间、热电站、化学品制备厂、空压站、机修、白水回收、堆场及仓库等辅助生产车间,及给水站、污水处理站、配电站、消防、场内外运输、油库、办公楼及职工生活区等公用工程,污水处理站、灰渣场等环保工程,年运行天数330天、7920h。年运行综合能耗(标煤)498kg。
碱回收车间日处理黑液15000t、固形物2400t,碱回收率98%,碱自给率100%,520t/h碱炉为低臭性碱炉,烟气经静电除尘后经100m烟囱排放,烟气量6.5×105m3/h、粉尘浓度50mg/m3、SO2浓度100mg/m3,NOx浓度150mg/m3、TRS(以H2S表示)12mgS/m3;白泥回收石灰窑烟气经静电除尘后经60 m烟囱排放,烟气量5.0×104m3/h、粉尘浓度50mg/m3、SO2浓度100g/m3,NO2浓度200mg/m3,TRS(以H2S表示)6mgS/m3。热电厂拟建220t/h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一台,配37Mw×3(2用1备)双抽。冷凝汽轮发电机组,年平均热电比280%、年平均总热效率55%,锅炉烟气经电袋除尘和湿法脱硫后经100m烟囱排放,烟气量2.4×105m3/h、粉尘浓度20mg/m3、SO2浓度60mg/m3、NOx浓度300mg/m3,灰渣100%综合利用并同步建设事故周转灰场。项目平均用水量80000m3/d,平均排水量73000m3/d,经处理后排长江,设计排水水质为COD90mg/L、氨氮8mg/L,排污口位于长江岸边,排污口附近河宽480m,平均流速0.3m/s、平均水深7m,坡度0.001。
该项目拟建400万亩林基地,包括桉树林、相思树林、松树林。其中改造现有林地200万亩,新造浆纸林200万亩,林基地项目区最长长度为40km,项目区内有水源涵养功能区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3个,土壤保持功能区3个项目林基部分位于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新造浆纸林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坡度小于25°的宜林地,整地采用机械带全垦,挖大穴,施基肥,造林方式采用树种多样性、空间多样性混交造林。
年产60万t硫酸盐化学浆,年需原木246万m3,该项目400万亩林基地年提供木材400万m3,按出材率70%、保证率90%考虑,可满足纸浆的原料需求。
【问题】
1.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请说明理由。
2.该项目林基地生态影响评价应为几级?其生态影响评价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请计算该项目排污口下游混合过程段长度。

4.请核算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为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应采取何种措施?
【参考答案】
1.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请说明理由。
答:该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理由如下:
(1)根据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该项目属于“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符合经济规模的林纸一体化木浆、纸和纸板生产”,均属于鼓励类项目。
(2)《造纸产业发展政策》(2007年)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布局原则:“第九条:长江以南是造纸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要以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为主,加快发展制浆造纸产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积极性的同时,要加快培育或引进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建设主体,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
②规模要求:“淘汰年产3.4万t及以下化学草浆生产装置、蒸球等制浆生产技术与装备”“新建、扩建制浆项目单条生产线起始规模要求达到:化学木浆年产30万t”。
③排污要求:“新建项目吨产品在CODCr排放量、取水量和综合能耗(标煤)等方面要达到先进水平。其中漂白化学木浆为10kg、45m3和500kg”。
该项目位于长江下游,淘汰现有3万t/a化学麦草浆生产线,新建60万t/a硫酸盐化学浆,吨产品CODCr排放量8kg、取水量44m3、综合能耗(标煤)498kg,满足上述造纸产业政策要求。
(3)该项目为单机容量在50MW以下的常规热电联产机组,按照《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45%;热电厂、热力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投入使用。该项目:热电比年平均为280%,总热效率年平均55%,灰渣100%综合利用并同步建设事故周转灰场。故符合热电联产产业政策。
2.该项目林基地生态影响评价应为几级?其生态影响评价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林基地项目区最长长度为40km,小于50km,拟建400万亩林基地,合2667km2,大于20km2;项目区内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等重要生态敏感区,且项目林基地部分位于以上生态功能调节区。根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判据,该项目林基地生态影响评价应为一级。
(2)该项目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论证原料林基地占用土地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林基地建设用地应符合《全国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并用叠图法论证项目建设符合原料林基地所在地区的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生态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退耕还林规划等,避免在基本农田、水源涵养地、自然保护区、特殊用途林、坡度25°以上地区造林。
②论证原料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评价论证大面积林基地建设引起的植物种类、树种结构、森林植物群落变化,分析其对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土壤退化和土壤生态环境、地下水环境、外来生物入侵、生态敏感区、景观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影响范围、影响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和潜在的后果。分析单一树种引发的病虫害、施肥及农药面源污染等方面的生态环境风险影响。还应包括林区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③论证原料林基地的供材保证率。根据原料林季度的立地条件,通过代表性样方调查数据,估算不同立地条件下林木生长量和出材率,分析原料林基地的供材保证率,分析原料供给不足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
3.请计算该项目排污口下游混合过程段长度。
答:根据题目中有关参数,计算混合过程段长度为29938m,计算过程如下:


4.请核算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为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应采取何种措施?
答:该项目淘汰原有生产线,即污染物排放总量来自于新建60万t/a硫酸盐化学浆项目,其中:
(1)SO2排放总量为:(100×6.5×105+100×5.0×104+60×2.4×105)×7920÷1000000000=668.448t/a;
(2)NOx排放总量为:(150×6.5×105+200×5.0×104+300×2.4×105)×7920÷1000000000=1421.64t/a;
(3)COD排放总量为:90×73000×330/1000000=2168.1t/a;
(4)氨氮排放总量为:8×73000×330/1000000=192.72t/a;
根据地区总量分配指标,该厂2012年总量指标为SO21000t/a、NO21200t/a、COD2200t/a;新建60万t/a硫酸盐化学浆项目排放总量SO2668.448t/a<1000t/a,COD2168.1t/a<2200t/a,氨氮192.72t/a<200t/a,但NOx1421.64t/a>1200t/a,故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为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应增加热电锅炉烟气脱硝措施。
试题九 包装有限公司新建项目
在某工业园区新建某包装有限公司工程,工程占地面积30000m2,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产品为纸箱,辅助材料为箱板纸、油墨、玉米淀粉和片碱,能源来源于煤炭。该工程北部有一个200m2的小水塘,规划中将填为陆地,与西侧的马路相距仅1km,与北侧的马路相距仅700m。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显著,年均降雨量1500mm,降雨集中在3~8月,年均气温为20.9℃,极端高温38.3℃,极端低温为-1.3℃。项目西南侧约2km为一般保护水域,现状功能为养殖、灌溉,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本项目污水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厂,污水厂的尾水排入河流。项目使用土地为平整后的工业用地,无植被覆盖。
【问题】
1.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什么?
2.项目营运期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3.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哪些?
4.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什么?
答: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以及题中所给的项目相关信息,本项目是一个包装公司,主要生产产品是纸箱,辅助材料是箱板、油墨、玉米淀粉和片碱。能源来自于煤炭。
该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
①评价区内居民区;②学校;③医院;④文物古迹;⑤风景名胜区;⑥水源地;⑦生态敏感点等。
2.项目营运期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答:本项目的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
(1)废水。本项目主要废水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是在印刷过程中使用油墨将会产生油污废水。
(2)废气。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的时候产生大量的烟尘和SO2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运进厂的时候可能产生扬尘污染。
(3)噪声。噪声源主要是生产纸箱的车间产生的。
(4)固体废弃物。项目投产后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工业固废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等,生活垃圾是工厂生活区产生的。
3.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哪些?
答: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
(1)水环境。工程北部有一个200m2的小水塘,规划中将填为陆地,因此对其无影响。项目西南侧约2km的一般保护水域,现状功能为养殖、灌溉,由于项目距离其较远,同时没有污水向其排放,工程污水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厂,因此对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如果施工在夏季雨水多的时候,需要注意工地地表尘土被雨水冲刷后流人附近水体造成污染。
(2)声环境。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施工期的各种机械施工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由于项目是在工业园区内,多数为各类公司工厂,而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场所可能相对较少,因此对声环境的影响可能不大。
(3)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这主要是由于工地地表裸露,无植被覆盖,因此遇风可能产生扬尘。
4.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有:
(1)水环境。厂区的污水管网为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满足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后进入三级化粪池处理。
(2)大气环境。对于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和SO2采用吸收净化装置净化后排入大气当中,同时定期清理剩余的炭灰。
(3)声环境。对进厂的设备进行严格的噪声检查,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日常保养,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主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主要产噪设备进行隔声、减振处理。
(4)固体废弃物。对于生产过程产生的纸屑回收利用;对于使用油墨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并定期送往有资质的危险固废处理场处理。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
试题十 黏胶纤维生产线项目
某公司2010年拟在某工业园区内新建年产3万t黏胶纤维生产线,该工业区地处丘陵低山地区,属于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企业污水经厂内污水站处理达标进入长江水体,该段长江水体执行地表水Ⅰ类水体功能。
黏胶纤维生产主要是以浆粕为原料经过碱化、黄化生成黏胶,黏胶经凝固浴(A浴)中凝固再生成纤维素丝条,经切断等后加工工序生产黏胶纤维。项目年工作日333d,8000h。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生产车间有原液、纺丝、酸站;辅助及公用车间有冷冻站、软水站、原材料贮库,污水及废气治理设施。项目使用主要原料为浆粕、二硫化碳、烧碱、硫酸、硫酸锌等。项目排放的主要废气污染物CS2为116.37kg/h、H2S为13.98kg/h。废水排放情况详见表1-11。
该项目COD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200t/a。[已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二级排放标准中硫化物浓度均为1.0mg/L,总锌一级、二级排放标准中浓度限值分别为2.0mg/L、5.0mg/L。]
表1-11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类别    废水量  /(m3/h)    废水性质  
  W1    40    碱性废水含NaOH、Na2S、CS2、纤维素等,pH为7~10;S2-为56mg/L;COD为1850mg/L  
  W2    175    酸性废水含H2SO4、ZnSO4、Na2SO4等,pH为2~4;COD为400mg/L;Zn2+为130mg/L;S2-为12mg/L  
  W3    5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水中含COD为240mg/L;BOD为180mg/L  
  W4    78    其他废水,pH为6~8;COD为50mg/L  
【问题】
1.确定该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
2.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哪些?废水要达标排放,Zn和S的处理效率要达到多少?
3.污水处理站对废水处理后,COD应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
4.该项目涉及哪些危险化学品?存在哪些重大事故风险?
【参考答案】
1.确定该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
答:(1)该项目废水为W1、W2、W3,其总量为220m3/h,废水量为5285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COD、硫化物、锌,其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复杂,纳污水体长江属于大规模地面水域,其地表水水质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
(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方法》,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一级。
2.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哪些?废水要达标排放,Zn和S的处理效率要达到多少?
答:(1)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W1、W2、W3。W4为净下水,可直接外排。
(2)Zn和S的处理效率计算过程如下:
①混合废水中Zn的浓度:175×130/(175+40+5)=103.4mg/L;
②混合废水中S的浓度:(40×56+175×12)/(175+40+5)=19.73mg/L;
③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标准分级规定:排入GB 8978中Ⅰ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 3097Ⅱ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该项目企业污水经厂内污水站处理达标进入长江水体,该段长江水体执行地表水Ⅰ类水体功能,因此项目污水执行一级排放标准,即硫化物浓度1.0mg/L,总锌2.0mg/L;
④因此,废水要达标排放,Zn的处理效率:(103.4-2.0)/103.4=98%;
S的处理效率:(19.73-1.0)/19.73=95%。
3.污水处理站对废水处理后,COD应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
答:(1)该项目净下水COD排放量为:78×8000×50=31.2t/a,项目总量指标为200t/a。则污水处理站废水COD总量为:200-31.2=168.8t/a;
(2)污水处理站废水COD为:168.8×109/(220×103×8000)=96mg/L。
(3)污水处理站废水COD在96mg/L以下,可以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4.该项目涉及哪些危险化学品?存在哪些重大事故风险?
答:(1)该项目在原辅材料中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的化学品主要为:二硫化碳、烧碱、硫酸。
(2)项目重大事故风险主要为运输、贮存以及生产过程中二硫化碳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引发CS2大量挥发所造成的环境风险。
试题十一 制糖项目
某糖厂建造工程占地总面积2km2,总投资为2亿元人民币,环保投资2000万人民币,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为日榨10000t甘蔗,主要工程有压榨车间(甘蔗堆场、原料预处理)、制炼车间(蒸发、澄清、过滤、成糖)、石灰乳化间、机修间、皮渣除髓打包间,辅助工程有锅炉房及电力间、变电站及车间动力配电、照明通讯系统、成品库、五金库、循环喷水冷却池、办公楼等配套设施。
本工程排污口下游20m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评价区内还有少量其他国家级、自治区级濒危动、植物及特殊栖息地保护区、文物古迹等。工程废水就近排入水体,但水体的容量小而排污大,产生一定的矛盾。工程附近有小学和居民区,居民区最近离本工程地址只有200m。
工程污染物排放以有机废水为主,其次为噪声污染和废气污染。废水主要是冷凝水,包括含高浓度SS的锅炉除尘冲灰水、含高浓度有机物的废糖蜜(橘水)、洗滤布水及少量洗罐水。锅炉燃料以蔗渣为主,废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噪声包括生产车间的设备噪声和运输噪声。
【问题】
1.本项目进行评价所需的污染物因子和指标有哪些?
2.本项目评价的敏感点是什么?
3.对于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案?
4.对于各类废渣如何处理比较环保?
5.对于噪声污染有哪些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1.本项目进行评价所需的污染物因子和指标有哪些?
答:根据本项目的相关信息以及项目特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要的污染物因子和指标主要有:
(1)地表水:水温、pH值、SS、DO、CODMn、CODCr、BOD5、NH3—N、石油类等;
(2)环境空气:SO2、NO2、TSP;
(3)声环境:等效声级(Leq)。
2.本项目评价的敏感点是什么?
答:(1)本项目评价的敏感点为位于排污口下游20m处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工程附近的小学和居民区,尤其是居民区,因为居民区最近离本工程地址只有200m。
(2)评价区内还有少量其他国家级、自治区级濒危动、植物及特殊栖息地保护区、文物古迹等,这些也都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
3.对于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案?
答:营运期产生的废水处理方案有:
(1)由于工程废水就近排入水体,但水体的容量小而排污量大,产生一定的矛盾,因此对于废水的处理来说,应当在工程建造的时候自建废水处理设施,保证废水在排放前经过处理,各类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对于生活污水,可以经过化粪池,如果经过化粪池后水质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则直接排放,如果未达到标准,需再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
(3)对于其他废水,可以利用的尽可能利用,比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橘水含有机物浓度较高,可以送往酒精厂用以生产酒精。
4.对于各类废渣如何处理比较环保?
答:各类废渣的处理方式主要有:
(1)蔗渣,可用作锅炉燃料,也可以用作其他工厂生产的原料(如造纸厂)。
(2)滤泥,含有丰富的氮、磷,可用作肥料。
(3)灰渣,可作铺路或供砖厂等原料。
5.对于噪声污染有哪些控制措施?
答: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1)各种大型除尘系统应设置专用风机房,风机设减振垫;
(2)对于各类电机等,可采用隔声罩,强噪声车间应设置隔声操作室;
(3)对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耳塞等。
试题十二 制糖厂项目
某制糖厂位于云南某地,为加速实现糖料生产的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和规模经营进行扩建工程。该工程污水排放口下游10km是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纳污河流为农业、娱乐用水区,河窄水浅,流量较小,且排污口下游15km无饮用水源取水点。纳污水体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建设北方位1.5km处有一村庄,南方位1.5km处有一农场,西方位0.5km处有一医院。项目所在地区为低山丘陵,植被为疏林草地,该地区降雨充沛,温暖湿润。
【问题】
1.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2.简述声环境质量及污水排放应执行的标准。
3.确定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的评价因子。
4.简述制糖生产过程中水系统清洁生产方案。
【参考答案】
1.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答:该项目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相关的产业政策如下:
(1)不准重复新建制糖生产线;
(2)《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对于制糖工业“十五”期间在重点产糖地区要加速实现糖料生产的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和规模经营。
(3)优势地区如广西、广东、云南、新疆要在调整、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
(4)在糖厂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要依法关停污染严重的糖蜜酒精车间和糖渣造纸车间,鼓励集中利用糖蜜与糖渣,进行发酵和造纸废液的无害化处理。
2.简述声环境质量及污水排放应执行的标准。
答:项目建设周围有村庄、农场和医院,因此声环境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纳污水体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因此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
3.确定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的评价因子。
答:(1)地表水评价因子包括:SS、COD、BOD5、水温、pH值、DO、NH3-N、S2-、石油类等;
(2)环境空气评价因子包括:SO2、NO2、TSP;
(3)声环境评价因子包括:等效声级。
4.简述制糖生产过程中水系统清洁生产方案。
答:制糖生产过程中水系统清洁生产方案如下:
(1)煮糖工段:①稳定蒸发操作,保证糖浆浓度稳定,减少煮糖喷淋用水;②热电厂做好汽平衡,确保供汽稳定;③加强工艺管理,工艺管理员衡算煮糖物料;④在每个煮糖罐安装计量表;喷淋水经冷却后回用。
(2)甲糖分蜜:①严格执行甘蔗验收制度,保持甘蔗新鲜,以减少糖膏黏度;②对设备进行改造,安装全自动筛,稳定洗水用量;③严格工艺纪律,考核制定工艺指标执行情况,杜绝大量用水。
(3)冷凝:①扩建喷水冷却池,水冷却后用于制糖系统,同时可对供水起调节作用;②安装计量设备,啦制主要用水设备的用水指标。
(4)冷却:压榨机、润滑系统冷却水可冷却后回用。
(5)石灰窑冷却水:抽真空冷却水可循环使用一次,二次水一部分可送热电站冲灰使用。
试题十三 新建制革项目
A皮革公司在B市某工业园有一个年加工皮革2.5万张(折牛皮标张)的制革生产装置。几年后在C市新建一个制革厂,生产规模为年加工皮革11.5万张(折牛皮标张)。拟建项目占地面积551300m2,总投资为7800万元。主体工程包括鞣制车间、整饰车间、冲洗车间;配套建设的有职工宿舍、厂区污水处理站。A皮革公司拟将污水经处理后农灌。
制革生产一般包括准备工段、鞣制工段和整饰工段,其工艺流程如图1-4所示。

图1-4
工艺介绍:
准备工段。指原料皮从浸水到浸酸之前的工序操作,其作用在于除去制革加工不需要的各种物质,使原料恢复到鲜皮状态,除去表皮层、皮下组织层、毛鞘、纤维间质等物质,适度松散真皮层胶原纤维,使裸皮处于适合鞣制状态。
鞣制工段。包括鞣制和鞣后湿处理两部分。铬鞣工艺一般指鞣制到加油之前的工序操作,它是将裸皮变成革的过程,铬初鞣后的湿铬鞣革称为湿革,需湿处理以增强革的粒面紧实性,提高柔软性、丰满性和弹性,并染色赋予革特殊性能。
整饰工段。包括皮革的整理和涂饰,属于皮革的干操作工段,指在皮革表面施涂一层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薄膜的过程,常辅以磨、抛、压、摔等机械加工,以提高革的质量。
【问题】
1.试分析B市制革装置和C市拟建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2.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
3.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4.如何对该项目进行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布设?
5.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应设置哪些评价专题?
【参考答案】
1.试分析B市制革装置和C市拟建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答:(1)在B市某工业园新建年加工皮革2.5万张(折牛皮标张)制革生产装置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淘汰类项目,规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C市新建的制革厂生产规模为年加工皮革11.5万张(折牛皮标张),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
答:(1)制革废水的污染因子有:COD、BOD5、SS、S2-、Cl-、氨氮、Cr6+、总铬、酚、pH、色度、动植物油类;
(2)大气污染因子主要有:TSP、PM10、SO2、NOx以及NH3、H2S等生产工艺过程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等;
(3)固体废物:废毛、肉膜、碎皮、边角料、革屑、污水处理站污泥、锅炉煤渣;
(4)噪声:设备噪声。
3.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该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要对工艺技术来源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其在同类技术中所占地位以及选用设备的先进性,可从装置规模、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体现出来,分析其在节能、减污、降耗等方面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
(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主要包括物耗指标、能耗指标和新水用量指标三类。
(3)产品指标。主要是对产品的合格率进行考核。
(4)污染物产生指标。分析项目“三废”单位产生量。
(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对废皮、废料、废毛、革坯边角是否回收利用等。
(6)环境管理要求。对项目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境审核、废物处理处置、生产过程环境管理以及相关方环境管理情况给予说明和分析等。
4.如何对该项目进行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布设?
答:(1)在污水处理站总排口布点监测CODCr、BOD、SS、S2-、Cl-、氨氮、pH、色度、动植物油类;
(2)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进行布点,监测总铬和六价铬项目。
5.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应设置哪些评价专题?
答: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设置的评价专题包括拟建项目工程概况、工程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污水进行农田灌溉的可行性分析、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清洁生产、总量控制、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91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17 13:02 , Processed in 0.10370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