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2:0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719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 远古、夏、商时期
 第2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3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4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5章 宋、元时期
 第6章 明、清时期
 第7章 中华民国时期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远古、夏、商时期
 第2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3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4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5章 宋、元时期
 第6章 明、清时期
 第7章 中华民国时期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远古、夏、商时期
 第2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3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4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5章 宋、元时期
 第6章 明、清时期
 第7章 中华民国时期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本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书参考大量中国音乐史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 远古、夏、商时期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一、名词解释
1.旋律【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
答:旋律是指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的概念。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旋律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旋律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即曲调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
2.贾湖骨笛【河南师范大学2014、2011年研】
答:贾湖骨笛是原始社会乐器,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共出土骨笛近35件,系丹顶鹤的尺骨所制,磨制精细,七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贾湖出土的骨笛,分散在不同的墓葬,其年代可分为三个时期。贾湖骨笛是目前我国出土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现在仍能用于演奏的乐器。
3.节奏【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能够使乐曲体现出情感地波动起伏,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任何音乐,无论是庞大的交响乐,肃穆的宗教歌唱,还是简朴的乡村民歌,都具有节奏。音乐的奥妙之一在于周期性律动的无限多样性: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各有不同的强拍循环周期,它们构成音乐的不同格调。音乐的节奏和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速度直接影响音乐的性格。
4.《大夏》【聊城大学2013年研】
答:《大夏》是夏代乐舞,是一部由编管乐器“籥”伴奏的多段体乐舞。记载于《吕氏春秋·古乐》。在周代以后,《大夏》由64人共同跳舞表演,表演者头戴皮帽,下著白裙,光着脊梁,表现出一幅富于浓郁劳动气息的盛大群舞场面。另外,在这部作品中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乐舞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5.葛天氏之乐【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葛天氏之乐是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是原始社会很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八支歌的内容分别是:《载民》歌颂大地;《玄鸟》表示崇拜氏族图腾;《遂草木》祝愿草木茂盛;《奋五谷》祈求五谷丰收;《敬天常》歌唱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达帝功》歌颂天帝的功德,希望天帝保佑;《依地德》感谢土地和地神;《总禽兽之极》盼鸟兽繁殖。
6.六代乐舞【青岛大学2010年研】
答: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二、简答题
河南舞阳贾湖出土骨笛的音乐特点及其音乐史价值。【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1)1985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村东一片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当音乐学家采用闪光频谱恻音仪,选择其中一支完好无损的七音孔笛对它进行测音时,骨笛能够吹奏出一串与中国传统音阶大致相同的音列。在被测音的那支骨笛音孔旁,可以看到钻孔前刻划的等分符号,说明当时的“工匠”在制作这批由猛禽腿骨管截去两端关节的骨笛时,已经做过精确的计算和设定。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小孔都是有目的地用来调整音高的。可见,8000年前的骨笛制造者不但心中有“数”,而且匠心独具。
(2)贾湖骨笛以其可触、可看、可闻、可辨地提供了音响材料,有声有色地吐露了远古文化的信息,反映了无法用文字记述的音响发展的历史实情。它告诉我们远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物理声学规律背后潜含的数理关系,并且有了相应的数学计算能力,达到了相当精巧的乐器制造工艺水平,其音乐思维也已发展到固定音阶结构的程度。号称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其实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已具备了有着稳定结构,超出五声的音阶形态了。这也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之前,中国音乐一定还存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以千年还是以万年计,现在难以猜测。
(3)贾湖骨笛的发掘和测音研究所提供的更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它的音阶结构恰好是现在存见的中国传统音乐最常用的音阶结构。随骨笛一起出土的还发现有骨哨、埙、陶钟、磬、鼓等。这些乐器分布于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时间跨度也很大,说明它们是中国原始时期的主要乐器。其中钟、磬、鼓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至于埙和哨等乐器,直到今天仍存活于民间。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719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24 13:14 , Processed in 1.20470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