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柏青《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0 15:3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575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无)
第2章 计算机系统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操作系统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计算机网络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文字处理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电子表格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多媒体基础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信息安全基础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并提供配套的名师讲堂和题库。
  谢柏青所著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计算机专业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计算机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作为该教材的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谢柏青《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同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点拨,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重难点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要深深牢记:考研不同一般考试,概念题(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题来回答,简答题要当作论述题来解答,而论述题的答案要像是论文,多答不扣分。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其实很多考研真题就是选自一篇专题论文),完全需要当作论文来回答!
  圣才学习网│计算机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计算机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谢柏青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电子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电子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电子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电子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it.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计算机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是人们由客观事物得到的,使人们能够认知客观事物的各种消息、情报、数字、信号、图形、图像、语音等所包括的内容。
1.信息
(1)理论基础
最初研究信息理论的科学家香农(C.E.Shannon)和维纳(N.Wiener)提到“信息是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和“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为信息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分类
①未加工的信息
未加工的信息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信息等。
②加工后的信息
通过加工处理,再用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表达出来,更清晰、更准确、更有利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分析和判断处理,叫做加工后的信息。
例如,利用测量的气象数据、空气质量状况来预测天气变化的趋势,然后利用语言、图片、文字、声音、影视等形式,将这种趋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出来。
(3)基本特征
①客观性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事物的一种属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②普遍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因此,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无时无刻,无所不在。
③认知性
信息是可以认知和理解的。但是对信息所表达的内容的理解,会因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实践经验、认知水平等而有所差异。
④共享性
信息是一种资源,但不同于材料和能源。材料和能源在使用之后会被转化、消耗;而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是不会减少的,可以复制并不断地重复产生副本。使用信息的人越多,信息传播的面越广,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就会越大。这是信息的共享性的必然结果。
⑤时效性
随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有着鲜明的时效性。
⑥依附性
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需要借助某种载体或符号才能表现出来并被感知,而且有些信息可以借助多种载体表现出来。
2.信息社会
(1)定义
信息社会被称为后工业社会。高度工业化的社会进一步发展,将成为信息社会,即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2)特点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且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资源之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计算工具的发展与变革
1.我国古代的计算思想和工具
(1)算筹
人类最早有实物作证的计算工具——算筹诞生在我国。
(2)算盘
我国古代在计算工具领域的另一项发明是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相当于算盘的“软件”)并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2.西方近代的计算思想和工具
(1)从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的齿轮式加法器到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Leibniz)发明的乘法器,再到1822年英国数学家巴贝奇(C.Babbage)发明的差分器,这些工具的计算功能不断提高。
(2)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由三个装置(类似现在的存储器、计算器、控制器)组成,并可以编程。尽管这台分析机最终未能问世,但其设计思想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中心结构部分恰好包括了巴贝奇提出的分析机的三个装置。
(3)1888年,美国人霍勒斯(H.Hollerith)发明了制表机。它采用穿孔卡片进行数据处理,并用电气控制技术取代了纯机械装置。霍勒斯于1896年创立了制表机公司;1911年,该公司并入计算制表记录(CTR)公司;1924年,老沃森(T.Watson)把CTR更名为国际商业机器(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公司,即鼎鼎大名的IBM公司。
3.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1)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值积分和运算器)宣告研制成功。ENIAC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2)根据构成计算机的核心元器件的更新换代时间,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时代和微型计算机时代。每代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时间上有所重叠。
三、计算机的特点
1.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是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的。只要根据应用的需要,事先编制好程序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连续地工作,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计算机中可以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存储程序是计算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计算机能自动控制处理的基础。
2.高速运算能力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最高可达几万亿次每秒。即使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PC),运算速度也可达到几千万到几亿次每秒,远远高于人工计算速度。
3.很强的记忆能力
计算机拥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还可以存储所处理的原始数据信息、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计算机所能保存、处理、分析和重新组合的信息包括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以满足这些信息的各种应用需求。
4.很高的计算精度
由于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字进行计算,因此可以通过增加表示数字的设备和运用计算技巧等手段使数值计算的精度越来越高。例如,可根据需要获得千分之一到几百万分之一,甚至更高的精度。
5.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计算机能够进行逻辑运算,并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选择相应的处理。当然,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是在软件编制时就预定好的;软件编制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计算机还是无能为力的。
6.很强的通用性
计算机能够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原因之一是它的可编程性。
(1)计算机可以将任何复杂的信息处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基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反映在计算机的指令操作中,按照各种规律要求的先后次序把它们组织成各种不同的程序,存入存储器中。
(2)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中,这种存储的指令序列指挥和控制计算机进行自动、快速的信息处理,并且十分灵活、方便、易于变更,这就使计算机具有极大的通用性。
(3)同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不同的软件或连接到不同的设备上,就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四、计算机的分类
1.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
超级计算机(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数十万亿次,甚至高于百万亿次浮点数运算;数据存储容量很大,结构复杂,功能完善,价格昂贵。它在计算机系列中,运算速度最快,系统规模最大,具有极强的处理能力。
2.大型计算机(mainframe computer)
大型计算机是大型计算机中心、大型信息处理中心的核心系统;其主机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事务处理能力强,数据输入、输出吞吐率高,可同时为众多用户提供服务。
3.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又称为个人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分不开的。
(1)1971年1月,英特尔(Intel)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 Intel 4004,标志着微机时代的开始。微处理器加上半导体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外部接口、时钟发生器与其他部件,就组成了微机。
(2)从1971年至今,微处理器已由4位字长、8位字长发展到64位字长;时钟频率由最初的1 MHz发展到现在的几百至几千兆赫;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万次,甚至几十亿次。随着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价格不断下降。
4.嵌入式计算机(embedded computer)
嵌入式计算机是把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接口电路直接嵌入设备当中的计算机。例如,一块配以程序段的微机芯片就可以构成用于洗衣机的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正向国民经济、军事、生活服务等方面扩展。
5.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
小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于大型计算机,存储容量小于大型计算机,与终端和各种外部设备连接比较容易,适合作为联机系统的主机或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主机。
6.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是具有很强功能和性能的单用户计算机,通常使用在信息处理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场合,如平面制作、工程或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等。
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是计算机最早、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以天气预报为例,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取得10天的预报数据只需要计算数分钟,使中长期天气预报成为可能。
2.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3L称实时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使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佳方案从而对过程进行控制。
(1)军事上,常使用计算机控制导弹等武器的发射与导航,自动修正导弹在飞行中的航向。军事领域在武器系统中大量使用的嵌入式计算机,是配有执行机构的实时控制系统。为了提高这类实时控制软件的质量,美国国防部还专门研制了一种通用的高级语言——Ada语言。
(2)在汽车工业方面,利用计算机控制机床和整条装配流水线,可以实现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自动化,甚至使整个车间或工厂实现自动化。
(3)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可以实现遥控和遥测,如控制远距离的输油、输气等。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1)60年代初期,银行、企业和政府机关用计算机来处理账册、管理仓库或统计报表,计算机在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到检索统计方面的应用很快就超过了科学计算,成为计算机最大的应用领域。
(2)目前,数据处理在所有计算机应用中稳居第一位,耗费的机时大约占到全部应用的2/3。银行、航空与铁路运输的管理都是使用计算机网络,许多航空公司已经使用电子机票。
4.网络通信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广义上的网络通信系统不仅包括计算机组成的网络,还包括各种无线通话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有上网浏览信息、参加网络视频会议、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收发电子邮件、手机通话、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atellite,GPS)导航等。
5.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以实现最佳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飞机、汽车、机械、电子、建筑和轻工等领域。
6.教育培训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D、校园网、远程教育正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着全新的立体化教学环境。学生不仅可以跨院校、跨地区地接受教育,而且可以选择授课教师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7.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通过网络和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
8.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务公开、提高效率、科学决策、改进和完善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
9.促进人文科学的发展
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与人文科学的融合更加明显。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人文科学的相关研究有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例如,作家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利用网络发表作品;设计师利用计算机来设计动画和实现影视特技等。
10.休闲娱乐
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上网浏览、聊天、发邮件,还可以用来收看有线电视。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575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6 04:08 , Processed in 0.10310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