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商道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9: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3635.html
目录                                                                                        封面
目录
第一章 安徽商道——得人心者得天下
 1.儒商风范,赢得人心
 2.劳而不怨,自强不息
 3.有勇有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4.宗族经营,凝聚成邦
 5.信守契约,守法经营
 6.为商爱商,执着坚定
 7.侍机而动,灵活经营
 8.经营靠山,借势获利
 9.资本运作方式灵活多样化
第二章 山西商道——穷则变,变则通
 1.“走西口”精神
 2.贾可儒,儒可贾,儒贾相通
 3.联合经营,变弱为强
 4.珍惜声誉犹如珍惜生命
 5.家有家法,号有号规
 6.严以考察,谨慎选人
 7.发明票号,银子生银子
 8.薄利多销,聚少成多
 9.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第三章 湖南商道——敢为天下先
 1.敢想敢做、敢为人先
 2.直面人生,勇于挑战
 3.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4.胆识超凡,负气霸蛮
 5.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6.“零售”湘军,雄霸一方
 7.不墨守成规,打破按部就班
第四章 福建商道——爱拼才会赢
 1.险中求稳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2.勤劳肯干,吃苦耐劳
 3.坚韧不拔的毅力
 4.一起致富,共同繁荣
 5.团队的力量大于一切
 6.审时度势,调整经营策略
 7.用智慧创造财富
 8.做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
 9.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第五章 浙江商道——最庞大的“游商部落”
 1.重商而不耻言利
 2.耻于贫困,立志脱贫
 3.坚韧执著成就梦想
 4.有钱做老板,无钱也要做老板
 5.洞察市场,把握目标和方向
 6.眼光准,出手快
 7.只要有生意,就会绞尽脑汁去做
 8.抓住风险中的机会
第六章 四川商道——和气才能生财
 1.知识改变命运
 2.打实根基,稳步向前
 3.风靡世界,美味名扬
 4.鹌鹑蛋里孵出的首富
 5.富而有德,回报家邦
 6.维护尊严,面子伤不得
 7.敢为天下先
第七章 广东商道——不敢冒险是最大的危险
 1.挑战自我,狠抓机遇
 2.言必言利,逐利而行
 3.品牌经营,信誉至上
 4.嗅觉敏锐,借机生财
 5.尺累寸积,艰难致富
 6.同行互助,共同成长
 7.独立创业,永争第一
 8.标新立异,抢占市场
 9.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第八章 北京商道——知书达理的高素质商人
 1.独特经营,有效管理
 2.制度合理,章程规范
 3.重视人才,技不外传
 4.化繁为简,简单制胜
 5.聚才用才,以才生财
 6.挖掘人才,赢取人心
 7.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8.心念慈悲,不忘百姓
第九章 山东商道——直率豪爽的实力派
 1.讷于言而力于行
 2.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3.勤奋坚韧,务实肯干
 4.事必躬亲,严格管理
 5.艰苦创业,不断进取
 6.不拐弯抹角的直筒子脾气
 7.打上儒家思想烙印的诚信经营
 8.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9.产品质量为立业之基
 10.以义为先,以义致利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安徽商道——得人心者得天下
“无徽不成镇”的民谚,恐怕是最能体现徽商当时对于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了。这句民谚是徽州人自己说出来的,因为它带着一种自豪,带着一种自信,那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正如徽州号称“东南邹鲁”,自诩为儒学的正宗,他们同样在商场上,也自诩是经济的主导。
1.儒商风范,赢得人心
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徽州乃朱子故里,受这位乡贤影响,这里“儒风独茂”,人才辈出。在这种氛围中崛起的徽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把贾和儒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虽为贾者,咸近士风”的儒商品质。徽商这种温文尔雅的儒商风度,为他们的成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首先,拉近了徽商与官员的距离,为徽商攀援封建政治势力提供了黏合剂。隋唐以后,官员的选拔一般要通过科举考试,明清尤其如此,故他们的文化素质还是相当高的。身为儒商的徽商自然比较容易与这些官员找到共同语言,从而为他们之间的“钱势之交”找到了突破口。
  每到一处,徽商总是与当地的封建官员宴酒谈笑,诗词唱和,一派意气甚投的样子。如歙县商人梅仲和“弃儒服贾”去苏州做生意,与当地的士大夫相交默契。苏州当时是异常繁华、富庶的国际性商业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同时也是达官贵人集中之地。梅仲和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气质博得了官员的青睐,竟有很多官员“慕公名”,亲自登门拜访梅仲和,这给梅仲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徽商与达官显贵们“相交甚欢”,对他们事业的发展自然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可以获得这些封建势力的袒护,还可以与他们相互“提携”,共谋“生财”之道。
其次,儒商风范使徽商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更好地推销自己。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明清时代,文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他们上通天子达官,下触百姓民情,饱读诗书,游历天下,创造并传播着崭新的社会风气。在当时封闭的小农经济时代,文人的活动是传播社会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由于他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一旦徽商得到了他们的认同,社会接受徽商就会容易得多。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作用,徽商的认识无疑是入木三分的,因而,徽商与儒士的交往结合也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另外,相对于一般商人的粗俗,徽商儒雅的形象无疑使人们眼前一亮。
  再次,徽商也深知贾儒结合对自己事业成功的妙处,在商业活动中往往自觉躬行儒道,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指南。表现在做生意上,就是以儒道经商,坚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如讲求以诚待人,诚信服人;薄利竞争,甘当廉贾;宁可失利,不可失义;注重质量,提高信誉等。这更为徽商赢得了极高的商业声誉。
在几百年的徽商繁荣史上,流传下来很多徽商为了恪守商业道德而使自己蒙受重大损失的事情。徽屯老街“同德仁”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中药材老店,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每年在秋末冬初都要举行“虔修仙鹿,,仪式。他们在抬着身披彩缎的鹿游行之后,都要在众人的眼前现场制作特色名药“百补全鹿丸”,以监督制作过程没有掺假。清朝时著名的大墨商胡升文发现自己的店铺内有一批已经制作完成的墨锭不符合质量要求,就立即停止了这种墨锭的销售,并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全部倒人池塘销毁,以向天下展示自己的“信”。他甚至把那些已经销售出去的墨锭再用高价收回,不让每一位顾客因此而受到损失。
“义”,就是商人在经商时要把仁义放在第一位。休宁商人刘淮是一位大粮商,长期在嘉湖附近收购粮食。有一年,那里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百姓的地里颗粒无收。有人就劝说刘淮让他把以前囤积起来的粮食高价卖出,获得丰厚的利润。可是,刘准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严词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认为能够让饥饿的百姓顺利地度过灾荒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于是,他不但没有趁机抬高物价,还将自己的粮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并为那些无钱买粮的灾民开设粥棚。刘淮的义举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灾难过去后,他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清朝初年徽卅歙县大盐商江演也曾做出过许多义举。他在自己发财之后,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百姓,先后捐献白银几万两用于家乡的交通建设,开通了30多里路,还捐献巨资疏浚了扬州河。这种造福社会的义举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最高境界。
胡贯三是徽商巨富,也是把贾儒结合起来进行经营的典范。在他数十年的经商过程中,最为注重的不足获利多少,而是商德和修养。他主张做生意时贯彻“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的箴言。正是由于采用了贾儒结合的经营之道,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资本越来越雄厚。他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开设了自己的分店,包括当铺、钱庄、布店、作坊、土特产货店等许多行业。胡贯三也因此成为江南六大首富之一。
徽商深知贾儒结合对自己事业成功的妙处,在商业活动中往往自觉躬行儒道,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指南。表现在做生意上,就是以儒道经商,坚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如讲求以诚待人,诚信服人;薄利竞争,甘当廉贾;宁可失利,不可失义;注重质量,提高信誉等。这更为徽商赢得了极高的商业声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363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05:52 , Processed in 0.14097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