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名校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8:4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417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5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3.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普通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4.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97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回忆版)
5.其他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8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7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61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813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912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3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843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2年西南林业大学7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842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聊城大学817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0年中山大学88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通过分析众多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可以看出不同院校的考研真题相似性很高,甚至部分考题完全类同。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其他水平相当院校的历年考研真题。
  本书是为参加“自然地理学”考试科目(初试)的考生精心编写的复习备考辅导用书,汇集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名校25套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并对其中部分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本书的适用对象主要有:
  1.报考国内名校的考生。本书所汇集的考研真题主要来自国内10余所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使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参考性。
  2.对专业课有较高要求,希望短期提升专业课水平以及解题能力的考生。本书所汇集的考研真题绝大部分考题非常经典、常见,且和其他同等院校考研真题部分考题非常相似,通过练习此类型考题有助于考生短期提升专业课水平以及解题能力。
  3.报考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很难搜集,冲刺阶段苦于找不到合适考题练习的考生。近年来,很多高校不对外提供考研真题,给考生复习备考带来很多的不便和不确定性。阅读本书,相信考生能很快了解考题难度、出题思路,从而增强信心,提高考试分数。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圣才考研网每年均根据当年最新考试要求等对本书进行改版升级,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将提示学员下载升级,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考研3D电子书、考研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做题)、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0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3×10=30)
1.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
答: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是矿物的光学性质的一部分,是矿物的特征,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矿物的光泽指矿物表面的反光能力,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三类,非金属光泽又分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与松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透射系数表示,吸收愈强,透射系数越小,愈不透明。根据矿物在专门磨制的岩石薄片中透明的程度,可将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如石英、长石等)、半透明矿物(如闪锌矿、辰砂等)和不透明矿物(如黄铁矿、磁铁矿等)。
2.夷平面和准平原
答: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起伏平缓近似平坦面,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作用过程中力图降低地面高程,使之接近基准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
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3.壶穴和锅穴
答: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
锅穴是指冰水平原上的圆形洼地或坑穴,一般深数米,直径十余米到数十米不等。边缘陡峭,周壁陡直,大多分布在冰水平原上。
4.冷锋和暖锋
答: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暖锋过境时,温暖湿润,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云雨天气。与冷锋相对。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可能会连续性降水或出现雾。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就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
冷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锋。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一般情况下冷锋过境以后,当地将转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变得晴朗。
5.冰斗和冰窖
答: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陡峭岩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圈椅状的洼地。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多年积雪斑边缘的岩石因冻融作用频繁而崩解为岩屑,并在重力与融雪径流共同作用下搬运到低处,使积雪斑后缘逐渐变陡、雪斑下的地面则逐渐蚀低成为洼地即雪蚀洼地。积雪演化为冰川冰后,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拔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冰斗是一种典型的冰蚀地貌,按其位置可分为谷源冰斗和谷坡冰斗两类。
6.波切台和波筑台
答:波切台是由于海蚀崖及其下部新的海蚀崖的继续形成的这种反复作用,使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海岸带不断拓宽,结果海蚀崖底部至低潮浅之间形成一个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面。
波筑台是波切台上常具有岩岸崩塌跨落下来的岩块,被破坏下来的岩块等碎屑物随退流搬运至低潮线以下的地段沉积下来形成的地形。
7.滴石和流石
答:滴石是由洞中滴水形成的碳酸钙沉积,滴石可形成各种形态,其具有代表性的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流石是由洞内流水,包括间歇性流水,所形成的方解石以及其他矿物沉积,由于基底形态、水流状态不同,可形成各种形态,具代表性的有边石、石幔、石旗、钙板等。
8.红壤和黄壤
答: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
黄壤发育于亚热带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故名。集中分布于南北纬度23.5°~30°之间。
9.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
答: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依据沙垄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沙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横向沙垄、纵向沙垄与多风向沙垄。横向沙垄走向与合成起沙风向垂直或交角不小于60°,主要包括新月形沙垄、新月形沙垄链及复合新月形沙垄链三类。
纵向沙垄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角小于30°的沙垄,高十余米至一二百米,长数百米至数十千米,纵向上丘脊线时有起伏,横剖面大致对称,但其前端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别明显。
10.砾石和砂土
答: 砾石是沉积物分类中的一种名称。常以符号G表示。指平均粒径大于1毫米的岩石或矿物碎屑物。按平均粒径大小,又可把砾石细分为巨砾、粗砾和细砾三种:平均粒径1~10毫米的,称细砾;10~100毫米的,称粗砾;大于100毫米的,称巨砾。砾石经胶结成岩后,称砾岩或角砾岩。
砂土是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土壤质地的基本类别之一。根据国际制的规定,砂土含砂粒可达85~100%,而细土粒仅占0~15%。中国规定,砂粒(粒径1~0.05毫米)含量大于50%为砂土。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养分含量少,土温变化较快,但通气透水性较好,并易于耕种。在利用管理上,要注意选择耐旱品种,保证水源,及时灌溉,注意保墒,施肥时,应薄施勤施。
二、简答题(15×4=60)
1.简述ENSO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答:(1)ENSO是指赤道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紧密相关。其中最直接的联系就是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即南方涛动现象(SO)。在拉尼娜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减弱。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鉴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音“恩索”)。这种全球尺度的气候振荡被称为ENSO循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则是ENSO循环过程中冷暖两种不同位相的异常状态。因此厄尔尼诺也称ENSO暖事件,拉尼娜也称ENSO冷事件。
(2)ENSO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①降水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由于赤道西东太平洋温差减小,大气对流活动减弱,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常年增强,位置偏南,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主要雨带和风带也偏南,因此形成夏秋季南涝北旱的降雨分布型,即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夏秋季降水和年降水比常年减少,而江南地区降水比往年增多,并且在厄尔尼诺年的冬季,东亚夏季风也减弱,而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很强,扰动活跃,引起青藏高原上大量降雪和华南地区降水偏多。拉尼娜年则相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减弱但位置比常年偏北,夏季风势力也较常年增强,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夏季汛期的主要降雨带北移,华北,黄河中游一带降水量增多,冬季风也较常年强,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偏弱,扰动少,使得冬季中国大陆降水比常年偏少。
②气温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的地区,因此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出现干旱,高温。在拉尼娜年份,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出现热夏,而冬季,因冬季风强度比往年偏强,寒潮活动频繁,东亚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大部,长江中下游及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出现冷冻的可能性偏大。
③台风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由于西太平洋海温比常年偏低,空气对流活动减弱,而且横贯在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紧靠着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辐合带的位置也偏南,因此,厄尔尼诺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发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的个数均比常年减少。反之,拉尼娜年份,西北太平洋台风数及登陆我国的台风数较常年偏多。
2.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和板块边界类型。
答:(1)板块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如洋脊、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若干块体,每个块体就像板子那样浮在地幔软流圈上做漂移运动,由于这些板块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构造现象,称之为板块构造。
(2)板块边界分类
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各板块之间的接触处则是活动的,因而板块构造的主要表现是在其边界上,板块的边界是最活动的地带,且不同的边界,有不同性质的相对运动形式。已知板块的边界有三类四型:
①分离型(张性)板块边界
在大洋中为洋中脊。如大西洋海岭中脊、太平洋中隆等;在大陆上为裂谷带,如东非大裂谷等。
两侧板块在分离型(张性)边界受到拉张作用而相背分离运动,随着板块的分离而拉开,地幔物质沿着裂谷上涌,造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出或形成新洋底。此种板块边界是岩石圈重要的张裂带、岩浆带和地震带。
②汇聚型(挤压)板块边界
按板块汇聚性质,又可分为俯冲型和碰撞型:
a.俯冲型边界
相当于海沟,相邻板块相互叠置。由于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向下形成深海沟,如环太平洋有许多深海沟,为太平洋板扳块与亚洲板块及美洲板块的边界线。大陆板块由于密度小、位置高,仰冲向上,并被挤压抬升成高峻的山脉,如美洲西岸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又称山弧-海沟系),亚洲东部的东亚岛弧(又称岛弧-海沟系)。俯冲型板块边界为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带、造山带、强烈的地震带、火山带和变质带。
b.碰撞型边界
又称山弧一地缝合线型,为大洋闭合后两个大陆块体聚合碰撞、互相推挤,形成规模巨大的山脉。它处在两个板块缝合之处,故称地缝合线。现代碰撞边界主要见于欧亚板块南缘,如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是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焊接的界线。此类板块边界为世界上强烈的挤压构造活动带、造山带、地震带和变质带。
③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
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剪切错动,而不发生褶皱、增生和消亡。转换断层两侧的相对错动仅发生于中脊轴部之间,错动方向与平推断层错动方向相反。转换断层为重要的剪切构造带和地震带,一般分布在大洋中,也可在大陆上出现,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就是一条转换断层。
3.简述河流筑坝对河流流域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答:河流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必须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系统。大坝建设把自然的、相互联系的河流系统分割为人工、部分自然控制的系统,破坏了水流的自然控制系统,破坏了水流的自然流态,从而对流域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大坝阻断河流,淹没了上游土地,也改变了下游河道的自然径流规律,变更了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影响了生物多样性,水流进入库区,流速变缓,导致库中的水温分层和含氧水平下降,影响了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
(2)大坝改变了河流中的泥沙输移规律,增大了库中泥沙沉积,减少了对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的泥沙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对水生物及栖息地产生不利影响;大坝还阻断了鱼和其它水生生物的迁移路径,特别对洄游鱼类的繁殖产生了极大危害。
(3)河流本身也是需要用水维持的,一定的河道内用水能保持河槽的相对稳定。由于河道上水利工程拦蓄、取水,影响河道行水,以致不能满足河槽相对稳定的最低水量要求,造成下游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湿地减少或干涸。
(4)拦河筑坝的人类活动改变了河流的水动力特性,影响了河流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化,从而导致纳污能力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流动的河流改善水质的能力并不亚于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稀释,它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可以自然减少、消失或无害化。因此,充分利用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改善水环境、降低污染程度的重要措施。
4.土壤形成的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
答:(1)土壤形成的地貌条件
地貌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对美国西南部山区土壤特性的考察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阳坡低于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
(2)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
气候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指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通常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解离度增加7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一年中土壤冻结达几个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而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论述题(30分×2=60)
1.论述在野外如何进行地貌研究。
答:
2.论述碳循环过程的气候效应。
答:(1)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部分动、植物残体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而成为有机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过悠长的年代,在热能和压力作用下转变成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当它们在风化过程中或作为燃料燃烧时,其中的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2)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或减少,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增多或减少。
(3)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矿物燃料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一部分由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自然过程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大气中存留时间很短,主要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吸收,也可通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417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11:38 , Processed in 0.08613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