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792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调查设计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抽 样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测 量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问卷设计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资料收集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资料处理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I)—单变量统计分析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Ⅱ)—双变量统计分析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SPSS软件的基本应用(略)
第十二章 撰写调查报告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4版,风笑天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调查方法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社会调查方法”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教材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对教材的所有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提供社会学等各种考试及经典教材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风笑天主编的《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17928(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
1.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控制某些因素或变量,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引入(或操纵)一个变量(即自变量),以观察和分析它对另一个变量(即因变量)所产生的效果。
(2)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
实验一般由三组基本要素构成,这三组要素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测和后测。标准的实验设计完全包含这三组要素,而准实验设计则在上述几个方面中有所欠缺。
(3)具体操作方法(以标准实验设计中的经典实验设计为例)
①研究者一般先采用随机化的方法,选择两组对象,并在给予实验刺激(即引入或操纵自变量)之前,先对两组对象的某种属性(即研究所关注的因变量)进行相同的测量(即前测);
②对其中的一组对象给予实验刺激(这一组对象被称作实验组),而对另一组对象不给予实验刺激(这一组对象被称作对照组);
③再次对两组对象进行相同的测量(即后测);
④通过对两组对象的后测与前测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得出实验刺激对某种属性所具有的影响及其大小。图1-1是经典实验设计简图。

图1-1 经典实验设计简图
这样实验刺激的效果=(实验组后测一实验组前测)-(对照组后测一对照组前测)
(4)实验研究的基本逻辑
当我们要说明两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就要排除其他相关事物或现象造成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最有可能的因素之一是前测本身就对因变量产生了影响,即在我们引入实验刺激之前,由于进行了前测,因变量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即使实验刺激并没有效果,后测的结果也会与前测的结果不同。正是为了排除这种由前测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一个对照组。
如果前测有影响,那么通过对照组就可以找出这种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实验研究的分析逻辑中必须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因。当然,如果两组对象本身就不一样,也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影响。所以,实验研究中必须通过“随机化”的方法来获得两组基本一样的对象。
2.实地研究
(1)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资料收集方法
实地研究中最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是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
①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在参与观察中,研究者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种是公开的观察者,另一种是隐蔽的观察者。前者的真实身份(即研究者)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来说是公开的,人们知道他是一个研究者,也知道这个研究者正在研究他们的生活;而后者的真实身份对研究对象来说则是隐蔽的,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研究的社区或群体中的一个实际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
②无结构访问
无结构访问是指研究者就他所关注的问题与研究背景中的人们自然地、深入地进行交谈和询问,了解和收集详细的资料。这种无结构访问既可以是比较正式的(事先联系和约定),也可以是完全非正式的(偶然遇到的)。
(3)基本特征
实地研究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即强调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他所研究的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且要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与他所研究的对象长期接触,反复互动,通过各种场合的观察、询问以及交往,加上研究者个人的感受和领悟,去理解研究的对象,去解释研究对象的所作所为。
在实地研究中,研究者进入研究的背景(现场)以及获得被研究对象的信任与接纳是十分关键的。而从最初参与实地生活的“融进去”,到最后分析资料、得出结果时的“跳出来”,也是这种研究方式的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3.文献研究
(1)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2)文献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所用文献类型的不同,文献研究又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其中,社会研究者最常用的有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这三种文献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逻辑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只是在具体应用上,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①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传媒的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对文献的抽样,对文献内容的编码、录入和统计分析,来揭示文献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二次分析
二次分析主要是对其他研究者先前所收集的原始调查数据进行的再次分析和研究。
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主要集中于对那些由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所编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3)文献研究的特点
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以及调查研究几种研究方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要接触研究对象,都要收集和使用直接从社会成员那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文献研究的方式则与它们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即不与研究的对象直接打交道,而是去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图片、符号以及其他形式存在的第二手资料即文献资料来对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因此,它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接性特征。正是这种间接性,带给了文献研究一个特别的优点,即研究对象的无反应性。当然,由于需要利用现有的各种文献,因而资料的可得性和合适性是文献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1.社会调查的定义
社会调查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
(1)抽样
社会调查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抽样。社会调查,实际上指的就是抽样调查,即调查对象始终只是总体中的一个部分,或者说,是从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那里收集资料,通过对“样本”这个部分进行调查来达到了解总体的目标。因此,如何从我们所希望研究的总体中抽取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案组成样本,就是每一项具体的社会调查所必须面对、必须认真解决的首要问题。
(2)问卷
①社会调查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问卷。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而问卷则是这两种资料收集方式中都必须采用的、至关重要的工具。
②问卷既是社会调查在所用工具或手段上区别于其他几种社会研究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它也是现代社会调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特征。
(3)统计分析
①社会调查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统计分析。无论是抽样,还是问卷设计,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在为最终的资料分析做准备。而以统计学原理为基础的统计分析,则是社会调查在分析资料这个环节上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定量的社会研究方式的重要标志。
②样本调查的结果要推论到总体,必须经过严格的统计分析与统计检验;利用问卷得到的大量调查资料,也必须首先转化成数字,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和专门的统计分析软件才能进入分析过程,得出调查结果。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社会调查实际上意味着抽样、问卷与统计分析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者说,社会调查意味着随机抽样、问卷测量、统计分析三者密不可分。抽样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问题,问卷是进行变量测量和资料收集的工具,而统计分析则是处理这种虽来自于样本却要反映总体的、以问卷形式收集的大量资料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完整的社会研究方式,社会调查必须同时包括这三者。
3.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特征
(1)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①这是从方法论角度看待社会调查时应该注意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作为经验性的社会研究方式之一,社会调查已经具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研究程序和结构化、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它采用专门的工具来收集量化的资料,并运用社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完成对这种量化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以经验的、量化的数据为依据的研究结果。
②社会调查的这种定量特征,使得它特别适合于用来描述一个总体的概况,描述总体中各种不同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变量分布。与此同时,社会调查的这种定量特征,也使得它能够十分方便地建立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数量联系,并在社会统计方法的帮助下对相关的理论假设进行经验的验证。可以说,正是社会调查的这种定量特征,体现着明显的实证方法论背景。
(2)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①这是社会调查在时间维度上的基本特征。横剖性,是指这种研究方式仅仅只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主要用以描述调查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及特征,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一个时间点”,并不是指1天,更不是指1分1秒,而是指调查在收集资料阶段所持续的相对比较短的一段(连续的)时间,比如说2个星期、1个月、3个月等等。
②与横剖性研究相对应的纵贯性研究则是在多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因果联系。正是因为社会调查所具有的这种横剖性的特点,使得它更多地被用来探讨不同现象或变量之间相关关系,而其在探讨因果关系方面主要依靠的是统计控制而不是时间顺序,因而在这方面它往往不如实验研究和纵贯性研究那样有力。
三、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1.社会调查的分类
按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划分,社会调查可分为以下几类:
(1)行政统计调查
它主要包括由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所进行的人口调查、资源调查、行业调查、社会概况调查等等,其特点多为宏观的、概况性的调查,这种调查通常采用普查的形式进行。对于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基本情况有很重要的作用。行政统计调查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全国人口普查。
(2)生活状况调查
通常是对某一时期、某一社区或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所进行的调查。与行政统计调查不同,它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了解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以综合地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中人们总的社会生活状况。比如对某市离退休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对某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等等。
(3)社会问题调查
即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意见,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诊断”:比如青少年犯罪调查、离婚问题调查、老年社会保障问题调查、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等等,都是常见的社会问题调查类型。
(4)市场调查
即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的。目前我国这类社会调查也开始多起来,比如化妆品市场调查、饮料市场调查、服装市场调查、家电市场调查等等。
(5)民意调查
也称民意测验(poll)或舆论调查,即围绕某些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比如,“非典”期间对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看法进行的调查,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对选民进行的总统选举民意测验等等,都是民意调查的例子。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对其读者、听众和观众进行的受众调查也都属于这一类调查。
(6)研究性调查
即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学术性社会调查。其目标往往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得出结论,而是针对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2.社会调查的题材
(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即有关人们各种社会特征的资料,回答“他们是谁”这样的问题。这种资料既包括某些人口统计方面的内容,比如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等,也包括人们生活环境方面的内容,比如家庭构成、居住形式、社区特点等等。这类题材客观性很强,在社会调查中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比较容易,较少出现问题。并且,几乎所有的社会调查都或多或少地包括这一题材中的内容。
(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即有关人们“做了些什么”以及他们“怎样做”等方面的资料。比如人们每天几点钟上班、每周看几次电影、在家中谁辅导孩子学习等。这类题材也是客观的、事实性的,它通常构成大部分社会调查的主体内容。
(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即有关人们“想些什么”、“如何想的”或“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等方面的资料。比如人们怎么看待离婚现象、人们对住房制度改革有什么意见、人们选择对象的标准是什么等等。这类题材属于观念性、主观性的,是构成各种民意测验、舆论调查、社会心理调查的主要内容。在其他一些类型的社会调查中,它往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四、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1.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
(1)普遍调查通常简称为普查,是指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一般来说,普遍调查的规模往往非常大,属于宏观的调查。普遍调查最典型的例子是人口普查。
(2)由于普查资料是从总体中的所有对象那里收集的,因此,它是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和大规模总体概况的最基本的资料,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各种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种科学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3)普遍调查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
①统计报表,是由普查部门(通常是国家行政部门)制定普查表,由下级有关部门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填报。
②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组织专门的调查员,制定专门的调查表,对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直接的调查登记。
2.普遍调查的特点
(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
①由于调查对象人数众多,并且他们的空间分布通常又十分宽广,因此,它一方面使得普查的工作量往往很大,无法在短期内把资料收集起来,也很难在短期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另一方面,进行普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也要比其他调查方式所需要的多得多。
②由于人力、资金、时间的消耗如此之大,一般个人和单位是无法实施普查的。普查只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由政府部门出面主持,组织专门调查班子,调拨专门经费,进行社会动员,由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同时,由于普查所花的代价太大,不能频繁进行,一般是按一定周期、间隔较长的时间进行,以便通过对前后资料的对比,预测总体的发展趋势。
(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
由于普查的地域范围一般很广,整个调查过程的时间又相对较长,再加上参加调查的人员往往又很多,因此,必须有一个高度集中的组织系统和协调班子,以保证调查工作的一致性和条理性。同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规划、内容等每一个细节都要作出统一明确的安排,以利于普查能顺利进行,从而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
(3)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
在通常情况下,调查范围的大小、调查对象的多少,与调查项目的多少是呈反比关系的。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如果范围较小,对象较少,则调查项目相对可以较多。反之,如果范围较大,对象较多,那么调查项目只能限制在一定的数目之内。由于普查具有范围广、对象多的特点,因此,普查的内容一般只限于了解最基本的情况,不可能作十分深入、十分全面的了解。
3.抽样调查的概念
(1)抽样调查是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是调查部分以反映整体。
(2)抽样方法与问卷法、统计分析一起,成为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主要标志。由于抽样调查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因而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一般来说,如果能对某个总体作全面的、普遍的调查,那么所得的结果应该说是最准确、最全面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人力、财力、时间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作全面调查,而只能作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的优点
与普遍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突出优点:
(1)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这也许是抽样调查最突出的优点。
由于抽样调查所涉及的对象远远少于普遍调查,因此整个调查的工作量要比普遍调查少得多。工作量的减少同时意味着调查所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的减少,还意味着完成整个调查所需时间的减少。
(2)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
由于工作量小,从调查的准备到调查的实施,从资料的输入到结果的分析输出,时间上都大大缩短。而在许多情况下,争取时间对于决策者来说往往十分重要。
(3)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在普遍调查中,由于调查所涉及的对象非常多,工作量非常大,因而对每一个调查对象来说,所提出的问题就不能过多,这样,所获得的有关调查对象的信息就比较少,也比较粗略,不够深入。抽样调查因调查对象的数目远比普查少,因此,可以设置较多和较复杂的调查项目,并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作详细的分析。
(4)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由于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抽样调查可以广泛地用于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种课题,比如说人口、经济、劳动、就业、教育、卫生、居民生活等众多领域,而不像普遍调查那样主要只用于行政统计调查,或只限于统计部门或政府部门进行。抽样调查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5)准确性高。
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它与现实世界之间差距的大小。从理论上说,普查由于调查了所有个体的情况,因而它对总体状况的反映应该是最准确的;抽样调查由于只调查了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因而它对总体的反映在准确程度上不及普遍调查。
②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抽样调查所必然存在的抽样误差只是影响调查结果准确性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在抽样调查和普遍调查中都会存在的非抽样误差却常常是更为主要的原因。抽样调查则可以使用少量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训练,还可以在实地调查中给予更仔细的检查监督,调查资料的处理亦能较好地完成。
普查的实施则需要大批调查员,这些调查员有许多是缺乏经验和专业训练的,同时,普查的组织和管理也更为复杂,更为困难,这往往会降低调查质量,导致普查产生比抽样调查大得多的非抽样误差。因此,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资料常常更准确、更可靠。
五、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发展简介
(1)早期的社会调查在类型上,多以较大规模的行政统计调查为主。
(2)从19世纪开始,至20世纪初,社会调查所关注的现象逐渐从行政统计调查领域扩大到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状况等社会生活领域,以及诸如贫困问题、犯罪问题等社会问题领域上来。
(3)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社会调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社会调查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新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和运用。
①从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向民意调查(又称民意测验或舆论调查)、市场调查和研究性调查等领域扩展和渗透。
②在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大众传播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社会调查的运用也越来越多。这些调查试图建立一种有关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群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的概括性知识。这类调查多由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进行,它们服务于理论与实践两种领域,同时兼顾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各个实际部门的需要。
③从调查方法和技术上看,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可以说是社会调查的数量化方法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不断完善、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社会调查的程序更加标准化,调查的方法也更加规范化。无论是抽样技术、测量技术、问卷设计技术、量表制作技术,还是统计分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都朝着越来越科学化、越来越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各门社会科学和社会各个具体领域中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2.“传统的”和“现代的”社会调查
“传统的”和“现代的”内在差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上看
①前者往往选取少数几个个案或典型案例作为调查对象,并且这种选取所依据的也主要是研究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
②后者则往往采取从总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相当数量的个案构成总体的一个子集作为调查对象,并且这种抽取所依据的也是某种客观的规则或程序。
(2)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上看
①前者往往采取无结构的自由访问、座谈会等方式;
②后者则主要采取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自填式问卷或者结构式访问的方式。
(3)从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上看
①前者主要依靠定性分析的方法,即依靠主观的、思辨的、领悟的和归纳的方法;
②后者则主要依靠定量分析的方法,即依靠客观的、实证的、统计的和演绎的方法。
(4)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
①前者所适应的是以封闭性较强、同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小、变动速度较慢为特征的“传统”社会;
②后者所适应的则是以开放性较强、异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大、变动速度较快为特征的“现代”社会。
(5)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这两个有着不同来源的调查方法类型,则反映着社会学中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传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基础之间的区别。(事实上,传统的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实地研究的方式十分相似。)
六、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将社会调查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1.选题阶段
(1)从程序上看,选择调查问题是一项社会调查活动的起点,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调查问题一旦确定,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调查问题选择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决定调查成果的好坏优劣。因此,应当对选题阶段的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
(2)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①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
②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
2.准备阶段
如果说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的目标,那么准备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1)道路选择,是指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2)工具准备,主要是指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当然,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3.实施阶段
(1)实施阶段又称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执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2)在这个阶段,调查者往往要深入实地,接触被调查者;调查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力也最多,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最多,因此,需要很好地组织和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或者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我们事先所考虑的调查设计往往会在某些方面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或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或弥补,发挥研究者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4.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又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这里既有对原始资料的清理、转换和录入到计算机中等工作,也有用各种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现代社会调查的特定方式、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性质所决定,这种加工和处理的方式及手段主要是定量的统计分析。
5.总结阶段
(1)总结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
(2)调查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调查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地、集中地、规范地反映出来的形式。它是社会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而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调查的目的、方式,到资料的收集、分析方法,到调查得出的结论、调查成果的质量,都要在调查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同时,还要将社会调查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真正发挥社会调查在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中的巨大作用。
(3)图1-2所反映的就是社会调查从选择调查问题开始,直到报告调查结果为止的全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五个主要阶段和每一阶段的基本内容。

图1-2 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和主要阶段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792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05:01 , Processed in 0.11035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