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4:3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81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0.2 课后习题详解(略)
 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
第1章 古代汉语常识(1~4)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古代汉语常识(5~12)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 古代汉语常识(13~17)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古代汉语常识(18~21)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古代汉语常识(22~24)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 古代汉语常识(25~29)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其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广大读者学习专业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适用于国内外教材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和课(章)后习题,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古代汉语权威教材之一。作为该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古代汉语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古代汉语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4.补充典型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古代汉语相关辅导资料,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本书严格按照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的章目编排,共分为6章(含绪论),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古代汉语”学科研究的对象
(一)“古代汉语”的内涵
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文 言-----------文言文
古代汉语
——→古白话-----------古白话文
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先秦的这种语言。
2.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3.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4.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二)主要研究对象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一)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
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他们要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
(二)正确的方法——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现代人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感性认识就是要阅读文言作品,感受文言语言;理性认识就是学习古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与理论,用这些知识与理论来深化对古代语言的理解。
0.2 课后习题详解(略)
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
第1章 古代汉语常识(1~4)
1.1 复习笔记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
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
(1)排列依据
①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后,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
②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或一百零六韵排列。
(2)优缺点
①优点:检字的速度快
②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
(1)排列依据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2)优缺点
①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
②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
3.四角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
(1)优点:检字的速度快。
(2)缺点:难于掌握。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
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如果找不到同音字或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
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如:
毛——莫 袍 切
m  áo
3.叶(xié)音法: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完全是主观主义的产物。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
1.查检字音字义
(1)《康熙字典》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①体例:按部首排列,全书共分二百一十四个部首,这些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它释字的体例,也是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②不足:错误较多。
(2)《新华字典》
①优点:释义用现代汉语,注音也准确。
②缺点:《新华字典》毕竟是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所收古字和古义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需要。
(3)《现代汉语词典》
一部记录普通话语汇的中型词典,反映了解放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虽然同《新华字典》一样,不是专为阅读古书编写的,但它对所收的一万多单字,注音比较准确,释义比较精当,并收了一些古字古义,对初学古汉语的读者,是很有帮助的。
(4)《汉语大字典》
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①字形: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形体。
②字音: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受到它的中古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③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2.查检词语典故——《辞源》、《辞海》
(1)体例
采用部首法排列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含义,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复音词和成语典故等收在该词语典故的第一字下面,按字数多少和第二、三字的笔画数目分列先后。
(2)1958年修订
①《辞海》是综合性的工具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等。
②《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的著作,影响很大的有三四种,分别简介如下:
(1)《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
①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②内容: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等。
③缺点:对“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名目繁多。有的是从形式上分,有的是从语气上分,有的是从意义上分。内部体例欠严密。
(2)《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1819年出版。
①体例:按古声母排列,共分为十卷。第一卷至第四卷为喉音,第五卷为牙音,第六卷为舌音,第七卷为半齿、半舌音,第八卷为齿头音,第九卷为正齿音,第十卷为唇音。
②内容:共收字一百六十个。以经传的虚词为主,以子书与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③优点:体例比较严密,引证博赡,解说详备,有不少好的见解。它还能突破字形的框框。用同音假借的道理,说明一些虚词的意义。
④缺点:使用的语法术语与今天的术语很不一样,初学者不易读懂,对虚词的分类也不如现在的分类科学,收字太少。
(3)《词诠》
杨树达著,1928年出版。
①体例:全书收古汉语虚词五百多个,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解释虚词是先标明词类,然后释义,再列举例句,例句都注明出处。眉目清楚,系统性强。
②优点:比较通俗,既没有《经传释词》那种考据习气,又不像《助字辨略》那样驳杂,对初学古汉语的人比较适用。
③缺点:语法用语比较陈旧,分类过于琐细。释义也有欠妥当的地方,还常用“无义”来解释一些语气助词和叹词,等于没有解释。
(4)《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著,1953年出版。
①内容:主要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这些语辞大半出于当时通俗口语,过去没有专著论及。
②体例:全书共释单字、词语五三七项,附目六百有余。每条先诗后词再曲。引证相当丰富,对阅读诗词曲等作品很有参考价值。书后附有“语词笔画索引”,以备查检。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一)“六书”理论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成书约在公元100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分析汉字形义的著作,简称《说文》。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进行了解释。
六书: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只有前四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
1.象形
(1)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①描画轮廓的:日、月、鸟、鱼
②描画具有特征部分的:牛、羊
2.指事
(1)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2)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①纯符号的指事字:上、下
②象形字上加符号的:亦、本、末
3.会意
(1)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2)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如:步、逐、斗、莫、牧。
4.形声
(1)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由意符(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5.转注
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说文》:“考,老也。”又:“老,考也。”
6.假借
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如:我、而、其
(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形声字的六种形体结构
(1)左形右声——江棋诂超(基本形式) (2)左声右形——攻期胡邵
(3)上形下声——空箕罟苕(4)上声下形——汞基辜照
(5)内形外声——辩哀问闽  (6)内声外形——阁國固裏
(7)特殊结构:勝、徒、寳
2.汉字的部首
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掌握部首是简便有效的方法。一般而言,部首就是意符,是就它统属的字而言的。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在《说文解字》中按照六书的原则,把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凡同一偏旁的都统属其下。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与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汉字的发展,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一是笔势(笔画的姿态)。从甲骨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方面的变化。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1.汉字形体演变概况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楷、行草)
(1)甲骨文
上古时期的古人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
古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篆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创造的汉字形体。秦统一之前的篆书称为大篆,秦统一之后经过李斯等人改革而推行的篆书称为小篆。
篆书的特点:笔画圆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显著增强。
(4)隶书
两汉时期通行的标准的汉字形体即为隶书。其特点是笔画方折,字形成“八”字分散,毛笔的运笔痕迹比较明显,而且几乎完全丧失了原始汉字的图画性。
注:隶变的意义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也称为“隶定”、“隶古定”等。
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之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它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了方折的笔画,使汉字的形体变得平直方正,并改变少数偏旁的形体,使其简化。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5)楷书
也称作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
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古今字
①来源及定义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多项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多项意义的字是“古字”。如:
莫——暮    其——箕    要——腰    昏——婚
②古今字的分类
a.同源分化的古今字——古字与今字有意义上的联系:要——腰
b.同音假借的古今字——古字与今字无意义上的联系:其——箕
(2)异体字
①来源及定义
异体字是因为不同的时间与地域造字而形成的,异体字的存在也与人们写字时求新求异求美的心理有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虽然形体不同,但是完全同音同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就称作“异体字”。
②分类
a.两个字并驾齐驱,都是常见的字。如:睹覩、
b.一个字常见,一个字罕见。如:哲喆
③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
a.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分别。“慿”是形声字,“凭”是会意字。“嶽”是形声字,“岳”是会意字。“淚”是形声字,“泪”是会意字。“巖”是形声字,“岩”是会意字。
b.意符的不同。如:詠咏、睹覩、嘆歎、駆敺、雁鴈等。
c.声符的不同。如线線、煙烟、時峕、蚓螾等。
d.意符声符都不同。如“剩”,从刀,乘声;“賸”,从贝,朕声。
e.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
第一,改变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慙慚、和咊、鵝騀鵞等。
第二,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雜”字本写作“襍”,“衣”只占了左上角,并变了形状,“集”下的“木”搬到左下角去了。
④不能认为是异体字的三种情況
a.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如:置——寘
b.自古就音同,但意义广狭不同,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如:游——遊、酤——沽
c.偶尔通用的字(两个字意义完全不同,只是声音相同或相近,临时借用,属古音通假)。如:剥——扑、蚤——早
(3)繁简字
①定义
由繁趋简,本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一个字的繁体与简体字合称为“繁简字”。汉字形体的繁简问题自古就存在,我们现在所说的繁简字,繁体字指的是解放之前通行的繁体字,简体字指的是解放之后公布的简体字。
从形体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字的繁体与简体也是异体字的关系。
②简化字的来源
a.历代的简体字或俗体——乱、体、宝、尽、对、办、继、杰等;
b.人民群众创造的简化字——队、阶、击、讲、币、彻、进、论等;
c.古字或者笔画简单的异体字与通用字——云、礼、弃、无、个、气、网等;
d.同音代替——丑(醜)、里(裏)、斗(斗閗)、发(發髮)、谷(谷穀)、升(升昇陞);
e.草书楷化——书、为、伟、乐、东等。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1)举例:马、牛、山、人、手等。这类词数量不多。
(2)作用:词的意义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同发展缓慢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也体现了古今汉语之间的继承关系。是汉语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
(1)绸
古: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今:丝绸。
(2)该
古: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今:应当。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
城:城墙→城市 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
(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
1.词义扩大
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1)菜——古: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今:与“饭”相对,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
(2)睡——古:专指坐着打瞌睡。今:不管是坐着睡还是躺下睡,白天睡还是夜晚睡,都可以称作“睡”。
(3)皮——古:带毛的兽皮。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
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今义范围缩小。
(1)宫——上古:泛指房屋。秦汉以后:一般民房不能称之为“宫”了,只有封建帝王的殿堂、住房才能称作“宫”。 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2)瓦——古:纺锤;陶器。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另外还有“瓦盆”、“瓦罐”等。
(3)臭——古:气味。今:臭的气味。
3.词义转移
一个词的词义由甲范围转移到乙中,旧义不复存在,而新旧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1)暂(表示时间范畴)——古:突然→不久也。今:暂时的。
(2)汤——古:热水。今:菜汤、米汤。
(3)领——古:脖子。今:领子。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意义与词义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意义不同
(1)古义褒今义贬的
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勇猛的得力助手。 今:走狗。
(2)古义贬今义褒的
锻炼——古: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
(3)古义中性今义贬的。
谤——古:下级臣民对上级背后批评议论。 今:造谣中伤。
2.词义轻重不同
(1)古义轻今义重的
诛——古:责备。今:杀戮。
(2)古义重今义轻的
感激——古:愤激。今:感谢。
饿——古:比“饥”重。今:与“饥”同。
病——古:比“疾”重。今:与“疾”同。
(四)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1.“古”与“今”的历史性
在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时,“古”与“今”是个历史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先秦为古,两汉则为今;两汉为古,则六朝是今。如:
币:(本义)丝织品→(先秦)礼物→(秦汉以后)货币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如:
消息
古:消散与增长。贾谊《鸟赋》:“合散消息,安有常则。”今:情况报道;音信。
四、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一)本义及本义的探求方法
1.定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初意义。
益:本义是水溢出。字形从水从皿。《淮南子》:“澭水暴益。”
2.探求本义的步骤
(1)第一步:分析字形
①利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形体。
②结合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分析汉字的形体。
例如:
斤:斫木斧也。象形。
戒:警也。从廾、戈,持戈以戒不虞。
刃:刀尖也。象刀有刃之形。
适:之也。从辵,啻声。
(2)第二步:考核文献
①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解释。
②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用法。
例如:
a.向:字形分析其本义是朝北的窗子。
文献:《说文》:“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b.毕(畢):字形分析其本义是以网捕鸟兽。
文献:《说文》:“田网也。”《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3)探求本义要注意的问题
①当心字形的讹传。如:臣 
②注意字形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如:里
(二)引申义及引申义的分析
1.定义
引申义,就是从本义演化发展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2.引申义的分类及其分析方法
应当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上去分析,根据引申义与本义距离的远近,可以把引申分为直接引申与间接引申两类。
(1)直接引申
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意义,是词义引申的第一步。直接引申的意义与本义的关系很近,产生的时间比较早,也比较容易辨认。
如:月(月亮)→月份    城(城墙)→城市
(2)间接引申
是由直接引申义再引申而派生新的意义,在许多情况下,本义和引申义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
如:朝(早晨)→朝见(《左传》:“朝而不夕。”)→朝廷→朝代
官:本义是官署→官职→官吏
极:本义是房屋的正梁→极点、最高→极限、尽头
3.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
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4.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1)字音的变化
如:朝zhāo→cháo,骑qí→jì
(2)字形的变化
①代表本义的字形变了
如:《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这个“何”字的本义是“儋(负担)”的意思,因为假借作疑问代词,后来,用“荷”字表示“儋”的意义,“何”字反而失去了本义。
②引申义的字形变了
这是由于引申义距离本义已经很远,有的读音也变了,有的一般人已经不再意识到它是一个意义的引申,为了区别起见,就另造一个字来代表它。
例如:懈怠的“懈”,原本作“解”,《诗经·大雅·燕民》“夙夜匪解”,《孝经》引作“夙夜匪懈”。本来,由解散引申为懈怠,这是很自然的。现代汉语有“松懈”一词,“懈”正是“解”的引申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81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13:11 , Processed in 0.10748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