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南大学精神病学题库

[复制链接]
21#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2:22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题  

(一)A型题
  1.关于神经症的的流行病学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国外报道患病率在3%左右 B.国内1982年流调资料患病率为2.2%
     B.男性高于女性 D.以20-3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 E.不属于高发疾病
  2.关于神经症的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A.精神因素是主要的 B.内在的素质因素是主要的
     C.已发现有可疑的器质性改变 D.神经症具有遗传性
     E.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神经症的神经质理论由下述哪位学者提出
     A.弗洛伊德 B.克雷丕林 C.A.Beck D.森田正马 E.罗杰斯
  4.神经症性疼痛,以什么部位最为常见
     A.头颈部 B.腰背部 C.胸部 D.四肢 E.上腹部
  5.在神经症的症状中,不包括
     A.情绪症状 B.感觉过敏 C.妄想 D.躯体不适症状 E.精神易兴奋
  6.以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焦虑症时,下述哪项说法不对
     A.一般从小剂量开始 B.达最佳有效治疗量后维持6-8周后逐渐停药
     C.停药过程不应少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 D.根据临床特点选用适当的药物
     E.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考虑有无哮喘史等禁忌情况
  7.治疗强迫症时,氯米帕明的每日治疗量一般为
     A.100-200毫克,分2次服用 B.150-250毫克,分2次服用
     C.200-400毫克,分2次服用 D.150-300毫克,分2次服用
     E.300-500毫克,分2次服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对象包括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
     B.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疑病障碍
     C.所有强迫症患者的自知力存在,故其求治要求都十分迫切
     D.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且疗效持久
     E.在神经症的等级诊断中神经衰弱应优先考虑
  9.关于神经症的药物治疗,以下哪项说法不当
     A.控制靶症状起效较快,可促进心理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遵医行为
     B.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促大脑代谢药等可用于神经症的治疗
     C.不要将药物的副作用预先向患者说明,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暗示
     D.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和药物的作用特点,可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
     E.早期与心理治疗合用,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10.神经症,旧称
     A.神经官能症 B.神经质 C.歇斯底里 D.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E.神经病
  11.以下哪种疾病可出现意识障碍
     A.神经衰弱 B.强迫症 C.疑病症 D.癔症 E.焦虑症
  12.生物反馈治疗主要适用于
     A.躁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焦虑症 D.疑病症 E.儿童多动症
  13.美国心理学家Beck认为一些神经症患者有许多不适当的认知方式,下述哪项不正确
     A.焦虑症——对自己、对世界、对前途的负性认识
     B.惊恐发作——灾难化地解释自己的躯体或心理体验
     C.强迫症——总是不放心、怀疑、唯恐不恰当,穷思竭虑
     D.疑病症——认为患了不治之症,到处求医
     E.恐惧症——认为某些实际无危险的环境有危险
  14.神经衰弱最主要的症状是
     A.睡眠障碍 B.情绪易烦恼 C.易疲劳 D.头痛头晕 E.肌肉酸痛
  15.某神经症患者在看见或听到“和平”二字时,马上想起“战争”二字;看见或听到“安全”二字时,
     便想到“危险”二字,此症状称之为
     A.强迫性穷思竭虑 B.牵连观念 C.强迫意向 D强迫性对立观念 E.以上均不对
  16.关于神经症的睡眠障碍,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失眠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入睡困难、易惊醒
     B.早醒是抑郁症的症状,而不是神经症的症状
     C.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短或质量差,或是对睡眠缺乏自我满足的体验
     D.神经症患者以易惊醒为主诉最为多见
     E.如用地西泮治疗神经症的失眠,疗程3-6个月为宜
  1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中,其病程标准是(除了惊恐障碍另有规定外)
     A.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B.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个月
     C.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D.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2个月
     E.符合症状标准至少4个月
  18.在CCMD-3中,关于广泛性焦虑症的病期要求是
     A.至少6个月 B.至少3个月 C.至少1个月 D.至少10个月 E.至少1年
  19.有关癔症性瘫痪,以下何种说法正确
     A.为紧张型硬瘫 B.病理反射阳性 C.病程再长也无肌肉萎縮 D.暗示治疗一般无效 E.以上都不对
  20.关于惊恐障碍的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通常起病急骤,终止也迅速 B.每次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
     C.诊断要求1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发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月
     D.症状不是继发于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 E.发作期间大多意识清晰
  21.以下哪种疾病较少出现焦虑症状
     A.心脏疾病 B.甲状腺疾病 C.药源性焦虑
     D.精神疾病所致焦虑 E.慢性精神分裂症
  22.当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主次分不清时,应优先考虑
     A.抑郁的诊断 B.焦虑的诊断 C.抑郁和焦虑同时诊断 D.其他诊断 E.暂不诊断,观察
  23.关于强迫症的描述哪项不对
     A.强迫观念 B.强迫意向 C.强迫行为 D.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E.病前癔症性格多见
  24.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与强迫症的强迫症状的区别哪项不对
     A.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为强迫症状苦恼,无主动克制或摆脱的愿望
     B.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症状常无自知力,无明显治疗要求
     C.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内容多荒谬离奇
     D.最主要的特点是分裂症患者具有其它精神病性症状
     E.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持续时间长
  25.用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1-2周开始显效 B.一般治疗时间不宜长于3-6个月
     C.效果与SSRI类抗抑郁药相似,但其副作用较少 D.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
     E.对难治性强迫症,合并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6.恐惧症中最常见的是
     A.场所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一恐惧症 D.强迫性恐惧症 E.以上均不对
  27.关于癔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B.一般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C.近年来把癔症划出神经症的意见已占大多数
     D.一般认为癔症的预后较好 E.起病常与心理应激有关
  28.癔症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
     A.行为治疗 B.镇静药物 C.抗精神病药物 D.暗示治疗 E.抗抑郁药物治疗
  29.癔症性痴呆中,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回答,称为
     A.Ganser综合征 B.童样痴呆 C.诈病 D.病理性说谎 E.Cotard综合征
  30.患者女,30岁,已婚,教师。10个月前行诊断性刮宫,术后有阴道出血。当听到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
     时,感到紧张、心慌、气促。之后反复出现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气急、怕疯、怕死,且间
     歇期逐渐缩短。家族史、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无特殊。病前性格多疑多虑、易急躁。自知力存
     在。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疑病症 E.心因性精神障碍
  31.某女,32岁,初小文化,已婚,乡村干部。2年前行绝育术,手术顺利;但在术中,患者回忆说听到医
     生说了一句“夹断了”的话。之后即感到全身无力,出现双腿不能走路,曾经过针灸等治疗而有所好
     转,但某日听及另一医生说“半年不下床,好腿也会瘫的”后病情又逐渐加重以至双腿不能活动。既
     往史、家族史及生长发育无特殊,病前性格争强好胜。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深浅反射异常,未引出病理
     征。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该患者的诊断应考虑
     A.多发性硬化 B.重症肌无力 C.隐匿性抑郁症 D.癔症 E.心因性精神障碍
  32.恐惧症首选疗法是
     A.抗焦虑药物治疗 B.抗抑郁药物治疗 C.认知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33.强迫症与恐惧症的区别在于
     A.出现焦虑反应 B.明知不对难以控制 C.是否回避 D.有无精神因素 E.有无自主神经症状
  34.神经衰弱的病程特点
     A.进行性加重 B.逐渐减轻 C.波动性 D.始终维持原样 E.发作性
  35.恐惧与焦虑的区别
     A.有无惊恐发作 B.有无具体的环境或情境 C.有无精神焦虑 D.有无焦虑情绪 E.有无躯体焦虑
  36.关于森田疗法主要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患者不良或错误的认知方式
     B.用“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方法,来致力于改变病人的疑病基调,打破精神交互作用,
       发挥人生的欲望来战胜疾病
     C.放松自己,抑制欲念
     D.通过自我暗示,如“我的病会好的”,来增强信心
     E.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改变不良的精神状态

   (37-38共用题干)
       某男,22岁,大四学生。自诉近一年来学习成绩下降,注意不能集中,记忆下降,看书时常常是看
   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失眠严重,主要为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头脑混浊,无清新之感。容易疲
   劳、精力下降,工作稍久就觉得疲惫不堪;有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胸闷、腹胀、多汗及肌肉酸痛不
   适等症状。
  37.此病人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A.焦虑症 B.心境恶劣 C.神经衰弱 D.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 E.疑病
  38.此病人选用哪种治疗方法为宜
     A.丁螺环酮+心理治疗 B.利培酮+心理治疗 C.阿普唑仑+心理治疗 D.脑复康+心理治疗
     E.单用心理治疗

    (39-41题共用题干)
       32岁女性,公务员。自诉近半年来可能由于工作太忙,加之一些家庭矛盾而逐渐出现失眠,以入睡
   困难为主,自觉工作能力不如以前。近3个月以来,常莫名其妙的感到紧张,担心。担心小孩会出事,担
   心自己会得病,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因而时刻提心吊胆。近半月以来症状更加明显,几乎通宵不能
   入睡,坐立不安,心慌心悸,情绪不稳。曾有2次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而没有看到人的情况出现,觉得单
   位同事在议论她有精神病。既往有哮喘病史,余无特殊。体查发现双侧甲状腺轻度肿大,有双上肢细微
   震颤。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39.此病人目前处于以下何种状态
     A.惊恐发作 B.焦虑状态 C.慢性应激状态 D.精神病状态 E.抑郁状态
  40.要确诊病人疾病的性质,你认为以下哪项最重要
     A.脑电图检查 B.脑CT或脑MRI检查 C.做MMPI、PANSS等量表检查 D.做甲状腺功能检查
     E.做心、肺功能检查
  41.如病人甲状腺功能正常,此病人目前的处理以哪项为宜
     A.丙米嗪+心得安+心理治疗
     B.帕罗西汀+心得安+心理治疗
     C.帕罗西汀+阿普唑仑+心理治疗
     D.丁螺环酮+谷维素+心理治疗
     E.氟西汀+氯氮平+心理治疗

(二)X型题
  1.可能与神经症发生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
     A.中枢肾上腺素能、5-HT能活动增强可能与焦虑障碍有关
     B.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的减少可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C.某些强迫症患者脑CT和MRI发现有双侧尾状核体积缩小
     D.GABA功能不足可能与焦虑障碍有关
     E.5-HT的减少可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
     A.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B.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按快乐、现实和道德原则行事
     C.焦虑是神经症的核心症状,如果被直接体验则表现为焦虑症
     D.神经症的产生实际上是通过条件反射导致的病态行为
     E.神经症究其本源是自我完善潜力遭到压抑、发生扭曲的外在表现而已
  3.引起神经症的精神应激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应激事件常常非常强烈,但持续时间不长 B.应激事件常常不太强烈,但持续时间长
     C.应激事件对神经症患者往往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
     D.患者对应激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往往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如何去适应以消除事件对心理的不良
       影响,但往往不能将理念化为行动
     E.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应激事件更多地来源于其内在的心理欲求
  4.在神经症的脑功能失调症状中,精神易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均可使患者浮想联翩或回忆增多
     B.不随意注意增强,极易被周围的细微变化所吸引,以致注意很难集中
     C.患者的感受阈值降低,对内外刺激的感受性增强
     D.不同于精神运动性兴奋,常不伴有言语和动作的增多
     E.精神易兴奋常与精神易疲劳同时存在
  5.神经症中的易激惹症状包括
     A.易发怒 B.易伤感 C.易烦恼 D.易委屈 E.易愤慨
  6.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作为一个症状,焦虑是指在缺乏充足的客观原因时,患者产生紧张、不安或恐惧的内心体验并表现
       相应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B.强迫症状是指一种观念、冲动或行为反复出现,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为此十分痛苦
     C.神经症患者不会感到体内膨胀、跳动、堵塞、牵扯、扭转、缠绕、流窜、热气上冲等,因为这些都
       是精神病性症状
     D.自主神经症状是焦虑症的必备症状之一
     E.癔症患者还经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症状,如癔症性呃逆、癔症性肠胀气、尿潴留、癔症性内脏球、
       过度换气等
  7.有关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应考虑
     A.与躯体疾病所致焦虑相鉴别
     B.与药源性焦虑相鉴别
     C.与精神疾病所致焦虑相鉴别
     D.鉴别要点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查、精神状况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E.对于初诊年龄大、无心理应激因素、病前个性素质良好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是否继发于躯体疾病
  8.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为
     A.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B.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疑病症状、强迫症状及多种躯体不适等
     C.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但病程大多迁延
     D.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E.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
  9.神经衰弱疲劳症状的特点为
     A.疲劳常伴有不良的心境,如烦恼、紧张、压抑感等 B.疲劳常有情境性
     C.疲劳常有弥散性 D.疲劳不伴有欲望与动机的减退 E.以精神疲劳为主,可不伴有躯体疲劳
  10.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疲劳,卧床休息也不能缓解
     B.每日活动可因感到疲劳而减少50%以上
     C.伴有许多的躯体症状,甚至包括低热、畏寒等
     D.CFS的病因目前仍争论不休,主要围绕在心理学与免疫学因素两大方面
     E.许多学者认为,CFS就是神经衰弱
  11.癔症性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包括
     A.意识障碍 B.情感暴发 C.癔症性痴呆 D.癔症性遗忘 E.癔症性精神病
  12.癔症发作与癫痫大发作的鉴别要点有
     A.癫痫大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
     B.癫痫大发作时瞳孔多散大且对光反应消失
     C.癫痫大发作有强直、痉挛和恢复三个阶段,呈有规律的抽搐
     D.癫痫大发作常有咬破唇舌,跌伤和大小便失禁
     E.癫痫大发作后不能回忆,脑电图检查常有特征性改变
  13.以下哪些心理治疗方法可试用于癔症患者
     A.暗示治疗 B.催眠治疗 C.行为疗法 D.解释性心理治疗 E.物理治疗
  14.关于惊恐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 B. 发作过后,常担心下次再发
     C. 发作中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D. 多数患者因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发展为场所恐惧症
     E.又称急性焦虑发作
  15.神经症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要点
     A.神经症的症状不是由于生物源性的病因所致
     B.神经症不具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某些症状
     C.神经症一般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D.神经症患者有自知力
     E.神经症患者的病程呈波动性




简答题

一、试述神经症的基本概念和共同特征。
    答: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多种躯体不适感等,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其共同特征为: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

二、简述神经症的病因。
    答:神经症的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神应激因素和内在的素质因素在其发生中缺一不可。
     1.精神应激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神经症患者较他人遭受更多的的生活事件,主要以人际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
     2.素质因素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的病因学意义可能更为重要,亲代的遗传影响主要表现为易感个性。一般认为,患者的个性特征首先决定着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如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为弱型或强而不均衡型者易患神经症;Eysenck等认为情绪不稳定和内向性格的人易患神经症。其次,不同的个性特征决定着患某种特定的神经症亚型的倾向,如巴甫洛夫认为,在神经类型弱型者中间,属于艺术型(第一信号系统较第二信号系统占优势)者易患癔症;属于思维型(第二信号系统较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者易患强迫症;而中间型者易患神经衰弱。

三、试述恐惧性神经症的临床特点。
    答: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的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所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影响正常的活动。

四、试述焦虑症的临床特点和基本类型。
    答: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焦虑性神经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是继发于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等的焦虑都不属于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有以下两种常见类型:
     1.广泛性焦虑症 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缓慢起病,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相,如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口干、出汗、气急、尿频、尿急等与运动症状,如轻微震颤、坐立不安等。
     2.惊恐障碍 又称急性焦虑症。通常无明显诱因,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和特殊恐惧处境下,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过度换气或呼吸困难等。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骤,终止迅速,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醒,高度警觉,发作之后仍心有余悸,产生预期性焦虑,担心下次再发。不过这时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而是代之以虚弱无力,需经若干天才能恢复。

五、试述神经症的的诊断标准。
    答:CCMD-3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程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痛苦,促使其主动就医。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则要求一个月之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等。

六、如何鉴别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伴发的神经症症状?
    答:1.器质性精神障碍 各类器质性精神障碍均可出现神经症的症状,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期,但其有几个特点是神经症所不具备的:①生物源性的病因,如脑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的存在及其引起的脑功能性改变,依赖或非依赖性精神活性物质的应用等;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如意识障碍(最常见为谵妄)、智能障碍、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等;③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
     2.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中最常需要鉴别的是精神分裂症。一些精神分裂症早期常表现为神经症样症状,如头痛、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情绪出现一些变化,或出现一些强迫症状。鉴别的要点是,对有神经症症状的患者,要认真找寻有无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尤其是易忽略的阴性症状,如懒散、孤僻、情感淡漠、意志力下降等;如有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存在则更易于确定诊断。临床上有些强迫症患者可持续几年后才出现分裂症症状,此时应及早改变诊断与治疗方案。
     3.心境障碍 尤其是抑郁相患者,许多伴有焦虑、强迫以及其他神经症的症状。此时的鉴别点是心境障碍的患者以抑郁(或躁狂)为主要临床相,其他症状大多继发于抑郁(或躁狂),而且情感症状程度严重;而神经症的患者虽然也可以有抑郁情绪,但大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不是主要临床相,大多继发于心因或其它神经症症状。

七、试述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答:本病通常在青少年期起病,也有起病于童年期者。多数为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其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可以一种为主,亦可几种症状兼而有之。以强迫观念最多见,强迫行为多系为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顺应行为,常见的有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涤等。
     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冲动或观念系来自于自我,意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的患者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此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强迫症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以及其他神经症症状,但都不成为主要临床相或属继发于强迫症状。

八、试述疑病症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答:疑病症较为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病人对自身健康的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过分关注,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经常诉述不适,并四处求医,但各种客观检查的阴性结果和医师的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甚至毫无根据)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本症。
     疑病症状也可见于其他精神障碍,应注意鉴别:①抑郁症:最常伴有疑病症状,如为重性抑郁,尚有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症状,如早醒、症状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体重减轻及精神运动迟滞、自罪自责等症状可资鉴别,往往经过抗抑郁治疗能获得显著疗效,而疑病症则较困难;②精神分裂症:早期可有疑病症状,但其内容多离奇、不固定,有思维障碍和常见的幻觉和妄想,患者并不积极求治等可资鉴别;③其他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均可有疑病症状,但这些疑病症状均是继发性的,而疑病症的疑病症状则为原发或首发症状。

九、试述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脑功能衰弱症状 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包括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且杂乱,思维内容倾向于兜圈子重复,使人感到苦恼。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或专注于某一主题,而且外界无关的刺激也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易疲劳主要表现为能量不足、精力下降,工作稍久就觉得疲惫不堪;精神易疲劳至今仍是神经衰弱病人的主要特征。
     2.情绪症状 主要为烦恼、易激惹与紧张。其特点是:①病人感到痛苦而求助;②病人感到难以自控;③情绪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与生活事件或处境不相称。
     3.心理生理症状 最常见者为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等)与肌肉紧张性疼痛(紧张性头痛、肌肉酸痛)。此外,还可表现多种躯体不适如头晕眼花、耳鸣、心慌、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

十、简述焦虑症的治疗。
    答:焦虑症的治疗包括心理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心理治疗 最常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是认知治疗、行为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应用认知方法改变病人对疾病性质的不合理和歪曲的认知,运用行为治疗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处理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往往有效。
     2.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 应用最广,其作用强、起效快、安全。基本药理作用包括缓解焦虑、松弛肌肉、镇静、镇痛及催眠,并对抗抑郁药有增效作用。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及临床特点选用药物,如发作性焦虑选用短程作用药物;持续性焦虑则多选用中、长程作用药物;入睡困难者一般选用短程作用药物;易惊醒者,选用中、长程作用药物。临床应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到最佳有效治疗量,维持2-6周后逐渐停药,停药过程不应短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目前,由于三环类如多塞平等和SSRI类如百忧解等抗抑郁剂对某些焦虑病人有良效,且无成瘾性,故临床上多采用苯二氮卓类起效快的特点,在早期与三环类或SSRI类药物合用,然后逐渐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很少单独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一种长期的治疗手段,以防依赖。但有些病人服用SSRI类可引起焦虑,此时不宜使用。
     (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最常用。这类药物对于减轻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震颤、多汗、气促或窒息感等有较好疗效,但对减轻精神焦虑和防止惊恐发作效果不大。一般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常用剂量20mg -90mg/天。应注意,有哮喘史者禁用。
     (3)其他药物 抗抑郁剂、芳香族哌嗪类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因无依赖性,也常用于焦虑的治疗。缺点是起效慢,治疗初期一般需合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十一、试述癔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答:癔症多在精神因素的促发下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下述三类。
     1.癔症性精神障碍 又称分离性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①意识障碍:癔症患者的意识障碍包括对周围环境和自我意识障碍,前者又称意识改变状态,主要指意识范围的狭窄,以朦胧状态或昏睡状态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癔症性木僵,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癔症性神游;自我意识障碍又称癔症性身份障碍,包括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②情感爆发:这是癔症发作的常见表现,表现为在精神刺激之后突然发作,时哭时笑、捶胸顿足、吵闹不安,有的自伤、伤人、损物,有明显的发泄情绪的特征。在人多时,可表现得更明显,内容更丰富。历时数十分钟,可自行缓解,多伴有选择性遗忘。③癔症性痴呆:为假性痴呆的一种,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的回答,称Ganser综合征;表现为明显的幼稚行为时称童样痴呆。④癔症性遗忘:又称阶段性遗忘或选择性遗忘,其遗忘往往能达到回避的目的,往往表现为遗忘了与精神创伤有关的某一阶段的经历或某一性质的事件。⑤癔症性精神病:为癔症性精神障碍最严重的表现形式。通常在意识朦胧或漫游症的背景下出现行为紊乱、思维联想障碍或片断的幻觉妄想以及人格解体症状,发作时间较上述各种类型长,但一般不超过3周,缓解后无遗留症状。
     2.癔症性躯体障碍 又称转换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①运动障碍:较常见者为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痉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其中痉挛发作与癫痫大发作类似,但无口舌咬伤、跌伤及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也较长,多发生于人群中。局部肌肉抽动和肌阵挛与癫痫局部发作或舞蹈症十分相似,两者区别主要靠脑电图与临床观察。癔症性肢体瘫痪可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无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但病程持久者可有废用性肌萎缩。部分患者可出现言语运动障碍,表现为失音、缄默等。②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局部或全身的感觉缺失,缺失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感觉异常(如咽部梗阻感、异物感;头部紧箍感,心因性疼痛等)、癔症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
     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多发生在共同生活、经历和观念基本相似的人群中,起初一人发病,周围目睹者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相继出现类似的症状,一般历时短暂。其他还有赔偿性神经症、职业性神经症等。

十二、试述癔症的暗示治疗。
    答:暗示治疗是治疗癔症的经典方法,一个世纪前由Charcot首创,至今仍通用于世界。诱导疗法是经改良的一种暗示治疗。以乙醚0.5ml静注并配合言语暗示,告之嗅到某种特殊气味后“老病”便会发作。让患者无须顾虑,任其发作,称发得越彻底越好。待其发作高峰期限过后,以适量的蒸馏水胸前皮内注射,并配合言语暗示,称病已发作完毕,此针注射后便可病愈了。这种先诱发出其症状再终止其症状的暗示疗法,比通常只打一支蒸馏水的暗示疗法效果要好。曾有过手术全麻史的人不宜使用此疗法,因为患者已有了使用乙醚的体验,不利于暗示。另外,孕妇忌用,经期慎用,因乙醚可引起子宫收缩。暗示疗法用于那些急性发作而暗示性又高的患者。机智的暗示治疗常可收到戏剧性的效果。
22#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2:39 | 只看该作者
多选题参考答案  

  A型题
     1.B 2.E 3.D 4.A 5.C 6.B 7.D 8.B 9.C 10.A 11.D 12.C 13.A 14.C 15.D 16.C 17.A 18.A 19.E 20.E
     21.E 22.A 23.E 24.E 25.D 26.A 27.B 28.D 29.A 30.B 31.D 32.D 33.C 34.C 35.B 36.B 37.C 38.C      39.B 40.D 41.C
  X型题
     1.ABCDE 2.ABC 3. BCDE 4.ABCDE 5.ABCDE 6.ABDE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E 11.ABCDE         12.ABCDE 13.ABCD 14.ABCDE 15.ABC
23#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3:14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题


(一)A型题
  1.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
  2.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一项不对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应激源有正性与负性之分
     E 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3.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4.有关动机与冲突以下哪项不对
     A.动机就是唤起、推动与维持行为去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B.动机的产生源于个体需要与主观愿望      C.动机的实现还要受到许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 D.动机的好坏是引起应激的根源
     E. 动机受挫,就有可能产生应激
  5.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
     A.情绪不稳、易激惹 B.表情茫然 C.激情发作 D.焦虑不安、慌张恐惧 E.情感淡漠
  6.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E.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有时间上的紧密联系
  7.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C.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E. 发病常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
  8.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适应能力不良的个体易患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E.症状以情绪障碍为主

     (9-11题共用题干)
        女性病人,23岁。周末搭男友摩托郊游后返城,途中遭遇车祸,双双被送进医院。其男友不治身亡,
    而病人本人受轻伤。正在给病人包扎伤口时,病人突然大哭大叫,扯掉绑带,赤脚往诊室外冲,口中不停
    呼唤男友的名字,行为冲动,表情恐惧。
  9.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癔症
     D.病理性激情发作 E.躁狂状态
  10.此病人目前的急诊处理措施是
     A.予以地西泮10mg镇静 B.予以氯丙嗪100mg镇静
     C.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疗 D.暗示治疗 E.碳酸锂治疗
  11.一年后随访该病人,家人反映病人性格有改变,无故发脾气,不喜欢外出,沉默少语。睡眠差,有几
     次听到病人从睡梦中惊醒。不敢坐摩托车,甚至听到汽车的喇叭声也表现恐惧害怕。此病人可诊断为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适应性障碍 C.恶劣心境障碍 D.恐惧症 E.慢性反应性精神病

(二)B型题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
       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
     B.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
       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
     C.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D.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
     E.常在心因下诱发,临床症状多样化,有夸张做作和表演性,暗示性强
  1.急性心因性反应
  2.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3.适应性障碍
  4.癔症
  5.人格障碍

(三)X型题
  1.一般将需要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与爱的需要 D.获得社会公认与尊重、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E.工作需要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以下哪些情况
     A.口干、便秘或腹泻、尿意频繁 B.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 C.慢性躯体疼痛
     D.食欲减退,睡眠障碍 E.心悸、心冲、胸闷
  3.心理应激状态可表现以下哪些情况
     A.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 B.注意力分散而难于集中 C.思维活动灵活多变
     D.情绪与行为异常 E.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4.个体对心理应激源的认知与评估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应激源的性质 B.应激源持续的时间 C.个体的生活经历 D.个体的性格特征 E.个体的价值观



填空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
  2.动机冲突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简述题

一、简述塞里(Selye)的应激学说。
    答:加拿大学者Hans Selye认为,不论外界何种刺激,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心理社会的刺激作用于机体后,无论刺激性质如何,机体均会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此时,机体主要有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变化,形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警觉期,动员全身各系统的机能进行适应,此时,机体尚未产生适应性。第二阶段为抵抗期,机体动员全身的防御机制,抵抗的能力高于正常水平,是适应的最佳时期。如果刺激超强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反应即进入第三期—衰竭期,则可出现各种疾病。

二、心理应激源的认知与评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机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首先对其性质进行辨认,同时对他与机体的关系进行评估,据此作出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有利的出现阳性情绪与趋向行为,有害的则出现阴性情绪与回避行为,趋利而避害是人和动物共同的生物行为准则。
     决定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因素除刺激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强度、个体的身体功能状况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理解,而这种认知则受个体的性格特征,价值观,知识条件,既往经历、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常会根据自身需求、价值观、个性特征、认知与应付方式、既往生活经验、可利用的社会支持情况等去评估所遇事件与他的利害关系。此人的至爱,并非彼人所需,即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

三、心理应激状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适度刺激对维持人体心身健康是有利的,适度应激可提高人的注意、记忆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行为敏捷,有利于调动潜能,增强应付能力。而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表现为以下某些症状。
     1.意识状态 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普通声光刺激易致惊跳反应。
     2.注意力 分散而难于集中,易出差错。
     3.思维活动 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率做出决定,或思维杂乱,茫无头绪。
     4.情感活动 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哭泣,或表情茫然,或激情发作、嚎啕大哭,或焦虑不安、慌张恐惧,亦可出现悲观抑郁或欣喜若狂。
     5.行为动作 坐立不安、震颤、小动作多,或刻板、转换动作。
     6.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意频繁,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月经不调,头昏头痛,倦怠乏力,慢性躯体疼痛等。
     7.烟、酒、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四、简述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急性心因性反应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病人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多种症状。
     有意识障碍者可见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和现实解体,偶见冲动行为,事后部分遗忘。
     部分病人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表现为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运动性抑制者表现为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语少动,可达亚木僵或木僵状态。
     大部分病人表现为上述症状的混杂,创伤性经历常因想象、考虑、梦境、回闪(flash-back)、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引发个体反复重新体验,而个体则对能勾起痛苦回忆的刺激尽量回避。病人常伴有失眠、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高度警觉和惊跳反应,运动不安等症状。如病人表现以妄想或严重情感障碍为主者则可诊断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本病病程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

五、简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临床特征。
    答:此病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临床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表现为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恶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症状闪回“flash-back”),当面临类似情境或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纪念日时,又产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2.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难于入睡或易惊醒,注意集中困难,激惹性增高,过分的心惊肉跳,坐立不安。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相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回避 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与人疏远,社会性退缩,兴趣爱好变窄,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计划,对创伤经历中的重要情节遗忘等。
     4.病程与预后 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在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暴露于这种精神创伤性情境的时间和密切程度,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心理素质等。

六、简述适应性障碍的诊断要点。
    答:适应性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但这种事件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出国、退休、入伍等),精神障碍始于事件后3个月内。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病人的人格特征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理由是事发前病人一直精神正常,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处理这类事件而无任何异常,有证据表明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绪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有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或表现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4.精神障碍妨碍了社会功能,且病情至少一个月,最长一般不超过6个月。
     5.需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品行障碍等。

七、简述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治疗目的是运用各种方法消除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减轻症状严重性,帮助病人选择处理应激的适当途径,减少由于疾病引起的损害。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病人的应付技能,减少今后应激相关疾病的发生。处理原则包括:
     1.心理治疗 基本原则是:首先要建立好充分信赖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性质进行适当的解释。然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如危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应付技能训练等以强化病人的心理素质,消除症状。
     2.药物对症治疗 如病人表现为失眠、心慌、烦躁不安等焦虑症状群,可试用抗焦虑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及某些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的多塞平、阿米替林,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的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等。有严重抑郁情绪的病人应使用抗抑郁剂。对表现运动兴奋、吵闹、行为紊乱者可酌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奋乃静等。药物对症处理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缓解不适症状常常有效,但应注意药物治疗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亦不必过长。
     3.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措施包括减少生活过程中的应激源,提高人群的精神素质,开展生活技能训练以增强群体应付应激源的能力等。



论述题

试述应激源致病的中介机制
    答: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调节关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调节的反馈网络,共同维持机体的平衡。应激源则主要通过影响这几个系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1.中枢神经系统 应激源信息进入大脑,激活神经细胞,引起不同形式的、与刺激源相关而又各具特殊性的神经活动,而神经活动的传递则由神经突触间的神经递质来完成(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另外,第二信使的促磷酸化过程也参与应激的调控。心理应激过程中产生并循行于体液中的某些激素,可以作用于脑神经细胞,改变基因表达,甚至引起脑损害。
     另一方面,应激状态时产生的情绪变化反过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引起愤怒、恐惧与焦虑抑郁的场合,可导致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肝糖原转换为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胃肠功能紊乱、头痛、腰背痛、唾液分泌减少,呼吸加深、尿频等现象。视丘下部和垂体在应激时发生功能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神经内分泌、中枢神经递质及免疫系统的变化。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并非一定是互相对抗的。例如强烈的恐惧既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伴随大汗、不能自控的大小便的排空活动等副交感兴奋症状。
     2.神经内分泌 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血管紧张素、催产素等的分泌增加,引起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进而造成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而垂体除释放ACTH外,还有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内啡呔、脑啡呔等,一些代谢性内分泌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也参与应激过程。
     免疫系统 实验证实,应激影响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如在不良应激环境下喂养的动物,出现原发与继发性的抗体反应抑制。人类在遭遇重大的应激事件后其免疫功能下降。
24#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3:33 | 只看该作者
多选题与填空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E 3.E 4.D 5.E 6.D 7.B 8.C 9.A 10.A 11.A
     B型题
     1.D 2.A 3.B 4.E 5.C
     X型题
     1.ABCD 2.ABCDE 3.ABDE 4.ABCDE
  二、填空题
     1.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避式冲突
25#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4:12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题

(一) A型题
  1.以下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哪一条是对的
     A.多数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
     B.神经性厌食者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
     C.神经性厌食患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
     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 E.神经性厌食患者病前多存在程度不等的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2.一患者表现有意过分地限制饮食,有时出现发作性暴食,暴食后自行诱发呕吐,体重明显减轻,伴情绪
    焦虑、忧郁,该患者最适宜的诊断为
     A.神经性厌食 B.神经性厌食合并神经性贪食 C.忧郁症 D.神经性贪食 E.神经性呕吐
  3.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以下哪项正确
     A.每周失眠2次,持续1月以上 B.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
     C.每周失眠3次,持续2月以上 D.每周失眠2次,持续2月以上
     E.每周失眠3次,持续3月以上
  4.治疗失眠症一般选择半衰期短、副作用和依赖性较少的抗焦虑、镇静催眠药物,疗程最好为
     A.2-3周 B.1周以内 C.1-2周 D.3-4周 E.2-4周
  5.关于夜惊症的说法,以下错误的是
     A.通常发生于睡眠的前1/3阶段 B.通常发生于非快动眼睡眠的3-4期
     C.一般发作持续1-10分钟 D.发作后能够清楚地回忆发作时的体验
     E.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作可以逐渐停止
  6.神经性厌食患者的性格特征多为
     A.敏感、多疑,自尊心过强 B.暗示性强 C.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别人注意
     D.拘谨、刻板,带有强迫的特点及完美主义倾向 E.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冷酷无情
  7.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是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性功能障碍。CCMD-3诊断标准中规定其病程应为
     A.3月以上 B.2月以上 C.1月以上 D.半年以上 E.1年以上

(二)X型题
  1.神经性厌食的治疗措施包括
     A.心理治疗 B.躯体支持治疗 C.餐前使用胰岛素促进食欲 D.可试用抗精神病药物 E.可试用抗抑郁药物
  2.关于神经性贪食的临床表现,以下正确的是
     A.其主要特征为发作性暴食
     B.患者暴食后感到厌恶、内疚、担忧,有的为此而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
     C.多数病人发作间期食欲正常
     D.患者常采取多种手段,如引吐、导泻、服减肥药等以避免体重增加
     E.多数患者体重明显增加
  3.有关嗜睡症,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有时有睡眠发作,但频率不高,患者能有意识的阻止其发生
     B.患者无夜间睡眠时间的减少,但白天睡眠过多
     C.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嗜睡不应诊断为嗜睡症
     D.嗜睡症可以采用低剂量精神振奋药治疗
     E.因睡眠不足而出现的睡眠过多,也可以诊断为嗜睡症
  4.关于睡行症,以下哪些是对的
     A.睡行症通常发生于入睡后的2-3小时内
     B.每次发作历时数分钟到半小时
     C.事后对发作过程常能回忆
     D.患者发作时呈朦胧状态或中度混浊状态,表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及运动技能。可在室内走
       动,做一些较复杂的动作
     E.多见于男孩
  5.关于神经性厌食的临床表现,以下哪些说法是对的
     A.患者常因食欲差而很少进食,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或生长发育延迟 B.患者常存在害怕发胖的观念
     C.部分病人可伴有情绪不稳、焦虑、抑郁、强迫观念等不良情绪体验 D.常伴有严重的内分泌功能紊乱
     E.有的患者通过运动、引吐、导泻等手段减轻体重
  6.以下哪些属于性功能障碍
     A.性欲减退 B.同性恋 C.冷阴 D.性乐高潮障碍 E.恋物症



填空题

  1.进食障碍是以反常的-------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显著的-------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
  2.神经性厌食指个体通过-------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伴有-------、-------及躯体功能紊乱。
  3. 神经性贪食是指------、不可抗拒的------和行为,一餐可摄入大量食物,食后以------、------、-------、-------、或过度运动来抵消体重增加的临床综合征。
  4.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和/或------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
  5.嗜睡症是指------,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的一部分。
  6.睡眠—觉醒障碍是指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和大多数人所遵循的节律不符。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失眠而在应该清醒的时段出现嗜睡。
  7.性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简答题

一、何谓进食障碍,其临床类型有哪些?
    答: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其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

二、神经性厌食的可能病因有哪些?
    答:神经性厌食病因未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生物学因素 患者的同胞中同病率6%-10%,高于普通人群,提示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还有研究认为神经性厌食可能存在神经内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异常,并和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相伴发。
     2.心理因素 神经性厌食患者性格多具有拘谨、刻板、强迫的特点及完美主义倾向。还有人认为神经性厌食是青少年对情绪问题的回避及向儿童期退行的表现。
3.社会环境因素 发病率的上升与追求苗条的审美文化有关。

三、神经性厌食与抑郁症如何鉴别?
    答: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伴发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食欲减退。但抑郁症患者以情绪低落症状占主导,同时有思维、行为的改变及抑郁症自身的生物学节律,如少语,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的节律性,患者因食欲差而进食少;神经性厌食的患者一般是由于害怕肥胖而有意节食,并非食欲减退,有些甚至食欲良好并因此偷食或暴食,之后又通过引吐或导泻避免体重增加,患者往往存在异乎寻常的害怕肥胖的超价观念。不过,在少数情况下,这两种疾病也可能并存。

四、神经性厌食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答:神经性厌食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治疗 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发病诱因,给予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通过治疗使患者重新产生进食的欲望。认知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体象障碍,进行认知行为纠正。行为治疗主要采取阳性强化法的治疗原理,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达到目标体重便予以奖励和鼓励。家庭治疗针对与起病有关的家庭因素,进行系统的家庭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通过治疗使患者重新产生进食的欲望。
     2.躯体治疗 包括①躯体支持治疗:供给高热量饮食,给予静脉输液或高静脉营养治疗,补足多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②促进食欲: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促进食欲,但要防止低血糖反应。③精神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锂盐、抗癫痫药、抗焦虑药物均可试用,常用的有舒必利200mg~400mg/日,对单纯厌食者效果较好;丙咪嗪50mg~200mg/日,阿米替林150mg/日,对伴贪食诱吐者效果较好。其它SSRI类抗抑郁药亦可应用。

五、简要叙述神经性贪食的诊断依据。
    答:神经性贪食的诊断依据包括:
     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一次可进食大量食物,每周至少发作二次,且已至少持续三个月
     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3.常采取引吐、导泄、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肥胖,也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若已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或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与间歇性暴食症状,只诊断神经性厌食症。
     4.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暴食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

六、简述神经性贪食的治疗目标以及主要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答:神经性贪食的治疗目标是恢复营养状况,重建正常进食行为,打破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躯体和心理后遗影响、以及所形成的持续进食障碍行为模式的恶性循环。
     治疗措施包括:营养状况的恢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几个方面。抗抑郁药治疗贪食症有一定疗效,丙咪嗪、去甲丙咪嗪、三唑酮、氟西汀能减少贪食症状,改善焦虑及抑郁心境。苯乙肼、卡马西平、碳酸锂、苯妥英钠对贪食部分有效。上述药物使用剂量类似治疗心境障碍。另外小剂量氟哌啶醇对部分患者有效。心理治疗的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及家庭干预,改变患者对体型、体重的不恰当看法,改善抑郁情绪,减少贪食行为。

七、何谓神经性呕吐?
    答: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神经性呕吐患者无体重显著减轻,保持体重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担心发胖和控制体重的想法和动机不强烈,此点与神经性厌食不同。

八、失眠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引起失眠的常见的原因的有:
     1.心理因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造成焦虑、抑郁、紧张时出现失眠。另外失眠症患者常常对健康要求过高,过分关注。
     环境因素:环境嘈杂、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
     3.睡眠节律改变: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等引起生物钟节奏变化,长途旅行后的时差效应等。
     4.生理因素:饥饿、疲劳、性兴奋等。
     5.药物和食物因素:酒精、咖啡、茶叶、药物依赖或戒断症状。
     6.精神障碍:各类精神疾病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失眠往往是精神症状的一部分。
     7.各种躯体疾病。

九、简述失眠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失眠症主要表现以入睡困难最多见,其次是睡眠浅表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多数病人为几种情况并存。患者对失眠产生越来越多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使失眠者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久治不愈。就寝时,紧张、焦虑、担心或忧郁更加明显。清晨,感到身心交瘁、疲乏无力,因而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或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低下,或失眠引起患者显著的苦恼。

十、简述失眠症的治疗措施。
    答:失眠症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一般治疗:首先要弄清导致失眠的原因、失眠的特点和规律;调整和改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心理治疗:帮助其妥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使患者了解睡眠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消除对失眠后果的焦虑和恐惧。
     3.行为治疗:生物反馈、自我催眠、自我放松训练等治疗方法可改善睡眠前紧张状态。
     4.药物治疗:催眠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应注意避免药物依赖的形成。一般选择半衰期短、副作用和成瘾性较少的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睡前服用,疗程以一至二周为宜。对继发性失眠者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十一、简述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的临床特点。
    答:它们的临床特点分述如下:
     1.嗜睡症 白天睡眠过多。有时有睡眠发作,睡眠持续较长时间,这种睡眠发作频率不高,患者能有意识地阻止其发生。睡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及躯体、精神疾病等引起。
     2.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患者的睡眠—觉醒形式与特定社会中的正常情况或同一文化环境中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睡眠—觉醒节律不同步;在主要的睡眠时相时失眠,在应该清醒时嗜睡,这种情况几乎天天发生,并持续1月以上,或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睡眠量、质及时序的不满意状态使患者深感苦恼,或影响病人的社会、职业功能。
     3.睡行症 睡行症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发作时,患者呈朦胧状态或中度混浊状态,表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及运动技能,可在室内走动,做一些较复杂的动作,有时会离开卧室或走出家门,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或在他人引导下安静地回到床上,有时会卧地继续入睡。睡行症通常发生于入睡后的2~3小时内,历时数分钟至半小时。次日通常无法回忆。发作过程中突然唤醒可产生恐惧情绪。
     4.夜惊症 反复发作的在一声惊恐性尖叫后从睡眠中醒来,不能与环境保持适当接触,伴有极度惊恐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多发作于非快动眼睡眠的第3~4期。有暂时的定向障碍,清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安静后重新进入正常睡眠,发作历时1-10分钟。
     5.梦魇 是为焦虑或恐惧所占据的梦境体验,醒后病人能立即恢复定向,事后患者能够详细回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梦魇发生在眼快动睡眠阶段。与遭受精神刺激、患有躯体疾病等有关。

十二、简述性功能障碍的病因。
    答: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疾病:很多躯体疾病都会影响性功能,如糖尿病、盆腔感染、心绞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约有1/3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存在勃起功能障碍。
     2.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性功能减退。
     3.某些药物:酒精、毒品、抗高血压药、利尿药、某些精神药物等。
     4.心理因素:尽管性功能障碍存在器质性方面的原因,但大多数系心理因素所致。如害怕性交失败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影响阴茎的勃起和阴道滑润,造成性交困难和性交疼痛;在性交过程中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或过分理智或性交过程程式化,影响性交的情感体验;夫妻双方缺乏对性交体验的交流也是造成性功能障碍重要的原因之一。缺乏性生理、性心理和避孕等有关方面的知识造成对性生活的忧虑,也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我们性生活质量的现实原因。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抑、意志消沉、紧张度过高会导致性生活力不从心或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部分患者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或多种原因并存。

十三、简述CCMD-3关于性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答:CCMD-3关于性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标准:成年人不能进行自己所希望的性活动;
     2.严重程度标准: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有所影响;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三个月;
     4.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器质性疾病、药物、酒精及衰老所致的性功能障碍,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十四、简述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
  答: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如下:
     1.首先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2.性功能障碍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婚姻关系和夫妻双方的感情基础。婚姻关系和谐,才能取得治疗的成功。
     3.遵循男女双方共同参与的原则。
     4.让病人知道“性”不仅仅是性交,人类还有许许多多非性交的性表达方式。性感集中训练是性治疗的核心,适用于大多数性功能障碍的患者。



病案分析题

    女性,15岁,半年前患者因体形偏胖被同学笑话,开始节食,并吃泻药以减肥。有时患者一次吃很多,事后通过引吐将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经过二个月的节食,患者体重明显减轻,由原来的50公斤减为40公斤,但患者仍认为自己胖并继续控制饮食。一月前患者体重降至30kg,并出现闭经,身体十分衰弱。家属有时强行喂东西给她吃,患者吃后便吐,平时仅喝少量糖水和牛奶。入院前5天,患者发热,体温39°C左右,虚弱,不进饮食,卧床不起,被家人抬送入院求治。既往体健,家族史阴性。
体格检查:体温39..5°C,脉搏11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0/60mmHg。消瘦,营养差,呈恶病质。双肺呼吸音粗,背部有少许湿性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神清,检查不合作,问话不答。情感显得淡漠,主动意志减退。
实验室检查:WBC 8.5X109/L,RBC 3.5X1012/L,Hb90g/L,Pt 10X109/L。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者应诊断为什么?并简述诊断依据。
     2.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入院后应做何处理?
26#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4:32 | 只看该作者
多选题、填空题及病案分析题答案  

  一、多选题
  A型题
     1.A 2.A 3.B 4.C 5.D 6.D 7.A
  X型题
     1.ABCDE 2.ABCD 3.ABCD 4.ABDE 5.BCDE 6.ACD
  二、填空题
     1.摄食行为,体重改变,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
     2.节食,低于,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
     3.发作性的,摄食欲望,呕吐,导泻,利尿,禁食
     4.质,量,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早醒
     5.白天睡眠过多,某种精神障碍
     6.病人所在环境的社会要求
     7.性欲减退,阳萎,冷阴,性乐高潮障碍,早泄,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三、病案分析题参考答案
     1.应诊断为神经性厌食,诊断依据如下:
     (1)青少年女性患者。
     (2)有意控制进食量以控制体重,并采取引吐、导泻等方式以减轻体重。
     (3)存在体像障碍,明明已经很瘦,仍认为自己偏胖而继续节食。
     (4)有闭经等内分泌障碍的表现,身体消瘦虚弱,并合并躯体感染。
     (5)以上并非由慢性消耗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症等引起。
     2.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抑郁症 患者厌食并非由于情绪低落,而是因为担心体形过胖,入院时的问话不答、情感淡漠、主动意志减退与过度节食导致的身体衰竭有关。故可排除抑郁症。
     (2)神经性贪食 患者有时大量进食,但根据CCMD-3,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与间歇性暴食症状,只诊断神经性厌食症,故排除神经性贪食。
     (3)精神分裂症 患者病史中无荒谬、怪异的言行,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分裂症
     (4)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患者在节制饮食之前无其他躯体疾病,节食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体重,节食后出现消瘦、躯体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因此应诊断为神经性厌食合并肺部感染。
     3.处理原则:
     (1)完善有关检查,包括拍胸片了解肺部感染的情况,检查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必要时作痰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2)与内科医生一起针对患者的躯体状况进行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如果有低蛋白血症,可以静脉给予白蛋白注射液。餐前使用胰岛素可促进食欲,但要防止低血糖反应。
     (3)躯体情况好转后,可试用舒必利或氟西汀等新型抗抑郁剂治疗,稳定情绪,促进食欲,并维持治疗一段时间。
     (4)心理治疗:解释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分析治疗、行为矫正、家庭治疗可酌情选用。
27#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5:55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题  

(一)A型题
  1.以下关于个性的叙述哪一个是错的
     A.个性的形成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
     B.个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C.个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童年生活经历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E.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
  2.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错的
     A.人格障碍一般始于未成年时期
     B.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一旦形成就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C.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
     D.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其症状程度在成年后有所减轻
     E.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在遭受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个性偏离正常,也可以称为人格障碍
  3.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穿戴异性服饰由此引起性兴奋,最恰当的诊断应为
     A.异装症 B.易性症 C.同性恋 D.恋物症 E.摩擦症
  4.有关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对的
     A.性格明显内向,回避社交,多离群独处 B.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
     C.比较关注别人对他的看法 D.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
     E.常合并智能障碍。
  5.与违法犯罪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障碍类型是
     A.偏执性人格障碍 B.分裂样人格障碍 C.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D.表演性人格障碍 E.强迫性人格障碍
  6.关于表演性人格障碍的特征,哪一条是错的
     A.感情用事,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 B.暗示性强
     C.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别人注意
     D.穷思竭虑,经常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
     E.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7.以下有关性心理障碍患者的说法,哪一项是对的
     A.性心理障碍患者多有人格障碍
     B.性心理障碍患者多数性欲低下,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家庭关系往往不和谐
     C.性心理障碍患者发生违法行为,可不追究其责任
     D.性心理障碍患者对社会生活适应差
     E.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充分的辨认能力
  8.以下不属于性偏好障碍的是
     A.露阴症 B.恋物症 C.易性症 D.摩擦症 E.性施虐症与性受虐症

(二)X型题
  1.以下关于同性恋的说法,哪些是对的
     A.同性恋者自幼年起,就表现出某些同性恋倾向,如喜欢同异性玩耍,穿异性服装等
     B.有同性恋行为的两个人中,一般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另一个为异性恋者
     C.总体而言,同性恋的关系不如异性恋稳定
     D.同性恋者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主流文化,在我国仍视其为病态
     E.男性同性恋行为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和女性同性恋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常常是真正的
       同性恋者
  2.关于易性症,以下正确的是
     A.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3
     B.易性症患者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
     C.易性症患者有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
     D.易性症患者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E.易性症是一种性偏好障碍
  3.有关冲动性人格障碍,哪些是正确的
     A.情绪不稳,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冲动后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
     B.做事往往事先没有计划或不能预见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C.情感爆发时,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对自己可有自杀、自伤行为
     D.间歇期正常
     E.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4.关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下哪些是对的
     A.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B.对家庭亲属缺乏爱和责任心,待人冷酷无情
     C.缺少道德观念
     D.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恶作剧为乐
     E.罪行特别严重、作案手段残酷、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均属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5.关于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以下哪些说法是对的
     A.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提示遗传因素与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
     B.有些学者认为人格障碍的患者存在大脑发育成熟延迟,导致社会意识成熟延迟
     C.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对幼儿人格的发育有不利影响
     D.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E.不良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也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
  6.关于人格障碍的治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抗精神药物有可能改变人格结构,从而治疗人格障碍
     B.具有攻击行为的人格障碍者,可以给予少量碳酸锂或其他心境稳定剂
     C.总体而言,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
     D.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纠正不良习惯
     E.对于人格障碍的患者,心理治疗和教育、训练非常重要
  7.有关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些是对的
     A.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过严,常拘泥细节 B.女性多于男性
     C.常有不安全感,常反复检查,惟恐疏忽或差错
     D.主观、固执,对别人做事不放心
     E.强迫症病人病前都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8.关于偏执性人格障碍特点,以下哪一条是对的
     A.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容易与他人
       发生争辩、对抗
     B.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 C.自我评价低,自卑
     D.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
     E.易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常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




填空题

  1.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诊断人格障碍时,患者须在-----岁以上,并且至少持续------年。
  2.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包括-----、-----、-----、-----等临床形式。

  

简答题

一、人格障碍应与哪些情况相鉴别?
    答:1.与人格改变相鉴别 如果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与后果,则为人格改变。这种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其病前人格正常,以后可能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而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
2.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始于童年、青少年,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没有突出的、明显荒谬的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精神分裂症相区别。不过,也有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存在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的治疗措施有哪些?其预后如何?
    答:其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 药物很难改变人格结构,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情绪不稳定者可给予心境稳定剂;具有攻击行为者可给予少量抗精神病药物,亦可试用碳酸锂或其他心境稳定剂;有焦虑表现者给予少量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其他抗焦虑药物。但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远期效果也难以肯定。
     2.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者常常是在和环境及社会发生冲突而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症状时才就医。医生与患者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之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有时直接改变患者的行为相当困难,可以让患者尽可能避免暴露在诱发不良行为的处境之中。如强迫性人格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可以让其从事紧张程度不高、责任比较宽松的工作。此外,要避免不成功的暗示,提供更多的发展正常人格的机会。
     3.教育和训练 人格障碍特别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往往有程度不等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收容于工读学校、劳动教养机构对其行为矫正有一定帮助。
预后:总体而言人格障碍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欠佳。有些人格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能逐步缓和,如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在中年以后攻击行为减少,通过积极引导可进一步朝好的方向转化。

三、简述CCMD-3关于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答:1.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的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起始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2.严重程度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感到病重或社会适应不良。
     3.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已持续2年。
     4.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及后果。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所致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称为人格改变。

四、临床上常将性心理障碍分为哪几类?各类包括哪些表现形式,他们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
    答:临床上将性心理障碍分为三类,即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及性指向障碍。
     1.性身份障碍 主要指易性症。易性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不同,往往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病情严重者渴望自己是异性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异性,并有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异性症患者一般为纯粹同性恋。
     2.性偏好障碍 主要包括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
恋物症的临床特点是:在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这些物品是其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有些恋物症患者表现为对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如头发、指甲迷恋。
     异装症的临床特点是: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引起性兴奋。
     露阴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以手淫,但无进一步的性侵犯行为。情景越惊险紧张,他们越感到刺激,性的满足也越强烈。
窥阴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多次地窥视他人性活动或亲昵行为或异性裸体作为自己性兴奋的偏爱方式。他们除了窥视行为本身之外,一般不会有进一步的攻击和伤害行为。
     摩擦症的临床特点是: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阴茎)摩擦和触摸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之目的。
     性施虐症的临床特点是:在性生活中向性对象同时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和偏爱方式。
     性受虐症的临床特点是:在性生活的同时,要求对方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与偏爱方式。
     3.性指向障碍:同性恋。其临床特点是:性的指向障碍,对同性感兴趣,有爱慕之心。

五、简要叙述性心理障碍的可能病因。
    答:1.生物学原因 在关于同性恋的研究中确实发现有少数患者内分泌异常或性染色体畸变。有的学者认为人体最初的胚胎发育具有双性的基础。这些原始双性结构的残余及异性性激素的残余可能是同性恋的生物学基础。但大多数性心理障碍目前尚未发现生物学方面的异常变化。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因素。弗洛尹德认为性变态与其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有关。有些父母出于自身的喜好和期待,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向异性发展如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或将女孩打扮成男孩。自幼生长于异性的包围圈中容易导致儿童心理朝异性化发展。
     3.社会因素 性心理障碍的产生与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六、简述性心理障碍的治疗措施。
    答:性心理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正面教育 明确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有些行为违反现行法律、单位制度,不符合所在文化的风俗习惯,教育患者通过意志克服其性偏离倾向。
     2.心理治疗 使患者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解在何时、何阶段、由哪些因素导致走向歧途,使患者正确理解和领悟并进行自我心理纠正。但总体而言心理治疗效果有限。
     3.行为矫正 厌恶治疗如给患者看同性的健康图像和同性恋的录相之后随即给予厌恶性刺激。恋物症的患者同样可采取厌恶治疗。
     4.其他 易性症者多要求通过手术改变其性别,但变性手术复杂,难度较大,费用较高,而且术后同样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因此手术应慎重,并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

七、简述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表现:①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对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深感羞辱,满怀怨恨,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有时产生牵连观念;②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对别人善意的举动做歪曲的理解,总认为他人不怀好意,怀疑他人的真诚,警视四周;③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于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不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④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⑤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或表现出极大的不快;⑥易于记恨,对自认为受到轻视、不公平待遇等耿耿于怀,引起强烈的敌意和报复心;⑦易感委屈;⑧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给人以得理不饶人的感觉,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力;⑨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改变病人的想法。

八、简述分裂样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表现为: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回避社交,离群独处,我行我素而自得其乐;②缺乏热情和温柔体贴,缺乏幽默感。对人冷漠,缺乏情感体验,对于批评与表扬及别人对他的看法等漠不关心;③常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怪异、不合时宜,不符合当时当地风俗习惯或目的不明确;④言语结构松散、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思不清楚,但并非智能障碍或文化程度受限所致;⑤爱幻想或有奇异信念(如相信特异功能、第六感觉等),有时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有些人在从事抽象思维的领域可有成就;⑥可有牵连、猜疑、偏执观念,或奇异感知体验,如一过性错觉或幻觉等,不寻常的知觉体验。

九、简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和骨肉亲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常有冲动性行为,且不吸取教训,行为放荡,无法无天。具体表现为:①经常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外宿不归、欺侮弱小;②经常偷窃、斗殴、赌博、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无视家教、校规、社会道德礼仪,甚至出现性犯罪行为;成年后(18岁后)习性不改,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④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⑤缺少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缺乏正确判断,且不吸取教训;⑥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恶作剧为乐,故使其家庭、亲友、同事、邻居感到痛苦或憎恨。

十、简述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具体表现为:①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过严、按部就班、常拘泥细节,犹豫不决,往往避免作出决定,否则感到焦虑不安;②好洁成癖,过分讲究清洁卫生,其家人有时也觉得和患者共同生活深感劳累和疲惫;③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对实施的计划反复检查、核对,惟恐疏忽或差错;④主观、固执,要求别人也按其方式办事,否则即感不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即使担任领导职务,往往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⑥过分节俭,甚至吝啬;⑦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少,缺少社交往来,工作后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反而常有悔恨和内疚,检查自身存在哪些缺陷,以及工作什么地方没有完善,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

十一、简述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表演性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以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暗示性和依赖性强、过分的感情用事、以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表现:①情感体验肤浅,情感反应强烈易变,感情用事,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②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别人注意,或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过分;③过于喜欢表扬,经受不起批评,爱撒娇、任性、心胸狭窄,以情感相要挟,作弄别人,设法操纵他人为自己服务;④自我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不如意时则表现强烈不满;⑤暗示性强,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⑥富于幻想,常有自欺欺人之言,凭猜测和预感做出判断,有时用幻想与想象补充事实,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⑦喜欢寻求刺激而过分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于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十二、异装症与易性症、同性恋如何鉴别?
    答:易性症属于性身份障碍,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不一致,患者有通过手术或异性激素来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而异装症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并无障碍,并不要求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只是以异装行为作为性唤起物而作为取得性满足的方式。
异装症也不同于同性恋。异装症者多有正常的异性恋关系,性爱指向是正常的,他们通过穿戴异性服饰引起性兴奋,以取得性满足,达到性高潮后便脱去异性服装。而同性恋患者穿异性服装是为了取悦于性伙伴,增加自身的性吸引力,或者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他们的性取向和他们的内在性格,其内在动机和出发点不同于异装症。另外,同性恋穿着异性服装是一种一贯倾向,与异装症患者达到性高潮后便脱去异性服装不同。



【论述题】  

何谓人格?何谓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有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均有较密切的关系。童年生活对于性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且性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人的成长经历仍会使性格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性格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对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成年后在程度上可有改善。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是:
     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
     3.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情感肤浅或冷酷无情。行为常常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的驱使,行为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自制力差。
     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及智力等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5.多数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尽管经常碰壁,冲突不断,但屡犯同样的错误,害人害己。
     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人格障碍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再教育效果亦有限。
28#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6:16 | 只看该作者
多选题和填空题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A型题
     1.C 2.E 3.A 4.A 5.C 6.D 7.B 8.C
   X型题
     1.ABCD 2.BCD 3.BCDE 4.ABCD 5.ABCDE 6.BDE 7.ACD 8.ABDE
  二、填空题:
     1.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18;2;
     2.病理性赌博、病理性纵火、病理性偷窃、病理性拔毛发
29#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7:06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题

(一)A型题
  1.以下陈述哪条不对
     A.现代社会中,自杀已成为人类的10大死因之一 B.自杀未遂者10~20倍于自杀死亡者
     C.自杀对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影响 D.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E.全世界每年有约800万人死于自杀
  2.以下有关自杀的概念哪条不对
     A.自杀是“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
     B.自杀者把自杀行动看作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好办法
     C.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
     D.广义的自杀论者则认为自杀是指有害于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
     E.广义的自杀论者认为意识障碍者的自伤或自杀,因其行为失去控制力,不应作为自杀
  3.有关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哪条不对
     A.世界各国主要以死亡统计数字来推断自杀死亡率
     B.新近的统计表明,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匈牙利,每年达30人/10万人以上,而最低的是冰岛、西班牙
       等国,每10万人口每年少于5人
     C.据1982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研究资料估计,中国城乡自杀率约为每十万人口每年8.5人
     D.在我国,总的来说,城市人口的自杀率高于农村人口
     E.我国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自杀率相当接近
  4.有关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哪条不对
     A.自杀率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男、女自杀死亡的高峰年龄分别为45岁和55岁左右
     B.青少年因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低,自杀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C.在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所占的比例虽因躯体疾病的增加而降低,但其自杀率还是高于青壮年
     D.研究发现,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在少年儿童中非常少见
     E.在自杀死亡者中,采用暴力性手段比较多,而自杀未遂者则相反。男性采用暴力手段自杀者多于女性
  5.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哪一条是错的
     A.自杀者一般采用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处理问题,易走极端
     B.自杀者一般缺乏解决困难的技巧,应付应激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
     C.自杀者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相信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是无法解决的,
       是不可避免的
     D.自杀者对人、对事、对已、对社会均倾向于从阴暗面看问题,常缺乏持久而广泛的社会支持资源
     E.个别自杀者表现为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常以冲动性的行为如酗酒,过量服药,自伤自残等
        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6.一般认为以下哪项不是自杀高危人群
     A.抑郁症患者 B.精神分裂症患者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 D.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 E.神经症患者
  7.以下有关自杀的危险信号哪一条是对的
     A.表明想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
     B.由于想自杀的人大多有精神异常,故应及早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C.自杀危机过后,情况转好,自杀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D.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
     E.有自杀行为的人都是想死的

(二)B型题
     A.有寻死的愿望, 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B.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 但并未导致死亡
     C.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 并导致了死亡
     D.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E.反映死亡愿望并不强烈的一种行为
  1.自杀意念(suicide idea)
  2.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
  3.自杀死亡(committed suicide)
     A.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降低
     B.多巴胺功能亢进
     C.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升高
     D.多巴胺功能减退
     E.5-HT功能亢进和DA功能减退
  4.自杀企图严重的病人
  5.抑郁症病人
  6.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

(三)X型题
  1.以下自杀的相关因素哪些是对的
     A.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
     B.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
     C.从事专门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经理阶层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杀率低于普通人群
     D.西方国家的自杀率大多是男多于女,而我国的大多研究认为男女性别相差不大
     E.凡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一般会升高
  2.关于躯体疾病者自杀的原因,推测与下述因素有关
     A. 因疾病导致的功能受限,不能参加正常的职业和社交活动
     B.疾病导致的难以耐受的慢性疼痛
     C.毁形带来的痛苦
     D.因疾病导致的悲观、绝望情绪
     E.因有些躯体疾病本身就是致死性疾病
  3.有关精神疾病与自杀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大量研究表明,50%以上的自杀死亡者可以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
     B.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3~12倍,同时有多种精神疾病诊断者,自杀危险性更高
     C.抑郁症是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诊断,15%的抑郁症最终死于自杀
     D.约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E.约15%的酒依赖者最终死于自杀,而海洛因依赖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约高20倍
  4.有关自杀的生化研究以下哪些是对的
     A.自杀未遂者脑脊液(CSF)中5-HT的代谢产物5-HIAA降低
     B.越是致死性企图,病人CSF中5-HIAA降低越明显
     C.抑郁症患者对芬氟拉明激发的催乳素分泌反应越迟钝,病人的自杀企图越强烈
     D.对自杀者死后的脑研究揭示脑前额叶皮质5-HT活动降低
     E.某些研究提示5-HT的生物合成酶—色氨酸羟化酶的L等位基因与自杀危险性有关
  5.以下有关自杀的动机哪些是对的
     A.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或作为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的手段
     B.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牺牲自己
     C.作为一种影响、改变、操纵别人的行为
     D.保持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美
     E.作为一种表达困境,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的手段
  6.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以下哪些情况时,应考虑到在近期内有进行自杀的可能性
     A.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者
     B.向亲友、同事或医务人员或在个人日记作品中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现过自杀的意愿者
     C.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者
     D.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方法者
     E.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7.有关自杀的预防措施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预防的大方向应是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提高人群的心理素质
     B.宣传有关自杀的知识,增强识别基本的自杀危险信号的能力
     C.减少自杀工具的易获得性
     D.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
     E.对高危人群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监控
  8.对精神病人的自杀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对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应住院治疗或住留观室观察
     B.医生应评估病人的自杀危险性,并告诉其亲友和护士,以采取必要的观察措施
     C.争取早诊、早治
     D.增强安全防范措施,消除能引起自杀的隐患(药物、刀、剪、绳索等)
     E.对自杀企图非常强烈者应给予强镇静剂如氯氮平使其入睡



简答题  

一、为什么说自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原因是:①自杀已成为人类的10大死因之一。世界上每年有约80万人死于自杀,是第5位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在有些国家,自杀是青少年前三位甚至头位的死亡原因。②除自杀死亡者以外,尚有10~20倍于此的自杀未遂者,他们常引起某种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③自杀对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影响。

二、如何理解自杀的概念?
    答: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对自杀这一术语的内涵界定仍存争议。
持窄义自杀论者强调个体行为的动机和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简单地将自杀定义为“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Scheindman将自杀定义为“有意识的自我毁灭,其行动者有多种多样的痛苦,且把这种行动看作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好办法”。Kaplan等在《精神病学概要》中认为:“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据这些定义,意识障碍者的自伤或自杀,因其行为失去控制力,不应作为自杀。
持广义的自杀论者则强调行为的结果,而忽视行为的动机。他们认为自杀是指有害于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
     uicide),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committed suicide),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
     近年来,有些学者用类自杀(parasuicide)、蓄意自伤(deliberate self-harm)或自杀姿势(suicide gesture)等术语来描述死亡愿望不很强烈,只是想伤害自己的情况。

三、简要概括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
    答:1.自杀率 世界各国主要以死亡统计数字来推断自杀死亡率。
国外资料:新近的统计表明,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匈牙利,每年达30人/10万人以上,而最低的是冰岛、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每10万人口每年少于5人。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如美国的自杀率为每年每10万人口约12人,占总死亡人数的0.5%~1%,是第八位的死因。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远高于自杀死亡率。一般人群的终生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差别很大(1%~12%)。
     国内资料:据1982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研究资料估计,城乡自杀率约为每十万人口每年8.5人。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1996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的自杀率分别为8-12人/10万和20-30人/10万,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居中上位置。总的来说,农村人口的自杀率高于城市人口。
     2.性别比 西方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1左右,而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3左右。而我国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自杀率却相当接近,其原因尚不清楚。
     3.年龄特征 总的来说,自杀率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一般男性的自杀死亡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而女性则为55岁左右。青少年因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低,自杀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4.自杀的方法 近年发现采用服毒(药)和自缢的方法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其它方法包括溺水、跳楼、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在自杀死亡者中,采用暴力性手段比较多,而自杀未遂者则相反。男性采用暴力手段自杀者多于女性。

四、自杀相关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答:1.心理特征 ①认知功能方面:自杀者一般采用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处理问题;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相信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是无法解决的,是不可避免的;缺乏解决困难的技巧,应付应激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渴望即时满足;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倾向于从阴暗面看待人和事。②情感方面:自杀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多数自杀者表现为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③人际关系方面:自杀者常缺乏持久而广泛的人际交往,难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资源。
     2.精神应激 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尤其当个体处于某种慢性痛苦时期,这些应激事件常可起触发作用。
     3.社会文化因素 性别与种族,家庭、婚姻关系,职业类别,宗教信仰及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其自杀率有不同。
     4.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和/或难治的躯体疾病(如癌症、慢性肾衰等)仍然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5.精神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以心境障碍最多见,其次为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患者等。与此相反,在自杀未遂者中,精神疾病的诊断却要低得多,常常是一些精神健康的问题,尚不足以构成疾病的诊断。
     6.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表明自杀行为确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但有的作者认为,这种遗传学基础可能是附加于精神疾病的遗传所致。
     7. 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量的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5-HIAA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越是致死性企图,CSF中5-HIAA降低越明显。另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对芬氟拉明激发的催乳素(PRL)分泌反应越迟钝,病人的自杀企图越强烈。此外,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5-HT的生物合成酶—色氨酸羟化酶的L等位基因可能与自杀危险性有关。

五、自杀者的自杀动机可能有哪些?
    答:Farberon将所有自杀动机分为两类:人际动机:即通过自杀,引起他人的重视和/或改变别人的态度和感觉。自杀作为一种影响、改变、操纵别人的行为,或作为一种寻求帮助的手段,其对象常指向与自杀者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如配偶、情人、家庭成员),少数情况,对象泛化,甚至指向社会本身。持人际动机的自杀者常为女性,自杀未遂者多见。个人内心动机:主要目的在于表达自我需要不能满足所遭受的压力和痛苦。常见于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社会联系日益减少,生活孤单无助。这类人通常死的愿望较为坚决,自杀成功的可能性也大。

六、自杀的高危人群有哪些特征?
    答:1.人口学特征 年龄大于45岁,独身、离婚或丧偶,无固定职业或失业者。
     2.健康状况 患有慢性和/或难治性的躯体疾病,患有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等)。
     3.既往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如既往有频繁、强烈而长时间出现的自杀意念,多次发生的自杀未遂史。
     4.个人资源缺乏 内部的包括事业无成就,认知功能偏差,缺乏洞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情绪不稳、行为冲动等。外部的资源包括人际关系不良,社会隔离,混乱或冲突性的家庭关系,缺乏家庭温暖等。

七、自杀的基本线索有哪些?
    答: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有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到在近期内有发生自杀的可能性,同时有多项表现者,危险性更大。
     1.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其再发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
     2.向亲友、同事或医务人员或在个人日记作品中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现过自杀的意愿。
     3.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面临严重损失的早期,容易自杀,习惯以后,危险性反而减少。
     4.当事人对某人、某事、某团体、某社会有强烈的敌意攻击性,而对方太强大时,可产生内向攻击,引起自杀。
     5.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方法,或购买可用于自杀的毒物、药物、刀具、枪支,或常在江河、悬崖、高楼徘徊者,提示患者可能已有自杀计划。另外病人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自杀意愿亦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
     6.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病人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或突然表现情绪好转,与亲友交待家庭今后的安排和打算时。
     7.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药物依赖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危人群。有自责自罪、被害、虚无妄想,或有命令性幻听,强制性思维等症状者,更应警惕。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如出现情绪的突然“好转”,应警惕自杀的可能;处于严重抑郁状态的患者常常在所谓的“平静期”自杀。

八、自杀预防有哪些措施?
    答: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借助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生活技能,如分析和解决问题、应付挫折、表达思维和情感的能力。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网络,使有心理障碍或处于心理危机的个体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化帮助与诊疗。
     2.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 增强广大公民有关自杀的知识,使人们了解自杀,懂得识别基本的自杀危险信号,对自杀行为者予以同情、理解的态度,而不是歧视,对减少自杀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减少自杀工具的可获得性 加强有毒物质的管理;加强对精神药品的管理,控制药店出售,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处方量,精神病人的药品应由家属保管;加强枪支、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4.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 通过危机干预中心和热线电话之类,与医疗急救中心联合,对处于心理危机者提供支持。
     5.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自杀者常先求助于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或综合性医院,然而其中的大多数医务人员缺乏有关自杀的基本知识,对接触自杀病人最多的医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以点带面,推广普及,对预防自杀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精神病人的自杀预防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精神疾病是自杀的主要高危人群,对精神病人的预防自杀应列为重点。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制定系统治疗方案 急性发作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症病人,酒、药物依赖的戒断状态,急性的情绪危机状态等,均应住院治疗或住留观室观察。根据不同的病情特征制定系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案。同时应评估病人的自杀危险性,并告诉其亲友和护士,以采取必要的观察措施。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社会上不少家属把精神病看作是一种耻辱,讳疾忌医,不愿或不敢看精神科,丧失早诊、早治的良机。国外有研究发现诊断为心境障碍的病人仅约1/4的病人接受了最低限度的药物诊疗,而在自杀死亡的病例中,接受精神科治疗的不到1/3。
     2. 增强安全防范措施 对住院病人,病房内应尽可能消除能引起自杀的隐患(刀、剪、绳索等)。严格住院探视、请假出院制度。医护人员对自杀高危个体应重点巡视。
     3.对生活在社区的病人,家属要陪同病人定期随访,由医生动态评估病人的自杀意念。取得家人、亲友、同事的重视和支持,告之必要的自杀高危特征的识别和预防自杀的有关知识,药品由家属保管,限制每次的处方量,为病人和家属安排24小时支持体系。

十、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
    答:Caplan提出来的关于危机的定义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含义是:正常个体多维持在与其环境相平衡的状态,当个体碰到一个他自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乱,个体心理反应将变得越来越无目的性和无组织性,最后进入情绪危机的不平衡状态。简单地说,心理危机就是个体内部一种心理稳态的破坏。
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状况,使症状得到立即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30#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37:27 | 只看该作者
多选题参考答案  

  A型题
     1.E 2.E 3.D 4.D 5.E 6.E 7.C
  B型题
     1.A 2.B 3.C 4.A 5.A 6.B
  X型题
     1.ABDE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DE 6.ABCD 7.ABCDE 8.ABC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2 08:57 , Processed in 0.64715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