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各时期重点著作发表时间及主要内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非典型考研 发表于 07-10-24 13:3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概著作记忆
2007-10-18

注:本帖在网络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更改了各著作排列顺序,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阶段对各著作分列,并添加了相关标题。

社会:《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湖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纠正:《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
本本:《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通知:《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
日本:《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
战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民族:《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
持久:《论持久战》1938年
中国:《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年
发刊:《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
主义:《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改造:《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延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领导:《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
政府:《论联合政府》 1945年 中共七大
目前:《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革命:《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
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948年
干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年
人民:《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高潮:《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955年
关系:《论十大关系》 1956年
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主持 1981年

毛泽东思想历史各历史时期主要著作重点内容介绍:
一、萌芽时期:从1921年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即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1. 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1.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二、形成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
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从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1.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 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 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 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 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6.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
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
1. 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2. 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
3.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三、成就时期:从1935年初遵义会议到1945年中共七大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② 敌人的强大
③ 人民军队的弱小
④ 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 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② 敌人的强大
③ 人民军队的弱小
④ 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
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 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 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 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 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论持久战》1938年
1. 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 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4.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5. 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95
6. 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
1. 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 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 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4. 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 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帝(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 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4.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 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 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4.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 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
“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
“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心问题,即“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论联合政府》 1945年 中共七大
1. 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 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3. 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4. 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
四、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①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主工商业
2. 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
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948年
1. 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
2. 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 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 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年
1.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 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1. 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 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 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4. 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5. 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955年
在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论十大关系》 1956年
1.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 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3. 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
4. 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5.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 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1.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 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 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 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 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6. 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7. 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主持 1981年
1. 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 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论述,并把它们提高到“灵魂”、“精髓”的高度,凸现了它们的本质意义
3.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4.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 本帖最后由 非典型考研 于 2007-10-24 13:56 编辑 ]
沙发
ertyuuu 发表于 07-10-24 20:41:5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东西,感谢!
板凳
tianning123 发表于 07-10-24 23:32:43 | 只看该作者

ganxie

谢谢 谢谢 我最头疼的东西
地板
michalle 发表于 07-10-27 22:51:27 | 只看该作者
我正准备总结下这些东东呢  现在不用了 呵呵 谢谢楼主啊
5#
babyduck 发表于 07-10-27 23:04:20 | 只看该作者
啊 牛人[s:10]
6#
mkhy00 发表于 07-10-27 23:17:1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太感谢了!省下了自己总结的时间了!
7#
zhangxiutong 发表于 07-10-28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东西,感谢!
8#
吴小燕3 发表于 07-10-28 19:33:47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s:2] [s:9]
9#
lbwh6 发表于 07-10-28 22:2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非典型考研 的帖子

牛啊!!!!!!!!!!!!!1
10#
ych1209 发表于 07-10-29 00:44: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09:29 , Processed in 0.10417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