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uoyea 发表于 07-9-24 07:5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
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




哲学基础
逻辑
范式

价值
客观性
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具体
方法技术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对于同一问题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

方法论

子类型

资料收集方法

分析方法

研究性质

调查研究

实证主义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统计分析


定量

实验研究

实证主义

实地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结构式观察 量表测量
统计分析


定量

实地研究
人文主义
参与观察 个案研究
无结构式访问 无结构式观察
定性分析
定性
文献研究

实证主义

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统计资料分析
官方统计资料 他人原始数据
文字声像文献
统计分析


定量


调…应用领域较广,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对事物的分析精确性高,对信息的收集迅速及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可以通过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其资料是被访者的自我报告,对行为的测量被动、简洁,难以了解社会现实中人们的真实行为过程,对思想难以深入探讨。
实地…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适合于研究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效度高,灵活性和弹性大,但概括性差,信度低,耗时长,对研究对象会产生影响。
实验…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研究内容狭窄。
文献… 设计的资料可来源于当事人的文件以及历史文献、统计资料等,省时省力、费用低、风险小,可研究无法接触到的研究对象,可分析扩越较长历史的社会现象,但又是资料难以获得,缺乏标准化的形式,难以编码分析,文献质量、信度、效度难以保证。
4研究范式:包括社会事实范式(以迪尔凯姆的方法论思想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强调对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进行研究,在社会结构层次和文化层次探讨社会的本质属性),社会定义范式(以韦伯的思想和符号互动论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主观性质,认为宏观的社会现象都是人们主观定义的,强调在微观层次研究人们如何建立社会并在社会中行动的),社会行为范式(以行为科学的方法论为代表,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主张用经验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认为事实范式过于抽象,限于宏观层次,而定义范式过于主观,限于微观层次,强调对人外部行为的经验观察来认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研究范式
科学范式
自然范式
逻辑过程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理论模式
理论检验
理论建构
主要目标
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文字描述
主要方式
实验、调查
实地研究
资料收集技术
量表、问卷、结构观察
参与观察、深度访问
研究特征
客观
主观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1.从认识论角度看,二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价值中立,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其逻辑方式本质上是归纳的过程,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3.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量研究则用于理论检验;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论的建构。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侧重对社会事物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调查、试验、文献研究,获得数量化的资料便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变量的因果关联;定性研究侧重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强调研究程序、方式、手段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实地研究,获得具体的实例资料。5.总的来说,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细致的资料,但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这是研究过程的两种途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6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 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研究者也是人,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生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7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c) 资料的收集 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和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资料收集阶段略。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8社会研究中的创新原则的基本意义和方式:指研究问题时应具有某种新的东西,与众不同的地方和自己独特的特点。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我们的每一项具体研究都要能够在某些方面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能够为人们了解、理解、熟悉和掌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各种规律提供新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同一领域、同一范围、同一层次上重复研究,重提结论。
创新体现在问题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新颖的地方。

☆☆☆☆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1理论(theory):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实际社会研究中通常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中心和最终目的。社会科学中很少有像进化论那样有力的理论,但社会研究仍然像各种自然科学那样,努力朝着“从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中发掘出系统的理论”的目标前进。理论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命题体系,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由一组命题构成;2、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3、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等。
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同一种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其他条件相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为优—解释范围更广泛;解释更精确;结构更简练。三个标准强调的是理论的三个方向,实际研究中对几种不同理论进行比较时,可能出现不同理论在不同标准上优劣不同的情况。
2、概念(concept):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社会现象或抽象事物如社会地位。概念由定义构成,通常以语言或数字或符号来指明和限定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并给出明确的意义。只有在做出定义之后,概念才能有意义。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越明确和丰富,所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就越清楚,但外延狭小即涵盖面窄。若抽象层次高,则对事物特征的表达就越含糊。
概念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如“房屋、社区、互动”等。概念可以分为两类:标识某类现象,如太阳,称作常量;往往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如性别、职业;称作变量。用数学公式表示科学概念可以将语言的含糊性降到最低,然而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概念的复杂性和含糊性,造成同一概念对于不同的研究者其含义不一样或者所指称的现象不同。所以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对他所使用的概念加以明确的界定。
对概念的要求:1.可观察性2.可操作性(可约化为子概念)3.精确、明了,不易产生歧义。
概念的功能: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方式;概念的抽象性对理论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概念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思想网络,各种单个研究通过相互连接,使得不同时期的经验得以组织和再组织。如:文化、制度、地位、角色等所形成的思想网络,一直指引着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

概念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有用的感念所指称的现象必须至少是潜在可观察的;有用的感念必须是精确的;有用的感念是具有理论重要性的概念(指它与理论中的其他一些概念相互联系,并且在解释上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
3、变量(variable):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也是概念的操作化。某些概念只是表示某单一现象如元首等,当赋予是否的取值。
四种类型: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比率变量。
相对应的四种测量层次为: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改变的变量。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自变量是主动的变量,因变量是被动的变量。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其变动的变量,即实验刺激;而因变量则是手实验刺激而变动的变量。在调查研究中,自变量多为属性变量,比如性别、年龄等;而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量。
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有三种情形:1.复杂的因果关系链中,一个变量通过其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2.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向操作层次的概念转换时,作为概念演绎的中间环节;3.作为“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替代变量出现,如对动机、智力、敌意、态度、思想、情绪、习惯、兴趣、需要及价值观念等的测量需要测量中介变量。
4、命题(proposition):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关系:概念构成了命题,而理论由一组命题构成。如“工业化水平高”是关于“工业化”这一概念的陈述;“工业化使得人际关系疏远”是关于“工业化”概念与“人际关系”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具有不同的类型:公理、定律、假设、经验概括等,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5、假设(hypothesis):命题的常用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检验的,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是对命题的操作化表达。

假设的陈述方式: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和函数式陈述。如:若A则B、A不同B也不同、A是B的函数,A=f(B)。在社会研究中用数学公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是很少见的,通常是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与B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来代替。
假设来源于:常识、个人预感或猜测、现有调查资料、现有理论。其中后两种是主要来源。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1)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假设中的基本元素是相对具体的变量 2)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可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
6、一种理论解释的发展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或阶段:即以归纳推理为标志的理论建构过程和以演绎推理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理论构建: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相信的理论;理论检验:以理论为缺点,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
理论建构的过程1从观察到概括。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或定量或定性的观察,完成从具体的观察结果到对现象的经验概括(指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说明。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变量间关心的一般性阐述)。2从概括到理论。舍弃特定个案的特殊性,集中其存在的共性特征。从经验概括中抽象出某种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概念间关系,形成对这一现象及其背景的更为一般性的命题,初步建立了解释和说明这样现象的理论。
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2)由理论推导(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即操作化 4)收集相关的资料
5)分析资料
6)评价理论并进行修正。

假设演绎法:社会科学研究普遍使用两种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演绎推理的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将两种结合即(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3)从这种概括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若被证实则接受,若理论不能被检验证实,我们就需要修改原始的理论,进行新的检验。前两个步骤是归纳,后两个是演绎。
7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1.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视角、研究框架;2.为研究提供理论视野和概念框架;3.指导研究方向;4.提供研究解释。

经验研究对理论的作用:1.开创理论;2.重整理论;3.扭转理论;4.廓清理论。
☆☆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1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 or research problem):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与日常生活的“问题”既相似又不同。往往更具体、集中、明确。主要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等。如生活实践、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现象、他人的研究、社会政策的需要等。
2研究主题(research subject or research topic):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问题相比显得更广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
3、研究问题/主题的选题标准:(理论、实践意义,迫切性,可行性,研究条件)
重要性(significance):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创造性(creativity of innovation):创新性或独特性,指得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可行性(feasibility):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合适性: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包括兴趣、熟悉程度、与研究对象的相似程度等。
4、研究问题的明确化(focus the problem):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通常是将主题变为问题。
明确化的方法:1.不断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即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的做法。(文件回顾具有重要作用);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划定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范围。好的问题陈述特征:必须在研究者的能力范围之内;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明白,不能太宽泛,也不能太微不足道;除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外,问题的陈述必须至少包括两个变量;问题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
5、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学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文献回顾与选择课题往往是交错进行的。
文献回顾的方法:查找相关的文献(相关著作、论文、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对文献进行选择(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根据文献发表的时间;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和权威);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重点掌握该文献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即对象、方式、抽样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重要结果即文章讨论部分的观点和推论;自己对其的评价,即其特点与独到之处,以及主要不足)。 文献回顾的作用: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 本帖最后由 luoyea 于 2008-4-6 07:49 编辑 ]
推荐
 楼主| luoyea 发表于 07-9-24 08:01:01 | 只看该作者
☆☆☆
第十章 实地研究
1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后蕴含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是唯一一种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的合称。
个案研究(case study):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某个单一元素进行的调查,即对某个个体、事件、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或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当研究个案是一个社区时,又称为社区研究
个案研究的目的:深刻揭示蕴含在研究对象中丰富的个体特征和详细的实践发展过程,同哦深入地观察或访谈来获得详细、具体和生动地研究资料。
研究逻辑:在确定了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后,不带任何假设的进入到现象发生的场景中,参与研究对象的生活,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或通过深入访谈收集定性资料,以此进行分析和归纳,揭示和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逐步归纳理论命题。一般采用参与观察或个案访谈的方式进行。
2观察(observation):指的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在现象发生的场景附近或其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或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要求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计划、目的性,并对所观察到的事实作实质和规律性的解释。
根据观察地点不同
实验室观察(laboratory observation):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实地观察(field observation):在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中常用。通常是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仪器的观察。


根据研究者所处的位置不同
局外观察(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非参与观察):观察着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进行远距离观察,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状态是隐蔽观察。

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优点: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缺点:资料缺乏信度/可靠性;程序不明确,观察无系统,资料非定量,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重复;参与观察的结果依赖于观察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
参与观察的应用: 1.深入了解现象发生的过程,而非验证理论。
2.角色转换。包括a.
移情理解: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要尽快进入角色,作为研究者的角色转换为观察对象群体的意愿,即语言、行为、生活方式上的同化于观察对象及其社区,以达到移情理解;b超脱理解:要对观察的现象和行动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时,要随时跳出角色,恢复研究者客观、中立的立场上来,从局外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发掘其具有的客观含义,达到超脱理解。

参与观察的重要性:1.定性研究-个案研究-中尽可能地扩大理论建构的经验资料的范围和深度;2.能在参与对象的真实生活过程中掌握和记录研究资料;3.非结构的观察减少主观看法和观点的影响。
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

结构观察(constructed observation):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多采用非参与/局外观察的方式,内容固定。

非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结果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用于定性分析。是实地研究的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3正式访谈(formal interview):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
非正式访谈(informal interview)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
实质性问题:调查者为了解真实的社会状况而提出的问题,如事实、行为、观念等。
功能性问题:访谈过程中,为了对被访问者施加某种影响而提出的问题,拉近距离,融洽气氛。
4个案访谈:从访谈对象看包括个别访谈(访谈对象是单个的个体,能较真实地获得个体的意见)和集体访谈(也称座谈会,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特点是存在访谈员和被访者及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用于收集特定群体的共同意见)。
从访谈内容组织看分为结构访问法: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要求在访谈程序、内容、提问方式等尽可能标准化,减少访谈过程中人为因素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加资料的客观性和科信赖程度,便于统计处理。包括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前者的优点是调查的回答率高,资料的质量号,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弱点是双方的忽动影响调查结果;匿名性差;费用高,时间长,代价高;对调查员的要求高。后者优点是迅速,简单易行,节省资金,便于对调查员的监督和管理。缺点是,调查对象的代表性的困难;调查时间不能太长,多用于市场调查和舆论调查。

☆☆☆☆☆
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访谈。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和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的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通过研究者主观、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优点是: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研究效度较高;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适合研究现象反正变化的过程及其特性。缺点是:概括性较差;信度较低;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无法控制;所需时间较长;伦理问题。要求更高的访谈技巧。
要点:1.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要了解的内容有明确地认识;2.…对对象的各方面情况与特征尽可能详细了解,达到两个目的,即给自己安排合适的角色和更好地理解其谈到的情况;3.时间地点已被访谈者的方便为原则;4.开场白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突出;5.创造访谈的气氛,顺利开始访谈;6.专心听,认真记,保持目光接触,给对方以受尊重和价值感;7.正确地记录方法,当场或事后纪录。
5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observer as participant):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接受,允许参与他们的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使研究者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participant as observer):观察者,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
6实地研究的基本特征:1.强调实地,研究者一定要深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且在其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所研究的现象。2.是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总称,从研究背景和对象范围上看,个案研究是其特征,从研究方式和资料收集方法上看,参与观察是其突出特点。3.不同于其他三种研究的是,不仅是一种资料收集过程,同时也是理论形成的过程。
7基本逻辑结构: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与现象后,不带任何假设进入到现象或对象所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收集各种定性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归纳后,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归纳。经过多次循环,达到对现象和过程的理论概括和解释。
8主要阶段有:选择研究背景;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的关系;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报告研究结果。
理想的背景是不易被我们所观察的对象注意到和感觉到的地方。
获准进入的要点是正式合法的身份和单位、组织的介绍信,但要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还需要关键人物/中间人的帮助。
观察记录与访谈纪录应同时记下研究者本人的思想、感悟、评价、认识、猜想、理解等主观内容。

9实地研究的优点:1、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2、研究的效度较高;3、方式较为灵活,弹性较大;4、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性。
缺点:1、概括性较差;2、信度较低;3、对研究对象的影响;4、所需时间较长;5、伦理问题。
10、定性研究建立理论时强调理论的“扎根性”,即在原始资料基础上发展理论。建立理论是虽然可以借助现有理论来深化对研究结果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对原始资料中归纳和推导出来的结论予以重视。 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其建构程序是1、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2、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3、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扎根理论得到了可靠的经验证据的支持,但它的主要特点不在于它的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新思想。但是,扎根理论是一种“事后解释”,即它是在收集到事实之后所作出的主观解释,尽管这种解释与观察到的事实相一致,但它不是唯一的,从同一事实或同一个经验概括中可以“跳跃”出不同的理论解释。扎根理论的缺陷在于无法在各种可能的理论解释中判断或检验其真实程度。同时,这种理论缺乏必然的可信度,因为其依据的经验证据是由不完全归纳提供的。
☆☆☆☆☆
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参看统计学
1资料审核(data auditing):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对,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查出问卷资料中的问题,二是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
两种做法:边收集边审核,收集完后集中审核。
2、资料的转换=编码数据录入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输入,二是先将问卷上的编码转录到专门的登记表上,再录入计算机。 数据清理:有效范围清理;逻辑一致性清理;数据质量抽查。
3单变量统计分析
a.描述统计帮助简化资料的方法,包括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趋势分析
集中趋势分析(central tendency analysis):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离散趋势分析(dispersion tendency analysis):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b.推论统计根据抽样取出的资料推论出母体的情况,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其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可信度。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两区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
4阐释模式(elaboration model):所关心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三种类型:因果分析、阐明分析、条件分析。
复相关分析(multiple correlation analysis):以一个统计值来简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用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最大的方法。
交互分类(cross-tabulation):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一个定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5消减误差比例(proportionate reduction in error简称PRE):两个有关系的变量x与y,当知道x的值来预测y值时所减少的误差与总误差的比。
置信水平置信区间前者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后者是值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1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型的记录材料。其特点是:来源多样;形势无规范;不同阶段的变异。
2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研究者关注于资料本身,不断为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主体分配编码标签。即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为不同的类别。
轴心式编码(axial coding):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此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有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
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在浏览资料和进行开放式或轴心式编码工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寻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研究者在发展出某些概念,并开始围绕几个核心概括或观点来组织他们的总体分析时着手进行这种工作。
分析型备忘录(analytic memo):实地笔记的一个特殊类型。实地研究者对于自己在整理和编码资料、提炼概念过程的想法和观点的记录或讨论,这种备忘录是研究者写给自己的,或者说是自己与自己进行讨论的一种笔记。可以以全部概念或主题为线索建立一个完整的备忘录体系。
四种途径总结实地证据:应用类似定量统计的技术,帮助说明实地研究概括所依据的基础;描述分析过程,特别是主要思想或关键概念的发展过程;列举例证;概念化,组织资料,概括资料的含义。
3连续接近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这里的反复和循环,指一种从理论和假设出发,通过阅读资料寻找证据,分析概念对资料的拟和程度,同时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概括,创造新的概念或修正原来的概念。然后再从资料中收集新的证据,解决第一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修正原来的理论。不断重复直至达到较为完善的理论。
举例说明法(illustrative method):用经验证据来说明和解释某种理论。实际上是对已有理论寻找合适的经验证据的方法。一是研究者列举个案或现象来表明理论模型可以说明、揭示某种特定的个案、现象;二是列举多个不同个案,说明理论可适用于多种不同个案情况。所谓的“空盒子填充法” 。
比较分析法(analytic comparison):从先前已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特定时间、地点、群体)的规律性。包括一致性和差异性比较。
4定性资料分析的两种途径:寻找资料的相似性;寻找资料中的相异性。
一致性比较法(method of agreement):将注意力集中于各个不同个案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上,通过排除的过程来进行。研究者先找出不同个案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作为结果的特性,然后再比较各种作为可能的原因的特性。如果某个个案中作为原因的特性不为所有具有共同结果的个案所共有,那么,研究这就将这种特性从可能的原因中排除掉,所剩下的所有个案共有的特性则为可能的原因。
差异性比较法(method of difference):先找出那些在许多方面都十分相同,但在少数方面不同的个案,然后找出这些个案具有相同的原因和结果的那些特性,同时找出另一组在结果上与此不同的个案,比较两组个案,查找那些在不出现结果特性的个案中,也没有出现的原因特性。这种没有出现的特性就是结果的原因。比一致性比较法复杂,但能更有力地说明问题。
流程图方法:以历史和现实发展过程为标准,对定性资料所进行的描述。
5定量资料分析方法与定性资料分析方法的区别:1.分析程序与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同;2.资料分析的开始点不同,后者贯穿研究的过程,前者是一个特定阶段;3.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上不同,前者多用于检验理论或假设,后者多用于建构理论;4.分析的方式和所用的工具不同。
6测不准效应:由于观察者的参与改变了被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被观察者或者单位可能做出种种假象来掩饰事实的本来面目,使真实状态的测定不可能。
棱镜效应:社会现象的感知和解释都要通过观察着这面棱镜,通过他的价值标准和以往的经验再折射出来,从而使观察资料不准确。
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目的是说明如何研究、有何结果、结果的意义。分两种,但实际中一份报告往往同时具有两个功能。
描述性报告 (descriptive report):着重于对所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全面地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研究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解释性报告(explanative report):用研究所得资料来解释和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
2、学术性报告和应用性报告;定量研究报告和定性研究报告。
3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主题是整个研究报告的灵魂;提纲是报告的骨架。
确定主题-中心问题:一般情况下研究报告的主题就是该研究的主题,但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两个主题不能统一起来。如一个题目包含内容很多,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很广,一份报告中很难容纳全部内容,这样报告主题就小于研究主题。另外,研究所得的资料与研究最初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说明事先预定的研究主题,只好重新确定报告主题。
拟定提纲:通常报告中的导言和方法等部分比较固定,变化不大,因而,拟定提纲这一步骤主要是针对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方法就是对结果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每一部分进一步细化。
选择材料:首先要以撰写提纲的范围和要求为依据,即应按照报告的“骨架”来选择填充的“血肉”,这样才能保证所选取的材料与报告的主题密切相关。其次还要坚持精练、典型、全面的原则,作到既不漏掉一些重要的材料,有使所用的材料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和最强的说服力。材料通常有两种形式:数据、表格、事例;在这些客观材料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观点、认识、建议等主观材料。


撰写报告:基本的撰写方法通常是从头到尾一气呵成。
4研究报告的般结构:导言、研究设计-方法、结果、讨论、小结或摘要、参考文献、附录。
导言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研究报告应以所提出的问题的描述开始。将这一问题放到一个较大的背景中,以便读者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它为什么值得研究。文献评论:对这一领域已发表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论。该部分应充满着恰当的、相关的并且是简明的和精确的材料。介绍自己的研究:主要目的不是去太论研究内容的细节,而是介绍研究的基本框架,比如你所研究问题或准备检验的假设是什么,主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在有些情况好可以描述你的研究模型,定义你的主要理论等等。 规则:尽可能用常用语言撰写,而少用专业术语;要用不要的时间和空间。一步一步将一般性的读者引入到对特定问题的正式的或理论化的陈述中来;用例子说明理论观点。
方法:明确具体地告诉读者你是如何做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有关研究方式、研究设计的介绍;有关研究对象的介绍;有关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有关资料分析方法的介绍;对研究质量及局限性的说明。
有关研究方式、研究设计的介绍(四种研究方式有各自的研究设计内容)。有关研究对象的介绍:除了文献方式,都得与人打交道。说明总体、元素、抽样单位、抽样方法、样本规模、回收率等。 有关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对研究的主要变量的说明(主要变量是什么,变量的操作定义是什么,这些变量是用哪些指标来进行测量的,量表是什么);对资料收集过程进行说明(是否采用自填式问卷,如何回收,回收率多少,有效回收率多少,如何培训调查员);对所用的工具进行说明(问卷的长度、形式、制作过程,是否进行过试调查,在何地,结果如何)。

结果:在较短小的论文中或较简单的研究报告中,结果和讨论两部分常常结合在一起。在结果的表达上,总的原则是先给出“森林”然后再是“树木”,即先给出总体的、一般性的陈述,然后才是个别的、具体细节的陈述。 步骤:再次向读者提示你在报告的导言部分所提出的概念性问题,即对问题的概念性陈述;进而向读者提示你在研究中实际完成的操作或实际测量的行为,即对问题的操作性陈述;紧接着马上告诉读者你的答案;现在且仅仅是现在才用数字、表格、材料来向读者说话;在每一个分之结果的末尾部分,都应对该结果所处的位置做一简要的小结;用一种平滑的转折句把读者引向结果的下一部分。
讨论:与导言密切相关,由于结果部分已对各分支结果做了表达和讨论,因此,在讨论部分中仅从整体上陈述和讨论研究的结果。讨论一般从告诉读者你从研究中掌握了什么开始,明确说明假设是否得到验证,或明确回答导演部分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文学评论中列举的结果做比较,看看是否又一次验证了它们的结果。讨论自己的研究可能存在缺陷,将自己的结论进行推广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所受到的限制。对于研究仍未能回答的那些问题的讨论,对于研究中新出现的问题的讨论。讨论部分不宜过长,否则读者对研究结果的认识不清晰。在解释性研究中,一个没有证明的假设也是一个重要的结果。
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目前许多专业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常常以摘要来代替小结,通常不超过200个字。构成附录的这些材料占有较大的篇幅,所以专业刊物将常常略去这一部分。
5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行文要则: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撰写;陈述事实力求客观,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行文时,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而不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意某种观点或看法的倾向,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2.引用与注释:引用的具体方式有:引用别人的原话、原文时,要用引号引起来,再用注释说明;只援引别人的观点、结论但非别人的原话、原文时,则不用引号,只需在其后注释即可。注释的形式有三:夹注、脚注、尾注。
165#
郑雅文 发表于 16-9-18 20:50:11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打印?太棒了
164#
ice言笑晏晏95 发表于 16-8-31 17:51:58 | 只看该作者
luoyea 发表于 07-9-24 08:0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谢谢楼主分享,很好的资料
163#
mix77baby 发表于 14-8-18 12:35:45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好银![p:23]
162#
李小喃 发表于 14-8-3 18:42: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人品爆棚啊!!!!!对于我这一个跨专业的门外汉简直是救星啊!!!!32个赞!!!
161#
qzk1980 发表于 11-11-4 08:14:0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
160#
青青芭蕉 发表于 11-9-4 10:05: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前辈的分享!
159#
xiaoshuner 发表于 11-8-18 01:08: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好人呀,谢谢!!
158#
Alisa567 发表于 11-7-14 16:10:11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157#
sinan 发表于 11-6-10 23:54:37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8 08:58 , Processed in 0.12365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