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08年金属材料学试题
一.填空.
1形成强,中,弱碳(氮)的合金元素
2耐大气腐蚀的合金元素
3铸铁的分类
4不锈钢,耐热钢,耐蚀钢.(参考《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钢的牌号)
二.名词解释
1、相间沉淀:合金元素钒在钢中的有利作用主要是以其碳,氧化物形式存在于基体和晶界上,起到沉淀强化和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钒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比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小的很多,随着相变的进行,在一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下,钒的碳,氮化物在相界析出,通过在两相区加速冷却,可以细化晶粒,控制其碳,氮化物的析出,其沉淀物的大小和分布,决定了其沉淀强化的效果.
2、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腐蚀沿着金属或合金的晶粒边界或它的邻近区域发展,晶粒本身腐蚀很轻微,这种腐蚀便称为晶间腐蚀。
3、高温回火脆性:在回火过程中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塑性不断增加,而冲击韧性却不是呈直线上升的,在低温250-400度回火和高温450-650度范围内回火时,韧性会出现下降现象,这就是回火脆性。前者称为低温回火脆性,后者称为高温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或第一类回火脆性。碳钢与合金钢均会出现这种回火脆性,可能与低温回火时在晶界或亚晶界上析出连续碳化物薄片有关,对于低温回火脆性,只有避免在该脆性温度范围内回火才能防止。
合金钢在450-650度范围内回火时可能产生高温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可以用更高温度回火+快冷的办法消除。
4、475℃脆性:Fe-Cr合金在400~550℃环境中长期加热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脆性,硬度显著提高,冲击韧性严重下降。此情况称为475℃脆性,可用加入稀土元素的方法解决。
三.大题:
1、沉淀强化
位错和第二相交互作用形成第二相强化。对于一般合金来说第二相强化往往比固溶强化效果更为显著。根据获得第二相的工艺不同,按习惯将各种第二相强化分别称呼。其中通过相变热处理获得的称为沉淀强化;而把通过粉末烧结获得的,称为弥散强化。有时也不加区分地混称为分散强化或颗粒强化。[4] 如果要单独对析出强化给出一个定义。析出强化是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产生偏聚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产生的一种强化。
析出强化在微合金钢等金属材料的生产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微合金钢生产中,只加入微量的合金元素,只能形成碳、氮化物,主要通过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来进行强化。微合金化钢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碳、氮化物的溶解—析出行为。微合金钢的基体内分布的碳、氮化物,还有金属间化合物、亚稳中间相等第二相质点的析出在间界、运动位错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导致钢的流变应力和屈服强度的提高。这就是微合金钢的析出强化。
就位错与第二相的交互作用而言,一般将第二相分为变形的和不变形的两大类,其强化机制不同。
对于多数的析出强化合金,在经过固溶处理及时效后,在其早期阶段,析出相的尺寸小,与基体保持共格,这时的析出相是可以变形的,位错可以切过析出相。当析出相有一定尺寸的时候,就属于不可变形的,运动位错接近它们时,只能绕过它们。像钢中的碳化物、氮化物一般都是不可变形的。
对于可变形的析出相,其强化效果主要决定于析出相的本性,由于强化来源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机制。对于不变形的析出相,其强化效果主要决定于第二相尺寸或相间的平均距离。析出相对位错的障碍力集中施加在位错的钉扎点上。
可变形第二相的切过机制下,位错穿越质点,能够造成共格应变以及对层错、有序化以及弹性模量等产生种种影响。例如析出强化合金在经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后,析出相与基体保持共格,因而能够产生共格应变能。这种共格应变能是由析出相与基体原子的错配度引起的。当位错在析出相的共格内应力场中运动时,因弹**互作用产生强化。
一般说来,析出强化产生的强化作用在析出的第二相是尺寸细小、数量较多而且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可以使材料获得最大的强化效果。比如在Nb、V、Ti三种微合金元素中,Nb、 V和Ti的微细析出相才能起这种作用,所以钢的热机械处理(或控轧控冷)要力图实现细小的析出,然而0.003~0.1mm颗粒度的析出也都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2、固溶强化
一般来说,无论置换固溶体还是间隙固溶体,固溶体的硬度、强度总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要高,并且随着溶质原子浓度的增加,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尺寸差别的增大(置换固溶体情况下),强化的效果加大。比如,低碳钢在常温状态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材料,较小原子半径的元素如C、N,通常以间隙的形式固溶在铁的晶格之中,多数合金元素的原子如Nb、V、Ti、Mo、Al等等都置换晶格某个铁原子的位置的形式。固溶造成晶格的畸变,使钢的屈服强度提高。这种由于溶质原子的固溶而引起的强化效应,即称为“固溶强化”。[2]
就固溶强化的微观机理而言,固溶强化是由于溶质原子和位错的交互作用的结果。溶质原子和位错的交互作用就其性质而言,可以是弹性的、化学的、电性的和几何的等几种类型。溶质原子可以偏聚到位错周围形成各种气团,也可以是均匀不规则地分布在基体中,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使金属材料的基体造成强化。[3]
在几种性质类型的交互作用中,溶质原子和位错的弹**互作用最为重要。
晶体中的溶质原子是点缺陷的一种,会引起其周围发生弹性畸变。
3、铝合金时效强化四个阶段(参考《金属学与热处理》)
在时效热处理过程中,该合金组织有以下四个阶段:
补充:时效强化: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放置或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随着时间延长,其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 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G·P(Ⅰ)区
在新淬火状态的过饱和固溶体中,铜原子在铝晶格中的分布是任意的、无序的。时效初
期,即时效温度低或时效时间短时,铜原子在铝基体上的某些晶面上聚集,形成溶质原子偏
聚区,称G·P(Ⅰ)区。G·P(Ⅰ)区与基体α保持共格关系,这些聚合体构成了提高抗
变形的共格应变区,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升高。
(2)G·P 区有序化-形成G·P(Ⅱ)区
随着时效温度升高或时效时间延长,铜原子继续偏聚并发生有序化,即形成G·P(Ⅱ)
区。它与基体α仍保持共格关系,但尺寸较G·P(Ⅰ)区大。它可视为中间过渡相,常用θ”
表示。它比G·P(Ⅰ)区周围的畸变更大,对位错运动的阻碍进一步增大,因此时效强化作
用更大,θ”相析出阶段为合金达到最大强化的阶段。 (3)形成过渡相θ′
随着时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铜原子在G·P(Ⅱ)区继续偏聚,当铜原子与铝原子比为
1:2 时,形成过渡相θ′。由于θ′的点阵常数发生较大的变化,故当其形成时与基体共格
关系开始破坏,即由完全共格变为局部共格,因此θ′相周围基体的共格畸变减弱,对位错
运动的阻碍作用亦减小,表现在合金性能上硬度开始下降。由此可见,共格畸变的存在是造
成合金时效强化的重要因素。
(4)形成稳定的θ相
过渡相从铝基固溶体中完全脱溶,形成与基体有明显界面的独立的稳定相Al2Cu,称为
θ相此时θ相与基体的共格关系完全破坏,并有自己独立的晶格,其畸变也随之消失,并随
时效温度的提高或时间的延长,θ相的质点聚集长大,合金的强度、硬度进一步下降,合金
就软化并称为“过时效”。θ相聚集长大而变得粗大。
4、工程结构钢的焊接性(参考《金属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