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读文章中,遇到句式较复杂的句子,不作长难句分析。
在实际考试中,大多数考生是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做长难句分析,同时长难句分析也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因为我们在读中文长难句时是不会做长难句分析的,而是直接将句子顺着读下来;同样我们要把英语当作母语来学,也是不需要做长难句分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毫无语法概念的状态下顺着将句子读出来(同英美人士一样)。英语是前重后轻,而中文是前轻后重,因此要习惯英文句子说出信息的方式。举例说明: it is difficult to do sth,平时我们翻译成做某件事情很困难,但是以后考生应当习惯将它翻译成一件事情很困难,这件事情是某事。虽然第二种翻译读起来会有些别扭,但用这种译法显然比通过长难句分析理解句子要快。
5、客观地阅读。
大家在读文章时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文章明明读懂了,但是一做题就错,这就是不客观阅读导致的结果。我们来举个例子,原文:Susan 喝水了。问题: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is sentence? 答案:A.Susan渴了。 B.Susan 有喝水的能力。觉得哪个选项对,是不是觉得A挺好,但这道题目正确答案是B。因为原文根本没说Susan渴了这个信息点,而只说了喝茶这个信息点。这道题选错了就是不客观阅读的结果,因为考生在阅读时总是想体会这句话所暗含的意思,但如果考试根据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来设置答案,那是不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体会出的这句话暗含的意思也不尽相同,那么答案就不可能统一,之所以在标准化考试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推论题,为了保持答案的唯一性只能是文章中说了什么就考什么,从来就不考暗含的意思。所以考生以后在阅读中读每句话只读出这句话的内容(字面意思)及这句话存在的前提。例如上面那句话,内容是Susan喝茶,前提是有一个叫Susan的人、世界上有茶这种东西、Susan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