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19:5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363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5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9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8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7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6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5年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5年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4年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4年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3年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3年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2年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2年山东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内容预览
2015年山东大学811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山东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3题,每题5分)
1.德尔菲法
2.行政生态
3.国家决算
二、简述题(共6题,每题10分)
1.我国行政组织构建的原则有哪些?
2.简评Charles·E·Lindblom的渐进决策模式。
3.简述行政程序法治的主要内容。
4.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6.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对绩效激励的启示。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5分)
1.试析学习型组织理论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启示。
2.我国自1999年实行“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平台。结合服务型政府建设,试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提升。
3.请谈谈你对我国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山东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3题,每题5分)
1.德尔菲法
答: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调查,对与所预测问题涉及到的有关领域分别提出问题,并将回答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且可靠性也较大的意见。德尔菲法最初是作为对专家座谈会法的改进措施而发展起来的。同专家会议法相比,它的特点是:
①专家小组组员彼此互不知道,他们可以不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各种不同论点都能得到充分发表。
②专家们会从反馈回来的问题调查表上得到集体意见和目前状况,以及同意或反对各个观点的理由,并依此作出各自的新判断,构成专家之间的匿名相互影响。
③对预测结果采用统计评定回答的方法,能够包括整个小组意见,根据小组的回答,可找出能够代表专家的主流意见。
2.行政生态
答:行政生态是指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行政现象,它是行政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最早将生态学引入行政学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J.高斯,而对这一理论做出重要发展的是F.W.雷格斯。其代表作《行政生态学》分析研究了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社会经济结构及文化历史与公共行政的相互影响。该书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雷格斯认为,了解行政行为必须超出行政系统本身,从社会背景中去了解行政与外部环境间的相互关系。雷格斯揭示了社会功能分化与行政模式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认识各种行政的理论模型;着重分析了过渡社会中的行政模式。
3.国家决算
答:国家决算又称政府决算,是指各级政府对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年度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支出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包括中央总决算和地方总决算两部分。政府决算的重要内容包括:
①政府决算由中央总决算和地方总决算组成。其中,中央总决算由中央直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决算、企业财务决算、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国库年报和税收年报等汇总而成;地方总决算由省(市、自治区)总决算汇总而成。
②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由执行单位预算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交商、农林水、教科文卫等单位编制。企业财务决算和基本建设财务决算由国有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编制。实行差额管理或自收自支的单位,也要编制单位决算。
③参加组织预算执行、经办预算资金收缴和拨款的机构也要编制年报和决算。各级财政部门还要编制由财政部门监督、管理的预算外收支决算。这些机构、单位和部门编制的各种年报或决算,都是各级总决算和全国总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述题(共6题,每题10分)
1.我国行政组织构建的原则有哪些?
答:行政组织原则是为行政行为提供指导的一种基本论述,是使行政组织长期稳定、平衡、有效和充满活力的一系列的一般性或共同性的规范或法则,是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所应遵循的范例。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构建所遵守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为民便民的原则。这是我国国家行政组织首要和最高的原则。违背了这一原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为民,就是要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宗旨;便民,就是要与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方便人民群众,通过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运用,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
(2)完整统一的原则。完整,既指各种行政行为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应当完整,也指国家行政组织的结构应当整齐划一。统一则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特有的层级节制的组织关系,应当事权确实、上下贯通、政令归一,同时按照各自的职守和功能实行有效的协作和配合,共同实现国家行政组织的大目标。
(3)权责一致的原则。其要义是建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确认和规定。一般说来,行政权力应当与行政责任成正比,职位、职权、职责应当相一致。在权责一致的原则下,对那些“例外”的边界事务或特殊事项,则应当由主管首长裁定后补入正式规定,变“例外”为“例行”。
(4)精干效能的原则。精干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一种数量状态,其内涵是指以较少的机构、人员和财物投入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效能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有效的程度,或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的能力。
(5)依法行政的原则。其核心,是要建立法制观念,培养对法制的遵从。依法行政就是要遵从宪法和法律对国家行政组织的宗旨、地位、权力、职能、预算、编制、机构、程序等的规定,并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依照法的精神、原则和条款实施行政管理。
(6)适应发展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相应进行国家行政组织的调整或变革。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①根据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而相应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公务活动方式;②根据社会进步和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应调整行政机构和行政手段;③以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未来。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关于这个系统的任何规定性即原则,都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系统工程问题。因此,强调各项原则的互生性、互动性,是发挥原则的规范或法则的指导作用的重要前提。
2.简评Charles·E·Lindblom的渐进决策模式。
答:(1)渐进决策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一种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2)渐进决策模式作为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的价值,具体包括:
①在认识论上,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事物的运动看做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的过程,即无论哪种新的决策,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这些条件包括历史和现实的特点,包括决策主体的本身条件,以及整个社会、组织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心理结构。
②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它强调在进行改变时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因而主张不间断的修改,而不是引起动荡的变革,逐步对政策加以修改并最终改变政策。从政治和行政决策的角度来看,渐进决策模式是在某种条件下一种有用的思想和方式。
(3)渐进决策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主要包括:
①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首先表现为它在方法上明显地带有保守的特点,它一般适合于比较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以及从总体上说是比较好的现行政策。一旦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或者表明对以往的政策需加以彻底改变时,渐进决策模式所主张的修改和缓行就起不到它的作用,甚至会对大的变革起阻碍作用。
②其次,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式的另一个弱点是,该模式忽视了其自身运用的限制条件,把它夸大为普遍适用的模式。从政治和行政决策的角度来讲,引起动荡的变革可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在社会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决策方式应当视时间、地点和客观条件而定,而不应该将渐进决策模式作为唯一的、排斥其他模式的万全之策。
3.简述行政程序法治的主要内容。
答:行政程序法治是实行行政法治的重要手段、方法或者步骤,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和重要内容。行政程序法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进行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
在我国进行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是当务之急。行政程序立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思路主要有两种:①先拿出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就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及相应制度、违背行政程序的法律后果等作原则规定,然后再制定部门法;②先进行单行的行政程序立法,然后再进行整合、完善,制定出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2)深化司法改革,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
目前,我国的司法改革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挥,不可避免地出现短视和混乱的弊病,尤其是在涉及深层次体制问题时更加突出。司法改革的深入,必然涉及到政治、人事制度的改革,因此实现司法独立是行政程序法治的重要保证。
(3)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实现对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
我国目前存在司法审查范围过窄问题。当前法律规定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和行政裁决行为不在司法审查范围内,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将除国家行为之外的其他三种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同时修改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诉讼轨道。
(4)严肃行政执法
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因此必须严肃行政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的权限、程序办事,权责统一,公开透明,严格监督。尤其要重视法定程序,切实树立“依法行政就是依程序行政,违反法定程序也是严重违法”的观念。
4.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现今政府的作用在于与私营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共同为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公务员的角色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为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进行协商、提供便利。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建立社会远景目标的过程并不能只委托给民选的政治领袖或被任命的公共行政官员,而应重视广泛的公众对话和协商。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方案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过程得以最有效并且最负责任地实现。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通过对公民教育方案的参与以及对公民领袖更广泛的培养,政府可以激发人们重新恢复原本应有的公民自豪感和公民责任感。政治领袖要明确地表示并鼓励对公民责任感的强化,进而支持群体和个人参与社区契约的订立活动。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公共利益不是由个人自我利益聚集而成的,而是产生于一种关于共同价值观的对话。因此,公务员不是要对“顾客”的要求作出回应,而是要集中精力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扮演着公民角色的人们必须关心更大的社区,必须对一些超越短期利益的事务承担义务,必须愿意为他们的邻里和社区所发生的事情承担个人的责任。
(5)责任并不简单
公务员所应该关注的不只是市场,他们还应该关注宪法、法律、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公共行政官员已经受到并且应该受到包括公共利益、宪法法令、其他机构、其他层次的政府、媒体、职业标准、社区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环境因素、民主规范、公民需要在内的各种制度和标准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他们应该对这些制度和标准等复杂因素负责。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新公共服务理论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公共行政官员的工作不仅极为复杂而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分享领导权的概念对于为公共雇员和公民提供机会以便他们的言行符合其公共服务的动机和价值至关重要。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与试图将公共资金视为已有的企业管理者相比,乐于为社会作出有意义贡献的公务员和公民更能够促进公共利益。新公共服务理论也明确地认识到,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
5.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答:从狭义上讲,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从广义上讲,电子政务不但包括了政府的电子信息化,而且也包括了党委的电子信息化、人大的电子信息化、政协的电子信息化和军队的电子信息化。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政府的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在互联网上建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查寻其机构构成、政策法规、政务公告,相当于政府的“窗口”。网站一方面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
(2)政府的电子贸易。政府的电子贸易也就是政府的电子采购,既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还能够节省政府开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3)电子化政府。随着政府办公的自动化、网络化,不仅各部门内可以形成局域网直接连通,而且各部门也可以相互间连通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政府在网上办公,比网下办公的效率要高得多,用安全认证等技术作保证,同样具有可靠性、保密性。
(4)政府部门重构。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已经很不协调,必须通过上网的方式来改革政府工作流程,使之更加合理化,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5)群众参政议政。老百姓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有关政策的制定,还可以给国家领导人发邮件。这是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一步,是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更高阶段。
(6)电子身份认证。用一张智能卡集合个人的身份识别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政府部门的各项便民服务程序。
6.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对绩效激励的启示。
答:(1)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将人的多种需求由低到高归纳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具体包括:
①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这些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它是最强烈的、最不可避免的、最低层次的需要。当个体被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都成为次要的。
②安全的需要。当个体的生理需要基本上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安全的需要。他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祸、希望未来有保障,要求劳动保护、社会保险、退休养老等。
③感情和归属的需要。指个体希望家庭成员之间、伙伴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友谊;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希望被人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即成为某个组织团体中公认的成员等。这类需要比前两类需要更精致、更难以捉摸,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是很强烈的一类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精神上的不健康。
④尊重的需要。指个体希望自我尊重、自我评价和尊重别人以及渴望自信心和成就,渴望独立与自由,渴望名誉与声望。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可以导致自我相信、价值、力量、能力、适合性等方面的感觉。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体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为人们所向往的人物。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绩效激励的启示:
①科学设置组织薪酬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薪酬动态调配机制,在薪酬结构当中,适当提高激励性薪酬的份额和比例,把成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与其工作实绩挂钩,使组织的薪酬体系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
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组织要为其成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面临风险的组织成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使其能够放心、安心、尽心地投入工作中。这样,成员的工作效率必然提高,既维护了组织内部的和谐,同时也为社会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和谐。
③建立合理的职务晋升制度。在建立晋升制度问题上,要敢于打破旧的用人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拓宽用人视野,扩大民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职务晋升则能满足组织成员的政治需求,并使其在追求私益的同时考虑公共利益,有利于培养组织成员的“危机”意识,对提高工作效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④鼓励组织成员参与管理。要扩大组织成员参与管理的渠道,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其参与管理,这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增强归属感、认同感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满足组织成员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⑤建设和谐的组织文化。组织存在效率不高、效益不高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和谐的组织文化,缺乏以组织文化为核心的凝聚力。组织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弘扬正气,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成员树立高度的社会使命感,营造出为实现其使命而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促使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行为取向与组织目标不断靠近,最终实现契合。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5分)
1.试析学习型组织理论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启示。
答:“学习型组织”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思特教授在1956年《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后来美国学者彼德·圣吉在其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于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圣吉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宏观的组织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
(1)学习型组织的内容
①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娴熟,是指学习如何扩展个人的能力,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塑造出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的成员有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望。
②改善心智模型。是指要持续不断地认知澄清、反省及改进我们内在的世界图像,并且检视内在的图像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与决策;有奖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③建立共同愿景。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衷心的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共同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了实现大家创造的未来,以及我们希望据以达到的目标的原则和实践方法,发展出共同愿景,并且激起大家对共同愿景的承诺的奉献精神。
④团体学习。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即是指转换对话及集体思考的技巧,让群体发展出超乎个人才华总和的伟大知识和能力。
⑤系统思考。系统思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它引导人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
(2)学习型组织理论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启示
彼德·圣吉等人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就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为组织结构。它强调“学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组织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自我超越,达到组织财富速增、服务超值、产品质量优秀的组织既定目标。因此,在行政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应做到:
①确立行政组织管理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彼德·圣吉所说的第三项修炼“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它是建立在行政组织成员价值取向一致基础上的、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共同追求的愿望或理想,这也正是学习型组织理论所说的“标杆学习”。
②变革行政组织结构体系。变革行政组织结构体系主要指改革行政组织内原有不适宜的组织结构体系设置,变更原有不适宜的职权结构、角色结构等。它主要包括调整组织结构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并调整管理幅度,增设、合并或减少职能部门,实施职能结构调整,改变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重新调整权力分布,明确各部门分权与集中授权的界限,重新调整因行政组织结构变化而带来的职权关系、角色关系、上下关系、责权利关系的变化。
③改善行政组织软、硬件环境。环境变量对个体、团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起重要作用。
a.改善组织软环境,是指改变组织成员的精神条件,它包括行政组织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人生价值观等教育,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建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b.变革行政组织硬环境,是指改善组织的物质条件与外部环境,它包括根据组织的发展状况制定规划,增加投入,配备现代化技术设备以及办公场所的整洁、美化、绿化等。
④转变行政组织成员的行政观念与行政方法。
a.要树立为民服务的观念,培养公务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b.要学会用系统的思考来改变组织成员心智模式,即改变组织成员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应方式,觉察自己心智模式存在的缺陷,找出它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距,学会在行动中反思,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考虑全局工作。
c.要根据不同性质工作职责的特点,从多维度、多层面和动态化观点评价组织成员的工作能力和绩效,使组织上下在行政观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彻底变革,以适应社会环境对行政组织发展的需要。
⑤提高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思想作风、组织纪律作风、行为方式、适应能力、受教育程度、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人际间的沟通协调等方面。组织成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政组织是否充满活力、行政工作是否效率、组织是否协调一致等。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组织结构,调适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才能使行政组织充满生机和动力,不断提高行政组织的适应力和办事效率。
2.我国自1999年实行“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平台。结合服务型政府建设,试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提升。
答: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它强调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
(1)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构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a.重“电子”、轻“政务”,优势难以发挥。简单地认为只要将政务电子化,就能解决传统政务活动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如果政府管理方式的不变革,传统的管理体制不改变,落后的机制和观念不转变,陈旧的管理模式不改造,既有的工作流程不变更,那么电子政务的优势就难以发挥。
b.把电子政务建设等同于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管理模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电子政务,或是等同于几个电子行政服务大厅、几台电脑。电子政务只是一种服务的手段和工具,而并非是服务型政府的终极目的。
②数字鸿沟导致服务对象的局限性
在政府实施电子化服务的过程中,不同的服务对象在其经济水平、教育文化背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而导致他们在享用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时产生“数字鸿沟”。
③公务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培养公务员的服务行政理念,提高公务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行政人员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这些工作仍然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电子政务环境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
①转变政府职能
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政府转变职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的工作重心将从原来的以管理、审批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指导为中心转变,政府机构的设置、政府职能的设计以及政府需要履行的职责都将产生极大的转变。我们必须调整机构、精简人员、下放权力,建立有限政府。
②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务
“一站式”服务使得政府服务对象从统一的网络入口就可以实现远程的,甚至是跨地区的服务申请和业务办理。它需要整合不同政府部门的网络和信息资源,并建立起各类服务与管理系统,使公众通过一个虚拟化的、一体化的政府,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得到相应的服务。
③减少信息不对称,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当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带给公众的利益损害,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利益损害。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人恰恰是那些不知道如何上网、怎样获取服务的人。政府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否则会使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服务流于形式,变成所谓的“形象工程”,从而达不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④大力推进协同政务
协同政务是指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协作为核心,强化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集成。协同的核心目标是效率,分工的目的是通过追求个体效率来实现整体效率;而协同是直接追求整体效率,尽量弥补分工可能导致的效率损失。从追求个体效率(部门信息化)到追求整体效率(协同政务)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必将有力地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逐步适应电子政务环境,利用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来建设服务型政府。
3.请谈谈你对我国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的认识。
答: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是指在立足本国行政管理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行政管理理论、方法,汲取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行政管理理论并使其有效地服务本国社会。行政管理学本土化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推进这一进程需要做很多工作。当前需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
(1)转变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者的观念
推进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进程,首先必须转变行政管理研究者的观念,强化其“反省—批判”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发展”意识。
①强化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者的“反省—批判”意识。研究者要通过对西方外来行政管理知识的反省,批评那种对西方行政管理的错误认识,揭示机械照搬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的危害性,坚信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本土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片面地吸收、引用西方行政学知识,不仅无法解释清楚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而且将导致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畸形依赖,最终使行政管理无法在我国社会中生根和成长。
②强化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者的责任意识。研究者要增强行政管理理论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社会关联性。这就需要理论研究直接介入行政管理现实,关注行政管理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并以现实为基准丰富和发展理论。
③强化行政管理研究者的发展意识。研究者在研究中要努力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拓宽视野,更好地推进行政管理理论的本土化。为此,研究者必须具有发展意识。树立发展意识,有助于研究者加强本土行政管理理论与国际行政管理理论的互动,基于研究、解决本土问题的行政管理理论才可以得到丰富和发展;反过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行政管理理论又能指导和引导本土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
(2)推进行政管理研究的理论创新
转变行政管理研究者的观念是全面推进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推进行政管理理论本土化的重要问题之一还在于如何使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获得进一步的突破与创新。因而,推进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既需要行政管理学者在对我国行政实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与方法,又需要行政管理学者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实现行政管理理论创新。
①在深入调查中催生行政管理理论创新。在本土化进程中,推进行政管理理论创新,离不开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研究者只有深入行政管理实践进行调查,才能突破其过去所坚持的理论以及个人的意识形态立场所构成的认识框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重采用实证研究与量化分析、比较研究和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当前,应围绕政府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体制架构和管理方式等进行实证研究,拓展实地调查领域,揭示我国行政实践的原则与体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从而致力于行政管理理论的验证与构建。
②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实现行政管理理论的创新。
a.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相反,对其要认真研究,在批判中借鉴,从而更好地推进本土化。我们要从本土实际出发,发现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所难以解释的现象、变量或反例,为创新具有本土特色行政管理理论提供机会。行政管理研究者要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时代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胸怀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b.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我国的行政管理学者必须先当学生,进入西方行政管理学者已经开拓的园地,系统了解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各种研究理论与方法,从而了解其优点与不足,进而结合我国的行政实践,更快地建设本土化的行政管理。
(3)强化行政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指导性作用
强化行政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指导作用是行政管理本土化的内在要求,这种指导作用的发挥就是要对我国的行政现象与问题作出行政管理的独特透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与行政实践的联系并不紧密,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隔阂。从现象上看,行政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取向的偏差,突出表现为多数行政学研究者满足于书斋式的宏观“理论”研究,习惯于思维的演绎,不能深入实际,不是从事实和采集的数据中推导出结论,而是轻率地得出主观判断。强化行政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指导性作用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功能的发挥:
①发挥行政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描述与解释性功能。现实的行政实践一再表明,行政管理理论与行政实践之间经常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此,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人们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行政现象的存在状态,认识个体与社会生活中的行政现象,发挥其描述与解释性的基本功能,即通过观察、描述、分类等研究方法对行政现象与行政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到“行政是什么”,认清何以成为“这样的”行政实践与行政现象。
②发挥行政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批判与创新性功能。行政管理理论的描述与解释性功能可以比较客观地描述与解释行政实践与行政现象,但是行政实践活动又是一个充满价值与意义的活动领域,这自然涉及到行政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批评与创新性功能。
③发挥行政管理理论对行政实践的规范与引导性功能。行政管理学研究要通过批判与创新性功能推动行政实践的发展,也要通过自身的价值、规范、规则、技术等,为行政实践提供规范与引导,告诉行政实践者“应该怎样”,并由此培育他们的行政实践智慧,变革行政实践。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363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00:47 , Processed in 0.68496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