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南大学精神病学题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1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南大学精神病学题库

[ 本帖最后由 wangshuo1688 于 2007-10-17 23:55 编辑 ]
46#
蛋小希 发表于 16-9-10 09:17:36 | 只看该作者
哇 收藏收藏 蟹蟹楼主~
45#
844848952 发表于 15-5-17 14:51:23 | 只看该作者
好样的
44#
一滴水LRP 发表于 07-6-13 21:15:39 | 只看该作者
受益良多!谢谢!
43#
273285864 发表于 07-4-25 23:15:1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42#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43:26 | 只看该作者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A型题
    1.C 2.A 3.C 4.C 5.D 6.C 7.D 8.B
   X型题
    1.ABCDE 2.AC 3.BDE 4.ABC 5.ADE 6.BCE
二、填空题:
   1.专业知识和技术、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2.性质、意义、后果、理解
   3.处理个人日常事务的能力
   4.不负刑事责任(无责任能力)
   5.强奸罪
   6.安康医院、精神病人
   7.无、部分、完全
   8.一次性经济补偿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1:综合案卷、调查结果、精神检查,可见范某近来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佳,回娘家后,也常与母亲相处不好,打母亲以及家人,这些情绪反应与家庭矛盾有关,没有发现精神病性症状。因此,被鉴定人无明显精神疾病,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被鉴定人记忆、理解、判断能力均正常,知道吃了老鼠药会导致严重后果,具有充分的辨认能力,有自我保护能力,企图隐瞒自己的罪行,应鉴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案例2:被鉴定人张某曾患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并坚持服用药物维持治疗至今,无情绪不稳、失眠等情况,故目前应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缓解期”。
    被鉴定人张某处于疾病缓解稳定期,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应鉴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案例3:被鉴定人赵某1997年渐起精神异常,表现自言自语,无故自笑,疑人迫害,疑人监视,行为异常,曾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因不肯服药病情时好时坏。目前精神检查:自知力不完整,存在命令性幻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行为孤僻懒散。因此被鉴定人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残留期)。
被鉴定人处于疾病残留期,控制行为的能力明显削弱,与人争吵被打后,出现拿刀伤人行为,伤人后呆站在一边,表明保护能力不全,但被鉴定人仍存在一定的辨认能力,知道拿刀杀人的后果严重,因此评定为有(部分)责任能力。

    案例4:被鉴定人向某自幼发育较同龄人差,虽适龄上学,但反应慢、成绩差,小学肄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行为幼稚,象个小孩;IQ为65分;应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轻度)。
    被鉴定人为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而且其作案动机明确,就是为了搞钱,应负刑事责任,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41#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43:02 | 只看该作者
 多选题

(一)A型题
  1.以下关于保安处分的叙述哪一个是错的
     A.保安处分是为了保护社会安全所设的制度 B.是国家的强制性措施之一
     C.属于刑罚的一种 D.保安处分主要针对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病人 E.一般由法院裁决
  2.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判定精神病人是否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应
     A.由有关医疗部门鉴定 B.由有关医疗部门和法院共同鉴定 C.由法院认定
     D.由法院和公安机关共同调查认定 E.由公安机关和有关的医疗部门共同鉴定
  3.下述哪种精神疾病占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总数的第一位
     A.神经症 B.性变态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 E.脑器质性精神病
  4.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精神病患者
     A.只要双方同意均可以结婚 B.不能结婚 C.在疾病未愈的情况下不能结婚
     D.不能离婚 E.可以结婚,但不能生育子女
  5.一个原本正常的人,醉酒后意识障碍时出现犯罪行为,应评定为
     A.部分责任能力 B.无责任能力 C.视具体情况判定为无责任能力或部分责任能力
     D.完全责任能力 E.视具体情况判定为部分责任能力或完全责任能力
  6.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责任能力的评定,一般参照智商结果予以评定,智商在多少分以上者为有责任能力
     A.70 B.90 C.50 D.40 E.55
  7.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出现犯罪行为时应如何评定责任能力
     A.其辨认能力削弱,应为部分责任能力
     B.尽管其辨认能力削弱,但由于这类人格障碍治疗效果差,且危害大,应评为完全责任能力
     C.其辨认能力存在,但从人道主义出发,应评为部分责任能力
     D.其辨认能力充分,应评为完全责任能力
     E.由于其控制能力削弱,应为部分责任能力
  8.癔症分离性障碍,在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窄时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应评为
     A.无责任能力 B.部分责任能力 C.完全责任能力 D.完全行为能力 E.无行为能力

(二)X型题
  1.精神病学鉴定应当解决下述哪几个问题
     A.是否有精神疾病 B.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 C.精神疾病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
     D.相关法律能力的评定 E.医疗和监护建议
  2.以下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精神病患者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状态的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应鉴定为无责任能力
     B.精神病患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均应评为无责任能力
     C.处于躁狂状态的病人将自己的财物赠送给别人,由于患者无行为能力,可以将这些财物收回
     D.精神病患者不能作为证人
     E.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故将一名老人杀死,但鉴定时他自己说不清为什么这样做,其作案动机不明,应
        判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3.关于精神病患者的民事行为能力,以下正确的是
     A.精神病患者丧失或部分丧失了行为能力,因此不能继承遗产
     B.精神病患者如果是在病态情况下将财产赠予他人,应为无效赠予
     C.精神病患者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
     D.精神病患者病情缓解、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时所立遗嘱有效
     E.精神病患者疾病发作期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
  4.精神病患者在疾病发作期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造成财产和人身损害时
     A.其监护人和家庭应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 B.因患者无辨认能力,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C.患者应被强制监护或治疗 D.情节恶劣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E.如果后果严重,应将其监禁
  5.关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者的法律能力,以下哪些说法是对的
     A.普通醉酒状态时出现犯罪行为,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B.病理性醉酒时出现犯罪行为,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
     C.复杂性醉酒时出现犯罪行为,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D.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出现犯罪行为,一般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E.酒中毒性妄想症者出现犯罪行为,一般也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6.关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法律能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他人的教唆下犯罪,应视为无责任能力
     B.智商测定为45分的女性,在他人的诱惑下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应评定为部分性防卫能力
     C.智商在30分的精神发育迟滞者,一般评为无责任能力
     D.智商为40分的精神发育迟滞者,一般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E.智商为60分的精神发育迟滞者,一般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填空题  

  1.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其_______,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及其_______、及_______、其他相关能力进行鉴定和评估的过程。
  2.刑事责任能力,又称责任能力,指个体对自身行为的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的认识,能够辨认及控制自己的行为,包括对法律的_______及改正错误的能力。
  3.民事行为能力是指_______。
  4.我国刑法(1997年)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应判定为_______。
  5.对明知妇女患有精神病或智力低下,与之发生非法性关系者,不管采用何种手段和方式,一律按_______论处。
  6.自1980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建立了由公安部门管理的_______,专门收治有违法行为或有严重危险性的_______。
  7.精神分裂症处于疾病发作期,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出现违法行为评定为_______责任能力;处于疾病的恢复期、不全缓解期或残留期评定为_______责任能力,处于稳定缓解状态者评定为_______责任能力。
8.对于赔偿性神经症,由于会引发不断的纠纷,而且纠纷对疾病恢复反而不利,一般主张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予_______。




 简答题 

一、为何要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答: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可能是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状态的支配下出现违法行为,此时他们没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无责任能力。但如果在疾病缓解或部分缓解期,患者有责任能力时出现违法行为,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需要精神病学鉴定,以明确患者能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使鉴定结论为无责任能力,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出发,亦要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并提出治疗和监护意见。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另一目的是要维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世界各国对精神病人、智力残疾、未成年人、盲聋哑人出现违法行为有减免刑罚之规定。之所以减免刑事处分,一方面充分体现人道主义,另一方面对精神病人实施刑罚客观上达不到惩戒的效果。精神病人在民事行为中往往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辞去收入丰厚的工作并放弃自己的一切福利和权利。因此有必要对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进行鉴定,对无民事行为能力者,从法律上宣告其行为无效,从而使其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二、我国法律对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行为能力有何规定?
    答:我国刑法(1997年)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民法通则(1986年)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

三、如何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责任能力?
    答:一般说来,精神分裂症处于疾病发作期,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出现违法行为,评定为无责任能力;处于疾病的恢复期、不全缓解期或残留期,评定为有(部分)责任能力;处于稳定缓解状态者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作案动机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参考因素。在幻觉妄想即“病理动机”支配下作案时评定为无责任能力;在现实动机支配下作案一般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有的既有现实因素,又有病理成分,一般评定为有(部分)责任能力;有的作案没有明确动机,这种不明动机其实是丧失了辨认和控制能力,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面对某一具体案例,一方面要遵循有关原则,另一方面应结合被鉴定人所处的环境及当时的状况综合考虑,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如何评定脑器质性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责任能力?
    答: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表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丧失了对自身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出现违法犯罪,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表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状,例如类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类躁狂状态,达到精神病性程度时,评定为无责任能力;程度较轻的评定为有(部分)责任能力;表现为人格改变者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有的从轻评定为有(部分)责任能力;表现为智能障碍者参照精神发育迟滞评定责任能力,即参照智商结果予以评定,智商在34分以下者为无责任能力,35-49分者评定为有(部分)责任能力,智商在50-69分者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智商测定的同时结合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综合评定。

五、如何评定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的责任能力?
    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缺乏正常的道德伦理观念,行为具有冲动性,容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的辨认能力,而且人格障碍的程度越严重,反社会性越强,对社会危害性越大,医疗措施又难以奏效,因此必须给予强制性惩罚措施,一般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对曾有脑部疾病病史和脑损伤病史者,可以酌情评定为有(部分)责任能力,但应严格掌握。

六、如何评定性心理障碍者的责任能力?
    答:各类性心理障碍者一般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没有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自身的所作所为能够清楚地评价,因此,一般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恋尸癖、性施虐狂等,因其社会危害性较大,法律上往往从重处罚。

七、如何评定神经症患者的法律能力?
    答:由于神经症属于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存在现实检验能力,因此在刑事案件和民事行为中应和正常人一样具有完全的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不过,癔症例外。
癔症分离性障碍,有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窄时,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由于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削弱,可以评定为有(部分)责任能力。因为分离性障碍患者的意识障碍的程度相对较轻,一般不宜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车祸外伤等之后由于继发性获益而出现神经症样反应,即赔偿性神经症,往往由于纠纷没有止境,而纠纷对于疾病的恢复不利,一般主张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案例分析题

    案例1:被鉴定人范某,女,25岁,初中文化。范某在其外甥吃的稀饭中投毒,致其外甥中毒死亡而被抓获,范某承认稀饭里鼠药是她所放,但范某的母亲反映范某有时“精神不正常”,要求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了解其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调查材料:其母反映:范某自幼读书聪明,因家境困难而中断学业。99年结婚,婚后开始夫妻关系尚可。怀孕生小孩后,经常与婆婆、爱人发生争执、打架、跑回娘家,2000年6月以后常住娘家,在家也做家务,但脾气暴躁,常打骂母亲、弟弟,不与邻居来往,有时呆坐,碰到人就爱讲婆婆对她不好。春节后出去找工作,在某养殖厂门市部当解说员。平时对外甥态度一般,不打也不骂。2001年3月8日早晨,她上班前炒饭吃,母亲多次要她“节约煤气”,范某不理,吃完就走了。当天中午,其母曾看她在稀饭里搅动,范某的母亲添稀饭喂外甥时,她就坐在旁边,一直没出声,然后去上班。次日,范某在亲人反复劝说下才承认自己拿回来四包鼠药,并明确指出另三包所藏地方。
邻居反映:范某住回娘家后,从不与邻居来往,曾听见她独自大声骂人,有时骂她母亲对她不好,有时骂婆家的人。有一次曾看见她把弟弟打倒在地,把妈妈压在床上打。
婆婆及丈夫反映:1999年5月结婚,开始关系尚可,生小孩后,小两口经常吵架,范某不做家务,不喂奶,经常出去玩。
     同监的犯人杨某反映,范某有点“苕”,不洗碗,不洗衣服,有时2-3天不洗澡。因为要“扎辨子”把毛衣拆了,别人劝她,她也不理。有时爱喊,听到外面人喊什么,她就跟着喊。
精神检查:神志清楚,衣着整齐,年貌相当,接触尚可。在问及为什么将鼠药放到稀饭里且不告诉人时,仅反复辩解说:“老鼠药是用来毒老鼠的,当然不是用来毒人的”,“我妈和我弟在吃饭,我当时血往上冲,神经失控,不知道为什么把药放到稀饭里”,“当时气,气我妈”,“既没想我吃,也没想妈吃,也没想外甥吃”,“我妈看我放了老鼠药,还喂外甥吃,到底是我害的,还是她害的?”,在反复追问她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时,情绪异常激动,“你们有什么权力问我?”“你们要我把想的都讲出来?”,然后停止,不愿深谈。未发现记忆,智能、理解、辨别判断障碍。情绪不稳定。
问题:
     1.请判断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
     2.被鉴定人的责任能力如何?说出主要理由?

    案例2:被鉴定人张某,男,22岁,初中文化。2001年9月5日晚,被鉴定人张某开正三轮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并致对方死亡。据张某的家属反映,张某曾患有精神病,故提出对其精神状况进行鉴定。
调查材料:据张某的家人反映,张某2000年退伍回家时表现反常,乡亲们到家里来看他,他躺在床上不搭理,说话东一句西一句。第二天病情加重,话多,烦躁,看东西不顺眼,无故打人骂人,被送到当地精神病院住院,诊断为“情感障碍”,给予“氯丙嗪、碳酸锂”等药物治疗近一月病情缓解。出院后一直坚持服药,病情基本稳定。2001年7月到武汉打工。在武汉每天晚上7点多钟服药后睡觉,一直睡到次日8点多钟,无兴奋话多,也无情绪低落、悲观消极的表现。
精神检查:神志清楚,衣着整齐,年貌相当,对答切题,检查合作;能清晰地回忆案发时的情况,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并给他人带来了危害。未获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情绪稳定。
问题:
     1.请判断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
     2.被鉴定人的责任能力如何?说出主要理由?

    案例3:被鉴定人赵某,男,38岁,无业,离异,高中文化。被鉴定人赵某2002年2月5日上午与人因小事发生争执,被人劝开后,他拿了一把菜刀将对方的左手砍伤,然后呆站在旁边。对方经法医鉴定属于重伤。案发后赵的母亲反映赵有精神病史,要求做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调查材料:被鉴定人赵某幼年生长发育良好,平素性格内向。1997年4月出现精神异常,认为有人害他,监视他,他的一切行为都有人监视,别人都知道。1997年5月一卡车擦身而过,十分紧张害怕,认为此车受别人指示欲置他于死地。说有人跟他讲话,叫他不要学习,并说:“我听课时,他们有意作弄我,让我肚子疼。”本来嗜烟、嗜茶,可转眼间将烟茶全部戒掉,问其原因,他说:“他们跟我讲,叫我不抽烟,不喝茶。”严重时将家里电器全部甩掉,说是自己要爱国。还烧过家里的被子和衣服,有时自言自语,无故自笑。于1998年2月4日到某医院精神科就诊,以“精神分裂症”收住院,服用氯氮平等药物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坚持服氯氮平治疗3个月后停药。以后因不肯服药病情时好时坏。2001年2月份起,经常不与家人打招呼外出,怀疑妻子有外遇,经常到饮食店调查爱人有无作风问题,妻子受不了他的异常行为而与他离婚。
精神检查:神志清楚,衣着整洁,年貌相符,对答切题,有命令性幻听,诉经常有人在耳边和他说话,思维内容贫乏,注意力涣散,记忆、计算及一般常识尚好,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行为孤僻懒散,自知力不全。
问题:
     1.请判断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
     2. 被鉴定人的责任能力如何?说出主要理由?

    案例4:被鉴定人向某,男,20岁,小学肄业。2001年2月28日向某与人合伙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向某的家人反映向某精神有问题,请求对其进行了司法精
神病学鉴定。
调查材料:被鉴定人向某系足月顺产,幼时发育较同龄人稍差,适龄上学,老师认为向某反应差,视力有问题,成绩差,小学肄业后一直在家闲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喜欢与比他小的孩子玩,同龄人中没有什么朋友。做事没有主见,别人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是个“半苕”。除了放点牛外很少干农活,有时还骂人。其母和哥哥均有智能障碍。据同狱犯人介绍,被鉴定人向某视力不好,大脑有点问题,生活比较懒散,洗澡都不会,几个月都背不会“监规”,说话做事看起来好象只有十来岁,很幼稚。
精神检查:神清,检查合作,对答基本切题,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说是没有钱用。未获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理解记忆尚可,情感适切。IQ=65。
问题:
     1.请判断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
     2.被鉴定人的责任能力如何?说出主要理由?
40#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42:22 | 只看该作者
多选题及填空题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A型题
     1.E 2.E 3.B 4.C 5.D 6.B 7.A 8.C
  B型题
     1.A 2.B 3.C 4.E 5.D 6.A 7.C
  X型题
     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D 5.ABDE 6.ABCDE
二、填空题
  1.病因或致病因素,精神障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功能残疾,疾病衰退的过程,生活质量
  2.精神卫生年,消除偏见,勇于关爱
  3.医院康复,社区康复
  4.社区,预防,治疗,康复
  5.精神衰退,适应环境能力
39#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42:08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题  

(一)A型题
  1.关于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是预防精神障碍最主动、最积极的措施
     B.主要针对病因已经明确的精神疾病
     C.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等所致的精神障碍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
     D.开展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理论研究是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之一
     E.对首次接受治疗的精神病人应力争达到完全缓解
  2.关于精神病人的康复工作,以下哪项不对
     A.病人的家庭成员、朋友和社会人士与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B.康复措施必须贯彻在院内、外的全部医疗过程中
     C.必须延伸到社会中去
     D.必须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
     E.在我国,应逐渐放弃以医院为基地的康复
  3.关于在我国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下列哪种说法不对
     A.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配合
     B.以精神病院为主要基地
     C.主要目的在于积极预防精神疾病,为病人提供及时和足够的医疗照顾,妥善管理和合理安置
     D.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的组织管理网络
     E.建立业务实施系统,对初级卫生保健人员进行精神病学知识培训
  4.下列关于精神障碍三级预防中第一级预防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
     B.旨在增进精神健康
     C.内容包括对病人的心理咨询工作
     D.包括开展疾病监测、减少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减少致病因素、保护高危人群
     E.以上均不对
  5.关于精神障碍第二级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精神疾病
     B.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确认引起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因素
     C.对有或疑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指导其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接受治疗
     D.注重从儿童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卫生教育,针对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精神卫生指导和社会技
       能训练
     E.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返回家庭和社区
  6.关于精神障碍第三级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减少功能残疾,延缓疾病衰退的进程,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等
     B.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返回家庭及社区,是第三级预防的重要内
       容之一
     C.其内容包括防止疾病恶化,防止病残等
     D.调整出院病人的生活环境,做好出院后的康复工作,是第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E.在社区内建立康复之家、病人公寓、病人医疗护理等文书管理等,减轻医院及家庭负担,是第三级预
       防的重要任务
  7.关于精神障碍的预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神经症的预防,要从儿童期开始,一旦表现出神经症症状,则应坚决实行住院治疗
     B.对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达到最好的临床疗效
     C.对于自杀的预防,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减少自杀工具的可获得性,建立预防
       自杀的专门机构,培训相关医务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者
     D.对社区人群进行有关毒品知识的宣传,使人们特别是吸毒的易感人群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等,是预
       防毒品滥用行之有效的手段
     E.对于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要加强导致精神发育迟滞原因的宣传,避免近亲结婚,重视围产期的心理
       和生理保健,定期产前检查,防止围产期并发症等
  8.关于精神康复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技能训练,包括人际交往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应付应激技能等
     B.使病人了解药物对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接受药物治疗
     C.使病人学习有关精神药物的知识,学会自己用药,从而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而不需向医生求助
     D.使病人了解精神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能进行简单处理
     E.学会自我管理技能后,必要时仍需向医生寻求帮助

(二)B型题
     A.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B.对有或疑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指导其就诊
     C.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上述属于精神障碍三级预防措施中第一级预防的是
  2.属于精神障碍三级预防措施中第二级预防的是
  3.属于精神障碍三级预防措施中第三级预防的是
  4.属于精神康复主要内容的是
     A.195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5年
     E.1996年
  5.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病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6.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始于
  7.我国第一部“残疾人保障法”于哪一年通过

(三)X型题
  1.精神康复的主要任务有
     A.训练心理社会功能 B.改善生活环境条件
     C.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 D.开展家庭和社会干预
     E.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预防精神发育迟滞的方法包括
     A.羊水穿刺作胎儿遗传检查
     B.常规进行产前检查,预防难产、急产
     C.预防围产期和婴儿期的感染、外伤、中毒
     D.禁止近亲结婚,对有遗传性精神病的患者结婚和生育进行限制
     E.出生后定期预防接种,注意防治影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有害因素
  3.在胎儿期间预防精神疾病的工作包括
     A.预防母体病毒感染 B.预防母体接触某些有害化学物质
     C.禁止使用有可能导致畸胎的药物 D.避免母体接触放射性环境
     E.禁止母体吸烟、酗酒和滥用催眠药、毒品等
  4.以下关于精神康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现有的设施和手段,尽量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社会功能
     B.康复过程中要培养和训练精神病患者掌握代偿性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设法减少残疾程度
     C.康复的目标是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得到重新安置
     D.康复可使病人能独立从事一些工作和操持部分家务劳动,提高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E.精神康复的目标是使得患者避免精神残疾而恢复健康
  5.下列属于社区精神康复和干预形式的是
     A.个案管理 B.主动式社区康复程序
     C.精神病院 D.慢性康复措施
     E.过渡性康复站
  6.下列关于工娱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使病人陶冶情操,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
     B.可转移病人对疾病过分关注,减轻病态体验,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C.可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增强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和毅力,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D.可使病人改善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减少住院的孤独、苦闷和想家情绪
     E.工娱治疗通常包括音乐治疗、舞蹈治疗、阅读书刊画报、欣赏电影电视及体育活动等形式



填空题  

  1.精神障碍三级预防原则中,第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_______,防止或减少_______的发生;第二级预防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疾病,争取良好预后,预防复发;第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减少________,延缓_________,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_________。
  2.世界卫生组织(WHO)将21世纪的第一年定为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的口号,以期改善社会对精神障碍者的待遇。
  3.精神康复包括相互联系的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
  4.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以_______为单元开展精神疾病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工作,目的是提高该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5.工娱治疗是通过工作和娱乐使疾病康复,防止_______,提高_______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简述题

一、试述工娱治疗的作用。
    答:工娱治疗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娱治疗可使病人陶冶情操,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充分利用环境因素,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具有良好的锻炼和正性刺激作用。
    2.病人置身于各种工作或娱乐活动中,可转移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减轻病态体验,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缓解焦虑、抑郁或恐惧等不良情绪。
    3.病人根据兴趣爱好去参与各种活动,改善认知功能,增强集体观念及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和毅力,并可结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4.使病人改善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减少住院的孤独、苦闷和想家情绪。治疗中采取欣赏和参与相结合的方法,使病人自我调节,激发对生活、工作的兴趣,进而把自己与社会的要求相联系,提高病人的社交和工作技能,体现其社会价值,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二、试简述精神康复的主要内容。
    答:精神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生活技能训练 包括人际交往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应付应激技能等。
    2.药物的自我管理技能训练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病人了解药物对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接受药物治疗。
    (2)学习有关精神药物的知识,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有所了解,学会识别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并能作简单自我处理。
    (3)学会药物治疗自我管理方式。
    3.学习求助医生的技能训练 在需要时能寻求医生的及时帮助;能向医生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要求;能有效地描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症状。

三、试列举目前国内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哪些。
    答:目前国内社区主要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有:①精神病院;②区县级精神卫生保健所;③基层医院和某些综合医院的精神科;④工疗站或福利工厂;⑤家庭病床;⑥群众性看护网。



 论述题

一、试述精神障碍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
    答:精神障碍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分述如下:
    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这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促进精神健康的保健工作 大力宣传精神健康的重要意义,把预防、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融入社区医护工作。提高服务对象精神健康的自我保健;开展社会、心理及环境精神卫生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或劳动条件;注意营养及科学的生活方式等。
    (2)特殊预防工作 包括开展疾病监测、减少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减少致病因素、保护高危人群。
    (3)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注重从儿童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卫生教育,针对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精神卫生指导和社会技能训练,培养个体的应变及适应能力,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目前许多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开展了各阶段的精神卫生咨询门诊,如家庭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高危儿童咨询、婚姻咨询、老年期心理咨询,为某些健康教育者或社会政策制订者开设的咨询等。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精神疾病,争取良好预后,预防复发,主要包括:
    (1)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确认引起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因素。指导居民按社区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精神健康的自我评定,提高居民早期识别精神疾病的能力,尽早发现精神异常者。
    (2)对有或疑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指导其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接受治疗。并要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提供相应的咨询及医护干预。指导病人坚持治疗、合理用药,教会家庭成员观察病情、防止暴力行为和意外事件发生的方法。
    (3)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返回家庭及社区。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减少功能残疾,延缓疾病衰退的进程,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等。主要包括:
    (1)防止疾病恶化 使病人在家庭、社会生活中能继续治疗,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给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帮助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生活环境,增强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配合治疗和康复。
    (2)防止病残 在医护过程中尽可能防止或减轻病残发生,使病人最大限度恢复心理和社会功能,采取能减少后遗症及合并症的有效措施。
    (3)做好康复工作 建立各种工娱治疗站、作业站、娱乐站,对病人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咨询等,使病人早日恢复家庭生活和回归社会。
    (4)调整出院病人的生活环境 指导并协助家庭成员为患者制订生活计划,努力解决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做好管理工作 有康复之家、病人公寓、病人医疗护理等文书管理等,减轻医院及家庭负担。同时结合工作中所获得的信息,分析社区服务对象的精神健康问题,制定出比较完善的社区医疗、护理、管理内容及相关制度,使整个社区的病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服务。

二、试述常见精神障碍的基本预防方式。
    答:1.神经症 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如培养良好的性格、学会如何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及各种社会技能等(一级预防)。一旦表现出神经症的症状,即应考虑及时提供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结合药物治疗,促使病情好转,防止症状恶化(二级预防)。对于神经症患者,应注意进行康复工作,防止病残的发生,促进社会功能等(三级预防)。
    2.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 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剂和情绪稳定剂治疗,争取达到良好临床疗效。坚持系统合理的维持治疗,减少和预防复发。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延缓疾病衰退的进程。
    3.自杀 在一级预防方面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减少自杀工具的可获得性,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培训相关医务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在二、三级预防方面,医务人员、家属要明了自杀的危险因素、自杀的基本线索,早期发现有自杀企图者,进行危机干预。对于自杀未遂者,要提供心理社会支持,解决导致自杀的躯体、心理、社会因素,防止再次自杀。
    4.毒品滥用 对社区人群进行有关毒品知识的宣传,使人们尤其是吸毒的易感人群——儿童青少年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等,指导他们如何应付别人的诱惑,指导家长早期识别吸毒的表现,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吸毒者进行自愿或强制急性戒毒的同时,要进行社会心理康复训练,包括集体、家庭治疗,防止复吸和犯罪,提高社会功能等。
    5.精神发育迟滞 广泛宣传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的原因,避免近亲结婚,重视围产期的心理和生理保健,定期产前检查,防止围产期并发症,出生后定期预防接种,注意防止影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有害因素。对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早期发现,尽力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早期予以教育和训练
38#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7 09:41:40 | 只看该作者
多选题参考答案

  A型题
    1.A 2.C 3.B 4.A 5.E  6.A 7.D 8.D 9.D 10.C 11.E 12.E 13.A 14.B 15.B 16.E 17.B
  B型题
    1.A 2.B 3.C 4.B 5.E 6.D 7.A  8.C 9.D 10.B 11.E 12.D 13.B
  X型题
    1.ABCE 2.ABCD 3.ACD 4.ABCDE 5.BD 6.ABC 7.ABDE 8.ABCDE 9.BDE 10.ACDE 11.ACDE 12.ABCD
    13.ABCE 14.ABCDE 15.CDE 16.ABC 17.ABC 18.ABCD 19.ABCDE 20.ABCDE 21.AD 22.ABCDE 23.ABCDE     24.ABCD 25.ABC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4 20:59 , Processed in 0.29451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