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长长 发表于 13-1-18 10:0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3)来源:万学教育发布时间:2013-01-06 16:55:36
【阅读:187次】

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在阐明理由。
46.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参考答案:
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答题要点:错误。
(1)孔子主要是以西周的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吸收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教授的学科都做了调整,充实了内容。
(2)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3)《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在创办私学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整理之后形成的六种教材。

48.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答题要点:错误。
(1)       根据维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主要有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2)       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就会产生羞愧和内疚,反而会对学生的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5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51.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答题要点:(1)梁启超认为国势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明确地将“开民智”与“兴民权”联系起来,认为“今之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2)他提出教育应当确立宗旨,应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有所分析选择,并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培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的“新民”
52.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题要点:(1)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2)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第二,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的兴致兴趣会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身体疲劳从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滞的现象。

53.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答题要点:课题论证是研究者本人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是对课题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课题价值论证。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       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       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
(2)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下述材料中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度。-------若不骂人,不偷,不怒,不慌,不得罪于人等事,先时多为此道德高,然而此为消极的,于今不能谓此为道德。盖彼者,不过无疵而已,与社会虽有若无。今因于社会进步上着想,吾等当另定道德标准,谓“凡人能于社会公共事业,尽力愈大者,其道德愈高。否则,无道德可言。易言之,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若斯数语,包含无限道理。愿诸生愿诸生用为量人量已之尺,相染成风,使社会上渐渐均用此尺,度己亦用此尺,量入则去,所谓社会自觉心,社会进步者不远矣。(节选自张伯苓:《以社会进步为教育目的》,1919年)。


55.试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56.请在I、II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一道题的成绩计分。
I信息加工模型是以心理结构以及对这些结构执行的运作同所谓的认知过程,来描述人的学习与记忆的。阅读下图,并按要求答题:
(1)       在答题卡上写出名字母所代表的术语。
(2)       按照图中的字母次序,分别对所写出的术语作出解释。
(3)       阐述这一信息加工模型对知识学习的重要启示。


II.某中学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研究者在本校初中二年级800名学生中选择数学考试成绩排名前80名的学生参与实验,并用配对法将学生分为两个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持续一学年,实验前后分别用数学血液水平测试试卷A和B,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哦实验前后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请按要求答题。
(1)       为该实验设计一个课题名称和研究假设
(2)       之处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       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及其格式
(4)       该实验在抽样方法上存在什么问题?它会对实验效果产生什么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5 07:16 , Processed in 0.10101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