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学纲要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hshwwei 发表于 11-5-28 13: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10分,每词2分)
1.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2.说话说话就是运用有声语言这个工具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行为.
3.交际工具人与人交流时所使用的用来沟通思想的工具,例如语言就是交际工具.
4.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5.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语言 2.规则 3.交际工具 工具 4.肯定 否定 再见 鼓掌 愤怒 兴奋
5.左 直观思维 6.sister uncle 7.量词 8.语言 9.全民性 阶级性
10.社会的 具体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1分)(只判断正误即可)
1.√(语言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作交际工具.)
2.×(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对语言交际起辅助作用.)
3.×(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这里的共同语言,是指阶级观念,思想感情,不是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
4.×(语言声音的发出和声波的传递具有自然属性的一面,但语言的音义结合却是社会赋予的,所以语言从本质上看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5.√(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现象,因为社会现象都是属于一定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属于经济基础.)
6.×(语言的确是通过个人的运用体现出来的,但语言并不是个人现象,因为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没有社会,个人不可能创造出语言来,所以语言是社会现象.)
7.×(在现代社会,文字使用非常广泛,日益重要,但无论文字有多重要,都只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记录语言的工具,离不开语言这个基础,所以不可能取代语言,没有语言,文字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8.×(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只是说明运用语言的方式多了,不像过去只能当面交际或通过文字交际,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但这种种沟通方式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离不开语言,这只能说明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9.√(人类社会须臾也不能离开语言,没有语言,人类无法沟通,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不复存在了.)
10.√(动物没有人类意义上的语言,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是要通过与社会接触才能学会的,而动物的鸣叫等是先天遗传的,不是语言.)
11.√(人类的思维可以分几种,而要进行抽象思维,就离不开语言这个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只能进行比较低级的思维活动.)
12.×(人类要进行抽象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综合推理.)
13.√(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成果,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语言和思维是密了可分的,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所以语言和思维的相辅相成的.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14.√(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15.×(语言和思维不是同一个东西,二者没有同一性.语言既然是思维的工具,就不会是思维本身.)
16.×(语言既然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所以无论它是在无阶级的社会还是有阶级的社会,都不可能具有阶级性,否则,语言就不会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交际工具了.)
17.√(语言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人类语言所具有的共同特指,所谓"语言"是不存在的,都是通过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体现出来,如英语,汉语,日语,俄语等等.语言是概括的,一般的,和具体的语言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通过特殊的语言表现出来.)
18.√(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反映了世界上所有马匹的共同特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说的马,都是具体的,如白马,大马,母马等.)
19.×(绘画和音乐不具有符号的一般特点,其解释可能因人而异,不是语言符号.)
20.√(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民族的语言十分发达,而思维水平却很低;我们同样不能想象,一个民族的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二者必须互相适应.一种语言,无论它的结构简单复杂与否,都是能满足一个社会集团交际的需要的,当然也能适应思维的要求.)
四,问答题(50分,每小题5分)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每个社会,无论它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还是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同时语言又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类无法思维,也无法把思维成果表达出来.(根据语言的定义展开回答即可,注意包括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两个方面.)
2.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huó(活)",这是为什么
语言是社会现象而不是个人现象.虽然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那就是运用词语组成句子,必须遵循全社会统一的规则,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某个意义,也得全社会约定俗成,不能个人任意更改.否则,语言就不成其为交际工具了,别人也就无法听懂你的话,社会将乱成一锅粥.只要想象一下,一个不会外语的人到国外生活所遇到的窘迫尴尬,就知道遵循规则的重要性了.(紧扣语言的社会性回答,同时说明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这主要是因为:①词语组合的规则是十分有限的,掌握一个规则,可以类推出无限多的句子,例如学会说"我吃饭",掌握了"主-动-宾"这个格式,就可以造出"我看报","他打球","你唱歌"之类的句子来.②语言中的词表达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数量是有限的,一个词语可以重复使用,可以用在这个句子中,也可以用在那个句子中,从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语言系统中的句子是无穷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却是有限的,这也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例如"人"这个词,并不指哪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苹果"可以指色彩,味道,形状各方面都不同的苹果.
4.人类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后天获得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一个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语言,具备语言能力,离开了社会,哪怕他是一个天才,他也不会说话.如果一个人先天就具有语言能力,那么就应该是所有人都说相同的语言才是,而实际上是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社会,就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中国孩子从小生活在中国,就会说汉语,而不会说英语,如果从小在英国出生长大,则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社会环境是最好的语言老师.(结合语言的社会性理论回答)
5.用"棋,下,有,一,完,没,的,盘"这八个词组成句子,看能组合成多少句子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一盘下完的棋没有.一盘棋下完的没有.
没有下完的一盘棋.没有一盘下完的棋.没下完的棋有一盘.
下完的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没有一盘.下完的没有一盘棋.
有一盘没下完的棋.有没下完的一盘棋.
棋没下完的有一盘.棋有一盘没下完的.棋下完的没有一盘.棋下完的一盘没有.棋没有一盘下完的.
……
6.人们平时常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这是不是说,语言具有阶级性
语言没有阶级性.①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全体成员,包括各阶级,阶层的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无论什么人,与别人交际都要使用语言.如果语言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说不同的语言,那么不同阶级之间就无法进行交际(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一种交际活动).②语言结构本身,没有阶级性可言,比如语音,语法规则,就谈不上有阶级性.③语言是伴随着人类同时出现的,而在人类从猿到人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阶级的区分,所以从语言的诞生过程看语言也是没有阶级性的.(结合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这一内涵挖掘分析)
7.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它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比如运动场上,篮球教练用手势表示谁犯规,谁发球等内容,不用语言;部队用长短不同的号声表示起床,集合,冲锋,撤退等信息;在海上,船与船之间用旗语传递信息,等等.但是,这些交际工具远远没有语言运用那样便捷,而且使用也受到限制,使用范围有限.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什么交际工具,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离不开语言基础,它们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代替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这些信息手段的产生,可以说,语言是一切交际工具的基础.因此,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毫不奇怪了.(突出两点:1.将语言和别的交际工具相互比较;2.说明别的交际工具实际上是语言的代用品,仍然以语言为基础.)
8.为什么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很多,像旗语,手势,红绿灯,色彩,音响等,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传递信息,起到沟通作用,而在现代社会,像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甚至还可以不改变语言的有声特质,传递信息既快又广,但这些工具,远不及文字那样方便,不及文字使用范围那样广,文字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语言的功能,这是其它语言辅助工具所不能比的,所以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语言交际工具的结论.)
9.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你认为谁的观点对
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而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关键要认识到语言和思维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10.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
第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没有人类社会,也就没有语言;第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人类社会以外,没有语言,动物没有语言.(所谓社会,必然是和人类有关系的,就是人类结成的共同体,否则就不是社会了.语言既然是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就否认了人类社会以外还有语言的说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10分,每词2分)
1.符号:就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符号的形式和符号的内容的结合是偶然的,没有必然的关系.例如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就是任意的,没有本质的关系.
3.二层性:语言是由一定的单位按照一定的层级组成的,可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其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
4.组合关系: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5.聚合关系: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形式 意义
2.意义 形式
3.语音 意义 形式
4.约定俗成
5.任意性 线条性
6.音位 序列 语素 词
7.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8.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9.抽象思维 发音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问 答 题(50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符号 它有哪些因素构成
所谓符号,就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符号由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意义构成,二者互相对待,密不可分.例如老师阅卷,用"√"表示正确,就是符号,其形式是线条√,意义是"正确".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所以是一种符号,就是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比如我们一听到"书"这个词,就知道它指的是"成本的著作"这个意义.符号的形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使用中要受到一定规则的支配,装拆自如,可以重复使用.而语言就具有这个自由拼装的特点.从结构成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所有符号的一般特点,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与一般符号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由社会决定一样,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也是由一定社会成员共同决定的,是约定俗成的.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他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人类创造语言为什么选择语音作为符号的形式呢 这主要是因为:①语音这种形式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每个人随时都能发出来的,走到哪里就可以带到哪里,使用非常方便;②语音形式的容量大,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可以表达任何意义内容.③语音形式的表达效果也是最好的,它可以是大声疾呼,也可以是轻声细语,可以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有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语言的手势之类.
4.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 什么是意义 它们相互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语言符号的形式就是语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意义就是通过一定的语音形式代表的内容.比如中国人说"灯",这个语音形式代表的意义就是"照明用具".形式和意义之间具有任意性特点.
5.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具有任意性,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示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表示,这之间是没有天然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不符合逻辑的,因为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的结合是由一定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规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人类语言来进一步认识这一点,同样的意义,不同的语言选择的语音形式各不相同的;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表示"成本著作"这样的意义,汉语用"shū"表示,英语用[buk]表示,这正是语言任意性的表现.
6.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a"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汉语和英语表示同样意义的词语,语音形式完全不同,这种差别是由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决定的,正因为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所以不同民族的人在确立语言符号的形式时作了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了语言的差异.
7.人类为什么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人类之所以有多种多样的语言,是因为不同民族在创造语言时,选择了不同形式的符号表示意义,形成了差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人类社会有这样多的语言,正好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8.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语言中是最重要的,最复杂一种
①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和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②同一般符号的构成相比较,语言符号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经过组合可以生成数量无限的句子.而其它似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③复杂个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不但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9.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比如音素组合成音节,音节代表语素,语素组成词,词组成句子;②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③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具有某种功能不能孤零零的,往往有许多具有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语言单位的组合与聚合,体现了语言的系统性.
10.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
聚合关系是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音素
2.拉丁
3.音高 音重 音长 音质 音高
4.动力 发音体 共鸣腔 共鸣腔
5.元音 辅音 受阻
6.舌位前后 舌位高低 圆展与否 舌面央 低 不圆唇
7.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双唇 不送气 清 塞
8.音位
9.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10.声母 韵母 声调 韵母 韵头 韵尾
11.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12.脱落
二,单项选择题
1.D(说明:音位的功能是区别词的意义,而语音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是又社会决定的.)
2.D
3.A
4.A
5.C
6.D
7.(说明:[O]为后半高圆唇元音,四个备选答案均有误.B去掉"高"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8.B
9.D
10.C(说明:从发音特征看ong中的o为松u,即属于合口呼;有些教材也把它归为开口呼).
三,辨别正误
1.×(音素不具备有区别词形的作用,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2.×(国际音标有的使用合体字母,而不是双字母,例如 , 等.)
3.×(元音的音质由三个方面决定,舌位高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4.×(声母和韵母是汉语语音学的分类,不是普通语音学的分类.)
5.×(还有圆唇与否的区别.)
6.×(它们是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
7.√
8.×([g]表示的不是汉语拼音中的g,是浊塞音,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浊塞音.)
9.√
10.√
四,名词解释
1.音质:就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声音的品质.
2.元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不受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是元音.
3.送气:发辅音时,有较强的气流通过喉部,就是送气.
4.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5.区别特征:就是一个音位与另一个音位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
五,分析题(*说明:因无法输入国际音标,故有些地方用汉语拼音标写.请大家在做练习时注意将汉语拼音改写为国际音标(可参见《学习指导书》P188).
1.a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ɑ 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b 双唇,浊,塞音
d 舌尖前,浊,塞音
t' 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2.根据描写指出音素(6分,每小题1分)
①[ e ]
②[ ](反写的c,见教材P61)
③[ y ]
④[ p ]
⑤[ ](拼音的ch,见《学习指导书》P188)
⑥[ ](拼音的x,见《学习指导书》P188)
3.指出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6分,每小题1分)
①送气与否不同,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②圆唇与否不同,前者不圆唇,后者圆唇.
③舌位的高低不同,前者是高元音,后者是半高元音.
④舌位的前后不同,前者是舌位前,后者是舌位后.
⑤发音部位不同,前者是舌尖前音,后者是舌面前音.
⑥发音方法不同,前者是清辅音,后者是浊辅音.
六,问答题
1.人类发音器官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人类发音器官可分动力,发音体,共鸣腔三大部分.动力部分控制气流的进出,为发音提供动力;发音体部分主要的发出声音,这部分主要作用的是声带;共鸣腔部分包括口腔和鼻腔,咽腔,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发出各种各样的音素.
2.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具有区别意义?举例说明。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们在汉语中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同样的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刀子"和"稻子",就是通过声调区别的.音重也可以区别意义,比如轻重音就是由音重的变化形成的,比如"莲子"和"帘子"中的"子",音重不同,意义就不一样.
3.元音和辅音有那些方面的区别?①气流是否受阻,这是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在某个部位受到阻碍.
②发音器官各个部分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有构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紧张.
③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到阻碍,因而较弱,而发辅音时,因为呼出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释放出来,因而气流比较强.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与否和发音时时间持续久暂观察二者的区别.
4.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例如汉语gāng,意思是"钢",如果把其中第一个辅音g换成k,后面的韵母不变,成为kāng,那么词的语音形式变了,意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又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 ,a,A,ɑ]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出现[ ]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
5.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上鼻辅音构成,其他辅音不能出现在音节末尾,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和声调.在韵母中,有的音节没有韵头和韵尾,但绝对不会没有韵腹.
(对汉语音节有基本认识即可.举例略)

第四章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1.内部曲折指的是依靠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英语)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goose(鹅,单数)-geese(鹅,复数),build(建设,现在时)-built(建设,过去时)等.
2.后缀是词缀的一种,粘附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新词,如:汉语的"者"放在动词形容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这个动作形状有关的人——作者,编者,长者,工作者,劳动者,等等.又如英语的-er/-or接在表动作的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该动作有关的人-worker(工作者),teacher(教师),publisher(出版者),translasor(译者)等等.
3.词尾是变词语素,它附着在词干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doing,其中的ing就是词尾,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4.复合词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白菜","电脑","支持",英语"themselves","waterfall",都是复合词.
5.语法范畴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he"的语法意义是主格,"him"的语法意义是宾格,它们都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二,填空题
1.语法
2.组合规则 聚合规则
3.具有完整的语调
4.自由词组
5.实词 虚词
6.句法 词法
7.词尾 词缀 词根
8.构词 变词
9.述宾结构 述补结构 偏正结构 主谓结构
10.词形变化 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
1.D 2.D 3.B 4.A 5.A 6.C 7.D 8.A 9.C 10.A
四,分析题
1.地震(陈述式) 看见(补充式) 忘记(并列式)
司令(支配式) 拖鞋(偏正式) 伤心(支配式)
2. 轻 的 我 们 意 气 风 发 地 走 进 不 同 凡 响 的 新 时 代
| 主 ‖ 谓 |
| 偏 ‖ 正 ‖ 偏 ‖ 正 |
| 述 ‖ 宾 |
|述‖补‖ 偏 ‖ 正 |
|偏‖ 正 |
3.①我们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王书记是受事)
②支持我们的是党委王书记.(王书记是施事)
(这个句子的多义是因为"王书记"的施事还是受事身份不能确定,他可以是"支持"这一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是"支持"这一动作的涉及对象,两种含义在这里都江得通,造成了多义.因此可以在前后适当增加成分,明确"王书记"是施事或受事,而不会既是施事又是受事.)
五,问答题
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这个定义说明,词具有造句的功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好",可以说"好生活",也可以说"生活好","好"在这里都充当句法成分,这是语素不具备有的功能.并且词又是最小的,不能再分析的造句单位,这里把词同词组区别开来.
2.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符号与符号互相组合时所应遵循的规则.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与话语之中的,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比如汉语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这个组合规则就是客观存在的,是汉语中的客观现实,使用者不能改变这种规则,不能像日语那样把宾语放在述语前面.
聚合规则是同样性质的语法单位的归类规则,是符号与符号的替换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比如同样是述宾这样的组合,我们在不同场合通过潜在的同类词语,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具体的组合来,比如"吃饭,看书,洗衣,打油,买酒"等等.
3.语法形式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等等.
①选词要求在词与词组合时,各个基本结构的一定位置上要求与其功能相当的词类,例如述宾结构的述语位置,要求出现动词,又如汉语语气词"啊,吗,呢"等只能出现在句子末尾.
②词序就是词在线性组合中的先后顺序,词序不同,体现出的语法意义就不同,例如"大中国"和"中国大",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③虚词也是重要的组合手段,同样的词语,用不用虚词,用什么样的虚词,也能体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学生的老师"和"学生和老师",意义不同.
④词形变化就是词的形态变化,在有变格,变位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
4.举例说明孤立语的主要特点。孤立语最突出的特点是缺少屈折语那样的形态变化,由此延伸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词序严格.词序不同,语法关系不同,意义也大不一样.第二,虚词十分重要.同样的结构,有没有虚词,意义差别很大.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汉语就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由于没有词形变化作为标志,词序和虚词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雷锋学习"是主谓结构,"学习雷锋"就成了述宾结构;"他们工作"是陈述句,"他们工作吗"就成了疑问句;汉语词汇中,合成词要占绝大多数,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只有很少一部分.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4分)
1.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3.多义词: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4.同义词:是一组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5.反义词: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二、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2.(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3.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叫(中心意义)。例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本义),其余的是(派生意义)。
4.派生词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隐喻)和(换喻)两种。
5.反义词可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与“少年”是(相对反义词)。

三、分析题(30分)
1.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5分)
①铁窗: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  换喻
②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隐喻
③矛盾:本义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事物互相排斥。  隐喻
④泰山: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指岳父。  换喻
⑤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  换喻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5分)
①团结——勾结  感情色彩不同,“团结”是褒义词,“勾结”是贬义词。
②得到——受到  搭配对象不同,“得到”同“认可、支持”等搭配,“受到”同“批评、批判”等搭配。
③父亲——爸爸  语体色彩不同,“父亲”具有书面语色彩,“爸爸”具有口语色彩。
④眼红——嫉妒  语体色彩不同,“眼红”具有口语色彩,“嫉妒”具有书面语色彩。
⑤秘密——绝密  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词义轻,“绝密”词义重。

3.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4分,每小题2分)
①我特别喜欢煎鸡蛋。
A.你喜欢煎什么?我喜欢煎鸡蛋。
B.你最喜欢哪种食品?我最喜欢煎鸡蛋。
②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A非洲学者很注意研究自己的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B.非洲学者特别注意研究人类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4.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6分,每小题3分)
①儿子:妈妈,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妈妈:明天就要考试了。
妈妈的回答隐含有不能出去玩的意义。
②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把剥削统治阶级比喻为毒蛇猛兽,表示了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5.请用矩阵图方式对下列几组词语进行义素分析(10分)
叔父——姑父  舅父——姨夫  哥哥——姐姐
嫂子——弟媳  姑妈——姨妈
男性  长辈  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叔父   +      +          +
姑父   +      +          -

男性  长辈  与母亲具有血缘关系
舅父   +      +          +
姨夫   +      +          -

男性  平辈  年长  具有血缘关系
哥哥   +     +     +         +
姐姐   -     +     +         +

男性  平辈  年长  具有血缘关系
嫂子   -     +      +         -
弟媳   -     +      -         -

男性  长辈  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姑妈   -      +           +
姨妈   -      +           -
义素
对比词 男性 长辈 平辈 父系 父系血缘 母系 母系血缘 年长
叔父 + + - + + - - +
姑父 + + - + - - - +
舅父 + + - - - + + +
姨夫 + + - - - + - +
姑妈 - + - + + - - +
姨妈 - + - - - + + +
哥哥 + - + + + + + +
姐姐 - - + + + + + +
嫂子 - - + + - + - +
弟媳 - - + + - + - -
(“年长”栏目,有些项目可以用“±”表示,因为年长与否有不确定性。)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力、电动、电话、电线、电视、电流、电脑、电能、放电、发电”等词。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的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词义的模糊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也就是说词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反映,因此这就决定了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
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例如“大——小、多——少、长——短、好——坏、冷——热、咸——淡、明——暗”等等,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给交际造成影响。因为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从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中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同时,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词义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才交际的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不仅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且还隐含有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
3.什么是隐喻和换喻?它们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例如“包袱”,本义是包裹,派生意义是影响思想和行为的负担。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义,由于同本义之间具有一种相似关系,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例如“香花”本义指有香味的花,这种花可以养人,给人以享受,而健康的文艺作品也具有香花的这种功效,由于这种相似性,香花就派生出了健康的文艺作品这样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比喻方式来解释派生义产生的途径:健康的文艺作品像香花。这种联系,最初往往是个人偶尔一用,后来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家都这样使用,比喻的临时意义就固定在一个词语中,这个词语就多了一项意义,成为多义词了。这种从个人使用到社会使用的例子,最典型的莫如“包袱”,这个词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裹和包东西的布,毛泽东发表了一片著名的文章《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文章中用“包袱”比喻思想上的负担,后来这种用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于是“包袱”一词就产生了一项新的意义。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例如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二者经常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红领巾”一词通过换喻获得了“少先队员”这个派生意义。通过换喻方式获得的派生义和本义之间有一种相关连的关系,与隐喻的相似性不同,不能用比喻格式来理解。
隐喻和换喻的基本区别是: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如“骨干”(一指长骨的中央部分,二指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换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如“月”(一指月亮,二指月份)。
4.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多义词虽然有多项意义,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会造成歧义,不会产生误解。因为多义词的在具体的语境或句子中,由于前后文的限制,使得它只有一种意义适合上下文的需要,其他的意义都排除了。例如“保管”一词,有“保藏和管理”、“在仓库中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完全有把握”这样的意义,但在“他是我们公司的材料保管”中,就只能是“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这样的意义,在“你只要认真学习,保管你取得好成绩”中只能是“完全有把握”这项意义。

第六章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文字:是指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2.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形声字: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5.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
2.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3.据考古材料,一般认为文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点要受到(所记录的语言)特点的制约。
5.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
6.从造字方法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7.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表音字)和(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即形声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8.人类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9.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进)。
10.(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1.现代社会,文字使用十分频繁,比有声语言还重要。(×)
(在任何社会,文字的作用都不可能超过语言。)
2.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文化。(×)
(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的语言。)
3.拼音文字同语音联系紧密,只记录语音。(×)
(无论的拼音文字还是非拼音文字,记录语言都是既有记录语音,同时又要记录意义。)
4.非拼音文字记录意义,不记录语音。(×)
(非拼音文字同样要记录语音和意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的音义在文字中是统一为一体的。)
5.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如果汉字不能适应汉语的需要,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6.汉字具有超方言、超时间的特性。(√)
(汉字是语素文字,与读音联系不紧密,字音可以随方音而异,也不受古今读音变化的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7.汉字与汉语的音节是对应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汉字虽然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但不能反过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汉字与音节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8.日文是音节文字,汉字也是音节文字。(×)
(日文是音节文字,假名和音节之间有对应关系,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9.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意音文字中的表示字音的符号,不能看作拼音文字,因为这些符号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而且往往都不是表示音素的符号。)
10.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要先于口语发展。(×)
(书面语是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出口语决定,所以书面语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口语的。)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这句话?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第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第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的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2.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是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词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
3.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可以从赞同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否定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自己的观点。)
4.简要说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相互依存,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共同发展。第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活的语言,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存在的前提、发展的动力。没有口语的存在,就没有书面语的产生和发展,书面语是不能离开口语而独立存在的。第二,书面语又不是被动地记录语言,它对口语的发展变化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提炼形式,选词用句十分规范,对人们的语言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使得口语也向规范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统一的书面语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对语言的分化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比如汉语,方言众多,差别很大,统一的汉语书面语对限制方言分化、沟通各地人民之间的交际无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七章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原因而发生的语言分化.
2.社会方言: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语言的地方变体.
4.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通用语言.
5.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二,填空题(30分,每空4分)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2.(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3.语言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4.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5.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科学技术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
6.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7.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这些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亲属语言),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
9.(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0.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11.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12.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我国的(普通话)就是这样的一种共同语.
13.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
14.(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
15.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16.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确定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1.语言的发展都具有渐变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可能发生突变,只能渐变,所有的语言都不会有例外.)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它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因此变化比较快,而语音,语法的发展变化较缓慢,语法的演变速度最慢,它的稳固性比语音还要强.)
3.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别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不可能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的风格变体.)
4.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划分地域方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方言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各方言之上是不是还有一个共同语作为各地区人们的交际工具.总之,在确定方言身份时要同时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即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5.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言的条件都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何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比如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文化的原因,但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语的基础方言则是经济的原因.)
6.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7.语言发展也有先于社会发展的情况.(×)
(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走到前面.语言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只能与社会同步发展,不可能先于社会发展,那种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8.分布最广的语系的汉藏语系.(×)
(分布最广的是印欧语系,在世界上六大洲均有.印欧语系诸多语言之所以能分布这样广,主要是在殖民主义时代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的力量推行的缘故.)
9.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灭方言.(×)
(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除方言隔阂,便于各个方言区的人相互交际沟通感情需要.)
10.普通话语音不等于北京语音.(√)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但不是全盘吸收北京话语音的特点,有些土音,不符合规范的读音就不吸收.)
四,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第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自然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也愈来愈细致缜密,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第二,社会的分化,统一,互相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然要推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2.为什么说语言的发展会有渐变性的特点 请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老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更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与人们的需要想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3.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都以共同语作为基础.
不同点:首先,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其次,地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体现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最后,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能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发展变化较慢,语法发展变化最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这样变化,有的地区是那样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第三,社会成员的分工不同,使语言的发展变化出现不平衡性,有的阶层或社团使用这样的词语,有的阶层或社团使用那样的词语,结果形成社会方言.
5.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结构类型的分类各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上是不是一定相同 为什么
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并按照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的结构分类是根据句子和词的构造以及句子中词语的关系进行分类的,通常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结构分类角度不同,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互相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同一系属的语言,不一定结构类别也相同,结构类别相同的语言,不一定就是属于一个谱系.
6.什么的基础方言 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第八章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借词:就是读音和意义都是借自外语的词.
2.意译词:就是根据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利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词.
3.语言的融合: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4.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
5.混合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成为唯一通用的交际工具的语言.
二,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2.借词的常见方式是(音译词),(仿译音译加汉语语素).
3.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
4.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例如英语的coffee,sofa汉语译成(咖啡),(沙发).
5."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这是语言结构规则的(仿造借用).
6.几个民族的融合,哪一种语言能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7.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8.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自愿融和),(被迫融合)两种情况.
9.语言的融合,一般是先出现(双语),最后导致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
10.(洋泾浜(皮钦语))和(混合语(克里奥耳))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1.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
三,辨别正误(10分,每小题1分)
1.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类型.(×)
(意译词是本族词,虽然意义是来源于外语,但完全按照本民族的构词规则使用现成的构词材料创造的,不是借词.)
2.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总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
(在语言的融合过程中,哪种语言成为胜利者是由综合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的民族的语言往往成为胜利者,而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一定能胜利.)
3.语言的融合就是两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
(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语.)
4."洋泾浜"一旦被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发展成为克里奥耳语.(√)
("洋泾浜"一旦被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并不断丰富词汇,严密语法,而发展成为克里奥耳语.)
5.英语中借词比重大,约占词语总数的一半,所以英语实际上是一种混合语.(×)
(英语中借词很多,但它们渗入英语后,都要接受英语语法规则的支配,所以英语并没有丧失其独立性,它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6.洋泾浜和皮钦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洋泾浜"和"皮钦语"是同一个概念,前者和汉语词,后者是借词.)
7."镭射"和"激光"都是借词.(×)
("镭射"是借词,"激光"的意译词.)
8.一种语言如果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就能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社会交际工具.(×)
(一种语言是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语,主要由其经济,文化是否先进决定.)
9.共同语与方言并存,其实也是一种双语现象.(√)
(这是一种比较广义的双语现象.)
10.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融合必要的客观条件.(√)
(如果不同的民族的人杂居在一起,不同语言之间没有接触,不可能产生影响,也就没有融合的条件.)
三,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____.C
a.雷达 足球 芭蕾舞 b.卡车 电话 哈巴狗
c.纳粹 吉他 比萨饼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
2."铁路","火箭炮","机关枪"属于_____.D
a.借词 b.音译 c.音译加意译 d.意译词
3.下列属于汉语从日语借形而来的借词是_____.A
a.经济 革命 自由 独裁 b.卡通 保险 玻璃 电影
c.思想 摩托 灿烂 丞相 d.社会 坦克 快餐 信纸
4.下列说法,_____是正确的.b
a.双语现象就是一个人会说两种语言.
b."葡萄","狮子","和尚"都是借词
c.皮钦语就是克里奥耳语.
d.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夹杂着外来词.
5.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_____.C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 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说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音译词不是外来词.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
2.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
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产生语言融合现象需要下列条件:第一,几种语言互相接触,其中一种语言的经济上,文化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这样才具有互相接触进而出现融合现象的客观条件;第三,在不同民族杂居地区,其中某个民族的人口在数量上要占优势地位.
3.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
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斗争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一是,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二是,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后也不融合.
4.简要说明洋泾浜和混合语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
不同点: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洋泾浜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不能作为母语学习,而混合语的突出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

第九章
一、填空题(50分,每空2分)
1.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
2.语音演变主要它包括(组合关系)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
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一定的条件限制)、时间性、(地区性)。
4.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
5.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6.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7.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8.词汇系统的演变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几个方面。
9.声调的平仄的汉语实现浊音清化规律的重要条件,(仄声)指上声、去声和入声。
10.“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11.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增加音节),用(复音词)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词)为主的格局。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语音演变的主要是指_____。A
a.音位系统的演变    b.音素的增加    c.浊音清化    d.词的读者变化
2.古汉语声母中有[b][d][g]在现在北京音系中按声调的平仄分别归入[p][t][k]和[p‘][t‘][k‘],这条语音规律叫做_____。C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3.汉语中古音的浊音音位[b],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p][p‘],这属于_____。B
a.语流音变    b.条件音变    c.无条件音变    d.音位的对立
4.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人)”成为一个词了。这是_____。D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5.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了现代已成为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这是_____。D
a.词序的变化    b.类推    c.异化    d.新的语法范畴的形成
6.古英语中“book(书)”的复数形式是“bec”,到现代变成了“books”。这属于____。B
a.形态的变化     b.类推    c.异化    d.新的语法范畴的形成
7.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_____。C
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8.“社稷”“太监”“丞相”“符节”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它属于_____。B
a.词义的演变    b.旧词的消亡    c.新词的产生    d.词语的替换
9.英“barn”原指储存大麦的地方,后指储存谷物等农产品的地方;“mice”原指“愚蠢的”,后指“美好的”;“deer”指哺乳动物,后指鹿。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_____。D
a.扩大  缩小  转移    b.转移  扩大  缩小
c.缩小  转移  扩大    d.扩大  转移  缩小
10.“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现指报怨;“脸”原指脸颊,现指整个面部;“行李”原指行人、旅客,现指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_____。C
a.转移  缩小  扩大    b.缩小  转移  扩大
c.缩小  扩大  转移    d.扩大  转移  缩小

三、判断正误(10分,每小题1分)
1.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
(语音的某一演变规律只适用于某个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作用了。)
2.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语法的确是语言中最稳定的,但不等于一成不变,它还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
(类推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有些根深蒂固的语法现象是无法用类推解决的,同时语言演变时时发生,类推规则不可能处处适应。)
4.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社会因素,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5.利用借词的读音可以探索古音。(√)
(借词记录外语词的读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音特点,可以作为探索古音的参考材料。)
6.有些古诗今天读起来不押韵,是因为词义变化了。(×)
(古诗今天读起来不押韵,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7.古代汉语中的浊塞音声母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
(古代汉语中的浊塞音,已经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清音。)
8.英语名词复数是在后面加s,所以man的复数是mans。(×)
(语法规则的类推作用不是在任何场合都管用,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都是在词后加词尾s,但man却是例外,其复数形式是men。)
9.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旧事物退出社会,一般情况下交际中已经不再涉及,记录这些旧事物现象的词语也就随之而消失了。)
10.古代汉语的“龟、蝇”今天变成“乌龟、苍蝇”,这是词语替换。(√)
(这种替换是因为语言内部的原因引起的,主要是避免同音词过多影响交际使用,所以把单音词变成了复音词,这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特点。)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语音演变规律具有条件性特点?
语音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这种扩散要受到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系统中普遍起作用,但在吴语区和湘语区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现象。
2.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例如在先秦时,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而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这些代词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词-宾语”的基本格式取得一致。再如上古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大名+小名”的类型,如“草菅”“虫蝗”,发展到现代汉语,这种类型消失了,完全定型为“小名+大名”的格局了,例如“柳树、杨树、红花”等。
3.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拿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相比较,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例如“老-、阿-、-子、-儿、-头”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例如“-了、-着、-过”),就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词尾。
4.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词汇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变化联系十分紧密。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就要创造新词。如指称新事物的“软件”、“特区”、“光盘”、“影碟机”等,指称新现象的“代沟”、“黑客”、“打工族”、“发烧友”等,指称动作行为的“下岗”、“抢滩”、“扶贫”、“走穴”、“打假”等,指称性质状态的“火暴”、“缩微”、“抢手”、“有偿”等。另外,旧事物的消失也必然会引起旧词的消亡,因为现实生活交际中已经不再涉及这些事物,必然也就用不着这些词语。如“诸侯”、“知府”、“天子”、“翰林”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正好说明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沙发
榛果儿 发表于 11-5-31 00:46:55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分享!我明年想考南师大的对外汉语专业,可现在有点摸不着头脑,有许多问题想请教,能加我Q吗?1028197667,验证码请注:南师大,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19:06 , Processed in 0.14759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