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会计学的这几个专业哪个更好,有什么区别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nini0622 发表于 08-3-5 15:2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会计理论与方法
2、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3、管理会计与审计
因为我是学计算机的,对这几个专业不太了解,请知道的朋友给于
意见,谢谢了
沙发
yinlibofdjr 发表于 08-3-11 21:09:0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问啊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板凳
飞絮濛濛 发表于 08-3-20 09:28:11 | 只看该作者
[s:10]
为什么没人答?
地板
shenxinhoney 发表于 08-5-5 20:25:04 | 只看该作者
会计还分这么多吗? 我也是计算机的 打算考研考会计
5#
cxhl 发表于 08-5-23 22:01:22 | 只看该作者
这而问题最好找老师问,最好是研究生导师。
6#
不想想太多 发表于 08-5-28 20:1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nini0622 的帖子

去小公司的话,这些都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大公司就分工很细,也许你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所以会问这个问题,问一下会计老师吧
7#
紫藤audrey 发表于 08-6-5 16:20:20 | 只看该作者

盼望知道

看了好几次这个话题,始终没有人能够给出详细的解释。我不希望回答哪个更好,只希望知道它们的区别。希望版主能尽快解决阿。期待-ing
8#
eflame01 发表于 08-6-29 11:41:5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知道,有什么区别,盼高手解答
9#
gguni 发表于 08-6-30 14:32:27 | 只看该作者
会计理论与研究方法
从实证研究方法的几个阶段看,它同一般的科学研究过程没有两样,而在每个阶段中运用的基本方法同一般的科学研究也有相同的地方。例如:要充分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选择、归纳推理。这一共性同样在规范研究过程中具备。但实证研究有其特殊的地方,表现在:强调数学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的应用。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实证研究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数据“说话”。但是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个缺陷,也就是无法解决一些错综复杂、难以量化的会计问题,如果强行予以数学化定量处理,可能得到的结果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因而,实证研究方法的短处就在于仅仅解决一些会计应用领域的具体问题,无法解决一些抽象的重大的基本会计理论问题。而规范研究的个性表现在逻辑演绎推理方法的充分应用上,这一特点使规范研究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因此适用于研究基本理论问题。但是,演绎推理本身是研究者的思维运动,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价值判断成分在内,如果演绎推理的前提命题错误,那么整个理论结构将会发生致命性的错误,甚至全部推翻。
   薛祖云(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博士):要说明这个问题,又要回到会计研究方法的讨论上来。会计学作为一门经济应用型学科,我主张理论研究应采用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应用于会计理论研究的不同方面。
 理论实证研究,就是对现实的会计“本身究竟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作出理论上、逻辑上的分析和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能够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检验的理论命题或理论陈述,它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事实上,理论的进步往往表现在理论前提的逐步明确,并可作为假说进行实践检验。经验实证研究,就是对理论实证所得出的假说进行检验的过程。任何理论结论只有被实践所证明,才可算作正确的科学理论。当经验实证过程对理论假说作出了否定回答(证伪)之后,人们就要修正或重新进行理论实证。
  按照这样的思路,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是相辅相成的。从经验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总是“混沌的表象”,只有与理论假说相联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理论指导下,从经验数据中浓缩出规律性结论才有意义。因此,理论实证是根本,经验实证只有在理论实证之后才会发挥作用。基于此,我认为,实证会计研究其科学的意义仅在于对从规范会计理论中得出的结论进行经验检验,若仅限于个案研究而没有从逻辑高度获得理论假说,计量回归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石本仁:我认为,既然实证研究方法能成为西方的主流方法,肯定有它的道理。老实讲,由于我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无法用这种方法从事会计研究,没有亲身的体验。但我个人主观认为实证在理论研究的精确性、数据的客观性、结论的可检验性上都是规范研究无法比拟的。这是实证研究的长处。
  我看过一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代表人物布劳格的学术专访,他对目前实证的看法,对我们正确对待这一问题会有裨益。他提出,目前经济学研究中计量经济学越来越变成一系列技术、技术思想体系和数学思想体系,以至于学生觉得经济学太深奥了,不明白它要讲的是什么,所以,他提倡要用结合方法论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和研究。同时他进一步强调,指出经济学研究的越来越数学化和技术化的现象,并不是否认计量经济学,相反,经济学家掌握必要的计量经济学是十分重要的。
  邓顺永(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研究生):实证会计引入我国后,为我国的会计改革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贡献,但也暴露出其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对中国特殊制度背景的剖析不够深入。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明显地表现为过渡经济性质,证券市场上存在着许多西方人眼中只能称之为“谜团”的现象,这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是截然不同的。如若盲目照搬国外的相关模型,则模型所适用的诸多前提条件显然是无法满足的。
  第二,实证会计的研究领域过于窄小。从杂志期刊上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方面,如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盈利预测、资产重组和资产评估、审计意见的品质和市场反应以及公司股利政策等问题的实证研究,而对于资本市场以外的问题则鲜有涉足。
  第三,研究方法单一。目前已有的实证会计研究在经验实证阶段,主要是借助于报刊、网络和数据库来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较少结合其他方法一并使用。
  李国富:其实,我们研究所用的数据的真实性也存在问题,这已被外界嘲为“假戏真做”。在采集数据,尤其是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难以做到客观独立,说假话的大有人在。另外,选题重复而结论不同,暴露出实证研究中的不严肃与各行其是。我认为应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具体的研究,比如对资本市场进行案例研究可能更能说明问题,《管理世界》杂志上的个案研究就很好。
  王华:对于目前在我国开展实证研究,我的看法是:第一,要大力提倡,但不能一哄而上,像清华、北大、厦大、中南财大、上财等一些有基础的学校,可以先开展,比如像我们暨南大学会计系,就可以利用所处的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的地理优势,多做一些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第二,提倡硕士、博士研究生做实证研究,本科生不适宜此类研究。第三,即使是实证研究,也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前段时间披露一个德国青年科学家,为了早出成果,在《科学》这种非常知名的刊物发表的文章中竟然伪造数据,这种学术腐败我们要坚决摒弃。
  严晖:我认为从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二者的特点及它们在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定位来看,这两种方法结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1)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中是并列的两种方法,它们各有侧重,有不同的特点,不存在何者取代何者的关系。(2)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是由一些具体方法以特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在运用时遵循一定规则的综合方法。因此,规范和实证方法并非完全独立、互不联系的两种方法,在基本要素上,它们有共同之处。(3)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在发展过程中有各自的特点,但又有相互渗透的可能性。随着人们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认识的发展和深入,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会不断吸收别的学科的先进成果,同时相互取长补短,完善自身。
  石本仁:我们有时总爱强调在研究中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结合起来进行。这从某种角度上是很难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是一个相机抉择的问题,你要么选择严格而精确的实证研究方法,这样你的主题可能与现实有距离;要么就选择务实有现实价值的规范研究方法,但你的研究可能得不到验证而缺乏严谨性。对于每一个会计理论研究者而言,绝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这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想,这也是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
  薛祖云:我赞成石本仁教授的意见。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它们的科学性,我们不能单纯地偏废一方而接受另一方。就像我前面所说的,理论实证与经验实证是理论研究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两者不能截然地分割开。当然,由于研究者的学识背景,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研究风格都有所不同,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可能会侧重某一种方法,但不能要求人人都要采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方法,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对规范与实证的认识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陈汉文(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导):从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历史流考察来看,实证会计理论是在规范会计理论遭受非议的时候出现的,其产生之初便是作为规范会计理论的对立物而存在,因此西方会计学界两种理论的支持者多年来曾为此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理论争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学者开始平心静气地评价两大会计研究方法,并且从方法论角度对两大会计研究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析。我认为,两大研究方法各有利弊,偏废任何一方均非善策,而且,从会计研究的实际情况考察,两类研究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似有一种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趋势出现。因此,理想的选择应该是:消解两者之间的对峙状态,承认彼此的存在价值,并促成二者实现一定程度的结合。所谓结合,可理解为是认知过程中各有侧重的两个阶段的先后承继、相辅相成,从而促成事实性、描述性理论向规范性、伦理性见解过渡。
  在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首先尽可能地排除价值判断,侧重于通过实证性或近似实证性研究,力求客观地揭示会计现象及其外部联系;而后,在此基础上,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己任,侧重于树立合宜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理性思维构建规范会计理论。在此过程中,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得以综合运用,既确保了会计理论构建的逻辑相关性和紧密性,又为会计理论的真实性和精确性提供了检验依据,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10#
gguni 发表于 08-6-30 14:35:30 | 只看该作者

财务会计理论

财务会计理论以信息经济学的框架解释会计在现实世界中所碰到的基本矛盾,即协调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的关系,同时兼顾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在结合西方会计理论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材现实中的跨国企业报告、著名公司运作案例、各种传媒的报道,来阐述财务会计如何发挥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呈现了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证”方法的独特魅力。此外,正文和每章后的大量习题展示了北美的社会经济环境。
本书适合在会计、金融领域学习研究的中、高层师生及从业人员。对于以会计学为专业及准备投身于财务会计的研究的读者而言,这种“导游图”式的架构所能提供的帮助是尽快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那些希望从财务会计的视角来充分领略经济学魅力的读者,本书在展现现代经济学中涌现的纷繁复杂的数理模型的同时,还提供了逻辑一致、现实鲜活的运用实例。
财务会计理论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本书的目的
1.2 历史观
1.3 信息的复杂性
1.4 会计研究的意义
1.5 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性
1.6 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
1.7 管制:对基本问题的回应
1.8 本书的结构
1.9 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相关性
第2章 理想环境下的会计
2.1 概述
2.2 确定环境下的现值模式
2.3 不确定环境下的现值模式
2.4 储备确认会计
2.5 对历史成本会计的修订
2.6 真实净利润的不存在性
2.7 结论
第3章 财务报告的决策有有性
3.1 概述
3.2 决策有用观
3.3 单人决策理论
3.4 理性的、规避风险的投资者
3.5 分散组合的原则
3.6 最优投资决策
3.7 组合风险
3.8 会计职业界对策有用观的反应
3.9 决策有用性的结论
第4章 有效证券市场
4.1 概述
4.2 有效证券市场
4.3 有效证券市场对财务报告的意义
4.4 价格的信息含量
4.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4.6 信息不对称
4.7 正常运转的证券市场的社会意义
4.8 充分披露的例子
4.9 总结及结论
第5章 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
5.1 概述
5.2 研究问题的概要
5.3 鲍尔和布朗的研究
5.4 盈余反应系数
5.5 特殊、偶发和非常项目
5.6 有关\"最佳\"会计政策的一点提醒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1 19:59 , Processed in 0.12137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