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理论经典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嘟嘟21 发表于 09-3-19 00:0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流行的一种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基本特性是"形象性",而现实主义则是以形象反映现实社会。这种理论忽视了艺术最主要的东西,只注意了艺术的形式特点而忽视了艺术内容--感情。从根本上说,作家反映现实绝不是无动于衷的机械反映,而是为了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形象的创造只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是为交流感情服务的。文艺作为一种交流感情的工具,才是它最根本的特点。所以,艺术性的高低固然与艺术形象的塑造技巧有关,但更重要的却在它的感情的质量(美感高度、深度、强度和广度),其最重要的标志是它艺术感染力之大小。
◆"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俄)维亚席姆朗斯基
◆这个载道的运动,当然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为主帅了。他的立论的基础是“道为内,文为外”。道到底是什么呢?由韩愈自己所下的定义看,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文起八代之衰”的功劳是在乎提高了散文的地位,但是这个运动的坏处是使“文”包括住文学,把诗降落在散文之下;因为“文”是载道的工具,而诗——就是韩愈自己也有极美艳的诗句——总是脱不了歌咏性情,自然便不能冠冕堂皇的作文学的主帅了。因为这样看轻了诗,所以词便被视为诗余,而戏曲也便没有什么重要的地位。诗与散文的分别,中国文论中很少说到的。这二者的区分既不清楚,而文以载道之说又始终未敲打破,于是诗艺往往要向散文求些情面,象白居易那样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明之则为诗”,以求诗艺与散文有同等的地位,这是很可怜的。
◆一,文学是心灵的产物,没有心情的激动便没有创造的可能。二,作文的手段,如文字的配置,音声的调和等,是必要的,不如是,文章便不会美好。
◆“诗之道在妙悟”,是的;诗是心声,诗人的宇宙是妙悟出来的宇宙;由妙悟而发为吟咏,是心中的狂喜成为音乐。只有这种天才,有这种经验,便能成为好句,所以“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道德与诗是全不相干的。道德既放在一边了,学理呢?学理是求知的,是逻辑的;诗是求感动的,属于心灵的;所以“妙不关于学理”。诗人的真实是经过想象浸洗过的,所以象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由兴趣而想象是诗境的妙悟;这么说诗,诗便是艺术的了。
◆判定文艺是该以能否感动为准的。理智不是坏物件,但是理智的分子越多,文学的感动力越少。
感情是否永久不变是不敢定的,可是感情是文学的特质是不可移易的,人们读文学为是求感情上的趣味也是万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不动感情的人类,但是不能想象到一个与感情分家的文学;没有感情的文学便是不需要文学的表示,那便是文学该死的日子了。
◆文学的形式之美便象一朵鲜花:拆开来,每一蕊一瓣也是朵独立的小花;合起来,还是香色俱美的大花。文艺里没有绝对的写实;写实只是与浪漫相对的名词。绝对的写实便是照像,照像不是艺术。以感情说吧,文人听见一个寡妇夜哭,他必须有相当的想象力,他才能替那寡妇伤心;他必须有很大的想象力才能代她作出个极悲苦的故事,或是代她宣传她的哭声到天边地角去;他必须有极大的想象力才能使他的读者读了而同情于这寡妇。
◆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是使它们飞起来的那点能力;文学是必须能飞起的东西。使人欣悦是文学的目的,把人带起来与它一同飞翔才能使人欣喜。感情,美,想象,(结构,处置,表现)是文学的三个特质。
◆诗人必须有渗透事物之心的心,然后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心有血的活世界。艺术家不只观察事物,而且要深入事物的心中,为事物找出感情,美,与有力的表现来。
◆文艺不只在乎描写,它还要解释自然与人生;在它解释自然的时候,它必须有个一切全是活着的世界。在这世界里,春风是可以语流莺的,黄河之水是可以自天上来的。在它解释人生的时候,便能象预言家似的为千秋万代写下一种真理:“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杜甫《清明》)
◆游戏冲动说也可以简单的借用一段话来推翻:“艺术是游戏以上的一种东西。游戏的目的,在活力的过剩费了时,或其游戏底本能终结了时的遂行时,即被达到。然而艺术的机能,却不仅以其制作的动作为限。正当意味的艺术,不论怎样的表现及形式,在一种东西已经造成,及一种东西已经失却其形式之后,也都残存着。在事实上,有一种形式,如跳舞,演技的效果,是同时被创造出,同时被破坏的。然而其效果,却永远残存在那跳舞者努力的旋律之中,那跳舞的观客的记忆之中。……所以,把那为艺术品的特色的美、旋律等的艺术底性质,解释为游戏冲动的结果,是很不妥的。”(希伦,引自章锡琛译本间久雄的《文学概论》)艺术是要创造的,所以摹仿说立不住。游戏冲动说又把艺术看成了消遣品。只有因实用而证明艺术出于人类的需要,艺术的普遍性才立得牢。
◆个性与艺术的关系
所谓作家的生命者,换句话,也就是那人所有的个性、人格,是那人的内底经验的总量。
艺术即:“表现出真的个性,捕捉了自然人生的姿态,将这些在作品上给予生命而写出的。艺术和别的一切的人类活动不同之点,就是在艺术是纯然的个人底的活动。
◆在纯正的文学,我们的兴味,常在于作者其人——其人的性质,人格,见解——这是真理。我们有时以为我们的兴味在他的材料也说不定。然而真正的文学者所以能够使任何材料成为对于我们有兴趣的东西,是靠了他的处理法,即注入那处理法里面的他的人格底要素。文学所以为文学,并不在于作者所以告诉我们的东西,乃在于作者怎样告诉我们的告诉法。
“怎样告诉”便是风格的特点。这怎样告诉并不仅是字面上的,而是怎样思想的结果;就是作者的全部人格伏在里面。那古典派的写家总是选择高尚的材料,用整洁调和的手段去写述。那自然派的便从任何事物中取材,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可是,这不同的手段的成功与否,全凭写家自己的人格怎样去催动他所用的材料:使高贵的,或平凡的人物事实能成为不朽的,是作者个人的本领,是个人人格的表现。他们的社会时代哲学尽可充分不同,可是他们的成功与否要看他们是否能艺术的自己表现;换句话说:无论他们的社会时代哲学怎样不同,他们的表现能力必是由这“怎样告诉”而定。
◆就说杜甫的诗吧,我们于那风景人物之外,不由的想到杜甫的人格。他的人格,说也玄妙,在字句之间随时发现,好象一字一句莫非杜甫心中的一动一颤。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面还伏着个“无边”、“不尽”的诗人的心。那森严广大的景物,是那伟大心灵的外展;有这伟大的心,才有这伟大的景物之觉得,才有这伟大的笔调。心,那么,是不可少的;独自在自然中采取权料,采来之后,慢慢修正,从字面到心觉,从心觉到字面;所以写出来的是文字,也是灵魂。这就是所谓“文学中的思想与言语是多为互相环抱的。”也就是所谓言语为灵魂的化身之意。
◆给风格立标准,便根本与“人是风格”相反;因为“各师成心,其异若面”是不容有一种标准风格的。我们只能说文章有风格,或没有风格,这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有风格的是文学,没有风格的不成文学,“风格都是降服读者的唯一工具”。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一个写家的人格是自己的,他的时代社会等也是他自己的,他的风格只能被我们觉到,故诵其诗可以与欣赏,而是不能与别人比较的,所以汪师韩的《诗学纂闻》里说:“一人有一人之诗,一时有一时之诗知其人论其世也。”这样,以古人的风格特点为我们摹拟的便利,是丢失了个人,同时也忘了历史的观念。
◆风格的有无是绝对的。风格是个性——包括天才与习性——的表现。风格是不能由摹仿而致的,但是练习是应有的工夫。
◆“律动”
广泛着说,宇宙间一切有规则的激动,那就是说有一定的时间的间隔,都是律动。象波纹的递进,唧唧的虫鸣,都是有规律的,故而都带着些催眠的力量。从文学上说,律动便是文字间的时间律转,好象音乐似的,有一定的抑扬顿挫,所以人们说音乐和诗词是时间的艺术,便是这个道理。音乐是完全以音的调和与时间的间隔为主。诗词是以文字的平仄长短来调配,虽没有乐器辅助,而所得的结果正与音乐相似。所不同者,诗词在这音乐的律动之内,还有文字的意义可寻,不象音乐那样完全以音节感诉。所以,巧妙着一点说,诗词是奏着音乐的哲学。
◆要明白诗必须形式与内容并重:音乐,文字,思想,感情,美,合起来才成一首诗。
◆写实主义的好处是抛开幻想,而直接的看社会。这也是时代精神的鼓动,叫为艺术而艺术改成为生命而艺术。这样,在内容上它比浪漫主义更亲切,更接近生命。在文艺上它是更需要天才与深刻观察的,因为它是大胆的揭破黑暗,不求以甜蜜的材料引人入胜,从而它必须有极大的描写力量才足以使人信服。同时,它的缺点也就在用力过猛,而破坏了调和之美。写实派的写家热心于社会往往忘了他是个艺术家。古典主义的作品是无处忘了美,浪漫主义的往往因好奇而破坏了美,写实主义的是常因求实而不顾形式。况且,写实家要处处真实,因而往往故意的搜求人类的丑恶;他的目的在给人一个完整的图画,可是他失败了,因为他只写了黑暗那方面。
◆写实作品还有一个危险,就是专求写真而忽略了文艺的永久性。凡伟大的艺术品是不易被时间杀死的。写实作品呢,目的在写当时社会的真象,但是时代变了,这些当时以为最有趣的事与最新的思想便成了陈死物,不再惹人注意。在这一点上,写实作品——假如专靠写实——反不如浪漫作品的生命那样久远了,因为想象与热情总是比琐屑事实更有感动力。
◆至于诗人呢,他必须有点疯狂:“诗要求一个有特别天才的人,或有点疯狂的人;前者自易于具备那必要的心情,后者真能因情感而忘形。”(亚里士多德《诗学》十七)诗人的感情使他忘形,他便走入另一世界,难怪那重实际的现代的侦探小说读者对诗有些茫然。诗是以感情为起点,从而找到一种文字,一种象征,来表现他的感情。他不象戏剧家小说家那样清楚的述说,而是要把文字或象征炼在感情一处,成了一种幻象。只有诗才配称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诗人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能在一粒沙中看见整个的宇宙,一秒钟里理会了永生。他的思想使他“别有世界非人间”,正如他的感情能被一朵小花、一滴露水而忘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他的思想也许是不科学的,但“神女生涯原是梦”是诗的真实;诗自有诗的逻辑。况且诗是不容把感情,思想,与文字分开来化验的。诗人的象征便是诗人的感情与思想的果实,他所要传达出的思想是在象征里活着,如灵魂之于肉体,不能一切两半的。他的象征即是一个世界,不需什么注解。诗也许有些道德的目的,但是诗不都如此,诗是多注意于怎样传达表现一个感情或一思想,目的何在是不十分重要的;诗人第一是要写一首“诗”。诗多注重怎么说出,而别种文艺便不能不注意于说些什么。
◆第一,小说是艺术。因为,第二,有下列的种种理由:有人把小说唤作“袖珍戏园”,这真是有趣的名词。但是小说的长处,不仅是放在口袋里面拿着方便,而是它能补戏剧与诗中的缺欠。小说既能象史诗似的陈说一个故事,同时,又能象抒情诗似的有诗意,又能象戏剧那样活现,而且,凡戏剧所不能作的它都能作到;此外,它还能象希腊古代戏剧中的合唱,道出内容的真意或陈述一点意见。这样,小说是诗与史的合体,它在运用上实在比剧方便得多。.
◆一、短篇小说是一个完整的单位,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在时间上、空间上、事实上是完好的一片断,由这一片断的真实的表现,反映出人生和艺术上的解释与运用。二、因为它是一个单位,所以须用最经济的手段写出,要在这简短的篇幅中,写得极简截,极精采,极美好,用不着的事自然是不能放在里面,就是用不着的一语一字也不能容纳。比长篇还要难写的多,因为长篇在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敷衍一笔,或材料多可以从容布置。而短篇是要极紧凑的象行云流水那样美好,不容稍微的敷衍一下。三、长篇小说自然是有个主要之点,从而建设起一切的穿插,但是究以材料多,领域广,可以任意发挥,而往往以副笔引起兴趣。短篇则不然,它必须自始至终朝着一点走,全篇没有一处不是向着这一点走来,而到篇终能给一个单独的印象;这由事实上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因为这样给一个单独的印象,必须把思想、事实、艺术、感情,完全打成一片,而后才能使人用几分钟的功夫得到一个事实、一个哲理、一个感情、一个美。长篇是可以用穿插衬起联合的,而短篇的难处便在用联合限制住穿插;这是非有极好的天才与极丰富的经验不能做到的。
沙发
小楼西畔 发表于 09-3-20 10:33: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文学理论真的很难学,有点枯燥~~~~
板凳
LIXINGZHE1218 发表于 09-3-20 11:44: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文学理论我觉得还好,很有趣。
地板
樱桃红1987 发表于 09-3-20 14:10: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我考这个专业~~
5#
化萤成蝶 发表于 09-3-20 22:19:56 | 只看该作者
好新颖的观点哦,我已复制了下来,谢谢LZ,辛苦了。
6#
番小茄 发表于 09-4-10 21:34: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7#
naydq 发表于 09-4-10 22:06: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文学理论很有用。。。
8#
bilan137 发表于 09-4-11 17:29:51 | 只看该作者
我已复制了下来,谢谢楼主!
9#
海底贝壳 发表于 09-4-11 18:34:18 | 只看该作者
拿走了哦 谢谢楼主!
10#
山高人为锋 发表于 09-4-11 23:23: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已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21 12:38 , Processed in 0.11339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