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汉通论(一)——(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esubohe2 发表于 09-5-16 20:3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漢語通論一
怎樣查字典辭書
一、工具書的作用
1解決疑難:字音、字形、字義、典故   2治學
二、工具書的使用――漢語字典辭書的編排方式
1音序排列:中文拼音、注音字母(楊樹達《詞詮》)、平水韻(清阮元《經籍籑詁》)
2部首與筆劃排列:部首(說文解字504部、康熙字典214部、漢語大字典200部)、
3四角號碼:如中華書局出《集韻》,專門有一冊提供四角號碼檢索;上海古籍出說文解字注,亦提供四號碼。
漢:3418(5)

三、常用工具書介紹
1辭源:
2辭海
3漢語大字典
4漢語大詞典
5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6現代漢語詞典
7詩詞典語詞匯釋、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8詁訓匯纂、經籍籑詁
9經傳釋詞、詞詮
10廣韻、集韻
11說文解字(注)、爾雅、廣雅、釋名、方言、玉篇、字彙、正字通、康熙字典


古漢語通論二
古今詞義的異同
一、古今詞義之前的關係
1全同:主要表現為基本詞彙,如:山水牛馬大小高低
2無關:然,古為燃燒義本字、該上古指完備,以後產生的應當義與之無關、前,表剪斷義的本字,前進義與之無關。
3有同有異:
A迥別:
聞:唐杜甫《贈花卿》詩:“此曲袛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今義指用鼻子嗅。
向:朝北的窗。《詩•豳風•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毛傳:“向,北出牖也。”現方向義由此引申而來。
字:懷孕生育。漢王充 《論衡•氣壽》:“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今文字義由此引申而來。
再如:湯(热水),池(护城河)等。
B微殊:
再:《漢書•孔光傳》:“ 光凡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隸釋•漢太尉陳球碑》:“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為三公。”
勸:表勉勵,《國語•越語上》:“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今有“勸勉”一詞,《現代漢語詞典》即釋為“勸說鼓勵”。誤
恨:表遺憾義。《史記•商君列傳》:“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帝尋疾崩,遺詔恨不見太后山陵之事。”唐杜甫:《複愁》詩之十一:“每恨陶彭澤,無錢對菊花。”

二、我們所遇到的困難,也是學習中應當注意的是:微殊之詞的辨別;古今義本身差別很大,但是在文句中用今義似可說通的詞。
1狠:
《漢書•陳勝項籍列傳》:“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令者皆斬。’”這裏的狠乃為犟義。《史記》:“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莊子•漁父》:“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白羊性很,不得獨留。”《說文解字》:“很,不聽從也。”
2酷:
胡哭之慟,云:“汝竟無遺體,怨酷何深!”(幽明錄•卷四靈產)
注四:怨酷:怨恨殘酷,這是對命運的詛咒。晉宋時書劄談到死去親人,往往用怨酷來形容內心的極度悲痛。……
按:說“怨酷”用來形容內心的極度悲痛,不誤,而將“酷”釋為“殘酷”,則屬望文生訓。事實上,這時裏的“酷”乃為“痛,恨”義,此義在中古常用。如《南齊書•王儉傳》:“吏部尚書王晏啟及儉喪,上答曰:‘儉年德富盛,志用方隆,豈意暴疾,不展救獲,為異世,奄忽如此,痛酷彌深!’”句中“痛、酷”同義連用,構成同義複詞。《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道曹輔佐才如白地明光錦,裁為負版絝,非無文采,酷無裁制。”句中“酷”亦為“恨、痛”義。《顏氏家訓•文章》:“銜酷茹恨,徹於心髓。”文中“酷”、“恨”對文同義。再來看“怨酷何深”一句,“怨”、 “酷”義近複合,構成並列關係的詞語,作“何深”的主語,意即“怨恨痛苦有多麼深哪!”若將“酷”釋為“殘酷”在此句中則是難以說通的。另注四下又說:“《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一引作‘此酷何深’”,這亦說明“酷”不能解為“殘酷”,因為“這種殘酷是多麼深哪”是不成話的。



古漢語通論三
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一、單音詞:
只有一個音節構成的詞。上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注意:一些古今同形,看似雙音詞而實為單音詞構成的短語。
如:雖然:《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
妻子:《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後漢書•吳佑傳》:“ 佑問長有妻子乎?對曰:‘有妻未有子也。’”
這樣的詞還有:
學問:《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
睡覺:程顥的《秋日留成》詩: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味道:《後漢書•申屠蟠傳》: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体味道的哲理;体察道理)
聰明:《後漢書•班超傳》:耳目不聰明。

二、複音詞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構成的詞語
1古代單音詞與現代同義雙音詞語素上的關係
A完全改換:
勉:鼓勵;勤:疲勞;兵:武器
B加詞頭詞尾:誰,阿誰;虎,老虎;石,石頭;豆;豆子;車,車兒;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C同義複合:有人對《左傳》的同義複詞做過統計:
其中兩個語義單位意義相同的名詞有35個,現代仍在使用的如:道路,城郭,疾病;畜牲;
形容詞13個:恭敬;懦弱;遼遠;安定;欣喜;怠慢等。
動詞28個:恐懼;殺戮;哭泣;訪問;奉承;諂諛等。

注意:這類詞很多,其中有些語素我們已經不熟悉其含義,所以往往會誤解。
如:戒嚴(戒備嚴密)、營造(經營建造)、勸勉(勸說勉勵)等,《現代漢語詞典》均解釋有誤。

2同素逆序詞
漢語大部分雙音詞經過了同義詞臨時組合的階段,這其間,多有同素逆序詞的存在。如:
A遵奉:奉遵;
《史记•秦始皇本纪》:“施于後嗣,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後汉书•光武帝纪下》:“其令有司各修職任,奉遵法度,惠兹元元。”
B恭謙,謙恭;
《後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 況恭謙下士,頗得聲譽。”
《汉书•于定国传》:“爲人謙恭。”
C訴訟,訟訴;
《後汉书•陈宠传》:“ 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姦貪,訴訟日百數。”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攻人主之長短,諫諍之徒也;訐羣臣之得失,訟訴之類也。”

3偏義複詞
由兩個單音的近義或反義詞素構成的複音詞,但整個詞的意義偏向於其中一的一個詞素。另一詞素只是作為陪襯。
這種詞的判定往往要置於具體語境中。
A當兩個語素義相反時,其意義往往偏於消極的一方,如:
緩急:
《後漢書•竇融傳》: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
祅祥:
《史記•龜策列傳》:天數枯旱,國多祅祥。
B意義相關或相近時,可偏前也可偏後,具體看語境情況。
國家:
《史記•魏公子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嫁娶:
《玉台新詠•古樂府六首•皚如山上雪》:淒淒複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C同一詞,或偏前也可偏後。如
首虜: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軍入塞,凡斬首虜萬九千級。
《史記•匈奴列傳》:浞(音捉)野侯行捕首虜得數千人。

4聯綿詞
是一種雙音節單純詞。古稱謰語、連語、連綿字、聯綿字等。其結構渾然一體,一個詞素兩個音節,連綴成義不能分割。
特點:
A意義上,合成一體,單獨一個音節沒有意義。
如:匍匐(盡力):《詩•邶風•穀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鄭玄箋:“匍匐,言盡力也。”
望洋(迷惘直視的樣子):《莊子•秋水》:“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陸德明釋文作“盳洋”,引崔譔曰:“猶望羊,仰視貌。”
B語音上,多為雙聲、迭韻,或既雙聲又迭韻。
雙聲:仿佛、流離、匍匐
迭韻:須臾、荒唐、逍遙、婆娑
雙聲兼迭韻:
燕婉:和美。
《詩•邶風•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毛傳:“燕,安;婉,順也。籧篨,不能俯者。”這樣釋燕婉有誤。
便蕃:頻繁屢次
《左傳•襄公十一年》:“樂只君子,福祿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帥從。” 杜預注:“便蕃,數也。言遠人相帥來服從,便蕃然在左右。”
輾轉:翻來覆去的樣子。
《詩•陳風•澤陂》:“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也有非雙聲迭韻:囫圇;狼藉;扶搖
C詞形上:往往一詞多形,寫法多樣。如
猶豫可寫作:猶與、猶預、優與
匍匐可寫作:匍伏、伏服、俯伏
磅礴可寫作:旁薄、旁礴、旁魄
伶俐有多種形變:離婁、嘍囉、玲瓏
寥落也有多種形變:牢落、遼落、陸落

D聯綿詞古人多有誤解,现代人亦如此,此舉一例:
狼狽:段成式《酉陽雜俎》663 狼,大如狗,蒼色,作聲諸竅皆沸。月坒 中筋大如鴨卵,有犯盜者,熏之當令手孿縮。或言狼筋如織絡,小囊蟲所作也。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或言狼狽是兩物,狽前足絕短,每行常駕兩狼,狽失狼則不能動,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5同義詞的辨析
古漢語中同義詞很多,而準確辨析同義詞對理解古書很有幫助。
A同義詞的不同表現為很多方面,應當細加辨析,如:
程度的輕重:飢|餓;病|疾
《淮南子•說山訓》:“寧一月飢,無一旬餓。”
動作與結果:聽|聞;見|視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性狀情態的差異:哭|泣
《禮記•檀弓下》: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
《戰國策•趙策》: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
其他尚有:搭配關係上的不同,如訪|問;
褒貶的不同,如:誅|弑;
B与同義詞相關的兩個術語:渾言、析言。
渾言為泛指,析言為特指。

古漢語通論四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詞的本義(P1-3)
詞的本義,嚴格來講,應指造詞之初的原始意義,但因為原始詞義是無從得知的,因此確切而言,詞的本義是指造字之初由字形所反映出來的並且可由古代文獻所驗證的意義。
要求兩點:字形、文獻用例。如:
元:人頭
字:生育、懷孕
向:朝北的窗戶
二、詞的引申義
1引申義是與本義相對而言的,是指在古代文獻語言範圍內由本義派生出來的各種相關意義。
引申義可從心理聯想的角度分為三大類型:
相因推導關係,如:小本義指物微小,引申為輕視
相似模擬關係,如:管本義為管狀樂器,引申為鑰匙
相關借代關係,如:官本義為官府,引申為官吏

2抓住了本義,可以很好的說明和瞭解引申義。
三個詞的詞義發展例(P4-6)




三、字形與詞義分析舉例(P7-11)






四、詞的假借義
用朱駿聲的話來說:即本無其意,依聲託字。
如“其”,本義是簸箕之義,而用作代詞,與本義無關,這種意義即是假借義,不過這個假借義後來成爲這個詞的中心義。另如然,之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NATHALIE2009 发表于 09-7-12 13:56: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
板凳
NATHALIE2009 发表于 09-7-12 16:39:3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5 07:51 , Processed in 0.08715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