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大学2006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06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4题×5分,共20分)
1、《钦定报律》
         ——1908年3月,清廷颁布《大清报律》,对报刊创办及禁载事项进行了严格规定。1910年,清政府民政部对其进行修订,1911年1月改名为《钦定报律》,共有38章,另有四个附件,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它规定:报纸创办实行注册加保证金制,实行市前检查制;禁止登诋毁宫廷、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禁止刊未经发布的谕旨、奏章;在国外出版者违反上述规定由海关没收销毁。

2、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它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使新闻学全部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四个: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3、传播模式
         ——所谓传播模式,就是一种旨在再现现实的传播理论的简化形式。传统的线性模式,如拉斯韦尔的5W(who-says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和申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都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后来,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和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引入了反馈的概念,认为传播是一个双向性、循环性的过程。再后来,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把传播现象放到更加宏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指出了社会系统对传播的影响和作用。可见,传播模式是随着传播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趋向完善,并对传播理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奥斯邦
         ——1931年1月,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它由美国商人奥斯邦创办,呼号为XRO,发射功率为50瓦。播出内容有《大公报》提供的新闻,主要播放娱乐节目。因未经北洋政府登记批准,于同年4月停办。

二、简答题(3题×20分,共60分)
1、美国的“议题设置”与我国的“舆论导向”有什么不同?
答: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认为传播媒介报道的重点与受众脑海中的重要题材之间高度相关;媒介所强化报道的题材与事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即大众传媒有建构社会现实的功能。议程设置研究在知晓层面上肯定了媒介的效果,从而为效果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地。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导向”是我国新闻媒介所肩负的特殊任务,即新闻媒介要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使之健康发展。两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第一、从性质上看,前者是新闻媒介对新闻信息的优先次序进行设置,以引导受众对信息重要性的认知,其性质是中性的;而舆论引导是我国媒体对公众舆论所进行的积极的引导,强调必须是正确引导。
第二、从载体上看,前者是着眼于信息,期望通过对信息进行排序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后者则是着眼于舆论,通过采用新闻、评论等方式引导社会舆论,以影响人们的态度。
第三、从渠道上看,前者主要是通过新闻来实现事实的选择和呈现,后者除了通过新闻外,更主要的是依靠评论等形式,表明鲜明的观点。

2、我国四十年代形成的党报理论是什么?
答:1942年以《解放日报》改版为代表的新闻改革为我党新闻思想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放日报》以社论的形式发表了《党与党报》、《政治与技术》、《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和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文章,从新闻的定义和本源、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报纸的功能和办报的方针等方面全面阐释了党报理论。
一是批判了“同人办报”的观点,树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和方针,党报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二是批判了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资产阶级记者观,树立了记者是“人民公仆”的记者观;
三是批判了“技术第一,政治第二”的观点,树立了“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
四是确立了唯物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五是明确了报纸的功能就是迅速及时地传达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并报告人民群众的想法和建议。
另外,新闻改革加强了党的新闻队伍的建设,经过整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对世界观改造的自觉性,主动与工农兵结合,形成了一支团结战斗、朝气蓬勃的无产阶级新闻队伍。

3、简述我国媒介的运营模式及依据?
答:当前,我国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主要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即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观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在经济上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其依据主要是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和新闻事业的体制。
     在我国,新闻媒介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具有“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在新闻事业得体制上,我国采用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在满足其社会效益的同时,广播电视台可以进行有限的商业经营,开始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运作。
三、论述题(2题×35分,共70分)
1、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上问题层出不穷,金华毒火腿事件、安徽假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事件等,试举上述案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案,阐述我国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和功能。
答:“记者就像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一样,随时监视着海上的风浪。”普利策的这句名言不仅仅是一种新闻理想的表达,更是新闻媒介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即新闻媒介有监督社会、预警危机的责任和功能。新闻媒介的本职是提供信息,检测环境,但新闻媒介不是一个信息提供的机器,它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要有自己的良知和追求,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敏锐。尤其是处在社会转型期中的我国新闻媒介,除了为大众提供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监测社会的变化,及时对潜藏的危机进行预警。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众生命的大事,亦是人民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一个领域。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商家为了敛财不惜造假欺骗群众,但更令人气愤地是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对这种造假视若无睹,甚至进行庇护。这背后的利益勾结即透露出对食品监管制度的缺失和漏洞,更透露出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对人民生命的漠然。媒介的介入终于使事情慢慢浮出水面,但在展现受害者的无辜和惨状的同时,更应该追问和深思的是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何在。媒介不应成为统管一切的“县官”,也不应成为主持公道的“包青天”,但媒介可以负责任地利用人民的信任来展现真相,质问政府。
“苏丹红”事件再次展现了媒介的监督功能,一般民众很难觉察食品安全的隐患,相关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会极力掩盖,唯有政府和媒介有能力更有责任扛起维护人民生命生活安全的大旗,向那些企图以牺牲民众安全来换取商业利益的商家发起质问。也许媒介不能直接促成事件的解决或危机的消除,但媒介的重要责任和功能就在于告知公众真相,唤起公众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对公权力的质疑。
综上所述,新闻媒介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监督者和瞭望者,它就像一个探照灯一样将光明照向任何黑暗的角落。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新闻媒介固然可以呐喊,可以追问,可以去探寻真相,但作为人民所重托的政府,更应有所作为。

2、综合阐述我国报业1815—1911年底的发展脉络,并举出各个阶段的重要报刊。
     答:自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诞生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报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报在华崛起。中国近代报纸起源于外国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办,成为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载广州创办,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另外,像《万国公报》、《申报》等著名商业性报纸也纷纷诞生。在此期间,外报在华逐渐崛起,其办报思想都有明确的宗旨;办报目的主要是传递教义,宣传西方文明;在机构设置、专业分工、版式和内容上都与中国古代的邸报有着本职区别,初具中国近代报刊的雏形。虽然他们为日后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但客观上也为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第二阶段,国人办报的开端。以王韬、郑观应、洪仁玕等为代表的中国有识之士不忍看到中国报业为外人所掌控,开始提出一系列办报思想,并付诸一定的行动。最有名的就是王韬的《循环日报》,它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全国一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也开始创办报刊,品种众多。此间,办报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报刊宣传变法自强,介绍新知识,发挥了一定的启蒙作用,打破了外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第三阶段,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随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倡导变法图强,报刊也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工具。有代表性的是康有为的《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梁启超的《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刊》、谭嗣同的《湘报》等。政党报刊开始兴起,报刊不仅仅是启发民众的工具,还是宣传维新派变法思想的主要阵地。此间,中国近代报刊思想渐趋成熟,提出了一系列近代报刊观念,如梁启超的“喉舌论”、报刊的两大功能、办报的四个标准、关于舆论的论述等等,为后来的中国报刊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另外,报刊文风也大有不同,“时务体”的风行开创了近代中文报刊问题的变革。
第四阶段,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期间,以《中国日报》、《民报》、“竖三民”报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也开始兴起,他们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纸围绕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论战,有力地推动了民众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期间,政党报刊走向成熟;政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以革命文艺作品味主的报纸副刊开始增多。



不用附件了,大家看看吧
沙发
wangyan1010 发表于 07-9-6 17:42: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拉!很有帮助!大家一起努力吧
板凳
YOYOII 发表于 08-3-14 13:18:36 | 只看该作者
虾虾侬 
地板
vanehoo 发表于 08-4-10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HAOA

谢谢你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00:18 , Processed in 0.11653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