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法律教育建校最早的著名“五院”“四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uhuhuhu 发表于 06-4-9 16:4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院”指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
    “四系”指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

    北京政法学院

    现已改为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大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钱端升先生为首任院长。1983年,在中央“要抓紧筹办中国政法大学,把它建成我国政法教育中心”的指示下,学院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已成长为一所以法学为主,兼有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目前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2个校属院部,有各类在校生21325名,教职工1400余名,教授、副教授342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140名。其中,法学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法学学科的所有三级学科。

    学校目前有学院路和昌平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位于蓟门桥畔,昌平校区座落在军都山下。其中,昌平校区于1985年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建设工程。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是石亚军教授,校长是博士生导师徐显明教授。

    50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在中央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为校训,以“推动中国社会政治进步和法制昌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理想,严谨治学,砥砺人才,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法学领域具有突出的整体优势,被认为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和对外交流的总代表。

    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高素质政法人才的培养中心,50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各界输送优秀毕业生10万余名,其中绝大部分已成为国家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及政府机关、经济实体的骨干力量和法学教学科研的中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具有高等学历的司法工作者中,约有1/10来自于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重要的法学研究中心,50年来,学校在许多专业领域都开创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国的第一个法律史专业、第一个民商法专业、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诉讼法专业、第一个比较法专业等都设在中国政法大学,新中国的第一批法学博士也在这里诞生。50年来,学校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从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共和国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诞生和实施,无不凝聚着法大人的心血。仅从1978年复办至今,学校就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主要立法的论证和起草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与世界交流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与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400余名。

    学校在50年的创立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先后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中央明确指示要“把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成为全国政法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1995年和2002年,李岚清副总理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高度评价,称“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并明确提出了“在21世纪我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要为国家培养更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和提供更高层次的法律智力支援”的要求;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委员长为学校建校50周年题词祝贺,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是“弘扬法治理想、培育法学新人”,李鹏委员长的题词是“培养优秀政法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出席了50周年庆典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她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在21世纪要肩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大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历史使命;陈至立同志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积极创新、不断改革,为建设“法学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中国政法大学的办学目标是,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办成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使法学学科跻身于世界前列,实现国务院要求的“把中国政法大学办成中国法学教育、科研、信息资料及立法与决策咨询中心”的任务。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之一。原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部属高等政法院校,现为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学校现在的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苏州河畔,毗邻中山公园,占地面积240亩,建筑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内,占地面积800余亩(不包括学生公寓及生活用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成立。其后由于历史原因,于1958年和1972年两度停办。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现任党委书记祝林森研究员,院长何勤华教授。现有教职工总数64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300余人,正副高级职称154人。目前在校全日制和成人教育学生15000余人。

    华东政法学院是一所以法学专业为重点,兼具经济、外语和管理类专业的多科性院校。设有法律史、国际法学2个博士点和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9个法学硕士点和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本科设有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行政管理、社会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劳动与社会保障、英语等专业。具有接受攻读博士、硕士及学士学位海外留学生和招收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资格。国际经济法学和法律史学2个学科是司法部重点学科,法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出版有《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犯罪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等期刊,设有法律古籍研究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司法研究中心、经济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20余个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约50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种。同近百个国内外著名大学、法学院(系)、科研机构及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华东政法学院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市级建筑保护单位”和“上海市花园单位”,现有的校园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了一大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和建筑史料价值的历史名楼。建成后的松江新校区,所有建筑吸收了现有校区的建筑精华,体现了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内敛稳重的独特风格,绿化、河流错落有致,布局新颖,气势非凡,功能完备,设施一流。

   

    西北政法学院

    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校。 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南迁西安,改建成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又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更名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和百废俱兴的建国初期,学校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革命干部。

    1958年,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与西北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西安政法学院,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学院融合了两个办学实体的优良统和办学思在新的平台上迅速发展起来。1979年后成为司法部所属的全国五所高等政法院校之一。2000年,学院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主管的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己建成南北两个校区,占地1347亩,拥有400多名教教、副教授,设有3院7系、22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横跨4大学门类,在校本科生近万人,研究生1400人,己成为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肩负着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高层次法学、人文、社科、管理等专门人才崇高历史使命的政法人,将继续弘扬老延大“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坚持追求完美与卓越的理想和信念,向着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进。

   

    西南政法大学

    于1953年正式成立。学校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的基础上,相继合并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等五所院校的法学院、系而成立的。学校的建设得到了时任西南局军政负责人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司令周保中将军出任首届院长。

    1978年,学校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部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政法大学。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由沙坪坝校区和渝北新校区两部分构成。

    学校现有教职工一千余人,各类学生2万余人。建校五十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10万人,是全国高校中为国家输送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

    目前,学校设有4个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法学院等共计12个学院。已建成以法学为主,兼有哲学、经济、管理、新闻、外语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经济法学科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类国家级重点学科,另有6个省(市)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是西部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学校原有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已通过评审,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有权在10个法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经国务院博士后管理评审单位审定通过,成为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单位,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还设有17个硕士点。目前为止,学校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法学教学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国法律及法学界有很大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近百项,公开出版专著、译著等1000多部,发表论文5000多篇。“九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4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680项。学校设有3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法制发展研究中心等各类研究机构22个。2001年、2003年学校两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在全国法学教育界是十分突出的。《禁毒全书》还被中国国家领导人将此书作为中国禁毒研究成果赠送联合国。

    学校现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被列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2003年初,获得我国期刊界最高奖——国家期刊奖;2003年4月,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学校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各种学术期刊2000余种。

    学校司法鉴定中心享有盛名,为国家和社会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学校先后与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部分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到目前为止,招收留学生近1000人。学校承办了由司法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创建的“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面向海外进行学位培训和短期培训,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

    我校学生有良好素质。2001年在全国商事贸易模拟仲裁辩论会上,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力挫国内13所名校,一举夺魁。2002年3月,西南政法大学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的第九届国际商事贸易辩论赛。其良好素质深获各国专家的好评。2002年11月,我校辨论队参加上海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荣获冠军,再次展现了我校大学生的优良素质。 2003年,我校在全国首届“理律杯”大学生模拟辩论赛中,夺取亚军。

    学校培养的各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迄今为止,有20多位学子步入中央省部级领导岗位,有13人获得“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从2002年中国首批大法官大检察官以来,有20位大法官、大检察官是西政大毕业。一大批西政大学子成为法学及其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面向二十一世纪,全校师生员工正在为将学校建设成为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以法学为主的高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基地而努力奋斗。

   

    中南政法大学

    现已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现有两个校区,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

    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湖北省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归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校下设人文学院、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法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学院等十二个学院。现有正式教职工2179人,其中教师1173人,教师中教授180人,副教授441人,博士生导师65人,硕士生导师218人;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9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点41个、博士点2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专业硕士(JM)、会计专业硕士(MPAcc)、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9100余人,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42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1900余人;学校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75多万平方米,是全国最早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会堂可与专业剧场媲美,单元式学生公寓接连耸立;学校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又曾作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晓南湖景色优美。

    学校拥有一批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在国际国内财经学界、法学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的资深学者,37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6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七五"时期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1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项,财政部、司法部重点科研课题77项。1979年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万余项,其中专著1000余部,教材1500余部,论文16000余篇,在国外发表成果400余项。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学校与欧洲、亚洲、美洲、澳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学生累计近 20万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大学而努力奋斗!
沙发
mylovebaggio 发表于 08-10-28 16:00:38 | 只看该作者
[s:2] [s:2] [s:2] [s:2] [s:2] [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30 01:04 , Processed in 0.09729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