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交大(医学)免疫学原理重点归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ueshen22 发表于 07-4-12 14:5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免疫学原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里非常活跃的一块,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而且研究生入学考试非常重视它。大学本科阶段的医学免疫学主要是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介绍和把握。在免疫学备考过程中适当了解一下免疫学的发展动态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将以我们现阶段所学的《免疫学原理》为蓝本,结合本科阶段的免疫学,简要介绍一下免疫学进一步发展的动态。
  因为免疫学是十分广阔的一个领域,内容十分庞杂。为此,我们按照我们研究生一年级所学的《免疫学原理》的编排体例,分章节进行介绍,基本上仍然是三大块: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免疫病理。
  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所介绍的内容均来自于《免疫学原理》这本书,该书介绍的内容差不多是近十年来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第一章 概论
  一 、本章介绍的基本概念
  1. 免疫原: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
  2. 免疫原性:免疫原可以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性;
  3. 抗原:能和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免疫细胞抗原受体)相结合的物质;
  4. 抗原性:抗原和抗体等免疫应答产物起反应的特性。
  具有抗原性的分子不一定具有免疫原性,但是具有免疫原性的分子一定具有抗原性,如半抗原就具有抗原性,但是不具有免疫原性。
  通常二者不加以区分。以下如不特别说明也不加以区分。
  二、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由于免疫反应是由机体和免疫原相互作用而产生,因此免疫原性的强弱也由二者共同决定。
  (一)决定免疫原性的免疫原方面因素
  1. 异物性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身和非己的能力。一般说来,自身或自身成分指机体胚系基因编码的产物;但是实际上机体免疫系统往往将胚胎期或未成熟免疫细胞发育时所遇到的所有抗原视为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成熟免疫细胞发育关键时期未曾接触过的物质,才能被机体以非己成分对待。
  2. 分子量
  3. 化学组成和异质性。异质性的提高不仅仅与化学组成有关,还与抗原的空间结构有关。
  4. 可递呈性。就T细胞而言,抗原能否被有效的加工和递呈决定了它的抗原性。
  (二)决定抗原的宿主因素
  1. 宿主的遗传背景
  2. 引入抗原的剂量和途径
  3. 佐剂佐剂是一类可与抗原混合并共同进行免疫的物质。佐剂通常不改变抗原的免疫原性,但可以提高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 、表位(抗原决定簇)
  免疫细胞通常难以借助其表面的受体识别完整的抗原,而仅仅识别抗原大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部位,这个部位即是表位。表位负责与抗原受体或抗体相互作用。
  通常T、B细胞识别同一抗原上的不同部位,分别称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T、B细胞表位在许多特性上均不同。
  四 、抗原的种类
  1. 根据是否具有免疫原性来区分
  A.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B. 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必须和载体蛋白相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
  2. 根据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来区分
  A. 胸腺依赖型抗原-需要T细胞的参与;
  B. 非胸腺依赖型抗原-不需要T细胞的参与。
  3.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来区分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体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嗜异性抗原:指不同物种共有的抗原;通常指人体与病原微生物特定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共同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和心肌组织之间可出现交*反应,表明它们存在共同的嗜异性抗原。
  五 、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剂通常一种抗原激活的淋巴细胞克隆数或者说是淋巴细胞的种类十分有限;与抗原相对应的是多克隆激活剂,它可以使高比例的淋巴细胞被激活。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剂不属于抗原,因为它们激活T、B淋巴细胞是广泛的,不涉及到这些细胞的抗原特异性。
  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剂有:1.丝裂原;2.脂多糖;3.超抗原。
  六 、克隆选择学说机体针对某种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免疫学发展史上对这种现象产生的机制有两种解释:指令学说和侧链理论。
  指令学说认为机体的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肽链,并以抗原为模板折叠成特定的结构,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
  侧链理论认为,抗原仅仅作为一个选择因素,从已经存在的,结构多样的抗体中把能与之相结合者挑选出来,由此获得特异性抗体。
  事实证明指令学说是错误的,但侧链理论也有缺点。
  克隆选择学说对上述的现象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克隆选择学说的要点有:
  1.T、B淋巴细胞各自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种类;各种淋巴细胞带有的受体具有特异性;
  2.外来抗原以高亲和力和能与之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使带有该受体的淋巴细胞激活并发生克隆扩增;
  3.克隆扩增所产生的子代淋巴细胞的受体与亲代淋巴细胞完全相同;
  4 能识别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在发育早期被清除,在成熟的淋巴细胞库中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侧链理论的缺点在于它认为抗原识别的是抗体;实际上抗原识别的是淋巴细胞。
  克隆选择学说是近代免疫学发展的基石。
沙发
 楼主| yueshen22 发表于 07-4-12 14:51:36 | 只看该作者
TCR 基因与TCR的多样性TCR在同一个体内组成多样性极为丰富的TCR谱,赋予个体对环境中数量众多,易于突变的病原体(抗体)进行识别和应答的巨大潜能。
  1.TCR基因TCR的α链、δ链基因位于第14对染色体上;β链、γ链基因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TCR各条肽链的合成遵循“两个基因一条肽链”的原则,即每条肽链均由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基因共同编码。而且V区基因必须经过基因重排才能转录表达。每个T细胞均具有α、β、γ、δ链基因。在T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δ、γ链基因首先进行重排,α、β链的重排进行的稍晚;一旦δ、γ链基因重排成功,则α、β链基因不进行重排。故对于一个T细胞而言,只可能表达TCR1、TCR2之一。
  2.胚系基因未分化成熟的T细胞的TCR基因是作为胚系基因存在的。此时TCR基因是由多个分隔的基因片段组成。其中α链的V区基因有V片段和J片段组成;β链的V区基因由V片段、D片段和J片段组成;V片段,D片段和J片段本身又包括若干个小片段。α、β链还有C区基因。胚系基因处于分割状态,无转录活性。
  3.基因重排是指T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可变区(V区)基因由呈分割状态的胚系基因片段在特异重组酶的作用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有转录活性基因的过程。
  在重排过程中,β链的V区基因首先进行重排;首先进行D、J片段的连接,即某个D片段和某个J片段进行连接;再进行V、DJ连接,形成完整的VDJ片段,由此产生一个有转录活性的β链V区基因;然后再与可变区(V区)基因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β链基因;β链基因的重排成功可以诱导α链的基因重排,首先进行的是V、J片段的连接,形成VJ片段,然后在与C区基因连接,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α链基因。
  TCR基因重排只发生在T细胞分化成熟的早期,而且对于一个T细胞而言,只进行一次有效的重排,保证每个T细胞只表达一种特异性TCR.
  4.TCR的多样性与CDR3 TCR的多样性由α、β链的可变区(V区)决定;α、β链的可变区有三个高变区CDR1、CDR2和CDR3;但是只有CDR3直接与抗原肽接触,所以TCR的多样性主要由CDR3决定。从基因水平来看,CDR1、CDR2只由V片段编码,Vβ的CDR3由V、J、D片段编码,Vα的CDR3由V、J片段编码。这样就丰富了TCR的多样性。
  5.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5.1 多个胚系基因的共同参与:这是TCR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基础;
  5.2 VJ和VDJ连接的多样性:指在基因重排过程中,V片段中的某一个小片段可以和J片段中的任意一个小片段连接形成一个VJ片段。VDJ的连接以此类推。由此可以形成种类繁多的α链和β链。这是TCR多样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5.3 连接的机动性:指V、D、J基因片段在进行连接时,接头处可以发生一定的偏移,引起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也增加了TCR的多样性。
  5.4 N-区核苷酸插入:N-区核苷酸插入发生在V区基因重排过程中。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的作用下,N-区核苷酸片段可以随机加入Vα的VJ连接点或Vβ的VDJ的D片段的两侧,也丰富了TCR的多样性。
  5.5 α、β链组合的多样性。
  上述5种机制赋予机体产生容量庞大的TCR谱。
板凳
 楼主| yueshen22 发表于 07-4-12 14:51:4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B细胞
  一、B细胞的功能
  B细胞也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还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能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B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二、B细胞的分化成熟
  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的分化成熟经历了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阶段,最终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其细胞膜表面出现特有的表面标志-B细胞抗原受体(BCR),BCR也称为表面膜免疫球蛋白。
  1. 前B细胞:此时B细胞免疫球蛋白(Ig)的重链-μ链的V区基因首先重排,随后胞质中出现μ链,但还不能合成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也不能表达BCR,亦不具有任何功能。
  2. 未成熟B细胞:在重排的μ链基因的诱导下,免疫球蛋白轻链-κ链或λ链的V区基因开始重排,随后胞质中出现轻链的替代链(SL),细胞表面表达前BCR(由Hμ和SL组成)。前BCR的表达可以促进B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随后,未成熟B细胞能合成成熟的轻链;胞质中出现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分子IgM,同时细胞表面表达BCR(mIgM)。mIgM 是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首先出现的BCR,也是未成熟B细胞表面标志。
  未成熟的B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但还不能介导免疫应答;相反,此时未成熟免疫细胞处于一种对抗?quot;敏感“的状态,如受抗原刺激,非但不能激活,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而会引起未成熟B细胞发生凋亡而导致克隆流产。
  现认为,骨髓中出现的自身抗原可祛除对自身抗原“敏感”的B细胞克隆,这是B细胞自身耐受-中枢耐受产生的机制之一。
  3. 成熟B细胞:随着进一步的分化,μ链以外的其它重链也开始表达,胞质中可同时出现IgM和IgD,细胞表面同时表达两类BCR:mIgM和mIgD.至此,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
  三、B细胞在外周历程
  一旦分化成熟,B细胞就离开骨髓,到外周免疫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定居,亦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1.B细胞的活化:若无抗原刺激,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寿命仅7-10天。一旦受抗原刺激,B细胞可被活化,发生增殖,分化,进入激活状态。此时,免疫球蛋白的基因转录加快,B细胞表面的BCR表达增加,向浆细胞分化。
  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V区)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进一步丰富了BCR的多样性(后祥)。
  2.浆细胞:浆细胞中出现了大量的粗面内质网,能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同时细胞表面BCR表达减少。
  四、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的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
  未成熟B细胞表面表达mIgM,此时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细胞克隆以其BCR(mIgM)与骨髓中的自身抗原结合,产生负向调节信号,诱使该未成熟B细胞克隆发生凋亡,称为B细胞的阴性选择。其生物学意义在于清除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产生自身耐受。
  在外周,成熟的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经过抗原选择,留下了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克隆,称为亲和力成熟,有人亦称之为阳性选择。
  五、B细胞抗原受体
  在同一个体内,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多样性高达109-1010,赋予机体识别各种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巨大潜能。
  在成熟B细胞表面,BCR总是和Igα、Igβ共同表达,形成BCR-Igα/Igβ复合体,前者识别、结合抗原,后者传导抗原刺激信号。
  1. BCR分子:BCR主要包括mIgM和mIgD,均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连接而成。每条链可以分为可变区(V区),恒定区(C区),跨膜区和胞质区四个部分。BCR的可变区由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两个结构域组成,每个可变区又包括三个高变区CDR,三个高变区均参与抗原的识别和结合,共同决定BCR的抗原特异性。
  B细胞可识别完整的,天然的蛋白质抗原,多糖或脂类抗原。
  2. Igα和Igβ分子:Igα和Igβ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一条Igα链和一条Igβ链组成一个二聚体),每两个二聚体和一个BCR组成BCR-Igα/Igβ复合体。Igα、Igβ链的特点是胞质区特别长,各含有一个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为传导信号所必须。
  六、B细胞亚群B细胞也是一个异质性群体,一般根据CD5的表达与否将B细胞分为B1和B2两个亚群。B1为CD+5B细胞,B2为CD-5B细胞。
地板
smealy 发表于 07-4-12 15:55:28 | 只看该作者
赞哈!!
5#
Peggypu 发表于 07-5-27 15:38:08 | 只看该作者
[s:4]
6#
98往事 发表于 07-7-28 21:38:3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不止一次的顶
7#
98往事 发表于 07-7-28 21:47:08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交大的内科学博考免疫学参考书?????

各位大师,谁能告诉我上海交大的内科学博考免疫学参考书?????或者研究生免疫课程的教材是哪种版本
8#
smealy 发表于 07-7-28 22:27: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98往事 于 2007-7-28 09:47 PM 发表
各位大师,谁能告诉我上海交大的内科学博考免疫学参考书?????或者研究生免疫课程的教材是哪种版本

请参考招生简章!!
9#
tww0819 发表于 07-7-30 11:15:51 | 只看该作者
你~!你~!我要揭发~!
这不就是教纲吗~~
10#
tww0819 发表于 07-7-30 11:17:18 | 只看该作者
LZ同学,
虽然揭发了你但你也要坚持发完才对啊
后面顶重要的MHC之类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6 20:19 , Processed in 0.12710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