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金平《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10: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730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篇 管理学概述
 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思想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计划与控制
 第三章 计划的基础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现代计划技术与控制方法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 管理的组织与人事
 第五章 组织与组织结构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组织设计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 管理决策
 第八章 管理决策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管理决策的方法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篇 管理的领导与激励
 第十章 领导与领导者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组织与个人行为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 员工激励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篇 管理的战略与国际化
 第十三章 管理战略与战略管理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 管理的国际化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管理学》(史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史金平主编的《管理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史金平《管理学》配套辅导资料:史金平《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本书是史金平《管理学》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管理类相关资料对史金平《管理学》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管理类(guanli.100xuexi.com)提供管理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史金平《管理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管理学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篇 管理学概述
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思想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管理与管理者
1.管理是什么
(1)管理与组织的概念
①管理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管理必须是在组织或集体活动中实现的,而且通过管理过程使得组织或集团活动的效率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②组织
组织是由具有共同目的的人组成的一个又一个的群体,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组织可以有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形态。组织有正式的组织,也有非正式的组织。
(2)组织的特征
①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可以分解成若干更小的目标,组织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些目的来展开。
②组织是由人构成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组织的活动。
③组织发育出一定的系统性结构,用以规范化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每一个组织都有一定的系统结构(又称管理结构)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
2.谁是管理者
(1)组织中人员的分类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但是并不是组织中的所有人都是管理者。组织中的人员分为两类:
①操作者。是组织中的大多数,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具体的工作或任务,没有监督和指挥其他人员工作的职责。
②管理者。是监督和指挥其他人工作的人。
(2)组织中管理者的分类
在组织中,根据管理者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在的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分为:
①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一般是对组织的重大问题和长远发展作出决策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人。
②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执行组织中高层管理决策的执行和分解,并对分解的任务进行决策。
③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是各个决策的具体执行者并进行具体的日常安排。
根据组织规模和层次的不同,在大的或者高层次的组织中担任中层或基础管理者角色的人员在基础组织中又担任着高层管理者的角色。
3.管理者的基本职能
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资源配置、创新等。
(1)管理者是计划的制定者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能否具有效益,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2)管理者是组织的组织者
组织的组织者是指要设计组织结构、分析岗位职责、配备岗位人员。组织职能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障,它包括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由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些任务如何分类和组合,设立什么样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如何进行分工与协助,各自的责任、权利是什么。
(3)管理者是行动的领导者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人的行动决定了组织的活动以及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管理者要不断地给下属下达各种指令,指挥下属的行动,制定措施,以此来统一成员的行动和意志。管理者必须要善于激励下属的行为,了解下属的需求,调动和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具有人格魅力,有一批追随者和拥护者,能够带领下属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满足下属的需求。
(4)管理者是关系的协调者
管理工作要有效益,组织中的各要素、各功能之间必须要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协调工作包括:①部门与部门间的横向协调和上下之间的纵向协调;②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③人员协调和职责协调、任务协调、物资协调、资金等资源协调。
(5)管理者是活动的控制者
管理者要能够善于控制局势,使得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执行,或者根据形式的变化及时调整计划目标和内容。管理者要对计划的内容有详细的了解,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计划执行与计划本身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6)管理者是资源的配置者
组织中的资源是有限的。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合理地利用和配置资源,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发挥。组织中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二、传统管理思想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既有科学、合理的一方面,也带有强烈的封建社会的痕迹。在研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时候,既要吸收其科学、合理的方面,又要剔除其封建、专制的一面,批判地进行吸收和学习。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历来重视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作用。中国传统管理中以人为本是在社会的“道德化的人本主义”中体现出来的,把人的个体价值归结于人的社会价值,是中国管理思想的突出特点。强调人生价值的外化,人的价值以社会价值为表现。这种中国人特有的“类价值观”强调人对社会的责任、义务、服务、贡献。
②体现重义、崇德、轻利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过分地强调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来衡量个人的内在价值,而过多地、过分地否定个人的利益、个人的需要,进而否定个人的食色之欲、物质之求。传统文化否认人的自然属性,而把人的道德、理想、意识,把天理、社会、秩序等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在道德与功利的关系问题上,主张“重义轻利”、“贵义贱利”。
③强调以家庭、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主要特征,而这一特点又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家庭或宗法的家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这种制度使每一个这样的小单位都成为独立的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这种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以家庭、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是儒家伦理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④崇尚人治,轻视法治
与落后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中国政治制度是一种专制制度,中国古代一开始就是以道德立国、道德治国,采用伦理的方式对国家进行管理,因而是重人治而忽视法制的。
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即天人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近代自然科学不是偶然的,而是缺乏西方式的自然哲学的必然结果。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缺陷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管理思想的封建专制特征非常明显。与现代西方管理思想比较起来,其消极的方面主要体现为:
①强调集体产权而否定个人产权的存在
儒家伦理对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忽视,造成了我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对财产观念的淡漠。在财产权方面,中国古代整个国家的财产都被看作君主的私人所有物。同时,家族制度财产属于整个家族或家庭所有,个人(父亲)享有财产的均分权,但难以任意处置自己的财产。长此以往,自然形成了某些财产权集体共有的观念。财产权观念的普遍淡漠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文化限制。
②强调集团利益和价值而否定个人利益和价值
a.儒家道德伦理使中国人难以确立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独立地追求利益和承担责任的精神,使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缺乏持久的内动力,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b.儒家价值观将个人与社会对立,从而否认个人利益;将义与利对立,重义轻利。实际上,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动力,才能不断成长、生机蓬勃,它的动力就是一种渴望,一种对目标的追求,对利润或盈利的追求。
③忽视法治的重要性
儒家文化倡导的道德立国、道德治国、人治主义造成了中国人普遍的契约观念缺乏、法制意识淡漠,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④忽视创新精神的建立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人缺乏西方式的科学技术理性。西方人的近代科学技术理性思维方式、“人同自然相对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的企业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对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
2.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西方国家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悠久,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和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辉煌同样促进了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之一,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埃及人很早就懂得了分权的道理,因此,古埃及的分权制度比较完善。埃及人也首先意识到“管理跨度”的重要性。
(2)古希腊
希腊是西方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的一些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缔造了古希腊的辉煌,并孕育了现代的西方文明。
①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很早就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他认为“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在量上的不同”,并且认为一个人若不能管理他的私人事务,也就不能管理公共事务,因为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私人事务的管理带有一定的共同性。
②色诺芬
色诺芬根据自己经营和管理庄园的经验写成了《家庭管理》一书,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断标准,认识到了管理的中心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
③柏拉图
柏拉图通过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来体现其独特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最适合于他天性的职务”。
④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体现了一些主要的管理思想,并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
(3)古罗马
古罗马的奴隶制度闻名于世,虽然没有留下什么传世之作,但从奴隶制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管理思想。具体包括:
①古罗马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一些性质;
②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
③罗马人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具备了遵守纪律的品格,具备了以分工和权力层次为基础的管理职能设计能力;
④奴隶主们对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丰富了管理思想。
三、现代管理思想的启蒙与形成
1.现代管理思想的启蒙
现代管理思想的启蒙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18世纪到19世纪英国及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这些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具体包括:
(1)詹姆斯?斯图亚特
詹姆斯·斯图亚特是英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其政治经济学教程中系统阐述了重商主义的观点,并先于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他比泰勒早一百多年就提出了工作方法研究和刺激工资制的实质。
(2)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也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重点研究了劳动分工、控制职能、投资还本和经济人等问题。
(3)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是19世纪初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对早期管理思想的贡献主要包括:
①在资本和管理技术的关系上提出了“工资规律”,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②提出了关于经济人方面的群氓假设:
a.社会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
b.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
c.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2.现代管理思想的起步
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各种工厂出现,代替了过去的手工作坊,也促使各个企业主开始在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和思想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和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
(1)理查德?阿克赖特
理查德·阿克赖特在企业的协调、组织、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2)塞维茨
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和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齐名,并用其来介绍工商业的经营,他认为要管理好一个大型组织,必须有细致的规划,而首先要求的是确定组织的目标。
(3)安德鲁?尤尔
安德鲁·尤尔是安德逊学院的教授,他的著作《制造业的哲学》系统地阐述了制造业的原则和生产过程,他指出企业中存在三类有机系统,即机械系统、道德系统和商业系统。
(4)查尔斯?杜平
查尔斯·杜平是法国的管理学家、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最早提出管理技术可以通过讲授来获得。
(5)丹尼尔?克?麦卡勒姆
麦卡勒姆通过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来管理企业,使得这个当时由几个小型铁路公司合并而成的大型的铁路公司的管理有序而平稳。
(6)亨利?普尔
亨利·普尔在法约尔提出统一指挥原则。领导人不仅要了解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且还要了解所有的人。普尔在泰勒之前就提出了管理制度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对人的因素的认识问题。
(7)亨利?汤
亨利·汤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并认为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企业家们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因此应该鼓励办管理杂志和管理协会;在《利益分享》一文中提出了激励职工的受益分配制度。
(8)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弗雷德里克·哈尔西致力于劳资矛盾的研究,他分析了汤的收益分配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分配方案。
3.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
(1)现代管理科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科学技术中心的不断转移,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
第一次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是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继承和发展了各文明古国的科学成就,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繁荣了商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第二次是英国继承了意大利、荷兰、德国的科学技术,在产业革命中实现了工业化;
第三次是德国学习英国的经验,重视技术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组织工作,发展了本国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实力上超过了英国;
第四次是美国利用欧洲移民,效仿欧洲技术,继承欧洲科学技术的传统,在一些重大科学技术领域实现了更多的突破,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使其经济超过了欧洲。
这四次技术转移都促进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并最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泰勒对管理科学作出的贡献
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和法国的亨利·法约尔是管理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的出版,标志着管理科学的诞生,从此管理就从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
①泰勒认为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
a.经营者方面不明智。如果工人拼命于活产量当然会提高,工人的收入水平也相应地增加,但经营者却因为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产量的工资标准,因而引起单位产量的工资率下降,致使工人越努力干活,其工资率越低。导致的结果就是工人把自己的工作量定在只要适当地把活干到不被解雇的程度就不再继续提高产量,这时的工资率最高。
b.工人们存在的误解,他们认为如果过分地努力工作,同伴们就业的机会就越少,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②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原因
a.工人的认识问题。工人认为加快工作会使另外一些人找不到或者失去工作。
b.管理问题。他认为当时的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
c.工人的传统问题。工人们依靠代代相传的经验工作而不是依靠知识工作。
因此他认为,工人磨洋工的主要责任在管理部门而不是在工人,只要管理部门能够适当地确定工资标准,提供适当的激励,就能减少怠工现象。
③泰勒著名的实验
在泰勒对管理问题的研究中,有三个著名的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金属切削实验。
④泰勒的地位
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管理学的经典著作,泰勒由此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3)法约尔对管理科学作出的贡献
①法约尔的地位
法约尔是泰勒同时代的人,是欧洲大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在管理学历史上的地位和泰勒同等重要,他的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与《科学管理原理》一样,都被认为是管理学的经典著作,也被认为是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准。
②法约尔与泰勒的不同点
法约尔和泰勒的经历不同,泰勒是从工徒出生,逐步逐级走上管理岗位,因此泰勒对管理科学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在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方面;而法约尔的主要经历都是在企业担任管理人员,因此其着眼点主要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方面。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730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10 23:15 , Processed in 0.09205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