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51西方经济学考研参考用书配套题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5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923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
 第Ⅰ篇 概 论
  第1章 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2章 市场机制
 第Ⅱ篇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选择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第4章 生产者选择:技术、成本与收益分析
 第Ⅲ篇 完全竞争市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第5章 完全竞争的产量和价格
  第6章 完全竞争的要素价格和使用量
  第7章 一般均衡与效率
 第Ⅳ篇 不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势力
  第8章 完全垄断
  第9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
  第10章 博弈论与决策行为
  第11章 不完全竞争的要素价格和使用量
 第Ⅴ篇 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
  第12章 作为组织的企业及其治理
  第13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第14章 公共选择
 说明:蔡继明教授主编的《微观经济学》被列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51西方经济学”初试参考用书之一。我们参照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51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题型(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和难度等,遵循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第2版)教材章目编排,精心编写章节题库(含教材课后习题详解、教材配套习题详解等),以便于考生顺利备考。
第二部分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
 第Ⅰ篇 导 论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对象、作用和体系
  第2章 国民经济核算与结构
 第Ⅱ篇 国民经济的均衡
  第3章 总产出和劳动市场均衡
  第4章 总支出和产品市场均衡
  第5章 资产市场、货币与价格
 第Ⅲ篇 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6章 经济增长
  第7章 经济周期
  第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Ⅳ篇 宏观经济政策
  第9章 货币政策
  第10章 财政政策
  第11章 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第12章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第Ⅴ篇 开放的宏观经济和政策
  第13章 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第14章 汇率与宏观经济政策
 说明:蔡继明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学》被列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51西方经济学”初试参考用书之一。我们参照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51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题型(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和难度等,遵循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教材章目编排,精心编写章节题库(含教材课后习题详解、教材配套习题详解等),以便于考生顺利备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
第Ⅰ篇 概 论
第1章 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一、判断题
1.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存在稀缺问题。(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稀缺性是普遍存在的。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稀缺问题都是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
2.稀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想要的多于社会所拥有的。( )
【答案】T查看答案
【解析】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某些物品是稀缺的,因为这些物品不足以满足人们现有的需要,换句话说,是因为人们想要的多于社会拥有的。
3.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自由取用物品,也称非稀缺物品,它能够以充足数量满足所有消费的需要,人们对这种物品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而不会受到限制。如风和日丽的春天,作为一种景观,就是自由取用物品。自由取用物品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稀缺物品。
4.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稀缺物品又被称为经济物品,即必须节约使用,不是所有的稀缺物品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
5.最大厂商常常是最有效率的,这一事实不符合收益递减规律。(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最大厂商有效率是指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一个长期的概念,而收益递减规律属于短期概念,两者并不矛盾,且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6.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种物品组合中,只有一种是有效率的。(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因而所有的组合都是有效率的。
7.如果你得到两张赠送的国家大剧院入场券,它们可以被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指能够以充足数量满足所有希望消费它的人的需要,人们对这种物品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而不会影响他人的享用。显然,国家大剧院入场券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而不是自由取用物。
8.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
【答案】T查看答案
【解析】稀缺性是指在获得人们所需要的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即资源的供给相对需求在数量上的不足。
9.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 )
【答案】T查看答案
【解析】理论是实证的,表明可以对其从基本逻辑和经验证据方面进行检验,但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只能说最接近于正确的理论。
10.经济学家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经济学家既采用实证分析,又采用规范分析。
11.中国的劳动力是充足的,而资源是稀缺的。(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劳动力资源是相对充足的,但由于劳动力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天赋,另一方面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无论从哪方面看,高质量的、复杂的、熟练的劳动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稀缺的。
12.经济学的最初形态是政治经济学。( )
【答案】T查看答案
【解析】马克思指出的:“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才产生的。”确切地说,作为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由重农学派首先创立的。到了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一词才逐渐被“经济学”一词所取代。
13.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与西方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有着本质差别。( )
【答案】T查看答案
【解析】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因此,资本并不完全是一个存量的概念。而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中,资本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而利用土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生产投入品,包括机器、设备、建筑、道路等。
14.根据西方经济学,机器是资本,但资本不一定是机器。( )
【答案】T查看答案
【解析】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可以指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如机器,除此之外厂房、道路等物质资源也属于资本,而不仅仅指机器。
15.根据马克思经济学,资本是机器,但机器不一定是资本。(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机器通过生产可以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机器是资本,但不仅仅只有机器可以带来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却不一定是机器。
16.选择就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选择是尽量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最小的目的或最终最好的结果,但并不一定是完全的取舍。
17.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
【答案】T查看答案
【解析】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
18.理性假定与无私奉献是矛盾的。( )
【答案】F查看答案
【解析】理性假定是指企业和个人在计算了全部成本的前提下作出使其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就是自私自利的,所以与无私奉献不相矛盾。
二、简答题
1.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如何理解稀缺的相对性?
答:(1)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无限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一个社会不可能只消费一种物品,它必须把稀缺的资源在多种物品的生产之间加以配置,以满足社会不同成员的不同偏好。同样地,一个社会也不能只顾眼前消费,把全部资源都用于消费品生产,它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在消费品和资本品生产之间加以配置,以便兼顾社会成员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总之,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人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作出选择。确切地说,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满足他们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无限欲望。
(3)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这里所说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的大小无关,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相比较,各种经济资源的供给量是有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经济学的方法和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理解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经常有学生在其论文中讲,“本文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这种提法正确吗?
答:(1)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上与自然科学迥异,因此研究方法上也与自然科学有较大的差别。但是,经济学通过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获得自身发展。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同点有:
①两者都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就是描述现象“是什么”以及“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或者说,实证分析就是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联系,它回答的问题是:如果作出了某种选择,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②两者都采用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就是假定自变量为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均衡分析包括一般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
③两者都采用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在原有的已知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考察或比较在这些条件变化以后均衡状态相应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并不论及怎样从原来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动态分析则涉及相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④两者都采用模型分析方法。与自然科学家分析问题一样,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其基本程序也是建立模型。一个模型是由能够从中推演出某些结论和预测的若干假定组成的。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它既可以用文字来说明,也可以用数字公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
由于任何经济现象都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和变量决定的,所以,要建立一个模型,就必须进行抽象、简化和假定。只有去掉大量无关紧要的、非本质的、外在的因素和信息,才能发现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的、主要的东西。
⑤两者都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家经常运用归纳法观察事实,把这些事实加以分类,然后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归纳法的缺点是科学家无法确信他所确定的原则是否百分之百的可靠。因此,只要有可能,他就尽量要用演绎法来证实他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科学家运用演绎法是从建立一些假想的前提着手的,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从这些假设中得出结论。这一方法也就是前述“建立模型”法。
⑥两者都采用优化的方法。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点: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常涉及价值判断问题。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则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者说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就涉及伦理标准和价值判断。而自然科学常常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实证分析。
此外,自然科学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科学试验;而经济学尽管有时也进行实验,但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这是十分不精确的。
(2)实证分析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3)“本文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实证分析本身就是理论分析的一部分。
3.什么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规则?它是否和一般人的行为方式(包括你本人的行为方式)相一致?
答:(1)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是经济分析,也被称作经济理论。几乎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都是理性假定,即个人在计算了全部成本的前提下将作出使其净收益最大化(满足最大化)的选择。
这一假定可由三个基本命题加以解释:①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收益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选择这一方案;相反,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成本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放弃这一方案。②所有经济成本都是机会成本。③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总是力图节约。从边际分析思想和理性假定可推导出经济决策规则。所有经济选择都是在边际或变化点上作出的。边际决策规则被称作理性行为原则,它表明一个经济决策者应该采取任何能从中获取正的净利益的行动,而只有当增加的利益超过增加的成本时,才会存在正的利益。
(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理性的,与一般人的行为方式不一致。例如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总是力图节约。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般人有时候可能不会力求节俭,甚至可能会浪费经济成本。经济学中的决策规则是实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而现实中的一般人可能并不会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考虑过多。
4.有人说,理论问题是宏观的,现实问题是微观的,你从经济学的角度是如何理解微观与宏观的?
答:(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这些单位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厂商以及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任何个人或团体。微观经济学阐明这些单位如何进行经济决策以及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策。同时,微观经济学将揭示行业和市场是如何运行和演进的,为什么它们各不相同,它们是如何受政府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环境影响的。
相比之下,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则是诸如一国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总量。不过,近些年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也涉及对诸如物品和服务的总量市场、劳动的总量市场以及公司债券的总量市场的分析。要理解这些总量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人们必须了解构成这些市场的厂商、消费者、工人和投资者的行为。所以,宏观经济学越来越关注总体经济现象的微观经济基础,宏观经济学的很大部分实际上是微观经济学的扩展。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①区别主要在各自的研究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是作为已知变量看待,侧重用个量分析方法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正是微观经济学假定不变的经济总量。
②从微观或宏观分析同一问题,结论可能不同。例如,从微观上看,若一个企业降低工资,便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从宏观上看,若所有企业都降低工资,有效需求将不足,最后导致所有企业利润下降。
③但是,微观与宏观又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微观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最优配置,宏观则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具有种种局限性,不能解决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平等重大问题,必须在宏观调控下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调控也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5.请与你的同学讨论,是否同意下列判断,并弄清其中哪些是实证性的,哪些是规范性的?
(1)最低工资法增加了年轻的和非熟练工人的失业。
(2)最高房租限制减少了可获得住房的质量和数量。
(3)过去3年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巨型石油公司的垄断势力。
(4)政府应该成为最后可求助的雇主并实施有保障的就业方案。
(5)中国的收入分配应该更加平等。
(6)政府的规模应该进一步缩小。
答:实证分析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1)正确,属于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在最低工资下,厂商首先会减少雇用缺乏经验的年轻的和非熟练的工人,因此增加了年轻的和非熟练工人的失业。
(2)正确,属于实证分析。最高房租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使得租房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减少了可获得住房的质量和数量。
(3)正确,属于实证分析。由于巨额垄断利润的存在,使得巨型石油公司行使垄断高价,抬高石油价格。
(4)正确,属于规范分析。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使得政府应该适时对市场进行干预,实施有保障的就业方案,熨平经济周期,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5)正确,属于规范分析。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逐年增长的现象,因此应该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在分配领域特别是再分配领域中更加注重公平。
(6)正确,属于规范分析。理性经济人决策规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政府的规模应该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6.你认为经济学应该处于何种地位?如何看待经济学帝国主义?
答:(1)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社会科学是研究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而无论个人行为还是组织行为抑或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经济为基础或以经济为中心的,因此,研究经济行为的经济学自然成为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
(2)近数十年来,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地位突出表现在经济学向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渗透,形成了许多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新型学科,如家庭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卫生经济学等。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这种现象被称作经济学帝国主义。
经济学的扩张之所以能获得成功,这要归因于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由于经济学从理性假定出发,根据边际决策规则,采用成本—收益分析,从而能够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产生许多可检验的命题和解释。经济学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成功应用,充分证明了它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923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2 09:07 , Processed in 0.12156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