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2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4823.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第一章 出版概论
  第一节 出版活动
  第二节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第三节 出版物
  第四节 出版资源
  第五节 我国出版业
  第六节 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
  第七节 出版学概述
 第二章 编辑概论
  第一节 编辑与编辑工作
  第二节 编辑人员
  第三节 编辑学研究
 第三章 出版历史知识
  第一节 文字与文献载体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发展与传播
  第三节 古代图书的生产
  第四节 古代图书的流通
  第五节 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第六节 近代出版机构
  第七节 近代出版物
  第八节 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实践
 第四章 出版行政管理
  第一节 出版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节 国家对出版单位的管理
  第三节 国家对出版业务活动的管理
  第四节 国家对出版物印刷、复制和发行的管理
  第五节 国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政策
  第六节 国家对出版活动的奖惩措旋
 第五章 出版社经营管理
  第一节 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
  第二节 出版社计划管理
  第三节 出版物质量管理
  第四节 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节 出版社财务管理
  第六节 出版社的发行管理
 第六章 出版物市场
  第一节 出版物市场概述
  第二节 出版物市场需求
  第三节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第四节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第五节 市场营销策略
  第六节 国际书展
 第七章 数字出版技术
  第一节 数字出版技术概述
  第二节 数字出版文档格式技术
  第三节 数字出版元数据技术
 第八章 著作权知识
  第一节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著作权的内容
  第四节 著作权的归属与保护期
  第五节 著作权限制
  第六节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
  第七节 著作权的侵权与法律保护
  第八节 出版单位与著作权
 第九章 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
 第十章 时事政治
第二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5小时视频讲解]
 2015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4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详解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第一章 出版概论
第一节 出版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出版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2015年真题]
A.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备精神文化资源
B.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C.出版活动能推进文化创新
D.在出版活动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D项,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既是文化产品又是文化商品的属性,决定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既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又负责物质产品的生产。A项,进行出版活动的必要前提是作品,即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B项,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这三个基本阶段组成;C项,出版事业是进行文化积累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
2.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是(  )。[2014年真题]
A.作者、编者、读者
B.策划、审读、编辑加工
C.编辑、复制、发行
D.编辑加工、整体设计、校对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作品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某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3.在我国当代,具有法律依据的“出版”定义是(  )。[2002年实务真题]
A.出版就是书面作品的选择、制作与发行
B.出版,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C.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
D.出版是将已有的作品变成出版物的过程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作品是出版的前提,编辑、复制是手段,向公众发行是目的。
4.下列行为中,属于正规出版活动的是(  )。[2014年真题]
A.研究员李某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物价涨跌原理》一文
B.大学教师王某在参与编辑的学报上发表自己的一篇论文
C.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000册,以每册20元的价格卖出
D.公司职员郭某购得新加坡出版的《天地》一书,将其自费印刷500册,分送亲友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作品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某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出版活动来说,这三者缺一不可。B项具备出版活动的三个要素。
5.下列行为中,属于合法的出版活动的是(  )。[2011年真题]
A.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 000册,以每册20元的价格卖出
B.某部门编印了一套职业资格考试用书,向社会征订发行
C.某大学学报编辑部在学报上刊发了大学生小陈的一篇论文
D.公司职员郭某从香港购得《天上地下》一书,非常喜欢,将其交某印刷厂排版印刷500册,分送亲友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作品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C项,有合法的出版单位,编辑、复制和发行过程。
6.不能用于出版的作品是(  )。[2012年真题]
A.设计图稿
B.舞蹈录像
C.建筑模型
D.说唱录音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著作权法中所说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包括:①文字作品;②口述作品;③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④美术、建筑作品;⑤摄影作品;⑥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⑦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⑧计算机软件;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等。但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就没有这种可能。
7.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作品”是指(  )。
A.文字作品等
B.所有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C.作者投寄的稿件
D.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定义,“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等等。
8.下列有关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影响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2007年真题]
A.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B.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C.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D.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出版活动的作用逐渐缩小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D项,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产生出版活动;只有当社会经济有充分的发展时,才会造就巨大的出版物市场,所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会使出版活动的作用缩小,反而会增大。
9.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2004年真题]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
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
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新技术的发展使今天的出版业逐步走进数字化时代,并由此引起出版活动的规模、速度和影响力全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使出版业生产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但是并没有简化编辑工作的环节。
10.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的出版,普及了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这说明出版对(  )的影响。
A.科学技术发展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社会发展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科学技术不但通过对社会经济的推进积极影响出版活动的发展,而且还通过对出版技术的不断改进,直接促成出版革命的发生和出版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属于重要科技成果,它的出版对国民经济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
1.根据当今出版工作实际来分析,将“用机械或化学之方法印刷图书”作为“出版”的定义,其不妥之处在于(  )等。[2009年真题]
A.未提“以读者为中心”
B.缺少编辑环节
C.“印刷”不足以概括各种复制手段
D.未提作者的创作
E.只讲图书,未提及其他出版物
【答案】BCE查看答案
【解析】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作为一个完整的出版活动来说,这三者缺一不可。进行出版活动还必须具备一个前提——作品。作为出版活动前提的“作品”,是指那些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作为出版活动前提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用机械或化学之方法印刷图书”此种定义缺少编辑环节,复制手段概括不足,而且对作品的定义范围只限于图书,过于狭隘。
2.构成出版的三个要素是(  )。[2002年实务真题]
A.复制
B.编辑
C.网络
D.作品
E.发行
【答案】ABE查看答案
【解析】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作为一个完整的出版活动来说,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3.下列哪些作品不能构成出版的前提?(  )
A.口述作品
B.美术作品
C.建筑作品
D.模型作品
E.音乐舞蹈作品
【答案】CD查看答案
【解析】作品是进行出版活动的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定义,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过程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等等。但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就没有这种可能。
4.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表现在(  )。
A.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B.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C.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D.社会教育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人力资源
E.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答案】ABCE查看答案
【解析】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作为出版活动的社会基础,对出版活动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D项,社会教育不是出版活动的基础,不能对出版起决定性的影响。
5.关于出版与政治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5年实务真题]
A.政治环境给出版设定了活动舞台
B.出版能够营造一定的思想氛围,从而形成舆论导向
C.出版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出版与政治的关系等同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D.出版能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使社会生活能比较协调地持续发展
E.出版能深化思想教育,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答案】ABDE查看答案
【解析】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出版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这是因为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给出版活动设定了活动舞台和生存条件。出版活动对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思想观念。C项,我国的出版活动是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与经济活动有所区别,故不能将出版与政治的关系等同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6.下列关于出版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08年真题]
A.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出版活动,因为出版物都属于发展资料
B.只有当社会经济充分发展时,才会造就巨大的出版物市场
C.出版能提高劳动力素质,更新经济理念,传递经济信息
D.出版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
E.出版的繁荣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BCE查看答案
【解析】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出版活动;只有当社会经济有充分的发展时,才会造就巨大的出版物市场。出版活动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自身的发展为社会经济作出贡献,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能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②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7.出版与经济、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2003年实务真题]
A.经济是出版发展的物质基础
B.科学技术是出版发展的强大动力
C.出版有益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传递信息,促进经济的发展
D.出版能促进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E.出版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能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出版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②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其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其次,促进人们更新经济观念,推进经济发展,最后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对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推进作用,主要在于发现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8.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有(  )。[2006年真题]
A.催生了出版物的新类型
B.使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日益普遍
C.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任何作品都能以各种出版物的形式出版
E.出版业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ACE查看答案
【解析】科学技术通过对出版技术的不断改进,直接促成出版革命的发生和出版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面改变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出版劳动,使今天的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逐步走进数字化时代。B项,线性编辑系统是传统视频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才是新技术;D项,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没有这种可能。虽然对这类作品进行描绘或拍摄所产生的结果可以成为出版的前提,但它们已经是没是作品或摄影作品,不是建筑作品或模型作品本身。
9.出版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  )。[2013年真题]
A.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B.出版发展的程度决定社会文化的先进程度
C.出版能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
D.出版能促进文化交流
E.出版是文化得以形成的基础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出版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从属于社会文化,与整个社会的文化状况息息相关。社会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出版活动既是这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而与其他文化活动发生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通过文化传播,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主要包括:①增进文化积累;②推进文化创新;③优化文化选择;④促进文化交流。
三、综合题
1.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0年真题]
出版活动的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而作品则是其前提、中介和结果。作品反映一定的精神文化内容,构成出版物的使用价值,因为读者(我国出版界习惯上将出版物的消费者统称为“读者”)购买出版物,就是希望其所载有的作品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打算利用出版物的物质载体材料满足物质消费需求。编辑是指以生产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改编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为出版物的复制和发行服务。发行是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读者的活动。复制是根据已编辑好的作品以各种方式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物质形态相同的物件。
出版单位获得作品后生产出版物,有两个生产过程:一个是精神生产过程,即探索创作过程,由出版单位的编辑完成;一个是物质生产过程,即复制过程,一般由出版单位委托复制单位完成。将出版物成品传送给广大读者的过程,既总发行过程,则由出版单位和各种发行单位共同完成。
出版活动全过程的一端联系着作者,另一端联系着读者。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作者劳动是编辑劳动的前提,因此编辑离不开作者。同样,作者也离不开编辑,否则其作品难以为社会公众知哓。编辑要成为作者的知音,因为了解作者才能邦助作者创作,懂得作品才能加工作品。读者是出版行业产品的消费者,也是编辑服务的对像。编辑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正当须求。
答:(1)“、中介和结果”删除。
(2)“生产作品”改为“生产出版物”。
(3)“改编”改为“加工”或“优化”。
(4)“为出版物的复制和发行服务”改为“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5)“发行是通过……活动。”应调到本段末尾。
(6)“物质形态”改为“内容信息”或“内容”。
(7)“探索创作过程”改为“编辑过程”。
(8)“既总发行过程”改为“即发行过程”。
(9)“知哓”改为“知晓”。
(10)“邦助”改为“帮助”。
(11)“对像”改为“对象”。
(12)“须求”改为“需求”。
2.以下文字摘自某篇谈论出版活动的稿件,请你根据自己对出版和出版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审稿,指出其中在科学性、知识性方面存在的错误或缺漏。为便于答题,各句分别重复列于全段文字之后。请在各句下面的空白处具体写明该句中的错误所在或缺漏内容;如某句无错无漏,请在相应空白处写明“无错”,否则将被视为“未能回答”而扣分。[2003年实务真题]
编辑、复制和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前提。出版物的知识内容在精神生产过程中形成,这个过程由编辑劳动完成,而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劳动完成,这些劳动共同创造出版物的价值。已经创造的价值,都要转移到出版物产品中,承担这个任务的是发行劳动。只要出版物一进入流通领域,它就实现了价值。
(1)编辑、复制和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前提。
答:编辑、复制和发行应是出版活动的要素,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2)出版物的知识内容在精神生产过程中形成,这个过程由编辑劳动完成,而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劳动完成,这些劳动共同创造出版物的价值。
答:精神生产过程由作者劳动和编辑劳动共同完成,应加上“作者劳动”。
(3)已经创造的价值,都要转移到出版物产品中,承担这个任务的是发行劳动。
答:精神劳动价值需要转移,复制劳动价值直接凝结在出版物产品中,不需要转移。能够使精神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产品中的劳动,是复制劳动,而不是发行劳动。
(4)只要出版物一进入流通领域,它就实现了价值。
答: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并不就能立即实现价值,而必须在销售后(即进入消费领域),才能实现价值。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482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4 01:16 , Processed in 0.11559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