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0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156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本部分从名校近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绪 论 微生物与人类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说明:本部分对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经过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绪 论 微生物与人类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说明:本部分严格按照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绪 论 微生物与人类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说明:参照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2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为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该教材的教学大纲和众多名校考研真题精心编写了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详解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的配套题库,包括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四大部分。最新历年考研真题及视频,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本题库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本部分从指定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本部分对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经过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本部分严格按照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理工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理工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题库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微生物教程》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绪 论 微生物与人类
为什么微生物学直到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作为学科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的做出哪些贡献?[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1)微生物学直到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的原因如下:
①微生物有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和形态与其作用后果之间很难被认识等特点,人类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并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长期缺乏认识。
②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里,微生物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③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为代表的科学家,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2)作为学科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做出的贡献如下:
①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a.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b.免疫学预防接种;
c.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的;
d.巴斯德消毒法。
②科赫的主要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填空题
1.L型细菌是指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______缺陷菌株。[中科院2004研]
【答案】细菌壁查看答案
2.植烷甘油醚是______细胞膜的类脂成分。[中科院2004研]
【答案】古生菌查看答案
3.大肠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______,后者是______。[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案】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查看答案
4.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生长______或生长在______,可推测某细菌可能有鞭毛。[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案】菌落形态;半固体直立柱穿刺线上群体扩散情况查看答案
5.目前对芽孢耐热机制的解释是______假说;此外认为芽孢中特有的等成分______与耐热性有关。[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案】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DPA-Ca查看答案
6.革兰氏阴性细菌的LPS具有毒性,其毒性成分为______。[厦门大学2008研]
A.类脂A 
B.核心多糖
C.O-侧链 
D.脂蛋白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革兰氏阴性细菌的LPS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类脂A是其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二、判断题
1.嗜冷菌细胞膜中含有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从而保证了膜在低温下的半流质态。( )[中科院2004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2.枝原体是最小的能独立繁殖的原核生物。(  )[中科院2004研]
【答案】对查看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
1.肽聚糖[华南理工大学2009研;厦门大学2011研]
答:肽聚糖又称粘糖、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指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的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其中的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肽聚糖网格状分子交织成一个多层次致密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2.球状体[厦门大学2011研]
答: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是指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圆球形原生质体,具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渗透敏感性,只能存在于等渗溶液中。
3.革兰氏染色法[华南理工大学2009研]
答:革兰氏染色法是指由丹麦学者革兰(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据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称为革兰阳性(G+)菌,后者为革兰阴性(G-)菌。
4.Periplasmicspace[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Periplasmicspace的中文名称是周质空间,又称壁膜空间,是指位于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其中存在着多种周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5.菌落[厦门大学2003研]
答:菌落是指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与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特征。
6.枝原体[厦门大学2003研]
答:枝原体又称支原体,是指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其细胞很小,细胞膜中含有甾醇,呈G-,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对抗生素较为敏感。
7.羧化酶与包涵体[中科院2004研]
答:(1)羧化酶又称羧酶体,是指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关键作用。
(2)包涵体是指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多为圆形、卵圆形或不定形。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少数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不含病毒粒子。
四、问答题
1.试根据“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分析芽孢的抗热机制。[厦门大学2003研]
答:根据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分析芽孢的抗热机制如下: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2.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其抑菌机制是什么?[厦门大学2003研]
答:(1)青霉素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的原因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肽聚糖分子中肽桥的生物合成。
(2)青霉素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的抑菌机制
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它们两者可相互竞争转肽酶的活性中心。转肽酶一旦被青霉素结合,前后2个肽聚糖间不能形成肽桥,因此合成的肽聚糖是缺乏机械强度的“次品”,由此产生了原生质体或球状体之类的细胞壁缺损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时,极易裂解死亡。
3.简要描述G+、G-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差异。[中山大学2003研]
答:G+、G-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差异如表1-1-1和表1-1-2所示。
(1)结构
表1-1-1 G+、G-细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

(2)成分
表1-1-2 G+、G-细菌细胞壁结构成分的比较


5.图示芽孢构造及其各部分成分,并说明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的机制的。[华南理工大学2009研]
答:(1)芽孢构造及其各部分成分如图1-1-1所示。

图1-1-1 芽孢构造及其各部分成分
(2)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的机制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认为,芽孢的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差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从而使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而核心部分的生命物质却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产生极强的耐热性。
6.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并解释可能的机制。[厦门大学2008研]
答:(1)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如下: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机械抗性强,容易被溶菌酶所裂解,且对碱性染料敏感度强,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则刚好相反。
(2)对于出现这种差异的可能机制的解释如下:
①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其机械强度大,高含量的肽聚糖易被溶解酶所溶解致使细胞裂解,且革兰氏阳性菌在遇到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紫色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彼内。
②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故其机械强度低,不宜被溶菌酶裂解,也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溶出,而使细胞脱成无色。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156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3 22:26 , Processed in 0.07893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