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2014年考研政治科目已经结束,我们第一时间拿到真题,现为大家做深度解析。近现代史纲要今年的选择题和往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在考察的过程中体现了两个趋势:一是近现代的选择题也越来越注重理解了,不是单纯的记忆能够搞定了。今年真题中的第九题,考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涵——改造国民性。如果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没有准确的理解,这道题是很难做出来。 二是考察的知识点很细,很基础。选择题考点并不都是对近现代史中重要的知识点的考察,有些题考察的特别细。比如,第11题考察的是对毛泽东的一篇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内容,问的是当时毛泽东对党内革命中错误现象的批判;第28题考察的证明钓鱼岛归还中国的文件,第29题考察的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期间,党的政策等,这些题的共同特征就是考察非常细,非常基础。所以针对上面这两种命题趋势,各位考生在复习近现代史这门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全面复习。此外,要强调对对知识点的理解,不能单纯的记忆史实。下面我们来看看近现代史的选择题权威解析: 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