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考天津大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研究生的一点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djz2005 发表于 08-7-9 11: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天大05级的研究生,是从外校考进来的,很幸运我实现了自己的天大梦.天大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拼搏的地方,在这的半年学习,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很欣慰自己当初选择了天大.
在我研一、研二的假期的时候向大家陆续提供了考研专业资料,通过这,我认识了好多朋友,我们互相交流学习,让平淡的假期过得很愉快。在这里谢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日子在匆匆忙忙中过去了,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做了一名大学教师,虽然说过不再提供资料了,因为有些麻烦有些累,在学校教书也不轻松、压力很大,但是偶然打开以前的邮箱,看到有不少以前的朋友的咨询和关心,我觉得在我的教师假期中,我希望自己可以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需要我帮助的。


老生常谈——
英语不能太差
天大的英语线相较其他资历较深的建筑院校不是很高,每年仅比国家线高2分左右,但就是这样不算太高的分数线,每年当掉包括天大本校生在内的大批优秀的考生,所以一定不能对英语掉以轻心。多做多练真题。

重视专业课
天大的中建史、建筑构造是天大的难点所在,我的师弟师妹普遍反映试题出的出得很有水平,基于天大老师的课堂笔记,在难度上有一定的提高,尤其以建筑构造最为显著;外建史、建筑物理均出于课堂笔记和历年试题,难度不大;对于规划原理,只要认真研究学习出题老师的课堂笔记和历年试题就能拿到100左右,是最容易拿分的科目。关于快题,看看历年考试真题,每个题都练一遍,再找自己的老师评评,问题不会太大。如果参照天大之前内部的辅导班讲解,就最好了。

推荐我的复习资料
英 语—— 历年真题 人大张锦芯、郭庆民的阅读理解 夏绮荣的话题作
文考试命题中心的模拟8套题
政 治——陈先奎、启航的一系列书、试卷
我的专业课资料均是来源于天大建筑学院00、01本科生,字迹工整清晰,课堂笔记均是出题老师的笔记。
规 划原 理——包括复习方法;复习重点题目;运迎霞老师的课堂笔记;
名词解释、问答题总结;历年试题(包括答案)
外国建筑史——历年试题(包括答案);王蔚老师的课堂笔记;天大99级研
究生考研时的对外建史的总结
中国建筑史——历年试题(包括答案);辅导班录音笔记;课堂笔记。这门课
关键是自己的日常积累,笔记仅起辅助作用,今年换了出题老
师,突出了要仔细研究课本的重要性,不再出关于营造法式
的难以回答的名词解释题,出题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
建 筑构 造——历年试题(包括答案);构造上册--高辉老师的课堂笔记(这
是天大学生每人必备的);构造下册--张清老师的
课堂笔记;比较重要的图
建 筑物 理——历年试题(包括答案);热学、光学、声学三大部分的课堂笔
记;辅导班录音
快题设计——历年考试真题,天大之前内部的辅导班讲解拍照。
拥有这些资料并认真学习再加上合理的学习计划,考出好成绩不是难事,有志愿考天大的同学可与我交流、联系,我的qq是386926689,邮箱是tdjz2005@163.com
沙发
sl0420 发表于 08-7-9 15:01: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长工作了还这么关心学弟学妹[s:2]
板凳
 楼主| tdjz2005 发表于 08-7-9 15:21:2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 “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 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ª¡ª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ª¡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 “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
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一、东周(前770——前476称为春秋,475——前280称为战国)
秦、楚、齐、燕、赵、魏、韩

1.历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诸侯国战争
天子失学,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先秦理性精神
老子将人还给自然,孔子将人还给社会——伦理理性的社会
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

3.建筑特征:
<1>防御性强
<2>礼制
<3>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
(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
二、秦(前221——前207)
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2. 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

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1.艺术风格:
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庶
2.建筑状况: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
洛阳白马寺
园林,受术士影响湖中建仙岛——蓬莱三岛模式
阙——门通道两边的附属建筑,阙上建楼——“观”。

3. 技术成熟:
<1>木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
<2>屋顶丰富,出现歇山
<3>拱券式、叠涩式艺术风格:
三、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589
1. 历史文化背景:
战争、迁徙、分裂、割据
士族大夫厌恶战乱、寻求静谧安定
“魏晋玄学”
人的自觉——艺术形式表现人本身

2. 建筑状况:
薄葬
园林——追求自然、寄情山水,有限表达无限
佛教建筑盛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遗存最早的佛塔
石窟,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
甘肃麦积山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
洛阳龙门
太原天龙山

一、隋、唐、五代
1.文化背景:
先秦儒的理性 + 魏晋南北朝道的内在精神
文士风度 + 佛教释的影响
互存互补——“和”的意境 生机勃勃的人文鼎盛
2.建筑群的发展:
夯土台——以山为陵
加强总体规划——纵轴收放:“三朝五门”
唐长安——严整、有序“万国和 ”

建筑风格——开朗、朝气蓬勃
材料充分发挥
形式、结构完美结合

3.文化的交流: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朝鲜
引进胡床——高足家具、建筑体量加高、空间抬高
寺庙——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小雁塔

4.建筑技术:
<1> 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李春建造
世界最早的—敞肩券—大跨度—石拱桥
长37米,高7.23米, 高跨比1/5
①四个敞肩券,减少1/5自重
②桥洞增加水流量——排洪、减少水压
③铁件加固——连接28道拱
④加契子
⑤28道并列券——券上加伏石、平面上两边大中间小
⑥ 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2>木构建筑——大面积、大体量
<3>都料匠——唐代出现一个阶层,使用神墨画图施工。此名延续到元代。
隋代宇文恺发明比例尺、制作模型

五代:完美——停滞——定性化。
<4>砖木混合结构——灵隐寺双石塔(砖)
苏州虎丘塔(砖木)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
广东光孝寺铁塔

二、宋、辽、金
历史背景:公元10世纪时(北宋+辽)
12世纪时(金+南宋)
赵匡胤——“艺祖” 、军人、喜观看制造舟车
赵佶——喜欢绘画诗文
1.建筑理论:李诫《营造法式》
按照斗拱的材模数化、定型化
等级制、伦理化
成就和局限

成就:制度成熟,节约了用料——经济合理
规范了结构和构造——结构合理
局限:没有分析建筑结构构造内在的关系、作用
僵化——限制发展
2.群体结合:
城市——东京汴梁:开敞性、商业性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水城苏州——水网 富庶 军事要地 “平江图”
宋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强调单体之间的组合
河北正定隆兴寺

3.建筑艺术趣味:
宋代从唐代的恢宏变得隽永、秀丽、优雅
园林——赏石,重个人趣味,小、秀
辽代承唐风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北京天宁寺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
金代为辽宋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
山西县崇福寺弥陀殿
山西佛光寺文殊殿
大同上、下华严寺、大同善化寺、净土寺小木作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木构架 建筑设计概论
中国建筑•多元的体系
木构架建筑体系•生土建筑体系•石构建筑体系

第一节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第二节 木构架形式—剖面
第三节 立面构图
第四节 装修和彩画
第一节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一、 单体建筑平面
(一).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间
1.间的概念: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多数情况下是指②的说法
2.出廊 :

出廊有等级划分:周围廊等级最高,
不出廊最低。
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
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
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
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推测是由早期高台建筑周围的单步廊发展而来。

3.面阔和进深(如图)
4.间的组合 :官式建筑在面阔方向坚持用
“阳数”1,3,5,7,9
“阴数”2,4,6,8意指阴宅
民间住宅、寺庙等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5.间的名称: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二)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式(两大类)
正式:长方形
杂式:除了长方形之外都称杂式

二、 庭院式组群布局

(二)庭院式布局的特点
1.突出内向性的布局
空间聚合功能:
适和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安静、私密性强
气候调节功能:
围护墙——遮阳、挡风
内院——采光、绿化
形成小气候
防护戒卫功能 :
内部开敞、相互照应——外部封闭,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
伦理礼仪所需 :主从、正偏关系

三、庭院式的构成形制和组合方式
(一)构成形制
1 廊院式
2 合院式
(二)组合方式
1.对称式的组合
2.半对称的组合
3.不对称的组合

第二节 木构架形式 ——剖面
一、抬梁式和穿斗式构架
二、斗拱
三、雀替(绰幕枋)
四、对木构架的评析
一、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
梁是受弯构件
用材较大
空间可做得大
空间相对灵活

2 穿斗式 檩柱结构体系
以小材代替了大材
简化了屋面用材
增加了构造的灵活性
整体刚性好


①角柱
②檐柱
③中柱
④金柱
⑤山柱
瓜柱

2.梁,承受几个檩子就叫几架梁
n 架梁——n-1 步架

3.檩: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
它的取名方式
与柱子名称一致
檐檩
脊檩
上金檩
中金檩
下金檩
挑檐檩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1.大式做法 2.小式做法
①出廊 四种情况均可 无周围廊
5-11开间 3-5间
②屋架:5-11檩 3-7檩
③斗拱 可有可无 无斗拱
构架 有飞檐 无飞椽
有扶脊木 无扶脊木
④细部 有随梁枋 无随梁枋
有角背 无角背
⑤屋顶 可用琉璃瓦* 不能用琉璃瓦

三、斗拱
(一).斗拱的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悬臂梁
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减震:吸收震波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
(二)斗拱的组成
1.斗
2.拱
卷杀
对木构件
曲线轮廓
艺术加工
的方法。
(三)、斗拱的出跳
1.铺作:指一层层的小木块叠加起来,形象地表示斗拱 的层次。
出一跳——四铺作
出二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shy;——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
(四)斗拱的类别
清代 柱头科 ——柱头铺作 宋代
平身科 ——补间铺作
角 科——转角铺作
柱头科:承托梁,受力斗拱
平身科:没有梁架,间接受力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间

四、对木构架的评析
(一)、木构架是梁柱框架体系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1.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
(宫殿、亭子都可)
2.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3.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墙体)
4.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
可轻巧也可雄厚

第六章 园林建筑

与自然的关系
与人的关系
造园主旨
建筑的角色
游线组织
植物的处理
人的感受

第一节 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写仿自然--抽象自然)
1.从利用自然到人造假山 (囿台→巡猎→自然 )
·先秦时期,帝王贵族狩猎苑囿。“囿”——蓄养野兽供打猎的场所,台——高台,摹拟圣山,以观天象、通天神及登高远眺,
·纣王筑沙丘苑台,西周设“囿人”管理,林囿内树木繁茂,蓄养大量飞禽走兽,供王打猎。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强大,竟建苑囿。魏有温囿,鲁有部囿、吴有长洲苑、越有乐躬苑。吴王阖闾筑始苏台。夫差作天池。
2.造园大发展(秦、汉)
统一——国力强盛——造远大发展
道教发达——相传有长生不老的地方
《史记》——徐福的故事
秦始皇在上林苑开池,建蓬莱山
汉武帝建太液池,池中建象征仙境的三山 “蓬莱、瀛州、方丈”
“一池三山”从此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3.私家园林、寺院、郊邑园林兴起
(西晋、南北朝)

4.宫苑竟奢,诗画私园崛起
(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经济强盛——知识分子变避世退隐为积极干政。文化兼容并蓄,艺术气度开廓恢宏,园林昌盛。
华清宫 ——秦始皇始建“骊山汤”。莲化汤为御用,即诗中所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芙蓉池、曲江池 ——公共风景区
私家园林兴盛。王维“辋川别业” 、 杜甫的浣花溪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诗人参与创作——昭示文人园林的萌芽,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进诗情画意,诗、画、园林三种艺术相渗透。志趣盎然,开扩、接纳的姿态。
5.堆山叠石的艺术高潮(宋、辽、元金)

宋徽宗“艮岳”(万岁山)实际上是个大型 园林 辽、金延续
大量太湖石,徽宗精于书画,艺术素养 极高,“思精志巧、多才可属”
宋画中的园林建筑形式也相当丰富, “舞榭歌台,多情点被雨打风吹去”(辛 弃疾)
沈园——陆游
6.造园高潮 (明、清)

两个高潮: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官僚地主园林的繁荣;清中叶帝王苑囿和杨州、江南各地私家园林的兴盛(乾隆下江南)
理论:计成《园冶》明——第一部系统总结园林艺术和技术的理论著作。文震享《长物志》明。李渔《一家言、 居室器玩部》。沈夏《浮生六记》(清)
造园高手代表:朱砼中、计成、张涟、张然、仇好石、石涛等
小结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1.主旨:愉悦的环境、精神寄托
2.手法:摹拟自然→写仿自然→抽象自然
3.文化的介入:中西方都非常尊重自然,为什么背道而驰?
园林与现实互补。专制强大——园林精神追求表现为舒发“逸气”。战乱,城市无规则——希望统一秩序。园林是人们精神安托的场所。满足人格的互补关系。

二、 北方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1.规模宏大,遵循“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2.宫殿部分自成一区;然后划分景区,各个景区 各有特点但相互呼应,并通过游线连成整体。
3. 很大一部分用于拜佛、居住、办公。
4.平面构图呈几何关系,轴线平行或转折。
5.立体构成:主体空间——主体建筑通常位于岛上,起统帅作用;重视视觉收放,山面水开阔,背水幽深,丰富的轮廊线,“山之眉目,当在开面之处” 。
“园中园”——内向、封闭。 园林多层次。

6. 建筑外形——色彩庄重,屋角平缓、稳定。
7. 序列设计——“远近高低各不同”,由外→内→外,变化、对比强烈,扩张→完整的感觉。
8. 造景要素: ① 海岛仙山 ②林泉丘壑 ③ 佛道寺观 ④街市酒肆 ⑤田园村舍

皇家园林比较孤立,私家园林与居住分不开
皇家园林主体起控制作用
皇家园林以观者为中心,布局观象面向外看,外向、离心、发散,私家园林则向心、内聚、给人以亲切感。
例1.北京颐和园(清漪园)

一)历史沿革:1750乾隆—1860英法联军—1886光绪——1888慈禧——1900八国联军——1905部分修复
总面积290公顷,保留较完整
二)地形:清漪园得以建造有三原因:
1 治水,以利北京城的供水。仿汉武帝昆明池
2 乾隆为母亲祝寿献礼
3 以“三山五园”为主体全盘考虑,成为“三山五 园”的中点,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静宜园、静明园、清华园、畅春园、勺园

三)宏观特色
1.湖区用岛式和堤式综合
①堤式 ②岛式 颐和园水面很大有条件这样做两堤(西堤、支堤)三个湖面(南湖、西湖、西湖又分为二)三个大岛(南湖岛、藻鉴岛、治镜岛)三个小岛(知春亭、凤凰墩、小西泠)在总体上又符合“一池三山”(山即指岛)
2.山区。①前山“寺包山”,后山“山包寺” ②多元的景观特点。③两种境界:仙山琼阁——雍容华贵;人间桃园——山林野趣,淡雅幽静

四)宫廷区布局:
设离宫,生活办公结合
1. 东宫门外:牌楼、水湾儿、影壁、一正四厢, 点出皇家园林入口的气派。
2. 仁寿殿:宫廷区的主体,皇帝上朝用。两进 四合院:仁寿殿←仁寿门←东宫门。用了些 端庄的布局,但内容都是园林的。
3.德和园(戏园子)
4. 玉澜堂(皇上居住)
5. 乐寿堂(太后居住)地段最优越,正房豪华
6. 服务用房,占据八个四和院,院子标高下降

五)前山区:高60米,长100米
1.排云殿:进行一些重要的仪式
2.佛香阁:八角形,四层楼阁,48米高?
①塔瘦高分量不够将会显得孤立、单调、唐突
②万寿山不高,不宜做太高的建筑
③没有别的形态呼应
④塔的高度若超过山的高度,塔尖暴露给后山将破坏 后山轴线和“山包寺” 的总格调。
⑤避免与玉峰塔雷同

七)前湖区布局:
一个主题:“海阔天空”。三大岛、三小岛
1.南湖岛:十七孔桥、龙王庙、亭
①丰富地貌 联系湖山
②分割湖面形成两个景区,自身又成一景
自龙王庙北望:华丽的人文景观
自龙王庙南望:自然景观
用“近大远小”的手法夸张南湖的深
③尺度对比突出南湖之大,南湖岛为参照物
④位置适中
2.知春亭
3.小西泠:水网地段仿苏州,景观仿扬州瘦西湖
三、南方私家园林的设计方法
先立意 :“残粒园” “壶园” “耦园” “相照楼”
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个景区一般都有自己的特点 。
1.景区有大虚有小实,立意明确,自然形成主从关系。
2.景区划分的手段:山 ,水 ,堤桥 ,墙或廊 ,树木 ,建筑与建筑群 ,组合 。
3.景区空间处理 :巧妙处理建筑空间;化有为无,让人感觉不到边界的存在 ;化实为虚;巧于固借 。

三. 多层次依靠游线组织起来形成期待感
1.环形观赏路线
2.串联式
3.幅射式 4.组合式
四.要素分析
1.叠石堆山:石山,土石 ,砂石,石峰
2.理水:以聚为主,有主有从,
3.建筑:厅、堂、轩;楼、阁、亭;榭、舫、台;廊、墙
4.树林、花卉
5.室内装修 ;扁额、对联
地板
TS-cystal 发表于 08-7-9 20:16:35 | 只看该作者
天大会不会比东南难考?
5#
 楼主| tdjz2005 发表于 08-7-10 10:1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TS-cystal 的帖子

个人认为不会
如果你能记住笔迹上指出的重点,看完历年试题 规划原理100分以上,物理满分(37)外建史30-35(38)构造30(38)
6#
 楼主| tdjz2005 发表于 08-7-11 10:50:50 | 只看该作者
06年天大规划原理再次考察了对田园城市与二战后美国“新城市主义”的比较与理解,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大家可以从课本上清楚地找到,但对“新城市主义”可能不是很了解。
可以先分析“新城市主义”产生的起因,着重从生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思想内涵,并可以结合实际,谈谈“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启示。
1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二战前,作为世界城市规划理论中心的欧洲,在其城市规划历史上先后产生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以及带状城市、工业城市等城市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共同支撑着“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构架,并且至今仍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二战后,由于城市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自然生态文明的蓬勃发展,“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现代城市问题,各国有关专家、学者一直在进行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作为二战后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心的美国,孕育并活跃着许多有关城市规划理论、设计与发展模式的思潮流派。其中,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新城市主义”思潮正日益发挥影响,并引发了当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与城市发展模式的变革。
2“新城市主义”的思想起因
“新城市主义”思潮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社会公众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满
2.2 社会公众对城市社会秩序的不满
2.3 社会公众对自然生态文明的向往
2.4 社会公众对传统的、地方的历史文化的重视
2.5 新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 “新城市主义”思想内涵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对地方地理、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新经济”时代的理解,以及对必要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原则的尊重,但它对具体设计风格不抱有任何的偏见,只是寻找一条走向21世纪的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可以说,新城市主义代表了人类对于城市的一种新梦想,是人类都市梦想的精华。新城市主义是现代主义批判的产物,同时又是60年代各种建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的成果。它带着田园新城的气息一路走过,在汲取了人文主义、历史主义、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在100多年后的新世纪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理想蓝图。
新城市主义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面对未来城市展开了丰富的构想,其中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义思想深深地贯彻在其设计思想中。其设计思想内涵和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尊重自然——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3.2 尊重社会与个人——建设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
.3 保持“多样性”——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3.4 节约资源——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启示
当前,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新城建设、旧城更新等城市建设工程量巨大。一方面,不仅要解决大规模的小城镇的建设问题,也要面对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和郊区化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源短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是当务之急。
4.1 从自然生态系统容量的角度确定城市规模和等级体系
4.2 发展有机的公共快速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的紧凑发展
4.3 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与历史传统,保持城市特色与发展活力
4.4 在城市规划中坚持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原则
7#
大迟 发表于 08-7-15 18:16: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楼主辛苦了
8#
 楼主| tdjz2005 发表于 08-7-16 14:32:02 | 只看该作者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9#
nannan0525 发表于 08-7-16 19:55:42 | 只看该作者
看过了,o(∩_∩)o...
10#
 楼主| tdjz2005 发表于 08-7-18 11:13:40 | 只看该作者
天津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基本要求
总 分320
政 治 55
英 语 50
专业一 90
专业二 9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8 01:12 , Processed in 0.09401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