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矿业工程学院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983mo02 发表于 09-9-24 10:4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原名焦作路矿学堂采矿科,创建于1909年。1936年,建立采矿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将北方交大、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大学的采矿系合并到我校采矿系,汇聚了马载之、张正平、张熙年、王定衡等一大批著名教授,为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采矿系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建立了采矿工程学科完整体系。1959年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采煤学》教材。

80年代初采矿系的学科专业开始拓宽。1983年,采矿系在矿井通风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矿井通风安全专业,在露天开采专业基础上成立矿区铁路运输专业,80年代未在采煤教研室基础上组建系统工程专业,在测量教研室基础上组建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在国家教委大幅度调整专业目录后,这些专业顺利地过渡到安全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可以说上述学科专业的发展是采矿系大采矿工程学科拓展的结果。随着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由采矿系的部分教师组建并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在历任系主任马载之、张熙年、汪泰葵、黄元平、张先尘、钱鸣高、徐永圻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的引领下,构筑和奠定了今天矿业工程学院坚实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传统。在采矿工程学科领域享有很高声誉的我国著名采矿专家张先尘教授、钱鸣高教授,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态度以及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历届采矿系的师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孕育和积淀的“采矿精神”也在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采矿学子,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2000年后,采矿系先后更名为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王铁群、才庆祥、尹新平、王德明、屠世浩、姬长生先后任党委书记和院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为矿业工程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状: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2人、国家七部委遴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0名、教授21名,副高职称18人;学生近2000名,其中,在读博士生61名、硕士生292名、本科生1600余人。

学院拥有采矿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1个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煤炭开采与矿业安全科技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院下设采矿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工业工程系、冲击地压与巷道支护研究所、露天开采与边坡研究所,设有采矿工程、交通运输和工业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专业在国内权威机构专业评价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一,2007年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采矿工程专业认证。采矿工程、资源开发与规划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采矿工程和工业工程可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学攻关项目、国家创新技术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2项,获国家奖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9项;出版专著与教材50余部,获国家级教材图书奖1项;在全国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60多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151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23项。科研经费从2001年的838万元跃升至2007年的6800多万元。

    2007年9月,学院被国家人事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
沙发
 楼主| 1983mo02 发表于 09-9-24 10:44:24 | 只看该作者
采矿工程(重点学科)

一.学科发展简史及现状
   
     采矿工程学科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矿业大学具有矿业特色的主干学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和唐山交大的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84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将原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三个专业合并为采矿专业,2007年,我校包含采矿工程二级学科在内的矿业工程学科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02-2004年的全国一级学科排名中,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工程排名第一,在2005年全国本科专业评价中,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列全国工科A++级学科排名第一,2006年获江苏省品牌专业称号。
     采矿学科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32人,副教授23人,讲师13人,助教2人,有博士学位的任课教师38人,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0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基金与荣誉称号获得者32人次。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能在固体矿床开采(含煤炭、金属和非金属开采)和岩土工程领域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采矿工程学科的总体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学科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集中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教授及学术、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为钱鸣高院士、窦林名教授。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总体接近、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
Ⅱ-1 研究方向名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姓名
钱鸣高
许家林
柏建彪

出生年月
1932.12
1966.10
1966.1

专家类别
院士
新世纪优秀人才
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Ⅱ-2 研究方向名称: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姓名
王悦汉
窦林名
刘长友

出生年月
1946.1
1963.1
1965.1

专家类别
特殊贡献专家
国务院特贴
“333人才”

Ⅱ-3 研究方向名称:巷道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姓名
张农
谢文兵
  

出生年月
1968.1
1965.2
  

专家类别
新世纪人才
新世纪人才
  

Ⅱ-4 研究方向名称:高产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姓名
张东升
杜计平
  

出生年月
1967.1
1956.1
  

专家类别
新世纪人才
  
  

Ⅱ-5 研究方向名称:采矿系统工程与数字矿井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姓名
林在康
才庆祥
  

出生年月
1945.5
1958.1
  

专家类别
省教学名师
  
  



三、本专业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固体矿床开采、设计与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从事矿区开发规划,能在矿山等领域从事生产、设计、施工、科研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个方向:
   1、地下开采方向
      主要课程:该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采矿、岩土工程力学基础、矿山通风与安全、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采矿学、材料力学、岩土力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采掘机械、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地质学、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企业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矿山开采、岩土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设计、生产、施工、安全监察、科研、管理、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2、露天开采方向
     主要课程:该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露天采矿、岩石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露天矿运输设备、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有露天矿设计原理、露天采矿工艺、露天采掘机械、采矿系统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露天矿山开采、岩土工程、基础工程等领域的设计、生产、施工、安全监察、科研、管理、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板凳
 楼主| 1983mo02 发表于 09-9-24 10:46:04 | 只看该作者
钱鸣高院士
钱鸣高: 1932年12月生,著名矿山压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1954--1957年就读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矿系采煤专业研究生。历任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学院(大学)矿山压力实验室,研究室主任,采矿系系主任。曾任煤炭工业矿山压力中心站站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和矿业学科召集人,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International J. of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国际编委。2007年当选为中国煤炭学会名誉理事长。他1984年被评为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4年获“能源大奖”,199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是我国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5 0多年来在采矿工程学科建设及矿山压力理论和实践中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和重要贡献。提出的采场上覆岩层的“砌体梁平衡假说”以及老顶破断规律及其在破断时在岩体中引起的扰动理论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创立的“砌体梁”力学模型被收录于《中国大百科全书 . 矿冶卷》有关条目,且作为基本理论编入教科书,为高等矿业院校广泛采用。他创立了以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和支架-围岩系统为核心的工程理论体系,建立了“矿山压力预测,控制和监测”的实用工程技术,为煤炭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开采作出了贡献。近期又提出了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上述成果获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奖。

    先后编写了《采煤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等著作10本,发表论文140余篇,培养了22名博士和22名硕士。于1995年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板
 楼主| 1983mo02 发表于 09-9-24 10:53:5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6 00:55 , Processed in 0.1070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