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理论
三人行 发表于 2007-11-13 23:57:00
今晚的博硕论坛也提到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此需要加以说明.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也可以说,同化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在概念的获得或认知的发展中是起到扩充(enlarge)的作用,这点吴博士说的是对的。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婴儿手够不着(看得见)时,他仍然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情境(远处的玩具)。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同化的概念不仅适用于有机体的生活,也适用于行为。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这一点实际上是概念的转变,或者说是认知结构的转变,在转变之前需要发生认知的冲突,这在本质上是修正(modify)。例如上面提到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地,他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皮亚杰以同化和顺应一释明主体认知结构与环境刺激之间关系,同化时主体把刺激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内,一定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个体同化(吸收)于他的认知结构(图式)之中,主体才能对之作出反应。或者说,主体之所以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就是因为主体已具有使这个刺激被同化(吸收)的结构,这个结构正具有对之作出反应的能力。认知结构由于受到被同化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就是顺应,不作出这种改变(顺应),同化就无法运行。简言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而内部结构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就叫做顺应。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就是认识的适应,也即是人的智慧行为的实质所在。
同化不能改变或更新图式,顺应则能起得这种作用。但皮亚杰认为,对智力结构的形成主要有功的机能是同化。顺应使结构得到改变,但却是同化过程中主体动作反复重复和概括导致了结构的形成。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至于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以及组合学习的概念确实是奥苏贝尔提出的,这点小聂是对的,但这些概念又确实是在皮亚杰的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这点吴博士也没说错.
(后来搜到的,觉得讲得多清楚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这里网速的原因,这个网站又打不开了,幸好有备份……
摘自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1 ... s/2007/63878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