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体育学院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创建于 1953年11月1日,原名为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国唯一的一所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新技术开发区,毗邻“圆明园遗址公园”。学校占地面积 70公顷(100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中心大楼、图书馆和电教馆;还有田径馆、游泳馆、体操馆、球类馆、武术馆、举重馆、综合馆等16个室内训练馆和68多块室外训练场。学校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具有相当规模的图书馆和电教设施。图书馆藏书40万册,其中外文藏书3万余册。
北京体育大学学科专业比较齐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体育大学,各类学生近 5000人,下设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附属中等体育学校等七院二校。学校共有24个教研室,12个国家重点学科,正教授41名,副教授191名。
北京体育大学培养了许多创造国家纪录、亚洲纪录及获世界冠军的优秀运动员,如曹慧英、李富荣、梁戈亮、张立、李敬、贺璐敏及 2000年悉尼奥运会跆拳道冠军陈中等,著名的国家游泳队副总教练张雄、周明及国家田径队教练冯树勇均是我校培养的优秀硕士研究生。自1980年以来,北京体育大学就培养出国际级运动健将41人,健将247人;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得冠军432人次,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26人次,在亚洲大赛中获得冠军43人次,曾有10人次刷新亚洲纪录。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校共有23名在籍硕士研究生学生参加8个项目的比赛,更是取得了4金1银的优异成绩。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 1953年,它是国内最早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最高学府。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学术水平高。现有硕士生导师100余名,博士生导师50余名。在为国家培养首批体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基础上,50年来共培养研究生近3000名。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应用心理学五个专业的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上述专业均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迄今港、澳、台地区已有50余人在我校获得硕士学位、2人获得博士学位。同时,我校已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北京体育大学每年还招收研究生课程进修生、国内高级访问学者,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北京体育大学十分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注意吸引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已同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保加利亚、波兰等 14个国家的19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在我校建立了东亚地区发展中心。世界各地每年到我校进修交流的宾客有2000多人次,学校每年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出访,外事活动频繁。学校还先后为60多个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留学生,10000余名短期进修生,学校现有在校留学生170名。
目前,北京体育大学正面向 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新的办学路子,努力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体育高等学府的目标迈进。
沙发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45:04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原名华东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建的体育高等学府。学院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及下属全部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中华武术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体育教育类专业被批准为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竞技体育系、武术系、体育社会学系、运动科学系、体育新闻系、体育管理系、成人教育部及附属竞技体育学校等9个教学单位和学校体育教研中心、社会体育教研中心、奥林匹克运动训练教研中心等34个教研单位。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营管理方向)、社会体育、市场营销、英语(体育外事方向)、应用心理学、舞蹈编导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2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7名,副高级职称104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0余名。各类学生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近40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500多名,成人教育学生近3000名,港澳台学生、留学生近100名。
  乒乓球、摔跤、举重、击剑、武术等项目是我院的优势或特色项目, 1994年至今,我院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得铜牌2枚、在亚运会上获得1金2银4铜,在世界举重锦标赛、武术锦标赛、青年击剑锦标赛等世界级比赛上夺得19枚金牌。有22人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运动解析系统、运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科研设施。设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基地、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等多个基地或机构。1991年-2003年,共获得21项全国性科研奖项,5项发明专利。2001年-2004年,学院共承接省部级以上课题51项,已有9篇论文被SCI收录。
  学院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9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相互开展科研、训练与人员交流。
  学院为上海市“花园单位”,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各类体育场馆面积7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7.5万册。近年来,学院逐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兴建了综合训练馆、新教学楼、学生公寓、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等教学、训练和生活设施。1994至今,有133人次在教书育人等方面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68人次获市级以上系统单位奖。学院连续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板凳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45:39 | 只看该作者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创建于 1958 年 10 月,是华南地区一所体育专业综合学科的高等学府。我院已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各类体育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台湾省及国内外。容国团、戚烈生、陈肖霞、梁丽珍、梁伟芬等一批著名运动员都曾在这里学习。不少优秀人才担任了各级体育部门、学校等单位负责人、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自 1990 年以来,我院在省内外参加重大体育竞赛中,共获金牌 478 枚,仅 2003 年度,获金牌 100 枚、银牌 93 枚、铜牌 42 枚,约 410 人次打破省高校或全国体院、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省运会纪录,其中我院健美操队 4 次代表国家参加了国际比赛; “ 九五 ” 期间以来,我院承担了 50 多项国家级、省(部、委)级的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出版学术专著 45 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 1000 多篇。
  我院主办的《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体育类核心刊物,另外还主办了《体育师友》、《游泳季刊》、《广州体育学院院报》等学术刊物和宣传刊物。我院设有研究生部、运动训练系、体育教育学系、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社会科学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成人教育部及社会科学教研部,并设 “ 广州体育学院深圳校区 ” 。目前我院有三大门类 ( 体育学、文学、经济学 ) 和 8 大专业,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一批国内知名的研究生导师,其中篮球、体育人文社会学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我院形成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课程建设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训练科研体系,建立了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2 个(省级)、游泳等 5 个(院级)重点学科体系。全院近 100 门课程评估合格,其中运动生化、体育统计等 6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为省高教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科学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康复中心、社会体育研究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和运动场,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训练、科研设备。
  我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若干运动项目的高、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单位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训基地。还被国家体育总局赋予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
  学院在编专职教师 236 人,其中教授 34 人、副教授 113 人,其中获博士学位的 19 人 ,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 86 人。学院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马来西亚等 7 个国家和地区的 8 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近 20 名中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我院从 2003 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我院全日制在校本、专科普通类学生达 4300 多人,各类在籍学生 5000 多人,其中运动健将近 200 人,一级以上运动员近 400 人。在省体工队、广州市体工队设有教学分教点,在深圳金鹏教育中心设教学校区。广州体育学院在上级领导下,为迎接 2005 年教育部教育评估,全院师生团结奋进,力争使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入全国体院的先进行列,为实现 “ 十 · 五 ” 规划,争取早日把我院办成以体育为主 , 多学科性的、现代化 “ 广州体育大学 ” 而努力。
地板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49:48 | 只看该作者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创建于 1958 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体育应用型人才的高等体育院校。经过 4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 已由初创时期培养运动员、培养体育师资的单科性院校发展成为以体育学为特色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发展的高等学府。
学校本部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区,交通便利、环境幽雅,与天津市体育中心比邻。学校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良的教学及生活设施,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在校外建立高职层次和独立二级学院分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五千余人。
学校设有体育健康教育系、运动训练科学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社会体育与管理系、体育文化艺术系、教育科学系、运动人体科学系、职业技术学院、竞技训练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法学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市场营销专业(体育场馆经营与物业管理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舞蹈学专业、舞蹈学专业(艺术体育教育方向)、新闻学专业、英语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等16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和体育教育、体育现代教育技术、舞蹈与健身艺术、体育保健与实用按摩专业、武术与搏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英语)、足球运动技术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特殊教育方向) 10 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及方向。 2003 年我院在全国第九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评审中,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博士联合培养单位”,我院将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与此同时,在硕士学位授权评审中,我院申报的“课程与教学论”和“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两个专业均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我院已成为全国体育院校中为数不多的博士联合培养单位,并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下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两个跨学科交叉的教育学和医学硕士点。已经形成一个培养层次、学科门类较齐全的本、专科生、研究生教育体系。
天津体育学院教学、训练、科研设施齐全,拥有设施先进的游泳馆、球类馆、田径馆、体操馆、乒乓球馆、武术馆、柔道馆、弓道馆、保龄球馆、排球馆等 10 余个教学训练室内馆;足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棒球场、田径场等 23 块风雨教学训练场地;有国际标准的新建塑胶田径场和大型多功能综合训练馆;拥有综合实验室5个,其中人体运动科学实验室是天津市教委重点资助实验室。学校还拥有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 10 个,建成宽带区域网已投入使用。学校图书馆藏书近 30 万册,国内外期刊近 500 种,实现了网上检索查询功能,这一系列现代化的运动场馆与教学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的科研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拓宽科学研究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研发展与管理体系,几年来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 9 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 179 项。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4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 1538 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并被国际上两大知名检索系统收录,同时正式入围“中国核心期刊方阵”。近几年,学校与美、日、韩、俄、法、澳、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2003 年韩国东亚大学等外国团体对我院进行了友好访问,扩大了与国外高等院校的校际往来。
积极探索竞技体育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我院竞技体育水平,学校棒球队连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棒球锦标赛冠军,并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先进集体。藤球队多次囊括全国藤球锦标赛男女组多项冠军。 2003 年我院学生代表天津市在第七届全国民运会上夺得绊跤 74 公斤级冠军,彝族式摔跤 90 公斤级冠军。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天津站女子 1500 米亚军和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 1500 米铜牌,全国游泳冠军赛男子 200 米蛙泳第一名,在 2003 年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中夺取友好男子组接力赛第三名,亚太体育舞蹈锦标赛第三名, 2003 年我院又被天津市体育局确定为天津市棒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天津体育学院争得了荣誉,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经过不懈的努力,天津体育学院要建成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高等体育学校,努力发展成为综合性体育大学。
(附)专业系部介绍 目前我校共有 12个系部,分别是:体育健康教育系、运动训练科学系 、社会体育与管理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部、特殊教育学院、社会科学与外语教学部、教育科学系、体育文化艺术系、竞技运动训练部。
5#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53:43 | 只看该作者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座落于海淀大学园区内,西邻中关村科技园区,东临著名的 “蓟门烟树”景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建院49年来,学院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学院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场馆设施等综合办学实力方面跻身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2004年,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研发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我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总排序第2位,其中“办学资源”和“教学水平”的排序为全国同类院校的第1位。我院的发展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陈至立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不同的时期视察过我院。 学院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233100平方米。校园内建有图书馆、中心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大学生体育馆、田径综合馆、首创游泳综合馆、篮球馆、排球馆、网球馆、武术馆、体操馆、足球场、塑胶田径场、北校区体育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各类体育场馆除保证日常教学和训练任务外,常年对社会开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每年接待健身锻炼者100多万人次。 学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格局,设置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管理、体育新闻等七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类专业设置中的所有本科专业;除了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外,还招收国内外访问学者,研究生学位课程班及外国留学生。我院还是全国体育院校中能够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两所院校之一。 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教授、副教授约占教师总数的51.9%,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承担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课题,出版大量学术著作。学院建有高水平的北京市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并且设有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基地以及珍珠球训练基地。学院图书馆是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成员之一,与其他院校资源共享,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学院对外交流十分活跃,现已与美国、韩国、日本、芬兰、澳大利亚、俄罗斯、新西兰、比利时、希腊等国的2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互派学生与访问学者。为适应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我院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先后成立了“北京-悉尼高级体育人才培训中心”和体育赛事管理硕士班。为北京和全国培养高水平的赛事管理人才。 建校以来,学院为北京和全国培养了2万多名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体育科研人员。我院学生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4枚、银牌2枚;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获得金牌6枚、银牌2枚;在第28届奥运会上获金牌一枚,在之后的残奥会上获金牌一枚,银牌一枚,并打破一项残奥会纪录。学校先后承担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赛会的部分竞赛组织工作,并成功承办了2004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 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院先后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成员布勃卡先生、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先生、国际篮联主席摩卢先生及国际柔道联合会官员来院考察,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做出了贡献。 我院已形成一种高品位、宽领域,既坚持主旋律,又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2000年被北京市授予“文明校园”光荣称号,2001年被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全院上下努力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生社团非常活跃。由我院上千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五十年国庆大典、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等多次大型文体活动中表现出色,为学院争得了荣誉,曾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嘉奖。 学院将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和地理优势,统筹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扩大办学空间,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首都体育学院建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体育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体育专门人才。
6#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54:34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历史悠久,是我国高校成立最早的体育院系之一,前身为 1917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建的体育专修科; 1930 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 1931 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 1937 年迁校至西安,改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体育系; 1938 年迁校至城固,改为国立西北联大教育学院体育系; 1939 年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学院体育系; 1941 年迁校兰州(北京部分继续办学); 1946 年迁回北京,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学院体育系; 1948 年恢复成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 1949 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 1950 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卫生系; 1952 年体育卫生系调出新建中央体育学院 , 即现在的北京体育大学( 1952 年入校生在北师大学习一年转入中央体院); 1959 年北京师范大学重建体育系; 1966 年至 1973 年,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中断招生; 1973 年恢复招生至今, 2002 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成立。
八十五年来,袁敦礼,马约翰,董守义,徐超英,王耀东等许多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任教,体育与运动学院人才辈出,为中国体育界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练员、管理人员和体育科学研究人才,成绩卓著,在我国体育史上曾留下过辉煌的一笔。
以组建体育与运动学院为契机,依靠重组和联合,迅速加强师资队伍水平;以提高办学层次、形成办学特色和发展科学研究为突破口,尽快取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博士授权点,增加 1-2 个硕士点;办好体育经济专业;加强科研,使课程与教学论、体育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向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夯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基础,经过 3 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我校体育的办学特点。
在 \" 十五 \" 和 \" 十一五 \" 期间,通过有计划的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全面提升学院师资队伍的水平;通过学科调整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形成新时期体育办学特色;在博硕士点数量、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公共体育教学、大学生竞技体育、体育运动和健康科学研究、以及校园社区体育发展等方面,成为全国师范院校体育的排头兵。
7#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55:09 | 只看该作者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成立于 1999 年 12 月。前身是创办于 1951 年的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目前,学院由办公室、体育学系、运动与休闲学系、运动训练学系、公体部、体育科研所、继续教育部、运动训练中心、游泳中心和《体育学刊》编辑部等机构组成,是集体育教学、科研和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09 名,在 85 名专职教师中,有正、副教授 46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10 名、硕士生导师 23 名,博士后 2 名、博士 5 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 6 名。教师队伍中,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名,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 2 名,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3 名。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我院在全国体育界的学术地位。
体育科学学院是全国惟一进入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的体育院系。现有博士后流动站、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硕士学位授权点;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基地,以及广东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体育教育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
体育科学学院历来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45 项,出版专著、教材共 74 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并有多篇被 SCI 、 EI 、 ISTP 、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 35 项。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学院有 100 多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 8 次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了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捷克、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提高了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
由杨文轩教授担任主编的《体育学刊》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学术刊物、全国中文体育核心期刊。近年分别被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体育索引》( CSA : PEI )列为刊源, 2002 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 211 工程”建设大大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 2002 年我院成功地通过了国家“ 211 工程”建设一期验收,并顺利地进入“ 211 工程”的二期建设。目前,全院师生员工正为早日实现把我院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体育科学学院这一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
8#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59:22 | 只看该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成立于2001年,下设体育教育系、大学体育部、体育与健康研究所,社会体育系(筹),院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职后培训部。现有教职工82名,其中专任教师66名,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24名,学院现有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运动人体科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学院有一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师资队伍。他们热爱体育事业,投身于体育教育工作,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勤奋踏实。近年来,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向着优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学历层次、职称梯队、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一支青年学科骨干队伍正在形成,有的已具锋芒,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占有一定优势。
体育与健康学院 国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也非常广泛,曾先后邀请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和学者来我院讲学,1988年和1996年分别与日本富士虎门外科整形医院、日本东海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派遣十多位教师进行过学术交流,除此外,还有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为交流合作和增进友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发展与提高,凝聚着历届领导和师生员工的智慧,是共同努力的结果。目前,正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继续发扬 “ 团结、协作、求实、创新 ” 的精神,为培养具有师范特色的体育师资人才、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9#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3:59:56 | 只看该作者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和领导的一所公立本科专业院校,是江苏省多种体育高级专门人才的省属高等体育学府。学院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东郊风景区紫金山的南麓,与灵谷寺公园相邻,校园占地 31.8 公顷,景色秀丽,环境优美。
南京体育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南京体育学校。1958年,由原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省体育干部训练班和南京体育学校合并正式成立南京体育学院。院党委创造性地提出了 \" 三位一体、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共同发展 \" 的办学指导思想,建院四十多年来培养了近万名体育专业毕业生和优秀运动员 , 多次被评为省市级 \" 文明单位 \" 和 \" 文明学校 \" 。
南京体育学院是江苏省体育本科专业设置最全、体育专业性最强的独立建制高校,各类在籍学生近 3000 人。竞技运动方面管理着 17 支省优秀运动队,在训运动员 800 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在党的教育方针、体育方针的指导下,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种体育专业人才。学院还是江苏省的体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信息文献资料中心。
南京体育学院园区宽广,林荫覆盖,四季花香,景色宜人,建筑古朴典雅、场馆错落有序,设施先进齐全,使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理想场所。 南京体育学院现设有 \" 体育教育 \" 、 \" 运动训练 \" 、 \" 民族传统体育 \" 、 \" 运动人体科学 \" 和 \" 社会体育 \" 五个本科专业和 \" 体育教育 \" 、 \" 体育经营与管理 \" 、 \" 体育健身与休闲 \" 等三个高职专科专业;继续教育设有 \" 体育教育 \" 、 \" 社会体育 \" 、 \" 体育新闻 \" 和 \" 运动训练 \" 等四个本专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有 \" 运动人体科学 \" 和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两个硕士点。竞技运动方面管理着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体操、技巧、举重、自行车、击剑、游泳、跳水、花样游泳、蹦床、武术、艺术体操等 17 支省优秀运动队,占江苏省专业竞技运动队伍的 80% 以上。
10#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1:05 | 只看该作者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原属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前身系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2月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院力量得以充实。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学院已成为以体育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发展的高等体育学府。
  学院占地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院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西南部,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训练场馆,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大楼、校园网、标准化的语音实验室和先进的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中心。图书馆藏书约40余万册,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若干,期刊合订本2万余册,各种中外文报刊1千多种。
  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57人,正副高级职称167人,中级职称189人,助教和实验员81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斐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博士生导师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目前学院在籍学生近15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和体育中专学生5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近6000余人。
  学院本科教育层次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及航空港校区等教学单位,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表演专业(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专业(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13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生。
  学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本、专科,新闻学专业本、专科(体育新闻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脱产、函授本、专科及专升本学生。
  学院附设有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及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学院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用中医药物等手段对运动创伤的防治和运动疲劳的恢复研究等方面形成优势与特色。早在60年代,便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体育史学研究机构,80年代初经原国家体委批准成立体育史研究所,2001年被首批批准为全国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设有附属体育医院。体育史学、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训练学与运动医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体操、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9门课程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育保健学》与《武术》为四川省首批批准的精品课程。《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学院办学质量较高,教学、训练和科研成绩显著。1999年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2002年承办了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学院设有附属竞技体校(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中国培养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优秀运动员的任务,在艺术体操、武术、举重项目形成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近3年获得全国性比赛的金牌30余枚,近百人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并获得奖牌10余枚。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并有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院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三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并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2000-200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全国武术套路培训基地。
  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6 20:26 , Processed in 0.09301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