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外教育史笔记z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海豚宝贝 发表于 07-8-4 13:3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外教育史笔记


2007年07月14日 星期六 15:03
      外国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探讨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其次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意义: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学说:
      (一)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在利氏看来,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讲,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
      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根据孟禄的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这是苏联学者最先提出来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据此认为: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
      (四)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也有人认为上述第三种观点不够准确。他们并不否认劳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需要,但指出:社会生活内容是多样性的,除了劳动经验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因此他们认为,更准确的提法是: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上述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虽说法不一,但大体可分为两类。前两种(即生物学、心理学起源论)
      在西方有一定代表性,可算做一类;在社会主义国家流行,大多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变种,可算做另一类。
      比较:第一类中,不管是将教育解释成生物学现象还是心理学现象,实际上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颇。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意义,有其合理性,现代心理学理论仍在强调这一观点;但这一理论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第二类教育起源论则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教育在其原始阶段乃是与物质生产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浑然一体的,其目的在于传递社会生活经验,促进个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社会关系的形成,教育乃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类观点总的来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史前教育的概况
      原始社会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征:(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答案详解/后文:共1413个字
      第二节 巴比伦的教育
      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
      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
      第三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文化与科学
      二、教育概况
      1.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Pharach)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史。
      2.僧侣学校
      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3.职官学校
      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
      4.文士学校
      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此类学校较前两种低级,招收人数较多,对出身限制稍宽,修业期限有长有短。
      第四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古代印度社会概况
      二、婆罗门时期的教育
      三、佛教教育
      第五节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一、第一时期的教育
      二、第二时期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总的来说,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
      4.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
      5.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6.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在此意义上,或许可称源远而流不长。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1)荷马时代;(2)古风时代;(3)古典时代;(4)希腊化时代。
      第一节 荷马时代的教育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
      荷马时代的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像阿喀琉斯那样勇敢、武艺高强和像奥德修斯那样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武士。
      荷马时代的教育还处于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但是,它对希腊教育的历史发展却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①《荷马史诗》始终是希腊人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教材,自有学校后一直是希腊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②荷马时代教育中着重培养的道德品质,不仅成为希腊人的重要道德规范,也始终是希腊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③荷马时代教育中所具有的既注重个性发展又重视群体利益,既强调实干又注重雄辩、谋略的特点,事实上为后来希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深刻的历史基础。

      答案详解/后文:共3186个字
      第二节 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期巴达教育
      在期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期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教育过程:①在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
      家中接受母亲的养育。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神话、传说。
      ②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青年军事训练团主要任务是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其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是所谓的“秘密服役”,即在夜间对希洛人进行突然的袭击。
      ③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二、雅典教育
      与斯巴达一样,雅典城邦也高度重视教育。但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人认为,要培养公民在履行公共义务时所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和公正等品质,这是要由国家来规定的。在如何安排个人的闲暇时间以及勇敢、强壮等品质的培养上,就不能完全依靠由国家控制的教育。因此,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
      教育过程:①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
      ②到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又称角力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
      ③到十五六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再继续上学,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则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④从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
      三、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教育
      一、古典时代的雅典社会
      二、文化的繁荣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三、古典时期的教育
      所谓“智者”(sophists,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如诗人、音乐家、医生、自然哲学家,等等,也被称为“智者”。随着“智者”词义的延伸,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当做智者。到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哲学史、文化史和教育史所探讨的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智者。
      智者对教育的贡献:①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②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与辩论、演讲直接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人,因而,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③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在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①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广大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在古典时期,雅典一直是文化和教育的中心,而在希腊化时期,这一中心逐步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③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在古典时期,希腊的上小学通常注重实施以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为基本内容的多方面教育,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而在希腊化时期,由于城邦的覆灭,带有军事目的的体育首先被取消,美育逐步被削弱,小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局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性科目。④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以“问答法”著称。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二、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
      1.实践的哲学——道德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哲学应从天上回到地上,从自然回到人间,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自身的问题,研究伦理、政治,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
      2.寻求道德的“一般”
      苏格拉底不满意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他汲取自然哲学家探讨万物本原的思想方法,要求在真理、道德问题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寻求本质,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
      3.教人学会做人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
      4.智慧即德行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智慧即德行(知识即道德)的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但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

      答案详解/后文:共3059个字
      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苏格拉底要求人们以明智的认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己的欲望。他认为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
      6.守法就是正义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的行为和其他一切道德都是智慧。正义的本质含义就是遵守城邦的法律。
      7.身教重于言教
      苏格拉底不仅劝人向善,他本人就是崇高道德的榜样。他严于律己,以身教人。
      要求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为问答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缺点:但是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第一,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第二,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第三,苏格拉底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苏格拉底认为,身体健康在平时是有用的,因为人们做一切事情都需要用身体,要尽可能使身体保持最好的状态。
      第二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代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
      一、时代与生平
      二、政治观和哲学观
      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四、“第二个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五、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认为从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一、生平和世界观
      二、教育思想
      白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说明自己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时指出,理智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先已在感觉中的。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感受与感觉对象的关系。感觉只是采纳被感觉的东西的形式而不要它的质料,在感觉里面只有形式达到我们而没有质料,人的灵魂(意识)正如一本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书,或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一张白纸,一块白板,它能接受对象的知识。这种观点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
      三、伦理思想
      论美德
      论美德(virtue)一词,不仅指道德,也含有长处、特点、效能的意义,有时译为德性、德行。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为两类: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后者才是伦理学讨论的对象。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之间,一方是过度,一方是不及。道德品质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的。所以,美德就是适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亚里士多德并不将欲望排除在美德之外,欲望、意向、理性的统一,理性的东西的非理性的东西的统一,也就是介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项,就是美德,美德也包含非理性的环节在自身之内。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一节 共和时期的教育
      一、古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
      二、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教育
      第二节 帝国时期的教育
      一、帝国的政治与教育变革
      原因:在古罗马共和时期末期,被它征服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罗马的版图也越来越大。为了巩固对被征服的国家和氏族的统治,为了镇压奴隶的暴动和平民的反抗,古罗马的统治者必须进一步加强国家的镇压力量。民主共和政体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古罗马历史进入奴隶制帝国时期。政体既发生变化,要求为政治服务的教育也进行相应的变革。
      教育发生的变化:罗马帝国时期比较重大的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⑴改变教育目的,把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⑵对初等学校(私立)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以便于国家对教育的严格控制;⑶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
      二、帝国时期的各级教育
      第三节 基督教的兴起与早期基督教会的教育活动
      一、基督教的产生及其在罗马帝国的传播
      二、早期的基督教教会学校

      答案详解/后文:共3441个字
      第四节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一、西塞罗
      西塞罗是罗马最杰出的演说家、教育家,古典共和思想最优秀的代表,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天才作家。他的典雅的拉丁文体促进了拉丁文学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罗马以及后来欧洲的教育。
      《论雄辩家》(De Oratore)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在此书中,他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
沙发
nysy 发表于 07-8-5 11:33:50 | 只看该作者
好强啊,没想到宝贝也来关注教育了,呵呵
板凳
lilac_kitten 发表于 07-8-10 17:21: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就是不全啊?
地板
youda1023 发表于 07-8-23 11:44:25 | 只看该作者
貌似我已经看过了!
5#
lanxuer 发表于 07-8-24 11:24:30 | 只看该作者
不过还是谢谢啊 希望可以尽快看到全貌啊 哈哈
6#
相望 发表于 07-8-29 15:02: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好象与有的贴差不多
7#
lily8819 发表于 08-1-16 10:20:28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吗?
8#
muzilch 发表于 08-12-11 13:43:45 | 只看该作者
你好棒啊!谢谢你的帮忙啊
1
9#
greategg 发表于 08-12-12 11:26:17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期待更多~~~
10#
sisupanda_hmily 发表于 09-2-18 16:11:47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02:30 , Processed in 0.10772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