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冷云生考研政治理论选择题精选(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花儿为你红 发表于 11-12-9 10:2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冷运生《考研政治理论命题规律与备考技术》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命题特点:本题原文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42125126页,其下又有“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美的感觉”。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认识论“认识的发生和本质”中的“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但题干首先从“[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和“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的关于感性认识的论述的相关知识人手。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认识论“认识的发生和本质”中的“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题干涉及“[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注意:此点实际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解释)”和“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的关于感性认识的论述。BC两项考查的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06年修订)”,D项联系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题思路:(一)排除法:根据“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的内容,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题干分析法:结合“[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我们明白:  
      相关试题:
1 . ( 1992 年文科第10 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 项“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和D 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是能动反映的必要途径和内在环节。C 项“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完全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原则,属于唯心主义。
2 . ( 2002 年理科第31 题)对于右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答案要点](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2 )上述认识差异表明,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 3 )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
3.(2000年理科第17 题)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答案]A 、B 、D
[解析]本题题干与06年试题有很大的相似性,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4.(2003 年第3 题)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在物体的光和颇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 ,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颇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 .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本题题干和选项与06年试题有很大的相通性。考核的知识点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作用
5( 1992 年理科第31题)辨析题: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答案要点) (1 )这两对范畴是有联系的,但不是等同的。主观和客观通常是在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上使用,它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 )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统一体。主体并不就是主观,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客体也不就是客观。
6(1997 年文科第12 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审美关系    E .主从关系   
[答案] A B CD
[解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主体和容体的内涵。
7( 1998 年理科第27 题)论述题: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明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的认识能力。
〔 答案要点〕 (l)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特征。
8.(1996年理科第11 题)《传习录》 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颇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 .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答案] A B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运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原理来判断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
由“天下无心外之物”,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可知王阳明的哲学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C 项是讲思维存在、感觉与花的同一性问题,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这个命题本身是正确的;E 项讲的是意识的能动性,都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1998 年理科第11题)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答案] B D E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小结与提示:往年题型虽以选择题和辨析题为主,但大都进行了情景设计,今后随着辨析题的撤消,分析题出现的机率自然就会增加。而且,就主体如何认识客体这一内容,03年、06年也都已经结合其他内容命制了分析题。
所以,对于相关内容的学习,必须注意:
1,结合哲学基本问题、唯物论的相关问题;
2,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必须注意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化。
而在解题方面,则必须不断提高分析材料、把试题情景和教材内容相结合的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7 15:42 , Processed in 0.13517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