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硕士生导师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中国电信 发表于 11-10-29 20: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师姓名                      性别                     职称                      联系方式

一:            陶 杰                          男                       副教授                      无

导师简介:

男 41岁 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发表的相关论文:

《面临挑战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核心期刊)华中建筑99.1期。

《再探居住郊区化》—住宅科技99.12期。

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住宅建筑设计原理》(99年12月出版),主写第二章及第三章第4节,约3万字。

  科研方面:本人主持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4项,个人到校科研经费约70万元。

   

二:           王世福                            男                      副教授               archcity@scut.edu.cn      

    王世福,男,汉族,197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93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城市规划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副教授,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城市规划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发展理论与方法等。关注城市设计实践性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实施开发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等城市规划问题,对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等均有相应的研究。

   主要专著是《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先后两次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在全国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约20篇。

  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城市规划研究和设计项目,主要科研成果有:1)广州市居住区公建配套标准研究;2)佛山市近期建设土地发展专题研究;3)深圳市土地使用相容性研究;4)佛山市一河两岸景观规划指引;5)广州市南沙地区道路及建筑物设计指引;6)郑州市北部组团发展战略研究;7)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滨水地区规划指引;8)广州市荔湾区西南部滨水地区再开发规划研究; 9)深圳市城市设计实效性对策研究等。主要规划项目有:1)东莞市寮步镇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2)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央广场规划设计;3)广州市海鸥岛城市设计国际竞赛;4)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5)广州市海珠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6)广州荔湾站西鞋城规划;7)广州市城市夜景照明系统规划;8)广州大道南商贸地区综合发展规划;9)广州市龙潭村改造规划;10)东莞市横塘村历史保护及发展规划等。

主讲课程为:本科生的《城市规划原理(一):详细规划》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生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开发》。



三:            谢纯               男                      副教授                      xiechun@163.com

导师简介:

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方向硕士学位。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学系景观建筑专业负责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古建园林景观建筑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岭南风景园林规划,人居环境景观设计。

  自1988年,参加国家风景名胜区舞阳河风景区规划,为主要设计规划负责人。1998年作为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达地区城市旧城保护与更新研究”。

  主持参加大型建筑规划设计多项,其中广州市政府干部安居小区及芳村花园中学设计,获广州市建筑设计三等奖。另外主持参加多个城市的景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专长在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以及相关理论研究。

   参加编写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设计资料集》和《建筑小品实录》等,近年来发表论文十余篇。文章重点在广州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绿地规划等方面。
沙发
 楼主| 中国电信 发表于 11-10-29 20:09:15 | 只看该作者
四:        刘管平                男               教授,  博导                 无

刘管平,广东大埔县人,1934年出生于新加坡。1958年毕业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同年6月代表我国出席苏联列宁格勒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建筑学生代表大会。1959年在同济大学选修。1986年晋升教授,199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1995年间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主任,并兼任全国高校建筑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理事、资深会员,广州市第四届科协委员,《建筑师》丛刊编委,《广东园林》编委等;现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与环境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园林》常务编委、《古建园林技术》常务编委、广东风景名胜协会顾问、广东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和本校教授、博导等职。

本人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规划设计工作。出版专著14部(主编4部、合编参编10部),发飙论文约40篇,规划设计工程90余项。在所得成果中:一项列为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二项为省级科技成果奖、三项为市优秀学术论文奖。《广州庭园》录像片于1981年入选法国波尔多城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建筑电影节。在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中,于学习期间先后获得英国皇家艺术中心的国际设计竞赛荣誉奖、法国国际竞赛二等奖、泰国国际竞赛一等奖及其他多项国内学术论文竞赛奖。

本人知道的研究生中,已毕业的有:三名博士生、二十八名硕士生。尚在学习的有:七名博士生、十四名硕士生。他们都在所定研究方向上深造。

   

五:          肖大威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无

   肖大威教授系江西省南昌人,1978年10月~1982年7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5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博士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肖大威教授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设计创作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主要研究方向有“岭南生态办公建筑研究”、“岭南地域生态建筑文化研究” 、“岭南城镇规划”、“城市滨水区规划与城市设计”、“生态健康住区规划”等。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在全国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编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术丛书》。主持的建筑设计项目“白云区政府办公楼”获广东省优秀设计三等奖,主持的规划项目“中南民航空管局从化培训中心”获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主持的“中山市古镇广场规划”获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优秀奖。主要参加的“广州市琶洲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肖大威教授主持过大小几十个建筑创作项目、十余项城镇总体规划、十几项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其中有办公楼、体育馆、影剧院、宾馆、医院;城镇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滨水区规划与城市设计,以及大学、实验中学、居住区、工业科技园规划等。

    目前,在读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两个学科的博士生10人,两个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人。研究生有优越的学习基地,有合理得力的学术梯队、精良的设备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的支持,且具有与国外建筑界交流的机会,享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板凳
 楼主| 中国电信 发表于 11-10-29 20:09:23 | 只看该作者
六:           周剑云                 男              副教授                无

     周剑云,男,汉族,1964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198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建筑学专业,1986年—1988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一室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完成一系列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1988年9月—1991年3月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任讲师和副教授;其中:1995年—1998年在中山市规划局任副总规划师,现为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取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资格。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景观建筑和城市设计均有研究。主要学术论文有《解构不是一种风格》、《自主的建筑形式》、《怡华广场城市设计》、《城市广场的功能与形态》、《政策层面的城市规划》,主要译著有《景观的形式与纹理》、《澳大利亚的著名建筑师2》等。

主要科研成果有:1)中山市总体规划调整(1998—2010)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中山市城市设计;3)广州南越王公署遗志保护规划;4)珠海市北山村保护利用规划;5)珠海市南湾地区分区规划;6)中山市黄圃镇总体规划等。在1995年—1998年期间参与并领导了中山市规划局的“一张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取得比较先进的科研成果。本人具有比较扎实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基础理论,以及丰富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经验。

主讲课程为:本科生的〈规划法与业务〉,研究生的〈城市规划体系〉。



七               刘业             女                 副教授                无

刘业,女,1956年9月16日出生,博士学位,1995年5月任副教授,从事城市规划专业,研究方向有:近现代中国城市与建筑、现代岭南建筑及风景园林建筑。1992年至1995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常务副系主任。从事过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亚热带的建筑与气候、东南亚的建筑与历史和现代岭南建筑的研究工作,1994年为风景园林方向的硕士生导师。199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广州市高密度住宅区的通风研究”(英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5篇(英文5篇,其余为中文),主要论文有《建筑学教学模块化的思索》、《广州市高密度住宅区的通风研究》(英文)、《广州市近代居住建筑研究》、《走向国际大都市的广州城市清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建筑学教育发展的思考》(中英文);《再造岭南建筑的辉煌》等。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亚热带城市与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的研究与实践。参编过7本专著,参加合编的著作有杨永生、顾孟潮主编《20世纪中国建筑》,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和广东地区负责人。博士论文《现代岭南建筑发展研究》正由东南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专著《广州》,将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2001年参加由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房地产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华建筑百年经典》的创作中担任广东地区专业撰稿。近年来,参编过专著5部(2部待出版),论文30余篇,参加《百年建筑经典》编写岭南建筑剧本10个。招收研究生15名(其中已毕业5名)。主讲研究生课程:亚热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东南亚国家建筑。2002年3月起主讲本科生课程:城市经济学。

培养硕士生14名。主持的工程设计十余项,主要有:广东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窖心仓库区办公楼设计(1990年建成)、番禺区富豪山庄小区规划设计及富豪山庄公园设计(2000年建成),2002年主持的城市设计项目有湖南长沙坡子街商业步行街设计投标、广西钦州永福大街城市设计(合作设计,实施项目)。2003年主持的广州大学城绿地系统设计投标获第三名,2004年主持的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设计投标获第二名,肇庆荔景南湾小区景观设计(在建项目)。
地板
 楼主| 中国电信 发表于 11-10-29 20:09:33 | 只看该作者
八:              赵红红              男                教授                 arhhzhao@scut.edu.cn                    

1979年和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82年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工作。1989年获中英友好奖学金赴英国伯明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进修学习一年半。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建筑学系系主任,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兴华人才工程——亚热带地区城镇规划设计”团队学术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2002)、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3)、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2003)、广州市环境艺术委员会专家(2001)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亚热带地区城市(城镇)规划、城市设计理论与应用。主持完成的主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环境治理及发展模式研究”(1992)。教学研究项目“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获得1996年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广州市政府项目:“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国内咨询”评为中标方案,并深化实施(1999)。广州市政府项目:“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央广场规划设计国内咨询”获得第一名,(2002)。近几年还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多项。

1994年以来共指导研究生23名,其中13人已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近年来,参加编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

   

九:              田银生                男                  教授                 arystian@scut.edu.cn

1986年和1989年毕业于郑州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系副主任,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兴华人才工程——城市发展理论与方法” 团队学术负责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兼城市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理论与方法、城市与村镇规划等。

  近年来主要纵向科研课题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建设实践.2004,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游憩系统空间结构发展研究(中山大学主持).2003,主要参加者.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典型案例研究(清华大学主持).1998~2000,主要参加者.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在清华大学完成).1998~2000,主持人.

  5.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珠江三角洲人居环境建设的"二元对立统一律"研究.2000~2003,主持人.

    主持或参加完成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多项,主要有:

     1.河南许昌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总体规划.1987,方案主持人.

     2.河南开封市沙岗寺居住小区详细规划.1990,方案主持人.

     3.河南济源市广播电视中心建筑设计.1993,建筑负责人.

     4.海南白石岭国家森林公园度假村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1994,工程负责人.

     5.海口国宾馆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1994,投标方案主持之一.

     6.云南玉溪市新兴路详细规划.1994,方案主持人.

     7.河南济源市五龙口温泉度假村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1996,工程负责人.

     8.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东大街传统街区详细规划.1998,方案主持人.

     9.郑州市郑东新区起步区概念规划.2001,主持(国际竞赛,专家评审第1名)

     10.郑州市郑东新区拓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主持人.(2002~2003年度华南理工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奖).

     11.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世界公园规划设计.2003,主持人.

     12.河南中牟县雁鸣湖生态风景区总体规划.2003,主持人.

     13.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大学城总体规划.2003,主持人.(国际竞赛,专家评审第1名).

     14.国家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04,主持人.(概念规划中标).

     15.郑州市北部组团发展战略研究,2004,主持人.

     16.湖南汝城县城总体规划调整,2004,主持人.

近年来,出版专著《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参编专著《地产开发与环境设计艺术》,河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有:

     1.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建设实践.城市规划(中文核心期刊),2002(7).(第一作者)

     2.宋东京城市新秩序的种子.城市规划汇刊(中文核心期刊),2002(5).(单独署名)

     3.世界遗产中古城研究方法与内容初探.地理研究(中文核心期刊),2002(3).(第二作者)

     4.新工业建筑的先声.世界建筑(中文核心期刊),2002(1).(第二作者)

     5.“家世界”构成中的庭院价值.新建筑(中文核心期刊),2001(5).(第一作者)

     6.原始聚落与始城初市——结构、形态及其内制因素.城市规划汇刊(中文核心期刊),2001(2).(单独署名)

     7.北宋东京街市的组织构造.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单独署名)

     8.Study of living fossil of historic cities -- taking historic city Ping Yao in world heritage list as an example. 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核心期刊),2000Vol. 10, No. 3.(第二作者)

     9.城市环境的“宜人性”创造.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2000Vol.40(No.S1).(第一作者,被EI收录)

     10.早期人居环境的选择与处理.华中建筑(中文核心期刊),1999(4).(单独署名)

     11.场所精神的失落------10~20世纪西方城市空间的一点讨论.新建筑(统计源期刊),1999(4).(第一作者)

     12.自然因素------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首要因素.城市规划汇刊(统计源期刊),1999(4).(单独署名)

     13.北宋东京街市的开放性.华中建筑(中文核心期刊),1999(2).(单独署名,被EI收录)

     14.影响城市面貌的自然和人文因素.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5月增刊(第二十卷).(第二作者)

     15.北宋东京街市上的店铺类型及其分布.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单独署名)

     16.唐宋之际市坊制度的松懈与解体.城市规划汇刊(统计源期刊),1998(6).(单独署名)

     17.城市建设的文化意义.新建筑.1998(1).(第一作者)

     18.中国古典城市的礼乐精神.中州建筑.1998(2).(第一作者)

     19.功能主义再认识与建筑设计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建筑,1997(2)(第一作者,被EI收录).

     20.北宋东京城市建设的安全与防御措施.城市规划汇刊, 1996(4).(单独署名)

     21.(译文)后现代主义与超越.见:洪铁城编.建筑文化思潮.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第一译者)

     22.园林建筑中的廊.中州建筑.1989(1).(单独署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7 01:09 , Processed in 0.08303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