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60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0.2 课后习题详解
  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一篇 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第一章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篇 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
 第五章 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孔繁翔主编的《环境生物学》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孔繁翔主编的《环境生物学》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从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之做了详尽的解析。所选考研真题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4)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内容预览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科学概述
1.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
(1)定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广泛领域。环境科学是一门由环境问题导向所形成的学科。环境科学包括了相当广泛的、由各学科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物理学、大气环境学等。
(2)环境问题的由来
①环境污染
a.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新的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和净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大工业相伴而来的都市化、交通运输以及农业的发展,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b.在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水体和土壤及农药、噪声和核辐射等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挑战。
②生态破坏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有所加强,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如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引起了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和沙漠化。
(3)重大的环境问题(见表绪-1)
表绪-1重大的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史
(1)相关学科的探索
1847年德国植物学家C.N.弗拉斯出版《各个时代的气候和植物界》,美国学者G.P.马什在1864年出版《人与自然》,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1897年英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
(2)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①环境科学的形成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后形成的。
②环境科学的发展
a.1972年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主编出版了《只有一个地球》一书,这可以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一部绪论性质的著作,从而形成了环境科学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
b.要有效地保护环境,必须对人类社会自身的经济发展行为加强管理,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加强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行为的管理,才是解决环境问题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由此又产生了环境评价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一系列新的交叉边缘学科。自此,环境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c.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在所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这一新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科学又进入一个更高的新境界。
二、环境生物学概述
1.定义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环境生物学形成与发展
①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随后又开展了水污染的生物监测和生物处理的研究;
②60年代,环境微生物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70年代,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生物学或与之有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
3.环境生物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及目的
①研究对象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这里的人类干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二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即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研究目的
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任务
①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效应;
②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污染净化的效率;
③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3)研究内容
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②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③保护生态学。
4.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①野外调查和试验;②实验室试验;③模拟研究。
5.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环境生物学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提高解决环境问题、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能力;同时,在由污染控制和治理转向污染防治、污染最小化方面,充分利用生物的巨大能力,配合其他技术途径,对传统的工业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以“清洁生产”逐步取代当前占主要地位的“末端治理”。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1)生态毒理学研究
①分子生态毒理学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②在污染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污染综合效应和多组分复合污染的环境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2)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发展各种对水量、水质和毒物等冲击负荷耐受能力强的工艺;
②开发各种具有高生物相浓度、高传质速度的反应器,以及高负荷条件下的运转方式;
③将好氧与厌氧过程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
④微生物的悬浮生长与附着生长相结合;
⑤与物理和化学方法结合;
⑥改善生物处理的微生态系统,寻求高效专性菌及适应其生长的环境;
⑦研究开发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难降解物质、氮磷营养物质等能有效去除的新工艺和新方法。
(3)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
①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
②污染净化和受损环境修复的生物技术。
(4)保护生态学
①自然保护生物学
目前已由研究珍稀濒临灭绝的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发展到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在自然保护技术和措施方面,已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发展到生物圈保护区。
②恢复生态学
研究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物种进入和生长及群落聚集过程的限制因子、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制定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方案,以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
5.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
环境生物学是以生态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并且与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有某些重叠,但环境生物学和生态学仍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畴。
(2)环境生物学与毒理学
毒理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桥梁,进一步应用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研究在微观和宏观水平上逐渐深化。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60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7 10:58 , Processed in 0.07958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