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历年真题详解及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0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645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6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标准预测试卷及详解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及详解(一)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及详解(二)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倡在教学对象上“有教无类”和在教学原则及方法上“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主要教育观点有: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A项,交往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主要代表人物是叶澜等人;B项,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要代表人物是力托尔诺、沛西·能等人;D项,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洛夫等人。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生产性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A项正确。
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孔子说:“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四方的老百姓都会背负着儿女前来投奔,哪里还用得着你自己亲自种庄稼呢?”孔子提倡的是仁义、仁政,不注重生产劳动,教育的内容是脱离社会生产的。
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经验课程又称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A项,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C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D项,融合课程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成新学科。题目中提到“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故ACD三项错误。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示法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演示法容易与实验法相混淆,演示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做,学生看;实验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做,教师看。
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题目中教师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D项正确。
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学校为学生创设了观看影片的情境,学生能够从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故B正确。
12.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①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推理,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②习俗水平:对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会将行为与社会上的观点与期望相对照,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状态;③后习俗水平,又称为原则水平,认为个体应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法律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契约。权利和义务属于社会契约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C项正确。D项,不存在超习俗水平的说法。
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的是()
A.性格特征
B.能力特征
C.气质特征
D.认知特征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特征表现了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题目中诚实、谦虚、勤奋的等都包含了积极社会道德含义,也是小林对周围世界的态度。
1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纽扣可以制作成装饰品、点缀衣服等其他用途,这种现象属于()。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通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小丽把扣衣服的功能赋予了纽扣,没有想到其他用途,属于功能固着。
15.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知识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题目中关键词“方法”即是“怎么办”的体现,因此D项程序性知识正确。
16 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互动学习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而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适用于复杂、内容繁多且需短时间掌握的知识,故B项正确。
17.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题干中学生用示意图法整合知识,加强所学知识和自己已有知识的联系,属于组织策略,D项正确。
18.在一次心理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比特
B.组块
C.字节
D.词组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组块是指人们熟悉的记忆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一个词组或甚至一个句子。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7±2 个组块。B项正确。
19.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内部归因有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外部归因有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和外界环境,其中努力归因是唯一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20.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A.维持功能
B.缓冲功能
C.发展功能
D.解释功能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题干强调课堂管理能够促使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说明课堂管理具有发展功能,C项正确。
21.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激烈,提出了以下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
B.心理自我阶段
C.社会自我阶段
D.经验自我阶段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①生理自我,到三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③心理自我,在少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进入心理自我阶段。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22.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答案:此观点正确。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他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故上述说法正确。
2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答案:此观点错误。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之外,还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4.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答案:此观点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必须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而并非是遗传获得的,且行为的改变也必须是持久的,例如喝酒、吃兴奋剂引起的短暂的行为就不是学习。其次学习除了包括行为的改变之外还包括行为潜能的改变。故上述说法错误。
25.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答案:此观点错误。焦虑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的不能松弛下来。焦虑对学习具有双重作用。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适度的焦虑能够条注意力,集中精神状态;过度焦虑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起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答: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人物是杜威。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1)过程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
(2)活动的自主性。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3)内容的开放型。学生学习内容不是教材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活动需要选择的;
(4)形式的多样性。经验课程以各种活动为组织方式,以直接经验的形式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
(5)评价的多元性。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
27.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基本要求有:
(1)教育者要“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对学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3)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28.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答: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
(1)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2)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3)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速度;
(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5)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2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皮亚杰将认知发展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和感知觉与运动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个阶段幼儿获得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特征表现为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守恒概念的获得,思维特征表现为去自我中心化;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实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和灵活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
30.材料:
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
答:(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
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1.材料:
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18分)
答:(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
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
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
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
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比如“学习有好有坏”;
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
①积极强化: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
②系统脱敏法: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
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
⑤人本主义疗法: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645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02:44 , Processed in 1.3518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