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 | 危害 |
无机污染物 | ①氮磷是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性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 ②许多重金属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
可生物降解性污染物 | ①排入水体以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引起水体的缺氧和水生动物的死亡,破坏水体功能; ②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产生H2S、NH3、低级脂肪酸等有害或恶臭物质,H2S会与铁等形成黑色沉淀,引起水体的“黑臭”现象 |
难生物降解性污染物 | ①难生物降解性污染物,如农药、卤代烃、芳香族化合物、聚氯联苯等,排入环境以后长时间滞留,并通过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②一些新兴污染物,如持久性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以及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对环境危害较大 |
分类 | 定义 |
分离法 | 指利用污染物与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使污染物从空气或废气中分离的一类方法 |
转化法 | 指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空气或废气得到净化与处理的一类方法 |
土壤污染物 | 具体内容 |
种类 | 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原油等 |
来源 | ①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作用释放出的重金属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过程,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而造成的; ②土壤的有机污染主要是由化学品的泄漏、非法投放、原油泄漏等造成的 |
危害 | 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 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被人或动物所吸入; 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
固体废物 | 具体内容 |
定义 | 指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经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
种类 | ①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我国制定的《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其定义为工业固体废物; ②在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垃圾,在《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其定义为城市垃圾 |
危害 | ①通过雨水的淋溶和地表径流的渗沥,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②通过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等污染空气; ③固体废物的存放和最终填埋处理占据大面积的土地等 |
要点 | 面源污染 | 移动源污染 |
定义 | 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融雪或排灌水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汇入地表水或渗入地下水,引发水污染的污染类型,面源污染具有“晴天积累,雨天排放”的显著特点 | 移动污染源是指因其本身动力而移动的污染源 |
分类 | ①农业面源污染物,来源主要是农田养分和农药等污染物流失、山林水土流失等; ②城市面源污染,主要由地表径流冲刷城区地面和房顶累积的污染物引起,它随降雨而产生,污染排放具有间歇性 | 主要分道路型移动污染源和非道路移动污染源两大类 |
控制 | ①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工程型措施主要有人工湿地、植被过滤带和草地、河岸缓冲带、暴雨蓄积池和沉淀塘; ②非工程型措施则有施肥管理、农药等有害物质综合管理、生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 控制措施主要是控制发生源 |
分类 | 原理 | 作用 |
稀释 | 毒性减轻 | 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一种方法,以减轻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的短期毒害作用,不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
隔离 | 阻拦、固化、稳定化 | 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不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
分离 | 不同介质间的迁移 | 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不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
转化 | 化学、生物反应 | 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