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国际经济学部分)》复习全书【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2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470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第一章 绪 论
  1.1 大纲要求
  1.2 大纲详解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2.1 大纲要求
  2.2 大纲详解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3.1 大纲要求
  3.2 大纲详解
 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4.1 大纲要求
  4.2 大纲详解
 第五章 国际收支分析
  5.1 大纲要求
  5.2 大纲详解
 第六章 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6.1 大纲要求
  6.2 大纲详解
 第七章 要素的国际流动
  7.1 大纲要求
  7.2 大纲详解
 第八章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8.1 大纲要求
  8.2 大纲详解
 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9.1 大纲要求
  9.2 大纲详解
 第十章 结束语:经济全球化趋势
  10.1 大纲要求
  10.2 大纲详解
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国际经济学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国际经济学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第一章 绪 论
1.1 大纲要求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自然过程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3.国际经济的产生
二、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结果
1.经济目标与福利
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3.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三、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1.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
2.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
3.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
4.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
5.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对象与结构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国际配置
2.福利的国际最大化分析
3.国际经济活动往来的内在联系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3.国际收支研究
4.外汇理论研究
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
6.跨国公司研究
7.经济发展研究
8.经济一体化研究
9.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
10.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点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5.理论与政策相结合
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1.2 大纲详解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自然过程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即一个国家的产品、服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或它们的人均数值等来衡量。
(2)经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1)微观经济学以企业为经济活动中心,针对企业行为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研究。
(2)宏观经济学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总量进行分析和研究。
(3)国际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国际经济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彼此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国家便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出现了各种国际经济往来的形式,便产生了国际经济。
二、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结果
1.经济目标与福利
(1)宏观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2)微观经济单位追求的经济福利是资源既定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利润;
(3)个人追求的经济福利是收入既定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用。
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相对,是指没有和外部发生经济联系的经济;开放经济意味着一个经济与其外部世界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
3.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1.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
国内和国际经济运行主体都是个人、企业、国家和国家集团。
2.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
追求个人、企业、国家和国家集团经济福利的增长,以最小资源的耗费,获取最大经济福利,以有限的收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用。
3.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
国际经济是国内经济的延伸。
4.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
国内与国际相比较,经济生产要素与产出流动的自由程度不同,经济运行的条件不同,经济交往的媒介不同,经济调节手段起作用的程度与范围不同。
5.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国内与国际的经济交流方式基本是个人、企业、国家、国家集团内部以及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之间的贸易、投资、资金流动、劳务提供、信息交流等,具有基本相同的内容。
【例题1.1】简述题: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答: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具体分析如下: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决定了该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对外地理方向和贸易利益等。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又是国际分工利益实现的途径和枢纽,各国对外贸易的模式与措施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由此,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
(2)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分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包括其自然的和社会经济的优势,形成各国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使各国在其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或产品上,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国际分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对象与结构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国际配置
在国际经济的范围中,资源配置是通过各种经济交往方式,如贸易、投资、劳动力流动、信息交流进行的,资源的替代、转换同样决定、影响着一个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的效率。
2.福利的国际最大化分析
在国际经济的范围中,各种经济交流方式如贸易、投资、劳动力流动、信息交流等影响、决定着一个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的福利水平与平等的程度。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研究是国际经济学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国际经济活动往来的内在联系
(1)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时间、尤其是空间上的延伸;
(1)国际经济作为整体,有其内在的规律,其内在规律产生于生产要素在国内的自由流动以及在国际的不完全自由流动,因而产生了一般(国内)经济规律的特殊表现,形成了国际经济运动的特有经济规律。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以生产要素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人为干预以及货币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和贸易模式等问题,其基本内容是纯理论探讨。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是各种贸易政策对贸易,从而对经济等带来什么影响。
3.国际收支研究
国际收支研究的是国际收支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着重研究国际收支的失衡以及为恢复均衡而进行调整的理论、机制和措施,包括财政方法、货币方法以及其他具体的方法、措施。
4.外汇理论研究
国际贸易要通过货币进行表示与计量,各个经济货币制度的区别导致货币兑换与比价问题的产生;资金在不同经济间的流动,劳务出口获得的工资报酬,也存在将不同形式的资金在一个经济内转化为统一货币单位的需要。因此,汇率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际运作问题。
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
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包含了生产要素的各个方面,如资本、劳动力、服务、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与国际商品流动可以互相替代,但二者间也有互补性。
6.跨国公司研究
跨国公司是使国际贸易得以开展,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得以积极进行的重要经济主体。有关跨国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产生的原因、跨国公司运作的理论与案例、跨国公司的经济影响和各个国家针对跨国公司制定的政策等。
7.经济发展研究
作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与发展有关的国际经济关系方面,如对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的探讨,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质疑,对国际直接投资效应的看法,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等。
8.经济一体化研究
经济一体化研究通过对关税同盟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尤其是经济分析、福利分析,对经济一体化的原因、条件、经济效应等进行研究。
9.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问题时,主要强调的是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即如何同时使经济达到四个宏观经济目标。此处研究的是宏观经济失衡以及失衡的传导机制,以及如何利用

模型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等。
10.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部分内容是目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国际经济秩序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矛盾体现得十分突出。
【例题1.2】简述题:简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和研究的对象。
答:(1)研究任务: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及分配问题,以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行规律。
(2)研究对象:①各个历史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②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③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④各种类型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点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1)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主要涉及分析国际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效率以及福利等内容。
(2)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主要涉及分析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国际收支的各部分关系、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收支的均衡过程等各种宏观经济有关的内容。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1)国际经济学的静态分析主要涉及的是比较静态分析。与纯静态分析强调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某一因素对过程的影响结果不同,比较静态分析强调的是对变化的不同阶段的一些既定结果加以比较分析。
(2)动态分析则主要强调对事物变化过程以及变化中各个变量对过程影响进行分析,如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国际经济学的定性分析主要强调的是结构性的联系。
(2)国际经济学中定量分析主要是对事物数量关系的变换进行分析。
(3)与政治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不同,国际经济学更为强调二者的结合。
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1)国际经济学中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只进行单个市场、单一商品、单一要素的价格与供求的考察。
(2)国际经济学中一般均衡分析强调的是考察全部市场、全部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变化。
5.理论与政策相结合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在分析中相结合表现得最为明显,国际经济学的各种理论本身,大多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是许多国际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西方经济学普遍的特点。国际经济学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学习国际经济学一定要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470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2 17:40 , Processed in 0.10121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