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案例分析-2014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014北京外国语大学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案例分析的要求有哪些,一般的试题题干是这样的:
请根据一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整洁。
从题干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如下信息:
1.观点明确。观点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上的观点掌握清楚。比如今年的考题就是出自《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第七章:社会交往。里面涉及到了这一章的  告别,宴请招待,送礼等问题。比如在送礼这一问题上,李强认为主人把龙井和茉莉花茶相提并论,我们必须明确在东西方送礼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在送礼时,中国人讲究礼物越贵重,对对方越尊重,也说明对方的地位越高。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人不太看重礼品的价值,看重的是礼品的意义。而且人们因避免送很贵重的礼品,以免误会成贿赂。这样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是必须要掌握的。因而,课本绝对是关键。
2.材料充实,顾名思义,要求材料要和观点相结合。必须在点上,比如上述送礼的观点。
3.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清楚,每个观点明确,有条理,让人一目了然。当然,切忌答成问答题,中间过渡的,起承转合的句子,一定要写好。
4.语言规范。是本专业必须要做好的,体现的是自身的软实力。自己多多努力练习吧。
5.卷面整洁。写案例分析时很多人是自带一把尺子,打上横线,再写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是种不错的方法。字体不要求有多美观,但一定要整齐,让老师能看清。平时写字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6.反思我在准备这道题的时候,发现自己在观点和材料结合方面做得不错。之前看了几篇别人写的案例分析,觉得还是很有用的。但遗憾的是自己在上考场前一篇都没有写过,这是在写题时不能得心应手的一大原因。希望各位在考前即使不做不篇幅的写作,也一定要试着写几篇,很有用的。


下面是201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案例
材料:
一个刚去美国当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学生王强,接受了史密斯先生的邀请,去他家参加教师之间的日常聚会,进门时递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史密斯太太说,我很喜欢中国的茶叶,我喝过中国的茉莉花茶,很好喝!李强看到史密斯太太把珍贵的龙井茶和茉莉花茶相提并论,心里很不是滋味;李强惊奇的发现大家穿的都是日常衣服,很随意,而自己却穿上了最正式的西服,所以感觉很尴尬和不知所措;在聚会上,并没有正式的筵席,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吃和零食,大家也没有经过主人正式的致辞就开始了,主人没有特意招呼李强,只是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李强为了避免尴尬,也故意一会儿和这几个人聊聊,一会儿和那几个人聊聊,感觉很是无趣;李强看到大家不再进食,就起身告辞,史密斯先生实在挽留不住就送XX到门口,说了声再见就把门关上了。李强觉得很困惑,是不是哪里得罪人家了?不然为什么史密斯先生好像生气地关上了门呢?请问:在这个案例中你认为是史密斯先生待客太怠慢了吗?怎样解决李强的问题?

答题思路: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具体如下:
(1)发现问题:即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在与学生、同事和周边的人在交往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疑惑或尴尬等。比如今年的案例中李强所遇到的问题:1.礼物。李强认为主人把龙井和茉莉花茶相提并论,心里很不是滋味;2.参加宴会的服装,太正式让大家感到了误会;3.聚会的食物简单的让自己受不了;4.主人对自己的态度太随意了,没有中国人的热情;5.主人送别是的态度,让自己感到尴尬。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下笔写案例分析时自己头脑中必须有的东西,是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的源头。本案例主要涉及到的是社会交往的问题。当然别的案例中还会涉及到别的问题。比如在有的案例中提到初次到外国教学的汉语老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认为外国的小孩在课堂上是很活跃的,因而在教案设计时涉设计的课堂非常活泼。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小孩儿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还会有年龄、隐私、性格和生活习惯等等方面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要多角度,可能涉及到很多方面,这是为分析问题做准备的。  
(2)分析问题:根据上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找原因。比如上文提到的送礼,涉及到的就是中西方在送礼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在送礼时,中国人讲究对对方越尊重,礼物越贵重;对方的地位越高,送的礼越重。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人不太看重礼品的价值,看重的是礼品的意义。而且人们避免送很贵重的礼品,以免误会成贿赂。所以当史密斯夫妇对礼品进行评价时,就出现了很多误会。中西方的区别说明了中国人的群体观念、等级观念和面子观念比西方强。中国人把送礼看成是维系自己与周边人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关系网。送史密斯夫妇龙井茶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当然也是出于面子的考虑。再如宴会上的食物,中国人主张丰盛,西方人主张简单以能吃完为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很寒酸的一种行为。这也是面子文化的一种表现。因而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可能体现的相同的文化差异,比如上述的面子文化。因而要学会综合的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这是案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应该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的文化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与自己的预期有差别,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所以我们在去一个国家之前,应该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这样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会小的多。其次,在遇到文化交际障碍时,应该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不同的文化差异,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有民族中心主义,每个人的文化都是平等的。不要有刻板印象。最后,要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你尊重对方的文化,对方才会尊重你的文化。
2.答题方法:案例分析主要考察的是我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因而一定要注意分点答题,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要注意分点陈述,当然,切忌答成论述题,这是上面观点中提过的。有人说可以按以下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以上方法都各有利弊,从上文提到的送礼和宴会上的食物都可以看出面子问题。因而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最后要注意综述。
以上是我个人在写案例分析时的一点感悟。关于案例分析中的观点我会在以后,发我总结的电子版。快乐考研!北外等着你!   
附2010年案例分析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描述        得分
观点内容        20分        阐发问题全面,有深度;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有据,分析透彻。        17-20分
                阐发问题较全面并有一定深度;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有据,         13-16分
                阐发问题不够全面或不够深入;观点比较明确,对所提观点有所论证。        9-12分
                阐发问题有明显偏颇,分析肤浅,观点不够明确,缺乏论证。        0-8分
逻辑结构        10分        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逻辑清楚,详略得当。        9-10分
                结构较合理,条理较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        6-8分
                重点不突出,结构不清晰,缺乏逻辑性。        0-5分
语言表达        10分        语言表达规范,流畅,准确;卷面清洁。        9-10分
                语言表达通顺,在规范性、准确性和表现力方面略有欠缺;卷面较清洁。        6-8分
                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准确,有语句不通的情况;卷面不够整洁。        0-5分
沙发
百年树人 发表于 14-11-16 00:09:13 | 只看该作者
赞!!!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8 06:43 , Processed in 0.07830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