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原学习通达五观之物质观、意识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跨考考研 发表于 14-5-23 16:0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暑期将至,相信各位考生都已经全面开始了考研学习,但大多数考生仍然是将精力主要放在考研英语或考研数学的学习上,对于考研政治的学习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跨考刘老师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如果现在还没有开始考研政治的学习,那就有些危险了!如果你的头脑里还是认为考研政治到最后背一背模板和重点即可,那你肯定会和高分失之交臂,甚至会在整个考研中败走麦城!

从现在开始,考生必须开始有计划地对考研政治进行学习。跨考刘老师从现在开始,将会用马原暑期学习系列文章来帮助同学们学好马原知识。在考研政治的学习中,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基础学科,必须夯实基础。而其中的唯物论部分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唯物论部分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五个观点: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跨考刘老师将会对这五观进行一一阐述,以帮助同学们学习。本篇文章将主要阐述唯物论五观中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一)物质观

物质观部分考点,一直以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要考点有四个:

1.物质的内涵: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本考点主要掌握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以及物质的唯一特性。

2.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其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其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其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考点主要掌握两个统一,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记住: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3.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最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本考点主要掌握人类社会也是物质性的存在,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本考点主要掌握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于物质的。尤其是列宁所说的:“除了运动者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二)意识观

意识观主要包括两个考点,在近年来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比如2007年第17题;2009年第17题;2010年第17题。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本考点主要掌握意识产生的两个条件:人脑和社会实践。需要注意的是意识并不来源于人脑,意识只能来源于物质。有人脑并不等于有意识。

2.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本考点主要掌握的是意识的本质,即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所有的意识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意识可以反映物质,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但不可以创造物质、决定物质和代替物质。

物质观和意识观是马哲里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熟练掌握,才有助于后面其它考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掌握考点并结合习题进行巩固。

关注:跨考考研(微信号:kkkaoy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5 14:08 , Processed in 0.31623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