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深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文深造里最时髦洋气的专业 [打印本页]

作者: 跨考考研    时间: 14-4-15 16:43
标题: 深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文深造里最时髦洋气的专业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让“莫言获奖”火速成为各网站第一位热门话题。事实上,早在2000年华裔作家高行健就以其法语作品《灵山》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然而,高行健的获奖并没有刺激到国人的兴奋点,反而在中国大陆引起极大的争议。

同样是华人,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两位杰出的当代华裔作家却遭遇了迥然不同的舆论待遇。争论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政治立场的问题,更多涉及到民族文学的独立与尊严。大多数国人认定拥有中国国籍的莫言用汉语写出的小说《蛙》,比已入法国国籍的高行健法语写就的《灵山》更能代表中国民族文学,所以也理应更受到支持和鼓励。这就涉及一个国族的文学如何与另一个国族的文学平等地交流、融合,最终被世界人民所了解、认同的问题。

想要获得客观认知这件事的理性态度就需要培养针对文学的超国界视野。也因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应运而生。

在世界文学中找中国文学的位置

因为鲜有高校在本科就开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所以尽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近年来成为考研的一大热点,却未必真的被大家所了解。

该专业需要一定的文学专业知识积累,很少有学校本科即开设此专业,因此报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考生往往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科班”出身,因考生不了解这一专业也就不足为奇了。不少同学选择报考这一专业时,往往是被其大气的专业名字所吸引,各地方与国家的比较文学年会层出不穷,备受关注。“世界文学”给人以国际化和高端的感觉,而“比较文学”又给人科学严谨、研究空间大的联想。还有一些同学是出于对外国文学的热爱,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同于外国文学了。这不能说完全错误,但确实是一大误区。

首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属于文学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并列。其次,这一专业的学术气息浓厚,研究生不仅要深入挖掘研究某一个地域或者某一时期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还要在广泛地学习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后,将中国文学纳入全球文学整体格局之中,用包容的心态、比较的视野去寻找中国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在各方面的同和异,在这种同和异中寻找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学的价值。简而言之,这一专业的终极目标是在世界文学中寻找属于中国文学的一席之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说,每一个致力于文学研究的学者,最终都会涉猎到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国外中国学等。各个学校会根据自身学科的建设状况来设置不同的硕士点,例如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另一个是国外中国学;武汉大学则将它分为两个的研究方向,一个是比较文学,一个是世界文学;华中科技大学把它分为欧美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两个研究方向;而这一专业发展特别完善的四川大学更是分了6个的研究方向:比较诗学、中外文学比较、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英美文学、俄国文学、东方文学与文论。

这些细分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的研究方向息息相关,比如同是中外文学比较方向,有的老师偏向于研究欧美,有的老师倾向于研究亚非。那么他麾下的研究生自然也会随导师的方向有所偏重。

与其他专业相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相对比较年轻,在中国,它从一种研究方法发展为一门较为完备的专业学科,只用了不到100年时间,在飞速的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如理论良莠不齐,很多学力不够的学者也纷纷发表文章;再如研究内容包容性很大,很多文学现象都可以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令这一学科变得不易于把握,学科的独立性备受怀疑;另外目前国内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理论大多引自国外,国内在这一学科得到学术界认可的人不多,得到国际认可的更少。

先读懂文学,再看懂英文

有学弟学妹问我:我平时挺爱看外国小说的,英语也很不错,是不是很适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我笑而不语。

诚然,既然涉及“世界”“比较”,免不了多接触外国文学原籍,因此考生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但文学功底的重要性无法忽视。这种功底既包括中国文学也包括外国文学的,既能读出中文典籍之广博,也能品出外文小说之奥妙。如果读都读不懂,还谈何比较?谈何国际化视角?英语是工具,深厚的文学功底才是核心,是内在的灵魂。

况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不仅仅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学,如果所报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重点是日本文学,那么他极可能看重考生的日语能力超过他们的英语能力。而且研究范围是世界性的,研究者需要了解全球的文学现象、理论和动态等,语言工具多多益善。谁又能预料到,一篇来自法国的书评也许会对你的英国小说研究大有启发呢?

就业前景


关注:跨考考研(微信号:kkkaoyan)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